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國家工作人員刑法

國家工作人員刑法

發布時間: 2022-02-18 01:40:51

『壹』 刑法上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和國家工作人員有什麼區別

根據刑法的規定,我國的國家工作人員可以劃分為兩大類:一是在國家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可簡稱為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這是嚴格意義上的國家工作人員;二是以國家工作人員論者,亦稱准國家工作人員。
(一)國家機關工作人員。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即指在國家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那麼,哪些人屬於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呢?要搞清這一問題,首先必須搞清楚什麼是國家機關及其范圍。所謂國家機關,是指國家為行使其職能而設立的各種機構,是專司國家權力和國家管理職能的組織。包括中央和地方各級組織。從國家學說上講,國家機關,即國家政權機關,它包括各級權力機關、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和軍隊中的各級機關。在我國,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憲法明文確定了共產黨在國家事務中居於領導一切的地位。因此,從廣義上講,中國共產黨的各級機關應納入國家機關的范圍。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是我國具有廣泛代表性的愛國統一戰線組織,它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實現同各民主黨派及其他民主團體和愛國人士進行政治協商的機關。從嚴格意義上講,人民政協不是國家機關。但由於人民政協主要擔負著政治協商和民主監督的職能,它同國家權力機關的活動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可以直接左右或影響權力機關的決策與活動。所以,從這一意義上講,人民政協不同於人民團體。因此,人民政協各級機關中的專職工作人員,亦可以列入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范圍內。
綜上所述,在我國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主要指以下幾類人員:
1、中國共產黨各級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
2、國家各級權力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即全國與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中從事公務的人員;
3、行政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即國務院及其所屬部、委、局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所屬管理機構中從事公務的人員;
4、審判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即在最高人民法院和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及其派出法庭中從事公務的人員;
5、檢察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即在最高人民檢察院和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中從事公務的人員;
6、軍隊各級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
7、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各級機關中專職從事公務的人員。
此外,在行政機構改革中,一些原為國家行政部門的機關被撤銷或改變體制而組成的「公司」,若靠國家行政撥款,主要擔負行政管理工作的,亦應納入國家行政機關的范圍。在這些「公司」依法從事公務的人員,亦應視為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
(二)以國家工作人員論者,即准國家工作人員。
根據刑法第93條第2款的規定,准國家工作人員包括以下三類:
1、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國有公司、是指公司財產屬於國家所有的公司及國家控股的股份公司。國有企業,是指財產屬於國家所有而從事生產性、經營性的企業。國有事業單位,是指國家投資興辦、管理從事科研、教育、文化、體育、衛生、新聞、廣播電視、出版等單位。人民團體,是指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各級青、工、婦等人民群眾團體。
2、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委派到非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從事公務的人員。「委派」,是指委任和派出。受委派從事公務的人員,無論其先前是否具有國家工作人員身份,只要具有合法被委派的身份,即應視為是「以國家工作人員論」者。
3、其他依照法律從事公務的人員。這類人員是指除上述兩類人員外,其他一切依照法律規定在國家機關、國有單位職能管轄,管理范圍內從事公務的人員,如:非國家工作人員因受國家機關、國有單位的合法委託而從事公務的人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中原本不是國家工作人員的代表,如原本是工人、農民、演藝員、運動員、專職教師、專職科技人員、個體經商戶等人民代表;人民法院的陪審員、人民檢察院的特邀檢察員、監察部門的特邀監督員等。
司法實踐中,在界定「其他依照法律從事公務的人員」的范圍時,應當緊緊地扣住這類人員必須具備的三個基本條件,凡具備這三個條件,且不屬於刑法第93條第1款和第2款列舉的前兩種情形的人員,即可以納入「其他依照法律從事公務的人員」范圍。

簡單地說,國家工作人員包括國家機關工作人員。

『貳』 如何界定刑法中規定的國家工作人員的范圍

《刑法》第九十三條【國家工作人員范圍】本法所稱國家工作人員,是指國家版機關中從事公務權的人員。

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和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委派到非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從事公務的人員,以及其他依照法律從事公務的人員,以國家工作人員論。

『叄』 刑法所稱國家工作人員是指什麼人員

刑法所稱國家工作人員是指什麼人員
《刑法》所稱國家工作人員,是指國家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
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和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委派到非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從事公務的人員,以及其他依照法律從事公務的人員,以國家工作人員論。

『肆』 刑法規定的國家工作人員

刑法中國家工作人員,是指國家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但是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和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委派到非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從事公務的人員,以及其他依照法律從事公務的人員,都以國家工作人員論。

『伍』 如何界定刑法中規定的國家工作人員的范圍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九十三條:國家工作人員的范圍本法所稱國家工作人員,是指國家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

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和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委派到非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從事公務的人員,以及其他依照法律從事公務的人員,以國家工作人員論。

第九十四條:司法工作人員的范圍本法所稱司法工作人員,是指有偵查、檢察、審判、監管職責的工作人員。

(5)國家工作人員刑法擴展閱讀

1、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國家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包括在各級國家權力機關、行政機關、司法機關和軍事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

2、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國有公司、是指公司財產屬於國家所有的公司及國家控股的股份公司。

國有企業,是指財產屬於國家所有而從事生產性、經營性的企業。國有事業單位,是指國家投資興辦、管理從事科研、教育、文化、衛生、新聞、廣播電視、出版等單位。人民團體,是指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各級青、工、婦等人民群眾團體。

3、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委派到非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從事公務的人員。「委派」,是指委任和派出。受委派從事公務的人員,無論其先前是否具有國家工作人員身份,只要具有合法被委派的身份,即應視為是「以國家工作人員論」者。

4、其他依照法律從事公務的人員。

『陸』 刑法中關於國家工作人員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定義和區別

根據刑法的規定,我國的國家工作人員可以劃分為兩大類:一是在國家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可簡稱為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這是嚴格意義上的國家工作人員;二是以國家工作人員論者,亦稱准國家工作人員。 (一)國家機關工作人員。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即指在國家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那麼,哪些人屬於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呢?要搞清這一問題,首先必須搞清楚什麼是國家機關及其范圍。所謂國家機關,是指國家為行使其職能而設立的各種機構,是專司國家權力和國家管理職能的組織。包括中央和地方各級組織。從國家學說上講,國家機關,即國家政權機關,它包括各級權力機關、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和軍隊中的各級機關。在我國,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憲法明文確定了共產黨在國家事務中居於領導一切的地位。因此,從廣義上講,中國共產黨的各級機關應納入國家機關的范圍。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是我國具有廣泛代表性的愛國統一戰線組織,它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實現同各民主黨派及其他民主團體和愛國人士進行政治協商的機關。從嚴格意義上講,人民政協不是國家機關。但由於人民政協主要擔負著政治協商和民主監督的職能,它同國家權力機關的活動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可以直接左右或影響權力機關的決策與活動。所以,從這一意義上講,人民政協不同於人民團體。因此,人民政協各級機關中的專職工作人員,亦可以列入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范圍內。 綜上所述,在我國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主要指以下幾類人員: 1、中國共產黨各級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 2、國家各級權力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即全國與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中從事公務的人員; 3、行政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即國務院及其所屬部、委、局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所屬管理機構中從事公務的人員; 4、審判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即在最高人民法院和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及其派出法庭中從事公務的人員; 5、檢察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即在最高人民檢察院和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中從事公務的人員; 6、軍隊各級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 7、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各級機關中專職從事公務的人員。 此外,在行政機構改革中,一些原為國家行政部門的機關被撤銷或改變體制而組成的「公司」,若靠國家行政撥款,主要擔負行政管理工作的,亦應納入國家行政機關的范圍。在這些「公司」依法從事公務的人員,亦應視為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 (二)以國家工作人員論者,即准國家工作人員。 根據刑法第93條第2款的規定,准國家工作人員包括以下三類: 1、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國有公司、是指公司財產屬於國家所有的公司及國家控股的股份公司。國有企業,是指財產屬於國家所有而從事生產性、經營性的企業。國有事業單位,是指國家投資興辦、管理從事科研、教育、文化、體育、衛生、新聞、廣播電視、出版等單位。人民團體,是指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各級青、工、婦等人民群眾團體。 2、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委派到非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從事公務的人員。「委派」,是指委任和派出。受委派從事公務的人員,無論其先前是否具有國家工作人員身份,只要具有合法被委派的身份,即應視為是「以國家工作人員論」者。 3、其他依照法律從事公務的人員。這類人員是指除上述兩類人員外,其他一切依照法律規定在國家機關、國有單位職能管轄,管理范圍內從事公務的人員,如:非國家工作人員因受國家機關、國有單位的合法委託而從事公務的人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中原本不是國家工作人員的代表,如原本是工人、農民、演藝員、運動員、專職教師、專職科技人員、個體經商戶等人民代表;人民法院的陪審員、人民檢察院的特邀檢察員、監察部門的特邀監督員等。 司法實踐中,在界定「其他依照法律從事公務的人員」的范圍時,應當緊緊地扣住這類人員必須具備的三個基本條件,凡具備這三個條件,且不屬於刑法第93條第1款和第2款列舉的前兩種情形的人員,即可以納入「其他依照法律從事公務的人員」范圍。 簡單地說,國家工作人員包括國家機關工作人員。

『柒』 國家工作人員犯罪罪名有哪些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犯罪案件:
一、刑法分則第八章規定的貪污賄賂犯罪及其他章中明確規定依照第八章相關條文定罪處罰的犯罪案件:

1、貪污案(第382條,第183條第2款,第271條第2款,第394條);

2、挪用公款案(第384條,第185條第2款,第272條第2款);

3、受賄案(第385條,第388條,第163條第3款,第184條第2款);

4、單位受賄案(第387條);

5、行賄案(第389條);

6、對單位行賄案(第391條);

7、介紹賄賂案(第392條);

8、單位行賄案(第393條);

9、巨額財產來源不明案(第395條第1款);

10、隱瞞境外存款案(第395條第2款);

11、私分國有資產案(第396條第1款);

12、私分罰沒財物案(第396條第2款)。

二、刑法分則第九章規定的瀆職犯罪案件:

1、濫用職權案(第397條第1款);

2、玩忽職守案(第397條第1款);

3、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徇私舞弊案(第397條第2款);

4、故意泄露國家秘密案(第398條);

5、過失泄露國家秘密案(第398條);

6、枉法追訴、裁判案(第399條第1款);

7、民事、行政枉法裁判案(第399條第2款);

8、私放在押人員案(第400條第1款);

9、失職致使在押人員脫逃案(第400條第2款);

10、徇私舞弊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案(第401條);

11、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案(第402條);

12、濫用管理公司、證券職權案(第403條);

13、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稅款案(第404條);

14、徇私舞弊發售發票、抵扣稅款、出口退稅案(第405條第1款);

15、違法提供出口退稅憑證案(第405條第2款);

16、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簽訂、履行合同失職被騙案(第406條);

17、違法發放林木採伐許可證案(第407條);

18、環境監管失職案(第408條);

19、傳染病防治失職案(第409條);

20、非法批准徵用、佔用土地案(第410條);

21、非法低價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案(第410條);

22、放縱走私案(第411條);

23、商檢徇私舞弊案(第412條第1款);

24、商檢失職案(第412條第2款);

25、動植物檢疫徇私舞弊案(第413條第1款);

26、動植物檢疫失職案(第413條第2款);

27、放縱制售偽劣商品犯罪行為案(第414條);

28、辦理偷越國(邊)境人員出入境證件案(第415條);

29、放行偷越國(邊)境人員案(第415條);

30、不解救被拐賣、綁架婦女、兒童案(第416條第1款);

31、阻礙解救被拐賣、綁架婦女、兒童案(第416條第2款);

32、幫助犯罪分子逃避處罰案(第417條);

33、招收公務員、學生徇私舞弊案(第418條);

34、失職造成珍貴文物損毀、流失案(第419條)。

三、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下列侵犯公民人身權利和民主權利的犯罪案件:

1、非法拘禁案(第238條);

2、非法搜查案(第245條);

3、刑訊逼供案(第247條);

4、暴力取證案(第247條);

5、虐待被監管人案(第248條);

6、報復陷害案(第254條);

7、破壞選舉案(第256條)。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還有:沒有利用職權實施其他刑事犯罪的案件 ;

『捌』 刑法規定的國家工作人員包括哪些人

刑法的國家工作人員指的是國家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此外,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和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委派到非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從事公務的人員,以及其他依照法律從事公務的人員,以國家工作人員論。
【法律依據】
《刑法》第九十三條
本法所稱國家工作人員,是指國家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
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和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委派到非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從事公務的人員,以及其他依照法律從事公務的人員,以國家工作人員論。

『玖』 刑法中的國家工作人員指的是哪些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第五次會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規定,刑法所稱國家工作人員,是指國家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和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委派到非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從事公務的人員,以及其他依照法律從事公務的人員,以國家工作人員論。

熱點內容
刑事司法學英文 發布:2025-02-05 17:37:59 瀏覽:903
城陽人民法院電話 發布:2025-02-05 17:37:47 瀏覽:250
法院杜雲發 發布:2025-02-05 16:57:31 瀏覽:449
這得問候南京那位法官 發布:2025-02-05 16:30:58 瀏覽:497
保安法律知識培訓ppt 發布:2025-02-05 16:22:37 瀏覽:20
法家法治國誤導 發布:2025-02-05 16:14:19 瀏覽:427
很多公司上班時間與勞動法不一致 發布:2025-02-05 16:11:11 瀏覽:900
陽泉市礦區法院 發布:2025-02-05 16:10:01 瀏覽:289
司法拍賣北京房產 發布:2025-02-05 15:50:12 瀏覽:11
非全日製法律碩士學費 發布:2025-02-05 15:39:35 瀏覽: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