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居住
A. 民法典規定房屋居住權怎麼認定
法律分析:設立居住權,當事人應當採用書面形式訂立居住權合同。居住權無償設立,但是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設立居住權的,應當向登記機構申請居住權登記。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三百六十七條 設立居住權,當事人應當採用書面形式訂立居住權合同。
居住權合同一般包括下列條款:
(一)當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和住所;
(二)住宅的位置;
(三)居住的條件和要求;
(四)居住權期限;
(五)解決爭議的方法。
第三百六十八條 居住權無償設立,但是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設立居住權的,應當向登記機構申請居住權登記。居住權自登記時設立。
B. 民法典居住權規定的解讀
居住權是一種用益物權,具有物權的排他效力,區別於因撫養、扶養、贍養、租賃、借用等關系而享有居住他人住宅的權利。居住權只能在他人所有的住宅上設立,其他類型的房屋上不能設立居住權。一般情況下,居住權人不能將其享有居住權的住宅出租,但是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法律分析】
居住權作為一種獨立的用益權制度,屬於物權,是一種他物權。由於居住權人可以對房屋直接行使其權利,但房屋所有人並無為之有積極作為的義務,故居住權屬於物權。同時,又由於居住權只有在他人所有的房屋上設定,因而居住權又屬於他物權。居住權的主體范圍限定為特定的自然人。隨著無夫權婚姻和奴隸的解放日多,每遇家長亡故,那些沒有繼承權又缺乏或喪失勞動能力的人的生活就成了問題。因此丈夫和家主就把一部分家產的使用權、收益權等遺贈給妻或被解放的奴隸,使其生有所靠,老有所養。故法人或其他非法人團體不可以成為居住權主體,其主體范圍具有有限性。居住權的客體為他人的所有的建築的全部或一部分,還包括其他附著物。居住權的客體為他人的住房以及其附著物。故在自己的房屋上不能設立居住權。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三百六十六條 居住權人有權按照合同約定,對他人的住宅享有佔有、使用的用益物權,以滿足生活居住的需要。
第三百六十七條 設立居住權,當事人應當採用書面形式訂立居住權合同。居住權合同一般包括下列條款:(一)當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和住所;(二)住宅的位置;(三)居住的條件和要求;(四)居住權期限;(五)解決爭議的方法。
第三百六十八條 居住權無償設立,但是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設立居住權的,應當向登記機構申請居住權登記。居住權自登記時設立。
C. 民法典居住權規定有哪些
法律分析:民法典中的居住權是指當事人對他人住宅享有的佔有、使用的用益物權。首先,居住權的設立需採取書面形式訂立居住權合同,並向登記機關申請居住權登記,居住權自登記時起設立。其次,居住權既可無償設立,也可有償設立。但是,其不得轉讓和繼承。最後,在約定的期限屆滿或者居住權人死亡時,居住權消滅,需辦理注銷登記。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三百六十六條 居住權人有權按照合同約定,對他人的住宅享有佔有、使用的用益物權,以滿足生活居住的需要。
第三百六十七條 設立居住權,當事人應當採用書面形式訂立居住權合同。居住權合同一般包括下列條款:
(一)當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和住所;
(二)住宅的位置;
(三)居住的條件和要求;
(四)居住權期限;
(五)解決爭議的方法。
第三百六十八條 居住權無償設立,但是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設立居住權的,應當向登記機構申請居住權登記。居住權自登記時設立。
第三百六十九條 居住權不得轉讓、繼承。設立居住權的住宅不得出租,但是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第三百七十條 居住權期限屆滿或者居住權人死亡的,居住權消滅。居住權消滅的,應當及時辦理注銷登記。
第三百七十一條 以遺囑方式設立居住權的,參照適用本章的有關規定。
D. 民法典裡面對居住權有何規定
民法典里對居住權的規定有:居住權是指按照合同約定對他人所有的住房及其附設施佔有、使用的權利,該權利自登記時設立、具有人身專屬性,其性質屬於用益物權。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三百六十六條
居住權人有權按照合同約定,對他人的住宅享有佔有、使用的用益物權,以滿足生活居住的需要。
第三百六十八條
居住權無償設立,但是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設立居住權的,應當向登記機構申請居住權登記。居住權自登記時設立。
第三百六十九條
居住權不得轉讓、繼承。設立居住權的住宅不得出租,但是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E. 民法典中如何規定居住權的
民法典中對居住權的規定是:居住權的主體是特定的公民,即有合法依據而佔有房屋的公民,居住權的客體僅限於房屋。居住權屬於用益物權,居住權人對房屋的使用應限於居住的目的。居住權的取得應有法定的依據或有關合同的約定,應辦理登記手續。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三百六十六條
居住權人有權按照合同約定,對他人的住宅享有佔有、使用的用益物權,以滿足生活居住的需要。
第三百六十八條
居住權無償設立,但是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設立居住權的,應當向登記機構申請居住權登記。居住權自登記時設立。
第三百六十九條
居住權不得轉讓、繼承。設立居住權的住宅不得出租,但是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F. 民法典中的居住權
法律分析:民法典中的居住權是指:居住權人有權按照合同約定,對他人的住宅享有佔有、使用的用益物權,以滿足生活居住的需要。依此規定,居住權就是指特定的自然人按照合同約定,為了滿足生活居住的需要,對他人的住宅享有的佔有、使用並排斥他人非法干涉的用益物權。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三百六十六條??居住權人有權按照合同約定,對他人的住宅享有佔有、使用的用益物權,以滿足生活居住的需要。
第三百六十七條??設立居住權,當事人應當採用書面形式訂立居住權合同。居住權合同一般包括下列條款:(一)當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和住所;(二)住宅的位置;
(三)居住的條件和要求;(四)居住權期限;(五)解決爭議的方法。
第三百六十八條??居住權無償設立,但是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設立居住權的,應當向登記機構申請居住權登記。居住權自登記時設立。
第三百六十九條??居住權不得轉讓、繼承。設立居住權的住宅不得出租,但是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第三百七十條??居住權期限屆滿或者居住權人死亡的,居住權消滅。居住權消滅的,應當及時辦理注銷登記。
第三百七十一條??以遺囑方式設立居住權的,參照適用本章的有關規定。
G. 民法典對於居住權是怎麼規定的
民法典規定居住權是人役權的一種特殊形式,指排除所有人而將建築物或建築物之特定部分作為住房使用的權利。
《民法典》第三百六十六條居住人有權依照合同約定,對他人的住宅享有佔有、使用的用益物權,以滿足生活居住的需要。1、居住權屬於人役權居住權是人役權的一種特殊形式,指排除所有人而將建築物或建築物之特定部分作為住房使用的權利。其權利內容,主要為居住的權利,可以因居住之目的而使用房屋,並可排除房屋所有人或第三人對其使用權的干預。2、居住權的內容 居住權的內容,只能作為居住之用,如果帶有其他目的,特別是商業目的,非居住權。居住權的客體可適於已經存在且適合居住的建築物比如房屋。居住權的范圍,不僅滿足個人需求,也包括與其同住的家庭成員、負有照顧義務的人或是允許共用之人。此外,寵物也包括在居住權的利用范圍之內。另外,居住權不可讓與他人而形成他人的單獨使用。3、專屬性 居住權物權化之目的在保障居住人的晚年生活,故不得讓與或繼承。4、無償性 古代羅馬法中的居住權是解決沒有繼承權的女性或者奴隸老無所養的問題。現在主要解決父母、無房的離婚女性和受僱人比如說保姆的權利的問題。因此。居住權制度以恩惠為目的,居住權設定是無償的。
H. 什麼是民法典中的居住權
我國《民法典》的創新之處之一,在於增加了「居住權」這一新型的用益物權,並以物權編專章規定了居住權制度。《民法典》第366條規定,居住權人有權按照合同約定,對他人的住宅享有佔有、使用的用益物權,以滿足生活居住的需要。設立居住權制度,是對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政策的貫徹落實,是立法層面對「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理念的回應,也是國家對養老問題、住房問題等現實問題的關照。《民法典》之所以專章規定居住權,歸根結底是為了回應我國社會對居住權制度的需求,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和法治價值。
居住權,是指居住權人對他人所有房屋的全部或者部分及其附屬設施,所享有的佔有、使用的權利。該權利來源於古羅馬法,近代以來,歐洲大陸國家的主要民法典,如《法國民法典》《奧地利民法典》《德國民法典》《瑞士民法典》《義大利民法典》等均明文規定了居住權;英美國家也存在終生地產權等與居住權在功能上相似的制度。在我國《物權法》制定過程中,是否將居住權制度納入,曾是當時最大的爭議點之一,盡管最終未能在法律中作出規定,但在此過程之中,理論和實務界對居住權制度進行了積極探索,並形成了諸多成果,這些探索也為《民法典》中居住權制度的設計打下了良好基礎。
從形式上看,居住權與房屋租賃權存在相似之處,但二者實際上存在明顯區別。第一,居住權為一種獨立的用益物權,租賃權則屬於債權。居住權具有物權對世性、絕對性、直接支配性等所有特徵,居住權人對房屋可以進行專屬的、排他的利用,從根本上有效地保障居住權的穩定與安全。而作為債權的租賃權則具有相對性,租賃權人的權利義務受制於與債務人的預先約定,同時也只能對抗特定的債務人。第二,居住權必須以登記為要件,自登記時才設立,未登記的,不發生設定居住權的效力。而租賃權本質上是一種債權,是否登記一般並不影響租賃關系的成立。第三,取得租賃權,是以支付租金為條件,而居住權原則上是無償的。第四,居住權的設定期限沒有限制,而租賃期限則最長不超過20年。根據《民法典》的規定:「居住權期限屆滿或者居住權人死亡的,居住權消滅。」這就使居住權人有了更為穩定的居住利益。在居住權的期限內,如果沒有法定或約定的事由,不但房屋的所有權人不能要求居住權人搬離,即使該房屋被賣掉或者被繼承,購買或者繼承取得該房屋的人也不能要求居住權人搬離。
I. 民法典居住權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居住權規定如下:
1、居住權屬於人役權,指排除所有人而將建築物或建築物之特定部分作為住房使用的權利;
2、居住權的內容只能作為居住之用,如果帶有其他目的,特別是商業目的,非居住權,居住權的客體可適於已經存在且適合居住的建築物比如房屋;
3、專屬性,居住權物權化之目的在保障居住人的晚年生活,故不得讓與或繼承;
4、無償性,主要解決父母、無房的離婚女性和受僱人比如說保姆的權利的問題;
5、居住權的設定方式。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三百六十八條 居住權無償設立,但是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設立居住權的,應當向登記機構申請居住權登記。居住權自登記時設立。第三百六十七條 設立居住權,當事人應當採用書面形式訂立居住權合同。
居住權合同一般包括下列條款:
(一)當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和住所;
(二)住宅的位置;
(三)居住的條件和要求;
(四)居住權期限;
(五)解決爭議的方法。第三百七十條 居住權期限屆滿或者居住權人死亡的,居住權消滅。居住權消滅的,應當及時辦理注銷登記。第三百六十九條 居住權不得轉讓、繼承。設立居住權的住宅不得出租,但是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第三百六十八條 居住權無償設立,但是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設立居住權的,應當向登記機構申請居住權登記。居住權自登記時設立。第三百四十八條 通過招標、拍賣、協議等出讓方式設立建設用地使用權的,當事人應當採用書面形式訂立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
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一般包括下列條款:
(一)當事人的名稱和住所;
(二)土地界址、面積等;
(三)建築物、構築物及其附屬設施佔用的空間;
(四)土地用途、規劃條件;
(五)建設用地使用權期限;
(六)出讓金等費用及其支付方式;
(七)解決爭議的方法。
J. 民法典居住權和使用權的區別
法律分析:居住權,是指居住權人對他人所有房屋的全部或部分所享有地佔有、使用的權利。 居住權設定的目的在於將房屋所有權在居住權人和所有人之間進行分配,從而滿足各自不同的需求,既可以實現特定弱勢群體的住房保障,也可以靈活地滿足當事人的其他住房需求。而使用權則是日常租賃關系中獲得的對房屋的使用權。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三百六十六條 居住權人有權按照合同約定,對他人的住宅享有佔有、使用的用益物權,以滿足生活居住的需要。
第三百六十七條 設立居住權,當事人應當採用書面形式訂立居住權合同。居住權合同一般包括下列條款:(一)當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和住所;(二)住宅的位置;(三)居住的條件和要求;(四)居住權期限;(五)解決爭議的方法。
第七百零三條 租賃合同是出租人將租賃物交付承租人使用、收益,承租人支付租金的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