刑法有爭議的問題
❶ 犯罪預備在中國的刑法學界有什麼爭議的問題
在行為人實施了某種犯罪的預備行為後,又實施了該罪的實行行為時,其預備行為雖然是應受處罰的行為,但因為附屬於實行行為而沒有獨立性,故沒有單獨處罰的必要,刑法理論稱之為不可罰 的事前行為。而對於基於行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停留在犯罪預備階段而沒有轉入犯罪實行階段的犯罪預備行為的刑事可罰性問題,在理論上則存在著重大分歧,刑事立法對此所持的態度也頗不一致......
❷ 關於刑法解釋幾個爭議問題的思辯
這個種類太多了,無法一一列舉,主要包括: 1、升學類考試,比如中考、高考、研究生考內試; 2、執容業職格考試,比如會計從業資格證、司法從業資格證、二級建造師考試等; 3、水平認證類考試,比如CET4、普通話二級考試等; 4、聘用選拔類考試,比如公務員招考等。反正,種類很多,基本上正規的考試都算。
❸ 刑法哪些問題在世界上還存在很大爭議
有很多啊,比如犯罪特徵問題,犯罪構成四要件的排序問題,刑事責任的回地位以及根據的問題,單位答應否規定為犯罪主體的問題,違法性認識是否屬於犯罪故意的認識內容,犯罪未遂中的「犯罪未得逞」的認定標准以及放棄可能重復侵害的行為的定性問題,還有是否應當承認片面共犯問題,死刑存廢和限制的問題,拘役刑存廢問題等等很多很多。
❹ 刑法學中目前有哪些有爭議的問題
爭議很多很多的:
1,犯罪構成三要件還是四要件;
2,死刑廢除;
3,經濟犯罪廢除死刑;
4,實行三審終審……
❺ 當前刑法的熱點問題有哪些
您這個問題太大了啊。刑八頒布後新罪名很多問題尚處於不明確的狀態,還要等司法解釋進一步予以明確。
建議您去期刊網看一下,已經有一些學者就刑法理念撰寫了一些文章,像武漢大學的康均心教授就寫了《刑法修正案(八)的六大理念轉變》,我只貼一部分,你可以在網上找到全文
當今中國社會正進入了現代化發展的高速軌道,相應地作為治理社會的刑法也必須進行現代化的變革,刑法修正案(八)的出台可以說是我國刑法現代化進程中的又一個重要里程碑。尤其引人關注的是,刑法修正案(八)所帶來的刑法理念的巨大轉變。
轉變之一:從重刑主義到寬嚴相濟
長期以來,傳統的重刑主義刑事政策,對我國現代化法治的建設和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1997年修訂刑法的時候,我國刑法中的死刑罪名達到68個之多,成為了世界上死刑罪名最多的國家之一,一方面是立法者出於對當時社會治安狀況不斷惡化的憂慮,另一方面也是受我國傳統重刑主義傾向的影響。研究表明,犯罪是社會深層次原因和轉型時期的特殊矛盾造成的,依靠嚴打無法實現長治久安,嚴打治標不治本。
刑法修正案(八)雖然沒有將寬嚴相濟的原則明確寫入刑法條文當中,但在《草案》說明中已經明確指出,以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為指導,對刑法作出的必要的調整和修改。無論是完善從寬處理的制度,減少適用死刑的罪名,還是增設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等危及民生的罪名,加大對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的打擊力度等都無不以「寬嚴相濟」為指導。其中最顯著的體現莫過於對刑罰結構的調整。既有從寬也有從嚴。
❻ 急求真實且有爭議的刑法案例及研析
案情:2019年1月,張某在網上發布虛假的共享單車客服電話。王某通過手機App申請退還共享單車押金時遭遇系統異常,後王某撥通張某發布的客服電話尋求幫助。張某以快速退還押金需要綁定支付寶「親密付」為由,騙取王某為張某的支付寶開通「親密付」,並隨即轉出王某賬戶金額2.8萬元。「親密付」是支付寶為親人、密友等親密關系打造的極簡支付服務,親人、密友在預先設定的額度內消費時無需開通者確認,k可直接從開通者賬戶中支付款項。
分歧意見:本案張某的行為該如何定性存在不同意見:有意見認為,張某的行為構成詐騙罪;也有意見認為,張某的行為屬於「冒用他人信用卡」,應構成信用卡詐騙罪。筆者認為,張某的行為構成盜竊罪,具體理由如下:
評析:首先,王某無自願處分財物的意識,張某不構成詐騙罪。詐騙罪要求受騙者對自己的被騙財物具有處分意識進而自願交付財物。本案中,王某確因張某蠱惑而開通了「親密付」,但是其對「親密付」的功能是不了解的,對開通後造成授權張某「在預先設定的額度內支付款項無需確認」的結果是不知情的,更沒有基於被騙而自願把財物交給張某的意思表示和客觀行為,因此,張某不構成詐騙罪。
其次,張某行為不具有妨害信用卡管理秩序的危害,不構成信用卡詐騙罪。張某通過蒙騙手段獲得王某「親密付」的授權,所以才無需開通者王某的確認而對其賬戶中設定額度內的財產具有一定的佔有控制力。但事實上,張某並沒有非法獲取王某信用卡信息,更不能獨立地冒用王某的名義使用或控制王某的賬戶財產,王某始終對自己支付寶賬戶財產擁有佔有使用權,所以,張某的行為並未妨害國家對信用卡的管理秩序,不符合信用卡詐騙罪的行為要件,不構成信用卡詐騙罪。
最後,張某通過「親密付」秘密轉移王某賬戶財物應當定性為盜竊罪。本案中,張某誘騙王某開通「親密付」只是為了下一步轉移財產提供便利,其手段是在王某不知情的情況下通過「親密付」將王某賬戶上的財物轉移到自己手中,符合盜竊罪的構成要件。而且,刑法第287條規定:利用計算機實施金融詐騙、盜竊、貪污、挪用公款、竊取國家秘密或者其他犯罪的,按照本法有關規定定罪處罰。按照該條准用性規范,張某的行為應當按照盜竊罪定罪處罰。
❼ 有爭議的刑事案例
樓上說的都比較容易定性。沒有可辯性。
樓主需要的是那種是介於幾種罪行之間的,不容易認定的。
下面題為2006年湖南某檢察院法庭辯論賽的題目之一,可供樓主參考:
2004年10月初的一天中午,王某在銀行存款2250元,銀行工作人員在電腦上輸入存款數額時,不小心在2250元後多加了一個「0」,輸進電腦的存款成了22500元,而不是王某存的2250元。王某拿到存摺時,發現了銀行人員的失誤,接著便在其他的儲蓄點將其全部取走。當日下午5點半,銀行對賬時發現了失誤,但發現款已全部被王某取走,遂電話聯系王某要求其退還多取的款項。王某避而不見銀行人員,並搬離原來居住的地方,無法聯系。銀行人員遂到公安機關報案。
分歧
對於王某取走這20250元究竟該如何處理,有三種不同的意見:
第一種意見:這20250元對王某而言只是民事上的不當得利。對王某取走這20250元的行為,是王某在已佔有的情況下轉移這筆不當得利的行為。而對王某拒不退還的行為,銀行可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第二種意見:王某的行為構成盜竊罪。王某採用主觀上自認為不被財物所有者(銀行)發覺的方法竊取財物的行為,數額巨大,已觸犯刑法,應當以盜竊罪定罪處罰。
第三種意見:王某的行為構成侵佔罪。
去年參加本市檢察官辯論賽題目之一
被告人於飛,男,26歲,暫無固定職業。2003年4月5日,被告人於飛與朋友趙某、李某在街頭相遇,趙某、李某談到因經營不當,欠他人1萬元貨款,急需用錢還帳。於飛提議,離此處不遠有高速公路收費站,可將收費人員趕走後,收取費用。當日17:00時,於飛攜帶棍棒,駕車帶領趙某、李某二人來到某市高速公路收費站。於飛拿出棍棒,稱剛從監獄出來,沒有錢花,要「徵用」收費站6小時,命令值班收費人員魯臨風、宋小雨把發票及收的款都帶走,到外面的車上休息,否則,將使二人受「皮肉之苦」。趙某、李某將魯、宋二人帶到車上,並一起在車上等候,期間,魯、宋二人除不得入收費站外,可自行活動。應魯、宋二人要求,趙某、李某為其購買了夜宵。於飛則按照高速公路記費標准對通行車輛收費,但稱發票用完,不給司機開發票,共獲得人民幣3萬元。收費6小時後,被告人於飛等人離開。2003年4月6日,警方接到報案後將於飛抓獲。經查,該收費站系國有事業單位。
該三人構成何罪?
當時辯題是構成詐騙否......
❽ 刑法修正案八爭議問題有哪些
這個種類太多了,無法一一列舉,主要包括:
1、升學類考試,比如中考、高考、研究生考試;
2、執業職格考試,比如會計從業資格證、司法從業資格證、二級建造師考試等;
3、水平認證類考試,比如CET4、普通話二級考試等;
4、聘用選拔類考試,比如公務員招考等。
反正,種類很多,基本上正規的考試都算。
❾ 刑法中具有爭論的問題
刑法中具有爭議的問題很多,但都要結合具體案件才有意義,如搶劫罪和搶奪罪;故意傷害罪和故意殺人罪;詐騙罪和金融詐騙罪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