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級人民法院小額訴訟
1. 小額訴訟程序
您好,1、起訴:向有管轄權的法院立案庭遞交訴狀。
2、立案審查:符合立案條件,通知當事人7日內交訴訟費,交費後予以立案;不符合立案條件,裁定不予受理,裁定駁回起訴。不服駁回起訴裁定,10日內向上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
3、起訴受理後,法院5日內將起訴狀副本送達對方當事人,對方當事人15日內進行答辯。
4、排期開庭,提前3日通知當事人開庭時間、地點、承辦人,公開審理的案件提前3日進行公告。
6、開庭審理,宣布開庭,核對當事人身份,宣布合議庭成員,告知當事人權利義務,詢問是否申請迴避。
7、達成調解協議,製作調解書,雙方當事人簽收後生效。當事人履行調解書內容或申請執行,向法院告訴庭提出再審申請。未達成調解協議,合議庭合議作出裁決(宣判):同意判決的,當事人自動履行裁判文書確定的義務或向我院告訴庭提出執行申請。不同意裁判的,裁定送達之日起10日內向上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判決送達之日起15日內向上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
二、民事訴訟的條件
1、原告應具有民事行為能力。18周歲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的民事行為能力;16周歲以上,不滿18周歲的公民以自己勞動收入為主要來源的,視為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人,其有資格以自己的名義向法院提起訴訟,未成年人或精神病人屬無行為能力人或限制行為能力的人,應由其法定監護人作為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
2、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提起訴訟的消費者必須是在購買、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務中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消費者或其他受害人。
3、有明確的被告。消費者在其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可以以銷售者或服務者作為被告。如果消費者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財產損害時,可以將銷售者或生產者任何一方作為被告,法律將對生產者、銷售者起訴的選擇權賦予了消費者,由他們選擇最方便自己進行訴訟、最有履行判決的能力和最容易找到的對象作為被告。
4、有明確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即具體地提出經營者違約、侵權行為的事實和給自己造成的損害,以及經營者應承擔的民事責任等。
以上就是我國法律上對於小額訴訟的具體認定和處理情況,相關情況的認定和處理,是需要基於實際的訴訟請求而定的,不同的訴訟請求根據其違法行為的嚴重情節不同,所認定的訴訟情況也是不一樣的,具體情況由法院來進行認定。
【法律依據】
《民事訴訟法》第三條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其他組織之間以及他們相互之間因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提起的民事訴訟,適用本法的規定。
第四條 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進行民事訴訟,必須遵守本法。
2. 民事訴訟法規定小額訴訟標的多少
民事訴訟法規定小來額訴訟標源的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上年度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百分之三十以下,具體數額各地不一樣,每一年也不一樣。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二條 基層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審理符合本法第一百五十七條第一款規定的簡單的民事案件,標的額為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上年度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百分之三十以下的,實行一審終審。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二百七十二條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二條規定的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上年度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是指已經公布的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上一年度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在上一年度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公布前,以已經公布的最近年度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准。
3. 請問下小額訴訟的流程萬分感謝!!
《民事訴抄訟法》第一百六襲十二條規定:「基層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審理符合本法第一百五十七條第一款規定的簡單的民事案件,標的額為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上年度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百分之三十以下的,實行一審終審。」
適用小額訴訟程序進行審理的案件,可以採取簡便的方式口頭通知當事人,在開庭時攜帶所有證據並通知證人出庭,做到一次開庭,當庭宣判;當事人明確表示放棄舉證期限的,當即開庭審理,若已放棄舉證期限的當事人又提出延期舉證的申請,一般不予准許;當事人明確表示不放棄舉證期限的,雙方當事人可自行約定舉證期限,但約定的期限不超過十天;當事人沒有約定的,由人民法院指定的舉證期限不超過十天;適用小額訴訟程序審理的案件,在立案之日起一個月內審結,如因案件排期等原因導致一個月內不能審結的,經批准,可以延長審限至三個月;當事人對適用小額訴訟程序所作的裁判不服申請再審的,當事人可以選擇向原審人民法院申請再審;也可選擇向上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
4. 法院提出我的案子是小額訴訟,其實不屬於小額訴訟,我上交小額訴訟有異議。法官今天找我來談話,只說我案
如果當事人對法院的立案行為不服的,可以進行上訴。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專三條規定,人民法屬院應當保障當事人依照法律規定享有的起訴權利。對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條的起訴,必須受理。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立案,並通知當事人;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作出裁定書,不予受理;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5. 小額訴訟怎麼申請再審
在收到判決書後的6個月內向人民法院申請再審,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或原審人民法院的上一級法院申請,小額訴訟的申請再審與其他一審案件的申請再審是一樣的,沒有區別的。
當事人認為小額訴訟案件的判決、裁定符合再審的情形向原審法院申請再審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當事人以不應按小額訴訟案件審理為由向原審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理由成立的,應當裁定再審,組成合議庭審理,所作出的再審判決、裁定,當事人可以上訴。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四百二十六條
對小額訴訟案件的判決、裁定,當事人以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規定的事由向原審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申請再審事由成立的,應當裁定再審,組成合議庭進行審理。作出的再審判決、裁定,當事人不得上訴。
當事人以不應按小額訴訟案件審理為由向原審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理由成立的,應當裁定再審,組成合議庭審理。作出的再審判決、裁定,當事人可以上訴。
(5)高級人民法院小額訴訟擴展閱讀:
小額訴訟程序的適用條件
第一,必須是簡單的民事案件。
小額訴訟程序僅適用於事實清楚、權利義務關系明確、爭議不大的簡單的民事案件。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一百六十八條之規定,
「事實清楚」,是指當事人雙方對爭議的事實陳述基本一致,並能提供可靠的證據,無須法院調查收集證據即可判明事實、分清是非;
「權利義務關系明確」,是指誰是責任的承擔者,誰是權利的享有者,關系明確;
「爭議不大」是指當事人對案件的是非、責任以及訴訟標的爭執無原則分歧。
第二,案件標的額必須符合法律規定的標准。
借鑒各國的立法經驗,我國也以案件標的額作為小額訴訟程序的適用條件。
立法機關考慮到我國目前各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仍不均衡,城鄉之間、東西部地區之間仍存有差異,故而此次修改民事訴訟法並未採用全國「一刀切」的方式,而是以標的額為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上年度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百分之三十以下作為參考。
據國家統計局提供的數據,2011年全國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標准為41799元,按30%計算,全國大多數省區市為12000多元。由此看來,此標准之確定較為科學合理。
6. 小額訴訟的程序區別
中國的民事訴訟法在第2編第13章規定了簡易程序,共5個條文,最高人民法院在公布了《關於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民事案件的若干規定》的司法解釋,雖在一定程度上方便群眾、簡化訴訟、快速解決糾紛,但仍未對中國的簡易程序產生根本性的轉變,只是普通程序在某些環節上的簡化,未充分考慮小額、輕微事件在處理上的特殊性,可以形象的稱之為「普通程序的精裝版」(章武生,《簡易、小額訴訟程序與替代性程序之重塑》, 《法學研究》2000)。因此,在處理小額、輕微事件時同樣不可避免地存在同普通程序相同的制度缺陷。小額訴訟程序與中國的簡易程序無論在訴訟理念,還是在訴訟方式上都有明顯的區別。小額訴訟程序不僅是為了分流民事案件,減輕法院的負擔,更主要的目的還在於實現司法的大眾化,即「通過簡易化的努力使一般國民普遍能夠得到具體的有程序保障的司法服務」(日本,棚漱孝雄著,王亞新譯, 《糾紛的解決與審判制度》 ),它鼓勵當事人訴訟,限制律師參與以降低訴訟成本,賦予法官更大的自由裁量權,一反在普通程序中的消極態度,可根據案件事實直接提出和解方案。如此等等,一切都是為了簡便、迅速、經濟地解決糾紛。
7. 最高法院司法解釋里小額訴訟的金額是怎麼確定的
2012年第抄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襲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通過的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二條就在適用簡易程序的部分案件中設立了小額訴訟制度,「基層人民法院和他的派出法庭審理符合本法第一百七十五條第一款規定的簡單的民事案件,標的額為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上年度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百分之三十以下的,實行一審終審。」同時增加了第一百六十三條規定:「人民法院在審理過程中,發現案件不宜適用簡易程序的,裁定轉化為普通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