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罪名排行
1. 民法的具體罪名 為什麼刑法有具體的罪名,如故意殺人或搶劫罪。而民法沒有
民法規范的是民事法律關系。其中涉及到犯罪的由刑法調整。
2. 公務員常考民法罪名
國家公務員考試一復般只有常識部制分才會涉及到法律問題,民法、刑法、行政法都有,一般一行政法居多,但不固定。如07年的常識全部都是法律常識,但近十年來也只有這一次。近兩年常識考的范圍越來越廣,內容越來越雜,法律已經很少了。所以很難說民法常考罪名!
3. 民法、刑法、憲法、立法法 的法律地位排行
憲法是國家根本大法,效力最高,其他任何法律不得與憲法相違背;
立法法、刑法、民法都是部門法,效力低於憲法,高於國務院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
4. 10個必知的民法典規范的是刑事犯罪行為
5. 觸犯民法的行為中有犯罪的嗎
一般來說,只有觸犯刑法才是犯罪,而觸犯其他法律不是犯罪。只有在你同時觸犯民法和刑法才能產生犯罪。單獨觸犯民法,只能稱之為違法。
6. 違反民法或者其它法就不叫犯罪了么
您好,一行為只違反民法或者其他法律但是沒有觸犯刑法就不叫犯罪行為,只能稱內為違法行為;但是一容行為既違反民法又同時觸犯刑法就可叫做犯罪行為,一行為沒有違反民法但觸犯刑法也叫做犯罪行為。簡而言之,一行為只有觸犯刑法才能叫做犯罪行為。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7. 民事犯罪的行為有哪些
你這問題本身就是矛盾的。民事只存在糾紛,而只有刑事才會有犯罪一說。因為觸犯了《刑法》才構成犯罪,而觸犯了其他的法律、法規只是屬於違法行為!
8. 刑法與民法的區別
1、兩者的定義不一樣
民法指規范平等主體之間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所有法律規范的總稱。刑法是規定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的法律,它是一部掌握政權統治地位,保護階級政治統治和經濟利益的法律。根據階級意志,規定了哪些行為是犯罪,應當承擔刑事責任,對犯罪者應當給予何種刑罰。
2、兩者的作用有所不同
刑法是規定什麼是犯罪,對什麼犯罪應當承擔何種刑事責任的法律。
刑法的任務是為維護國家安全,維護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保護國有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打擊一切刑罰犯罪行為。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維護社會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的順利進行。
民法是調整平等主體公民、法人、公民和法人之間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比如賠償和債務。它主要是解決民事糾紛,違反刑法是犯罪,應當追究刑事責任。
3、兩者的目的不一樣
民法是一種權利法典,它告訴人們享有哪些權利。
刑法是一部規定義務、告知人們不該做什麼、後果和處罰的法律。
4、兩者的規范對象不一樣
刑法規制的對象主要是嚴重危害社會的各類行為。
而民法則主要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
9. 什麼刑事犯罪什麼是民事
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的區別在於,民事案件一般遵循不告不理的原則,即,當事人不主動向國家司法機關請求,國家司法機關一般不介入干預當事人之間的糾紛。而形式案件一般都有國家刑事司法機關主動介入,受害人或者群眾報案、舉報後,公安、檢察機關即會介入偵查。然後由檢察院代表國家對被告人提起公訴,由法院代表法律進行制裁
10. 民法中什麼情況構成非法佔有
《刑法》第二百七十條:將代為保管的他人財物非法佔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退還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將他人的遺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佔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非法佔有,又稱為無權佔有、無權源佔有,是指非依合法原因而取得的佔有。如遺失物拾得、盜竊搶奪而發生的佔有即為非法佔有。
區分非法佔有與合法佔有意義在於,合法佔有可以依據佔有制度以外的法律制度保護,如所有權人的合法佔有可以依據所有權而享有物上請求權保護對物的佔有。
非法佔有又可以分為善意佔有和惡意佔有。前者是指,佔有人不知道也不應知道其佔有為無權佔有,如誤信他人之物為己物而佔有。後者是指,佔有人知道或應當知道其佔有為無權佔有。
區分善意佔有與惡意佔有的意義在於,惡意佔有僅有「佔有適法」的推定效力,而善意佔有還可以發生善意取得制度、取得時效制度等的保護。
對於遺失物拾得的佔有,理論上有爭議,個人認為屬於惡意佔有。
(10)民法罪名排行擴展閱讀:
在刑法分則第五章規定的侵犯財產罪中,大部分犯罪是以非法佔有作為犯罪的主觀故意的?如盜竊、搶劫、搶奪、詐騙等。本章規定的12個罪名中有8個是「以非法佔有為目的」。
另外,刑法分則第三章第五節規定的金融詐騙罪的7個罪名,以及其他章節規定的合同詐騙罪、貪污罪、私分國有資產罪等,也是將非法佔有作為犯罪的主觀故意。如何認定刑法中的非法佔有,對於正確處理此類犯罪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刑法中的非法佔有
從民法意義上講,佔有是所有權的權能之一。所有權分為佔有、使用、收益、處分四項權能,佔有權是所有權的基礎,沒有佔有權其他三項權能就無法實現。
民法中的佔有,按其取得方式不同又分為合法佔有和非法佔有。合法佔有是指行為人通過法律規定的合法的形式對物進行掌握和控制。非法佔有則是不合法佔有或者說通過非法的途徑實現佔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非法佔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