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法律條文

民法法律條文

發布時間: 2022-02-19 01:05:17

民法典143條的條文規定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一百四十三條內容是,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
1、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實;
3、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只有滿足民事法律行為有效的條件的,當事人實施的行為才會發生法律效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五條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實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為經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認後有效。
相對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予以追認。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視為拒絕追認。民事法律行為被追認前,善意相對人有撤銷的權利。撤銷應當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❷ 民法總則法律條文第一百一十七條

民法總則第一百一十七條的規定是:
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徵收、徵用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應當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

❸ 民法包括哪些法律

民法包括:民法總則,民法通則,物權法,合同法,擔保法,侵權責任法,婚姻法,繼承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民法是調整平等民事主體之間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

民法性質:

1、民法是調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關系的基本法。

2、民法為文明法。

3、民法為行為規范兼裁判規范。

4、在民商分立的國家,民法為商法以外的全部私法;在民商合一的國家,民法為私法的全部。

5、就其內容來說,是規定權利主體有無權利、義務的法律,因此是實體法,而不是程序法。

6、就其適用范圍來說,是施行於一國范圍內的法律,因此是國內法,而不是國際法。

7、就其效力來說,是全國范圍內主體間一般通用的法律,因此是普通法,而不是特別法。

(3)民法法律條文擴展閱讀

民法通則民事財產權相關規定:

第七十一條 財產所有權是指所有人依法對自己的財產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

第七十二條 財產所有權的取得,不得違反法律規定。

按照合同或者其他合法方式取得財產的,財產所有權從財產交付時起轉移,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第七十三條 國家財產屬於全民所有。國家財產神聖不可侵犯,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侵佔、哄搶、私分、截留、破壞。

第七十四條 勞動群眾集體組織的財產屬於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包括:

(1)法律規定為集體所有的土地和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等;

(2)集體經濟組織的財產;

(3)集體所有的建築物、水庫、農田水利設施和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等設施;

(4)集體所有的其他財產。

集體所有的土地依照法律屬於村農民集體所有,由村農業生產合作社等農業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經營、管理。已經屬於鄉(鎮)農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的,可以屬於鄉(鎮)農民集體所有。

集體所有的財產受法律保護,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侵佔、哄搶、私分、破壞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凍結、沒收。

第七十五條 公民的個人財產,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儲蓄、生活用品、文物、圖書資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許公民所有的生產資料以及其他合法財產。公民的合法財產受法律保護,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侵佔、哄搶、破壞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凍結、沒收。

第七十六條 公民依法享有財產繼承權。

第七十七條 社會團體包括宗教團體的合法財產受法律保護。

第七十八條 財產可以由兩個以上的公民、法人共有。

共有分為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按份共有人按照各自的份額,對共有財產分享權利,分擔義務。共同共有人對共有財產享有權利,承擔義務。

按份共有財產的每個共有人有權要求將自己的份額分出或者轉讓。但在出售時,其他共有人在同等條件下,有優先購買的權利。

❹ 民事法律法規有哪些

我國的民事法律有很多,大致分為實體法和程序法兩類。實體法是指以《民法通則專》為母法的屬一切法律法規,如合同法、婚姻家庭法、物權法、繼承法等等法律;程序法有《民事訴訟法》等。 我國的民事法規就更多了多,主要有最高人民法院針對各民事法律的司法解釋等等

❺ 民商法里各個法律有具體法律條文嗎

有。有些法不是單獨以法典形式出現。它有可能合並到其它部門法裡面
例如保險法,企業法,票據法現在都歸入新公司法的范疇。

❻ 民法典包括哪幾部法律

您好,很高興解答您的問題。民法典的內容包括的法律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等。我國民法典主要包含以下法律法規:1、《民法總則》《物權法》;3、《合同法》;4、《婚姻則》5、《繼承法》;6、《侵權責任法》;7、《民法通則》。其中,人格權從民法總則脫離出來,獨立成為民法典中的一編一一第四編。民法典於2021年1月1日起實施,屆時上述法律法規同時廢止。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以及附則。通篇貫穿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著眼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對公民的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等作出明確翔實的規定,並規定侵權責任,明確權利受到削弱、減損、侵害時的請求權和救濟權等,體現了對人民權利的充分保障,被譽為「新時代人民權利的宣言書」。[1][2][3][4]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同時廢止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體系中居於基礎性地位,也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二百六十條 本法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同時廢止。
以上就是民法典所包括的一些法律,希望能夠幫助到您。

❼ 民法典包括了所有的或者全部的民事法律規范

(一)《民法典》的組成

民法典是民法的法典化,未出台《民法典》之前,我們有《民法總則》《物權法》《合同法》《婚姻法》《繼承法》《侵權責任法》等民事單行法律,它們對社會經濟生活的有序運行發揮了良好的規范作用。《民法典》的出台,是將以上民事單行法律予以法典化整合,邏輯性、體系性更強,必將更有效發揮其權利保障效用。

《民法典》共7編,依次為: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以及附則。《民法典》實施後,《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將同時廢止。

感謝這些「民事單行法律」的貢獻:

(二)《民法典》的核心理念

如果說刑法是嚴厲的父親(不容許我們犯錯,否則將被科以刑罰處罰),則可將民法比作為慈祥的母親,呵護我們的一生、保障每個人的權利,正如孟德斯鳩所言「在民法慈母般的眼裡,每一個人就是整個的國家」。

1.民事權利宣言

《民法典》以「民事權利能力一律平等」的方式賦予人們平等的法律主體地位,公開宣稱「人身自由、人格尊嚴」以及「私人的合法財產」受法律保護。

民法是權利法,《民法典》各編體系的構建均圍繞民事權利展開,對民事權利的界定、行使規范、保障方案予以了明確化,鼓勵民事主體「勇於維權」!

2.平等、自願

民法是調整平等主體之間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屬於私法范疇,主體間人格平等,均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權利能力平等,不得「以強凌弱」!

恰因為民法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法律關系,則主體相互間從事的法律行為應貫徹意思自治理念,契約自由,不得「強買強賣」!「結婚自由」「離婚自願」亦是其體現。

3.公平、誠信

民法是調整市場關系的基本法,各行為主體在市場經濟交往過程中應恪守公平、誠信理念,不得「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應當「重合同、守義務」。

同時,《民法典》強調對公序良俗的維護、善意第三人利益的保障、生態環境的保護,以維護社會的整體秩序。

二、《民法典》49大亮點梳理

(一)總則編八大亮點

在《民法典》的編纂步驟上,我們採取的是先總則編、後分編的兩步走模式。《民法總則》已於2017年通過實施,本次《民法典》總則編部分未有較大改動,僅根據法典編纂體系化要求對個別條款作了文字修改。總則編亮點即《民法總則》的亮點:

1.胎兒享有繼承權

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但是胎兒娩出時為死體的,其民事權利能力自始不存在。(第十六條)

2.八周歲孩子可以「打醬油」

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第十九條)

3.失能老人須監護

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第二十二條)

4.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法人為特別法人

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具有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法人資格,可以從事為履行職能所需要的民事活動。未設立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村民委員會可以依法代行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職能。(第一百零一條)

5.個人信息和網路虛擬財產受保護

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需要獲取他人個人信息的,應當依法取得並確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他人個人信息,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或者公開他人個人信息。(第一百一十一條)

法律對數據、網路虛擬財產的保護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第一百二十七條)

6.見義勇為非重大過失不承擔民事責任

因保護他人民事權益使自己受到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民事責任,受益人可以給予適當補償。沒有侵權人、侵權人逃逸或者無力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請求補償的,受益人應當給予適當補償。(第一百八十三條)

因自願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第一百八十四條)

7.訴訟時效延長至三年

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第一百八十八條)

8.未成年人遭性侵,成年後還能起訴

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損害賠償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自受害人年滿十八周歲之日起計算。(第一百九十一條)

❽ 法律規定民法總則第31條的內容是哪些

民法總則已經失效,目前由新生效的民法典第三十一條規定監護爭議解決程序相關問題,具體規定如下:對監護人的確定有爭議的,由相關部門指定監護人。有關當事人對指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指定監護人。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三十一條
對監護人的確定有爭議的,由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指定監護人,有關當事人對指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指定監護人;有關當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請指定監護人。
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民政部門或者人民法院應當尊重被監護人的真實意願,按照最有利於被監護人的原則在依法具有監護資格的人中指定監護人。
依據本條第一款規定指定監護人前,被監護人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處於無人保護狀態的,由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法律規定的有關組織或者民政部門擔任臨時監護人。
監護人被指定後,不得擅自變更;擅自變更的,不免除被指定的監護人的責任。

熱點內容
考研刑法學碩 發布:2025-02-05 12:21:09 瀏覽:764
永遠居留條例 發布:2025-02-05 12:05:08 瀏覽:796
美國律師守則 發布:2025-02-05 11:15:41 瀏覽:138
李金律師 發布:2025-02-05 10:43:25 瀏覽:36
法學背書知乎 發布:2025-02-05 10:16:42 瀏覽:815
生活中行政法事例 發布:2025-02-05 10:08:49 瀏覽:990
省司法廳張敏 發布:2025-02-05 10:08:43 瀏覽:375
公司監事需不需要負法律責任 發布:2025-02-05 10:03:50 瀏覽:68
日本古代刑法圖片 發布:2025-02-05 10:03:05 瀏覽:104
司法考試考點組 發布:2025-02-05 09:29:15 瀏覽: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