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帥民法
A. 法考客觀題和主觀題哪個難過
首屆法考的「2+1」新形式,將主觀題和客觀題分離,逐項考查。但因兩輪考試間隔較短,不少考生在時間分配上吃了大虧導致成績不理想。為避免今年重蹈覆轍,大家需在當前的備考中實行正確的策略——主客一體。
所謂主客一體,是指在准備客觀題的過程中,即著手培養應對主觀題的能力。涉及到的考查科目主要含以下兩類:
帶有政治傾向的學科
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憲法、司法制度與法律職業道德
大學科
如民法、刑法、行政法、民訴、刑訴、商法、法理
要做到「主客一體」,大家需在客觀題的復習過程中,做到以下四點:
1.多說,以訓練自己的語言組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當然,在說的過程中要逐步使用法言法語
2.多寫,只有多動筆寫,自己的書寫能力才能提高,光看不寫假把式。
3.將客觀題當成主觀題來做。即,在做客觀題的過程中,要進一步去追問為什麼(為什麼這個選項的表述是正確的?為什麼這個選項的表述是錯誤的?)並自我講解。
這樣做的好處在於:掌握試題背後的考點後,你在將客觀題做透的同時,通過追問和講解,在語言組織和邏輯思維方面的能力得到另充分的鍛煉,從而應對主觀題的能力也在短時間內得到另提升。
4.要將學科之間關聯性強的考點串聯起來,這是因為法考主觀題與司考主觀題相比,具有很強的綜合性。
「主客一體」作為當前較為合理的備考策略,我們的很多老師都會在平時的授課或微博欄目中強調。比如徐光華老師的「徐光華講刑法案例」欄目、比如孟獻貴/李年清老師的「法條記憶欄目」都在幫大家同步訓練主觀題的答題能力;又比如李帥老師的「每日一題」欄目還將客觀題/主觀題融合,逐一分析答案的同時,還總結了一套「主觀題作答過程中常犯錯誤」,大家不妨一起來看看是否有同樣的問題呢,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01
畫蛇添足
主觀題作答不是寫得越多越好,寫多少取決於答題時間和作答空間;要緊緊圍繞問題來作答,問什麼答什麼;沒問的,就別答;正所謂,言多必失也。
02
答非所問
答題先審題,審清考點、再動筆;千萬別連命題人想考什麼都不知道,就亂答一氣;這樣寫再多,也是無益的。
03
定性錯誤
主觀題的作答往往少不了定性,如果在定性上就犯了錯誤,那麼理由解釋再多也是徒勞。
04
語句不通
讀起來不通順,就會導致閱卷人不能正確理解我們想表達的意思,進而影響分數;望存在此類問題者,切實提高一下自己的語文能力。
05
邏輯混亂
作為法律人,講話要講究邏輯性,如果東一榔頭、西一棒子或者前言不搭後語,那麼很難讓閱卷人明白我們想表達的意思。
06
錯字連篇
很多錯字不是主觀意識上故意為之,而是不小心打錯/寫錯;但是毫無疑問的是,呈現在閱卷人面前的就是錯字;所以,平時的練習中,一定要再檢查一遍是否有錯字。
07
一逗到底
學生時代,我們都或許聽過類似的提醒「謝作詩不要一逗到底」。法考主觀題的作答亦應避免養成該習慣,因為這樣會顯得你的回答沒有層次感。
08
鳩占鵲巢
在作答過程中欠缺大局觀,經常會將本屬於下一題的答案一鼓作氣地寫在上一題中;這樣就導致上一題過於豐滿,而下一題卻枯瘦如柴。
B. 全國2006年4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勞動法試題
全國2006年4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
勞動法試題
課程代碼: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後的括弧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歷史上出現的最早的勞動法規是( )
A.英國議會頒布的《學徒健康與道德法》
B.美國的《勞資關系法》
C.德國的《疾病保險法》
D.1906年在瑞士通過的《關於禁止工廠女工夜間工作公約》
2.國際勞工組織不同於其他國際組織的突出特點是( )
A.它是普遍的、官方的國際組織
B.它是民間的、地區性的國際組織
C.它是屬於聯合國專門機構的國際組織
D.它是實行「三方性原則」的國際組織
3.有權實施勞動監察的機關是( )
A.公安機關 B.工會
C.用人單位上級主管機關 D.勞動行政主管部門
4.因簽訂集體合同發生爭議,當事人協商解決不成的,有權協調處理該爭議的機構是( )
A.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 B.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
C.人民法院 D.當地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
5.下列情形中屬於勞動法調整的是( )
A.出版社向作者支付稿酬
B.企業支付給未簽訂勞動合同的勞動者的勞動報酬
C.甲企業支付給乙企業的零件加工費
D.國家機關支付給公務員的工資
6.引起勞動法律關系產生的勞動法律事實是( )
A.發生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事件
B.勞動法律關系主體一方的違法行為
C.勞動法律關系主體雙方的意思表示一致的合法行為
D.勞動法律關系主體一方喪失勞動權利能力和勞動行為能力
7.擔任勞動爭議凋解委員會主任的是( )
A.職工代表 B.用人單位代表
C.工會代表 D.勞動行政主管部門代表
8.城鎮企業事業單位職工繳納失業保險費的比例是職工本人工資的( )
A.1% B.2%
C.6% D.8%
9.在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未簽訂勞動合同情況下,為證明雙方存在勞動關系,勞動者應對下列憑證承擔舉證責任( )
A.工資支付憑證 B.用人單位向勞動者發放的「工作證」
C.勞動者填寫的用人單位招工「登記表」 D.考勤記錄
10.在1997年《關於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實施後參加工作的職工,退休後按月領取養老金的,其個人繳費年限累計應當滿( )
A.10年 B.15年
C.20年 D.25年
11.集體合同生效的標志是( )
A.合同文書經過職工代表大會討論通過
B.集體合同雙方首席代表在合同文書上簽字
C.集體合同文書報送當地勞動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備案
D.勞動行政主管部門自收到集體合同文本之日起15日內未提出異議
12.承擔未成年工定期健康檢查費用的是( )
A.用人單位 B.勞動者個人
C.依據雙方達成的協議確定 D.同級工會
13.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工資的具體作法可以是( )
A.以法定貨幣支付 B.以實物代替貨幣支付
C.以貨幣和實物一並支付 D.以貨幣和企業債券一並支付
14.需要報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審批的就業介紹機構是( )
A.公共職業介紹機構 B.營利性職業介紹機構
C.其他非營利性介紹機構 D.境外就業中介機構
15.因違反勞動法應當承擔行政責任的主體不包括( )
A.用人單位 B.勞動行政主管部門的工作人員
C.有關部門的工作人員 D.勞動者
16.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用人單位可以依法採取的處理方式是( )
A.解除合同 B.終止合同
C.變更合同 D.續訂合同
l7.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的工資報酬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要在補足低於標准部分的同時,另外支付相當於低於部分一定比例的經濟補償金,具體比例是( )
A.20% B.25%
C.50% D.100%
18.下列關於勞動法地位的認識,通常認為( )
A.勞動法是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 B.勞動法是民商法的組成部分
C.勞動法是經濟法的組成部分 D.勞動法是社會法的組成部分
19.依現行規定,保障對象不能排除農民工的社會保險是( )
A.養老保險 B.失業保險
C.工傷保險 D.醫療保險
20.萬隆公司安排職工李帥在國慶節期間上班。根據勞動法的規定,李帥應該獲得的工資為不低於其標准工資報酬的( )
A.150% B.200%
C.250% D.300%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有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後的括弧內。錯選、多選、少選或未選均無分。
21.根據法律規定,用人單位非法招用童工的,由勞動行政部門( )
A.責令用人單位安置和賠償 B.進行行政處罰
C.給予行政處分 D.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22.就業服務體系主要包括( )
A.職業介紹 B.就業訓練
C.失業保險 D.勞動就業服務企業
23.在勞動法的體系結構中,屬於勞動關系協調法的有( )
A.工資法 B.勞動合同
C.集體協商 D.集體合同
24.《勞動法》規定,新建、改建、擴建工程的勞動安全衛生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 ( )
A.同時審批 B.同時設計
C.同時施工 D.同時投產和使用
25.下列情形中,視同工傷的有( )
A.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
B.自殘或自殺的
C.患職業病的
D.在搶險救災等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動中受到傷害的
26.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的辦案原則有( )
A.工會代表參與的原則 B.先行調解的原則
C.一次裁決的原則 D.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
27.下列屬於工作時間的有( )
A.病假時間 B.停工待料時間
C.女職工哺乳嬰兒時間 D.職工培訓時間
28.下列不能作為最低工資組成部分的有( )
A.加班加點工資
B.特殊工作環境條件下的津貼
C.法定的勞動者保險福利待遇
D.用人單位通過補貼伙食、住房以支付給勞動者的非貨幣性收入
29.下列關於勞動紀律的說法正確的有( )
A.勞動紀律是企業經營者管理權的一項內容
B.勞動紀律是勞動合同的必備條款
C.勞動紀律的效力來自於國家的強制性規定
D.勞動紀律的內容可視為是勞動合同的具體化
30.19世紀初期,勞動法產生的原因有( )
A.大工業時期人類理性的體現
B.資本主義大工業生產的客觀要求
C.在資本主義制度發展過程中,勞工條件不斷惡化
D.各個歷史時期勞動關系的產生和發展
三、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3分,共12分)
31.探親假
32.企業補充養老保險
33.勞動安全衛生認證制度
34.職業道德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5分,共15分)
35.簡述勞動法與民法的區別
36.簡述勞動法律關系的特徵。
37.簡述確定最低工資標準的因素。
五、論述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15分)
38.論勞動法的基本原則的主要內容。
六、案例分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9分,共18分)
39.2004年8月3日,甲公司與工會經過協商簽訂了集體合同,規定職工的月工資不低於1000元。2004年8月8日,甲公司將集體合同文本送勞動行政部門審查,但勞動行政部門一直未予答復。2004年10月,甲公司招聘李某為銷售經理,雙方簽訂了為期2年的合同,月工資5000元。幾個月過去了,李某業績不佳,公司漸漸地對他失去信心。2005年2月,公司降低了李某的工資,只發給李某800元工資。李某就此事與公司協商未果,2005年3月,李某解除了與公司的合同。2005年8月李某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仲裁委員會以超過期限為由不予受理。於是李某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問:(1)李某業績不佳,能否要求公司按合同約定支付工資,為什麼?
(2)集體合同是否生效,為什麼?
(3)勞動仲裁委員會的做法是否合法?
(4)人民法院應該如何處理?
40.周某2004年3月初次參加工作,被某酒店招收為廚師,簽訂了為期2年的勞動合同,試用期6個月。進入酒店上班後,該酒店為其辦理了失業保險。2004年6月,周某被確診患有甲肝。7月1日,酒店通知周某解除勞動合同,並出具了解除勞動關系證明書。7月6日,周某持解除勞動關系證明書在某市社會保險中心辦理了失業登記。但是卻沒能領取失業保險金。
問:(1)周某是否能夠領取失業保險金?為什麼?
(2)酒店與周某解除勞動合同是否合法,為什麼?
C. 有在眾合學過的么,講講唄
方圓眾合的老師比較多
D. 訴訟時效和除斥期間的區別。
1、立法精神不同。除斥期間制度的目的,是為維持已經存在的法律關系。版而訴訟時效制度的目權的,卻是維護與原法律關系相對立的新的社會關系。
2、適用客體不同。除斥期間的客體一般為形成權。但並非所有的形成權民法都設定除斥期間。訴訟時效的客體為請求權,但也不是一切請求權均應適用訴訟時效。
3、期間性質不同。除斥期間規定權利存續的固定時間屬不變期間,除法律有特殊規定者外,不能中止、中斷和延長,且期間較短,以早日確定當事人間的關系為目的。訴訟時效為可變期間,可以適用中止、中斷和延長的規定,且期間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