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參與者
1. 怎樣認識刑法第二百九十二條的積極參與者
根據2009年2月23日江蘇公檢法《關於辦理聚眾斗毆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二、首要分子和積極參加者的認定
一聚眾斗毆案件審理中要注意查明首要分子。聚眾斗毆的首要分子是指聚眾斗毆的組織者、策劃者、指揮者。對於被糾集者又糾集他人的二次糾集行為人是否認定為首要分子,視情節而定。二聚眾斗毆的積極參加者是指首要分子以外在聚眾斗毆中發揮主要作用或者在斗毆中直接致傷、致死他人者。三在幕後起組織、策劃、指揮作用的,不論其是否直接參加斗毆,一般應認定為首要分子;在聚眾及准備斗毆中行為積極並起重要作用的,不論其是否直接參加斗毆,一般應認定為積極參加者。
2. 刑法雇凶比參與者重嗎
雇凶者和實行者同等責任。
3. 屬於刑事案件,是不是所有在場的參與者都拘留啊
不是。
一、什麼是刑事拘留
刑事拘留不是處罰,而是公安機關對犯罪嫌疑人採取的一種性強制措施。拘留的目的是為了阻止犯罪行為繼續進行,防止犯罪分子逃跑和自殺。被拘留的,不一定是罪犯。經調查確實構成犯罪的,報檢察院批准逮捕。判刑後,拘留的期間,可以折抵刑期。不構成犯罪的,予以釋放,不記錄檔案。
二、刑事拘留的情形
我國刑法第六十一條規定:公安機關對於現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
(一)正在預備犯罪、實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後即時被發黨的;
(二)被害人或者在場親眼看見的人指認他犯罪的;
(三)在身邊或者住處發現有犯罪證據的;
(四)犯罪後企圖自殺、逃跑或者在逃的;
(五)有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可能的;
(六)不講真實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七)有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三、刑事拘留的期限
刑事拘留是緊急情況下採取的臨時措施。有24小時、3天、7天、30天四個期限。任何人都不得對公民超期拘留。
我國刑事訴訟法第六十五條規定:公安機關對於被拘留的人,應當在拘留後的二十四小時以內進行訊問。在發現不應當拘留的時候,必須立即釋放,發給釋放證明。對需要逮捕而證據還不充足的,可以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
第六十九條規定:公安機關對被拘留的人,認為需要逮捕的,應當在拘留後的三日以內,提請人民檢察院審查批准。在特殊情況下,提請審查批準的時間可以延長一日至四日。
對於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請審查批準的時間可以延長至三十日。
人民檢察院應當自接到公安機關提請批准逮捕書後的七日以內,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決定。人民檢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機關應當在接到通知後立即釋放,並且將執行情況及時通知人民檢察院。對於需要繼續偵查,並且符合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條件的,依法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
第七十條規定:公安機關對人民檢察院不批准逮捕的決定,認為有錯誤的時候,可以要求復議,但是必須將被拘留的人立即釋放。
根據以上規定,刑事拘留的時間最短為24小時,最長為37天。
四、刑事拘留的法律後果
刑事拘留的法律後果有三種:
1.排除犯罪嫌疑,予以釋放;
2.確有犯罪嫌疑,但證據不足。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
3.確有犯罪嫌疑,證據充分。報檢察院批准逮捕。
拘留期間,律師可以會見,除辦案警察外,其他任何人不許會見。
4. 刑法二百三十七條第二款指聚眾者還是所有參與者
強制猥褻、侮辱婦女罪不是聚眾犯罪,而且該罪是行為犯,不要求有後果才構成犯罪。因此,每個參加者都構成犯罪。該條第二款是情節加重犯,即法定刑升格的條件,該款所說的「聚眾」是指所有參與者而不是指組織者。當然,如果有組織者,其判處的刑罰會比其他參加者重。
刑法第二百三十七條【強制猥褻、侮辱婦女罪】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強制猥褻婦女或者侮辱婦女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聚眾或者在公共場所當眾犯前款罪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猥褻兒童罪】猥褻兒童的,依照前兩款的規定從重處罰。
5. 參與犯罪者是從犯還是協從犯
如果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輔助作用的,參與犯罪者一般為從犯。如果受脅迫而參加犯罪的,即在他人威脅下不完全自願地參加共同犯罪,並且在共同犯罪中起較小作用的,參與犯罪者一般是脅從犯。參與犯罪者是從犯還是協從犯需要看參與者在犯罪中的主觀意志和所起作用而定。
【法律依據】
《刑法》第二十六條
組織、領導犯罪集團進行犯罪活動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
三人以上為共同實施犯罪而組成的較為固定的犯罪組織,是犯罪集團。
對組織、領導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團所犯的全部罪行處罰。
對於第三款規定以外的主犯,應當按照其所參與的或者組織、指揮的全部犯罪處罰。
第二十七條
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輔助作用的,是從犯。
對於從犯,應當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第二十八條
對於被脅迫參加犯罪的,應當按照他的犯罪情節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6. 對於聚眾斗毆罪的主體一般參與者指什麼意思
題目雖小,但難度很大,該罪在司法實踐中存在諸多爭議,其中尤其在積極參加者和一般參加者的認定方面,實務界難以形成統一標准,加之「寧枉不縱」的傳統司法理念還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司法者,因此該罪在審判實務中多是將所有聚眾斗毆的參加者全部納入到該罪的主體范圍之內,對涉案主體進行擴大化處理。從刑法謙抑性上講,對積極參加者和一般參加者的認定是非常必要的 :
一、從參加者的主觀願望進行判斷
積極參加者的參與願望十分強烈,主觀惡性較大,旨在積極推動斗毆事態進展,以維護首要分子的個人利益,其不同於礙於朋友情面被動參與其中的參加者,也不同於因偶然的機會而被裹挾其中的參加者。 由此可見其參與的主觀願望較為冷淡,主觀惡性極其輕微。
二、從參加者的行為或作用判斷
積極參加者一般會全程參與聚眾斗毆行為,而且在多數情況下能夠協助首要分子完成對整個聚眾斗毆的布局、謀劃或者在斗毆中一馬當先,沖鋒陷陣。不同於一般參加者只是參與部分預備性行為或輔助性行為。二者在斗毆中的行為和所起的作用是完全不同的。換句話說,積極參加者通過自己積極的行為,起到了身先士卒的作用,而一般參加者消極怠工,至多起到造勢助威的作用。
三、從危害後果判斷
積極參加者往往與被害人的傷亡有直接的關系,或者說積極參加者往往就是直接致被害人傷亡的行為人。而一般參加者往往沒有參與斗毆行為,更不會發生致被害人傷亡的危害後果。
7. 傳銷罪對一般參與者
您好!對於一般參與者一般不處罰。
組織、領導以推銷商品、提供服務等經營活動為名,要求參加者以繳納費用或者購買商品、服務等方式獲得加入資格,並按照一定順序組成層級,直接或者間接以發展人員的數量作為計酬或者返利依據,引誘、脅迫參加者繼續發展他人參加,騙取財物,擾亂經濟社會秩序的傳銷活動的,處5 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5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傳銷如果構成犯罪的,根據《刑法修正案七》要按照非法經營罪處理:組織、領導實施傳銷行為的組織,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一般而言參加傳銷的普通人員是不按非法經營罪來處理的,本罪只處理帶頭分子、主要成員等。同時,在傳銷活動中,如果有綁架、非法拘禁、虐待、傷害等行為的,要數最並罰。如果不構成非法經營罪,一般要依照《禁止傳銷條例》來由工商部門處罰。
如能提供更多信息,則可給出更為周詳的法律意見。
8. 參與聚眾打架,參與者什麼處罰
按實際情況,參與聚眾斗毆有可能屬於治安管理行為,一經認定,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一千元以下罰款。
如果涉嫌刑事犯罪的,經法院判決,對首要分子和其他積極參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對首要分子和其他積極參加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聚眾斗毆,致人重傷、死亡的,依照故意傷害罪、故意殺人罪定罪處罰。
相關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六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一千元以下罰款:
(一)結伙斗毆的;
(二)追逐、攔截他人的;
(三)強拿硬要或者任意損毀、佔用公私財物的;
(四)其他尋釁滋事行為。
令弟可能得接受法律的制裁,如果只是參與者,刑法有規定,可以從輕處理。具體細節你沒說清楚,我無法通過相應的法律條文判斷。不過好在對方沒有死亡,不然沒有五年出不來。建議雙方溝通,進口先達成賠付協議,否則,對你方不利。
(8)刑法參與者擴展閱讀:
聚眾斗毆罪: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九十二條:聚眾斗毆的,對首要分子和其他積極參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對首要分子和其他積極參加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一)多次聚眾斗毆的;
(二)聚眾斗毆人數多,規模大,社會影響惡劣的;
(三)在公共場所或者交通要道聚眾斗毆,造成社會秩序嚴重混亂的;
(四)持械聚眾斗毆的。
聚眾斗毆,致人重傷、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二百三十二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參考資料: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網路
刑法-網路
9. 刑法法律這段話中的聚眾者和參與者有什麼區別
一、此二罪的主體是一般主體。凡年滿16周歲且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構成本罪。
二、所謂聚眾者,即首要分子 ,指在聚眾犯罪中起組織、策劃、指揮作用的分子。
刑法只處罰在聚眾擾亂公共場所秩序、交通秩序的首要分子;
三、參與者:這里主要是指除了聚眾者以外的其他一般參加者,不以本罪論處,只應追究其行政責任。
但是,如果一般參加者在擾亂活動中犯有其他罪行,如行凶殺人、傷人、毀壞大量公私財物等,應按其觸犯的罪名定罪量刑。
四、處罰
犯本罪的,對首要分子,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
五、法條及司法解釋
[刑法條文]
第二百九十一條 聚眾擾亂車站、碼頭、民用航空站、商場、公園、影劇院、展覽會、運動場或者其他公共場所秩序,聚眾堵塞交通或者破壞交通秩序,抗拒、阻礙國家治安管理工作人員依法執行職務,情節嚴重的,對首要分子,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相關法律]
《集會遊行示威法》》第二十九條第五款 佔領公共場所、攔截車輛行人或者聚眾堵塞交通,嚴重破壞公共場所秩序、交通秩序的,對集會、遊行、示威的負責人和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條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