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定民法典的原因
㈠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制定說明了什麼道理
說明中國的法嚴格了
㈡ 請具體介紹一下現在<中國民法典>的制訂情況
我國現在沒有民法典,也不太可能制訂出一部完備的民法典,
現在只有物權法草案,沒聽說在制訂<民法典>你可以到中國普法網的立法前沿去看一下
<民法通則>和民法典是不同的概念
㈢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體例為什麼編制
法律分析:基於學理視角,體例是遵循某種邏輯及順序規則而形成的編制系統。表示著一種特定的思維模式,在諸多領域中均得到了體現。編纂民法典不是制定全新的民事法律,也不是簡單的法律匯編,而是對現行的民事法律規范進行編訂纂修,對已經不適應現實情況的規定進行修改完善,對經濟社會生活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作出有針對性的新規定,既保持民事法律制度的連續性、穩定性,又保持適度的前瞻性、開放性。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條 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㈣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是依據什麼制定的
民法典的立法依據是「依據憲法,制定本法」,表明其立法依據,確立了民法的憲法基礎。
一部法律的制定應當以憲法為依據,其原則和內容都應當淵源於憲法,體現憲法的基本精神。
這一立法依據(1)表明民法典受憲法約束,依據憲法制定法律,並遵守憲法,以維護憲法的最高權威,維護國家法制統一。(2)表明民法典制定機關是憲法賦予立法權的立法機關。(3)表明民法典的法律地位是保護民事主體人身、財產等方面合法權益的民事權利基本法。
原《民法通則》的立法依據中有「我國的實際情況,總結民事活動的實踐經驗」這次在總則制定時刪除了。並不是說「我國的實際情況,總結民事活動的實踐經驗」在立法工作中不重要,而是這是立法過程的事情,不必要重復寫入立法依據中去。立法依據主要還是法律淵源。
㈤ 我國為什麼積極制定民法典,意義何在
拿破崙說過他最大的貢獻就是法國民法典。但是我國一直沒有,說積極制定,不過是空話,頂多就是幾本編在一起,沒有民法所有的自由、平等、私有權神聖等精神
㈥ 為什麼有了民法通則還要制定民法典
記者:為什麼有了民法通則還要制定民法典?民法典和民法通則有什麼不同?
梁慧星:《民法通則》既不是民法典,也不同於民法典的總則編。它僅有156個條文,不能起到民事基本法的作用。由於民法通則和各民事單行法是先後陸續制定的,相互之間缺乏協調和照應,社會生活中發生的許多案件,無論是在民法通則或者單行法上都找不到相對應的裁判規則,於是最高法院不得不制定許多批復和解釋,甚至借解釋的名義創設法律規則。通過法院創設規則裁判案件,不利於法律的統一。
我國進行經濟體制改革是從發展市場交易開始的,當時的一個口號叫「搞活流通」,調整市場交易關系的法律較早受到重視,導致現行民法立法體系中,調整市場交易關系的法律法規(例如合同法、海商法、證券法、保險法),相對而言要完善一些,而調整財產歸屬關系的物權法,未受到應有的重視,明顯薄弱和滯後。至今缺乏關於物權的基本規則、基本制度,例如區分動產和不動產的准則、不動產物權和動產物權發生、變更與消滅的基本規則、物權保護的原則和制度、關於土地使用權的基本規則、關於高層建築區分所有權的基本規則,以及善意取得制度、取得時效制度等。
90年代以來中國經濟學界一再討論的所謂企業產權界限不清、國有資產流失等嚴重社會問題,均與未及時制定完善的民法典,致社會生活中缺乏規范財產歸屬關系的基本規則有關。
現行民事法律法規,多數是改革開放初期制定的,由於受舊的經濟體制和舊的民法理論的影響,導致若干不適當的法律規則的存在。例如,現行法律法規及實務混淆物權變動與基礎關系的生效,如房屋買賣未辦產權過戶手續,認定買賣合同無效,設定抵押權未辦抵押登記,認定抵押合同無效,嚴重不利於保護交易秩序和當事人合法權益。
記者:請問民法典的制定原因是什麼?
梁慧星:我國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建立全國統一的大市場,有必要對市場進行宏觀調控和適當限度的管理。但民事法律制度,關繫到公民和企業的民事權利義務的享有和負擔,關繫到市場規則的統一,應當由民法典加以規定,而不應由行政部門和地方政府規定。
由於沒有民法典,許多重要的民事法律制度不完善,因此給行政部門干預民事生活留下很大的空間,造成行政部門通過制定規章、地方政府通過制定地方性法規,限制公民和企業的權利、加重公民和企業負擔及對市場交易設置各種限制和障礙等不正常現象。
法律的發展,是由習慣法到成文法再到法典法。人類歷史上,先後發生過三次民法典編纂熱潮。第一次是發生在6世紀的羅馬法編纂,產生了羅馬法大全;第二次是發生在19世紀的歐洲民法典編纂熱潮,產生了以法國民法典、德國民法典、瑞士民法典等為代表的一大批著名的民法典;第三次民法典編纂熱潮是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產生了1992年的新荷蘭民法典、1994年的俄羅斯民法典、1994年的蒙古民法典、1996年的越南民法典、1996年的哈薩克民法典、1996年的吉爾吉斯斯坦民法典、1998年的土庫曼民法典等。現在世界上有110多個國家有民法典。還有若干國家正在制定民法典。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歐洲議會的決議,正在起草一部歐洲民法典。即使美國和加拿大這樣的判例法國家,也有若干個州制定了自己的民法典,如加利福利亞民法典和魁北克民法典。可見,制定民法典是現代法治的一個共同經驗。我國民事法律制度的完善,也應當通過制定民法典來實現。
黨的十五大報告確定要在2010年建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按照構想,這個法律體系應當是一個金字塔形的結構,最上層是作為國家根本大法的憲法;其次是民法、刑法、民訴、刑訴等各基本法;再其次是各特別法;下面則是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其中,憲法和民法、刑法、民訴、刑訴等基本法應當制定成文法典。迄今,憲法、刑法、刑訴法、民訴法均已制定了成文法典並在八屆全國人大期間進行了修訂,惟獨民法未制定法典,只有一個民法通則和各單行法。
雖說民法通則及各民事單行法,在保障公民和企業的民事權利、規范市場交易秩序、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和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了極其重大的作用,但民法通則畢竟不能起到民法典的作用,許多重要的、基本的民法制度欠缺,這種情況不能適應市場經濟和社會生活的要求。中國要建設法治國家,當然要制定自己的民法典。制定一部既符合我國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實際,又符合法律發展潮流的,與國際社會相溝通的、完善的、現代化的民法典,是我們現在所面臨的重大立法任務。
㈦ 《民法典》至今還在使用的原因
前幾年學界還一抄直在說要制定民法典,但是自從胡爺爺宣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建成後,這樣的呼聲基本就沒有了。為什麼要制定《民法典》,就在於需要一部系統的規定民事領域權利義務關系的法律規范,但是放眼我國當前制定的法律,包括《民法通則》《合同法》《侵權責任法》《婚姻法》《繼承法》等等,雖然說民法典這個名沒有,但是民法典需要的法律都已經制定出來了,如果真的要制定民法典,也就是把這些法律整理匯編到一起,原創性比較低,所以我國雖然沒有《民法典》這樣名稱的法律,但是民法典該具有的內容我國法律體系都已有了,實質內容都有了,而且胡爺爺宣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建成了後你還要去制定一部新的系統的大法,不是明顯說明我們的法律體系還沒建成,他是騙人的嘛,所以就沒有必要制定了。
㈧ 為什麼中國的《民法典》至今還沒有制定出來
典者經也。典者范也。能稱典者,基本完美無缺也。所以要制定一部《民法典》,必須內慎重,一旦成典容,不可隨意修改。從計劃經濟轉變市場經濟,是不可能制定《民法典》的,必須等市場經濟完善後,才能制定《民法典》。我國的市場經濟制度建立才十多年,雖然已經形成,但是還不是很完善的,所以要制定《民法典》似乎還早了點。雖然《民法典》還沒有出台,但是正在十月懷胎間,等待她的誕生吧。
㈨ 我國為什麼需要制定民法典
我國正處於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時期,民法典的必要性又顯現出來,制定民法典的條件更加充分。加快制定民法典,使民法典成為鞏固改革開放成果和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法律工具。
1、制定民法典是實現民法科學化的需要。
2、制定民法典是實現民法科學化的需要。
3、制定民法典是富民強國的需要。
4、民事立法不僅描述社會,更應引領社會發展。
(9)中國制定民法典的原因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於2020年5月28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編纂一部真正屬於中國人民的民法典,是新中國幾代人的夙願。黨和國家曾於1954年、1962年、1979年和2001年先後四次啟動民法制定工作。第一次和第二次,由於多種原因而未能取得實際成果。
1979年第三次啟動,由於剛剛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制定一部完整民法典的條件尚不具備。因此,當時領導全國人大法制委員會立法工作的彭真、習仲勛等同志深入研究後,在八十年代初決定按照「成熟一個通過一個」的工作思路,確定先制定民事單行法律。
現行的繼承法、民法通則、擔保法、合同法就是在這種工作思路下先後制定的。2001年,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組織起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草案)》,並於2002年12月進行了一次審議。經討論和研究,仍確定繼續採取分別制定單行法的辦法推進我國民事法律制度建設。
㈩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是根據什麼制定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是根據xian法制定
《民法典》第一條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xian法,制定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