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刑法學在線作業1答案

刑法學在線作業1答案

發布時間: 2022-02-19 06:00:13

❶ 電大2016年刑法學(1)形成性考核冊答案(有題目)

找試題答案的話,我覺得可以去電大題酷小程序找一下的,這是最近剛出不久的搜題小程序吧,感覺搜題搜答案還行,基本上都能搜到的,希望能夠幫到你~~~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犯非法拘禁罪的,應當從重處罰。
選擇一項:


正確的答案是「錯」。

以營利為目的,出版他人享有專有出版權的圖書,未經錄音錄像製作者許可,復制發行其製作的錄音錄像,製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術作品,違法所得數額較大,構成侵犯著作權罪。
選擇一項:


正確的答案是「對」。

數額特別巨大,並且給國家和人民利益造成特別重大損失的,處無期徒刑或死刑,並處沒收財產的有集資詐騙罪、保險詐騙罪、金融憑證詐騙罪、信用證詐騙罪。
選擇一項:


正確的答案是「錯」。

資助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活動罪的主體包括境內外機構、組織或者個人。
選擇一項:


正確的答案是「對」。

未經海關許可並且未補繳應繳稅額,擅自將特定減稅、免稅進口的貨物、物品,在境內銷售牟利構成犯罪的,應定()。
選擇一項:
a. 偷稅罪
b. 騙取出口退稅罪
c. 走私普通貨物、物品罪
d. 逃避追繳欠稅罪
正確答案是:走私普通貨物、物品罪

明知是假冒注冊商標的香煙而加以銷售,數額較大的,應定()。
選擇一項:
a. 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
b. 非法製造、銷售非法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罪
c. 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
d. 假冒注冊商標罪
正確答案是: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

❷ 電大刑法學(1)形成性考核冊答案

刑法學(1)作業1
第一題:山本某某,女,42歲,日本國籍。馬某某,男,35歲,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公民...
參考答案:參看教材有關刑法的效力范圍即刑事管轄權問題。
根據我國刑法的有關規定,走私毒品的,無論數量多少,都應當追究當事人的刑事責任,予以刑事處罰。本案中的可卡因屬於毒品的一種。山本某某違反我國的出入境管理制度,攜帶毒品進入我國境內,不向海關申報而選擇綠色通道,意圖逃避海關監管,其行為構成走私行為,構成走私毒品罪;馬某某攜款接貨的行為屬於走私行為,構成走私毒品罪。根據我國刑法規定,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別規定的以處,都適用我國刑法;只要犯罪行為或結果有一項發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就認為是在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犯罪。山本某某和馬某某的走私行為開始於我國境外,但完成於我國境內,屬於在我國境內犯罪。同時,山本某某雖然是外國國籍,但並非是享有外交特權和外交豁免權的外國人,而馬某某雖然是我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公民,但其行為並不是發生在香港區域內,因而二人的行為均不屬於法律有特別規定的情形,因而適用我國刑法管轄。對山本某某和馬某某的行為應適用我國刑法關於走私毒品罪的規定予以處罰,毒品的數量應以查證屬實的數量計算,不進行純度考慮。並以此作為刑事定罪量刑的依據。

第二題:王××(男,17歲)與被害人陳××(13歲)系鄰居,平素關系甚好。一日,王××與其弟去河邊洗澡...
參考答案:王某的行為與陳某的死亡之間存在因果關系,王某的行為構成了不作為形式的過失殺人罪。從客觀方面看,王某的行為構成不作為犯罪。王某負有實施保護陳某安全的特定義務,這種特定義務是由王某先行的行為使陳某處於危險狀態所產生的。陳某是兒童,王某答應他將他帶到離河岸七米多遠處的深水處游泳,這無疑使陳某的生命處於危險狀態,因而就產生了王某應當保護陳某的特定義務。王某有履行保護陳某的特定義務的可能而未能履行。王某的不作為行為侵犯了刑法所保護的客體和對象,即陳某的生命權。並且,王某的不作為與陳某的溺水死亡之間具有因果關系。所以,從客觀方面看,李某的不作為行為構成犯罪。從主觀方面看,王某屬於疏忽大意的過失。王某作為一個成年人,應該預見到如果自己不陪同保護或把陳某帶回到岸邊。陳某很可能會發生溺水死亡的危險。然而他卻由於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正是由於這種不負責任的疏忽大意導致了陳某溺水死亡結果的發生,所以,從主觀方面看,王某的行為屬於疏忽大意的過失。

刑法學(1)作業2

第一題:趙某,男,1989年3月生,某某學校初一學生...
參考答案:趙某焚燒他人房屋邊的草堆,造成較大的財產損失,且對公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形成了嚴重威脅,其行為屬於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趙某實施放火行為時不滿十四周歲,未達到刑事責任年齡,不符合犯罪主體的成立條件,其行為不構成犯罪,不負刑事責任。

第二題案情:李某,男,45歲,農民。李×小,男,15歲,李某之子。某日,李某見一群農民在他家自留山坡上控樹蔸作柴燒...
參考答案:李某行為時的心理態度是放任危害結果的發生,屬於故意(間接故意)殺人的行為。犯罪的間接故意,是指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並且放任這種結果發生的心理態度。李某明知山坡上有許多人,而與其子一道從山上向下滾石頭,導致他人死亡。李某明知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而採取放任的態度,屬於故意(間接故意)殺人的行為。

刑法學(1)作業3
第一題:王某,女,33歲,經人介紹與湯某相識結婚而因家庭瑣事毒殺案件...
參考答案:王某的行為屬於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犯罪中止。(答題時要具體敘述犯罪中止的含義及具體描述)王某出於殺害湯某的目的,實施完成了投放毒葯的故意殺人的行為,因而其行為已構成故意殺人罪;但是其很快就基於自己的意志,將被害人送至醫院搶救脫險,有效地阻止了既遂結果的發生,因而其行為符合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犯罪中止的成立條件,構成故意殺人罪的犯罪中止。根據刑法的規定,對於中止犯,沒有造成損害的應當免除處罰,造成損害的,應當減輕處罰。王某的故意殺人罪已經給被害人造成了相當程度的身體傷害。因此對王某的故意殺人罪的處罰原則是應當減輕處罰而不是免除處罰。

第二題:周某,女,17歲;甘某,女,16歲,李某,13歲,孔某,男,19歲,胡
某,男,18歲...
參考答案:周某、甘某、孔某、胡某四人均已年滿16周歲,屬於完全負刑事責任年齡階段,應當對自已的犯罪行為負刑事責任。周某、甘某(要具體描述犯罪情節)出於共同的故意,共同實施了猥褻、侮辱婦女罪的共同犯罪。周某屬於強奸罪的教唆犯,孔某、胡某直接實施了強奸行為,因此屬於強奸犯的實行犯。周某既有強制猥褻、侮辱婦女罪,又有強奸罪,就對其實行數罪並罰。根據刑法規定,滿14不滿18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減輕處罰,不滿18的不適死刑。周某、甘某犯罪時均不滿18,因此應當從輕或減輕處罰,且不適用死刑。

刑法學(1)作業4
分析案例(每小題50分)
第一題:案情:李某,男,36歲。1998年11月,李某因犯故意傷害罪被判有期徒刑
一年...
參考答案:李某不構成累犯。我國刑法典規定的累犯,分為一般累犯和特別累犯兩種。一般累犯是指被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並在刑罰執行完畢或者赦免以後,在5年內在犯應當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之罪的犯罪分子。本案中,被告人李某被判有期徒刑一年,緩刑二年,在緩刑考驗期滿後,又犯罪,被判有期徒刑三年,但他不構成累犯,因為緩刑是附條件的不執行刑罰,考驗期滿原判的刑罰就不再執行了,而不是刑罰已經執行完畢,因而不符合累犯的構成條件。對李某第二次犯故意傷害罪和盜竊罪應當數罪並罰。按照刑法第69條對判決宣告前一人所犯數罪應當首先分別定罪量
刑,然後根據數罪並罰的原則決定執行的刑罰。

第二題:案情:王某(男,26歲,無業)從吳某家盜竊...
參考答案:法院的判決有錯誤。應以搶劫罪判王某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罰金若干元。我國刑法第269條規定:「犯盜竊、詐騙、搶奪罪,為窩藏贓物、抗拒抓捕或者毀滅證據而當場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脅的,依照本法第263條的規定定罪處罰。」本案中,王某先在吳某家盜竊2000餘元,構成盜竊罪;後為了抗拒抓捕而殺死了李某,構成了轉化型搶劫罪的犯罪條件,所以對王某應以搶劫罪定罪處罰。我國刑法第263條規定:「搶劫致人重傷、死亡的;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刑法第57條規定:「對於被判處死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應當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所以應以搶劫罪判王某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罰金若干元。

❸ 急需刑法學的所有試題及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1-20題,每小題1分,共20分。下列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試題要求的。請在答題卡上將所選項的字母塗黑。

1、下列行為中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應當負刑事責任的是( )。

A、走私毒品 B、販賣毒品 C、決水 D、拐賣婦女、兒童

2、在下列犯罪構成的一般要件中,提示犯罪實質特徵的要件是( )。

A、犯罪客體 B、犯罪客觀方面 C、犯罪主體 D、犯罪主觀方面

3、甲離婚後嫌才三個月的女兒乙累贅,某日將乙一人留在家中,自己鎖門外出。甲五天後回家,乙已經死在搖籃里,法院判決甲構成故意殺人罪。甲屬於( )

A、純正的不作為犯 B、不純正的不作為犯 C、純正的作為犯 D、結果加重犯

4、我國客輪停靠在美國紐約港時,德國人甲在輪船上竊取我國公民乙價值4000元人民幣的財物。對本案確立我國刑法效力的依據是( )。

A、屬人原則 B、保護原則 C、普遍管轄原則 D、屬地原則

5、下列選項中錯誤的說法是( )

A、犯罪既遂與犯罪未遂區別的關鍵在於是否實現了預期的目的

B、犯罪未遂與犯罪預備區別的關鍵在於是否著手實行犯罪

C、只有在造成法定損害結果時才處罰過失行為

D、未完成罪只存在於直接故意犯罪過程中

6、甲為投身恐怖主義活動而參加了某國際恐怖主義組織,法院認定甲構成參加恐怖組織罪。甲的行為屬於( )。

A、預備犯 B、實行犯 C、幫助犯 D、未遂犯

7、想像競合犯之所以被認為是實質的一罪,是因為( )

A、只觸犯一個罪名 B、只造成一個危害的結果 C、只侵犯一個客體 D、只有一個行為

8、如果犯罪行為所造成的不法狀態存在,則犯罪行為仍然存在。具備這一特徵的是( )

A、連續犯 B、想像競合犯 C、牽連犯 D、繼續犯

9、甲因為男友不忠而生恨意,決定殺乙。某日把乙引到家中將一瓶安眠葯(50片)摻入咖啡讓乙喝下。乙在床上昏睡,甲離家到附近一座山上打算自殺。甲在山上猶豫徘徊一晝夜,心生悔意急回家,發現乙已被人送醫院搶救,未死。甲大喜過望。對甲( )。

A、按既遂犯處罰 B、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C、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D、應當免除處罰。

10、關於正當防衛與緊急避險,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正當防衛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以防衛過當罪定罪,但是應當酌情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B、緊急避險用於解決緊迫情況下合法利益之間的沖突

C、防衛過當的場合,其罪過形式通常是直接故意

D、對於「事後防衛」的,通常按照防衛過當處理

11、齊某想出國,無奈手中缺錢,某日趁自己做生意的朋友呂某之子小東放學之機,騙其到自己事先租用的一所房子內,電話要挾呂某用20萬換孩子。呂某報警,齊某發現後將小東殺死。對齊某的行為應當( )。

A、以敲詐勒索罪和故意殺人罪並罰 B、以綁架罪和故意殺人罪並罰

C、以綁架罪和故意殺人罪的牽連犯,擇一重罪處斷 D、以綁架罪定罪處罰

12、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犯罪分子,同時被判處罰金,其財產不足以全部支付的( )。

A、按照先刑事後民事的原則,先執行罰金,剩餘部分再支付民事賠償

B、應當先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剩餘部分再執行罰金

C、以犯罪分子的財產為限,民事賠償和罰金各佔50%

D、先執行罰金,民事賠償部分暫緩支付

13、連某因犯詐騙罪被判處無期徒刑,附加剝奪政治權利終身;犯故意傷害罪被判處10年有期徒刑,附加剝奪政治權利3年。的數罪並罰時應當採用( )

A、限制加重原則 B、並科原則 C、吸收原則 D、相加原則

14、紀某因運輸毒品罪被判處有期徒刑7年,禁不住朋友的再三請求,幫助朋友販賣了30克毒品。紀某的行為( )。

A、屬於毒品犯罪的累犯,應當從重處罰 B、屬於毒犯罪的慣犯,應當從重處罰

C、屬於毒品犯罪的再犯,應當從重處罰 D、定販賣毒品罪,加重處罰

15、按照刑法的規定,追訴時效中斷的條件之一是的追訴期限內( )。

A、犯罪分子還有其他違法行為 B、犯罪分子又犯新罪

C、犯罪分子逃避偵查或者審判 D、犯罪分子阻止被害人向公、檢、法機關提出控告

16、保險事故的證明人故意提供虛假的證明文件,為他人騙取保險金提供條件的,應當認定為( )。

A、保險詐騙罪的共犯 B、偽證罪 C、詐騙罪的共犯 D、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罪

17、王某見一男子喝得酩酊大罪,神志模糊,躺的馬路邊,旁邊放著一隻皮包。王某就對周圍的人謊稱該男子為其朋友,將該男子扶到僻靜無人之處,悄悄拿走其皮包(內有現金3500餘元)。王某的行為構成( )

A、詐騙罪 B、盜竊罪 C、搶劫罪 D、搶奪罪

18、王某假冒公安人員,以抓流氓為名,對婦女李某進行脅迫姦淫。對王某應當( )

A、以招搖撞騙罪定罪處罰

B、以強制侮辱婦女罪定罪處罰

C、以招搖撞騙罪和強制侮辱婦女罪定罪處罰

D、以強奸罪定罪處罰

19、下列行為可以判處死刑的有( )。

A、故意傷害他人造成傷害結果的 B、以殘忍的手段故意傷害他人但沒有造成他人殘疾的

C、過失傷害他人,並致人殘疾的 D、以特別殘忍的手段故意傷害他人並造成嚴重殘疾的

20、下列情形中,不屬於刑法第263條規定的對搶劫罪加重法定刑的情形是( )

A、的公共交通工具上搶劫的 B、搶劫致人重傷、死亡的

C、的辦公大樓搶劫的 D、入戶搶劫的

二、多項選擇題:21-2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下列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二至四個選項是符合試題要求的。請在答題卡上將所選的字母塗黑。多選、少選或錯選均不得分。

21、甲唆使乙殺丙,乙將丙殺死。甲和乙屬於( )。

A、必要共犯 B、任意共犯 C、簡單共犯 D、復雜共犯

22、甲唆使乙盜竊丙的財物,乙為抗拒抓捕而當場使用暴力致丙死亡。對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乙構成搶劫罪的共犯 B、甲構成盜竊罪

C、乙構成搶劫罪 D、對甲而言,被教唆人乙沒有犯被教唆的罪

23、關於罪過,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犯罪故意是罪過的一種表現形式

B、犯罪過失是罪過的一種表現形式

C、罪過的本質在於:行為人對自己行為造成的損害結果在主觀上應受到譴責

D、堅持罪過原則,意味著反對主觀歸罪

24、按照刑法的規定,不得假釋的犯罪分子包括( )

A、因搶劫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5年的某甲 B、因受賄罪被判處10年有期徒刑同時附加剝奪政治權利3年的某乙

C、因販賣品罪被判處無期徒刑的某丙 D、因構成累犯而被從重處罰判處有期徒刑7年的某丁

25、下列行為中構成盜竊罪的有( )

A、王某在商場盜竊他人信用卡之後,隨即用該卡在商場購買了價值6千元的手錶

B、李某在商場試衣間試穿大衣是否合適的時候,趁售貨員與別的顧客聊天的機會,將價值6千元的大衣穿走

C、張某在商店購買手飾的時候,趁售貨員不注意,將自己准備好的假首飾與從售貨員那裡拿來的價值8千元的真首飾調換

D、鄭某潛入他人家中,將他人價值2萬元的海洛因拿走

三、簡答題:26、27兩小題,每題5分,共10分。將答案寫在答題紙相應的位置上。

26、簡述教唆犯的概念和我國刑法對教唆犯規定的原則。

27、簡述侵佔罪與盜竊罪的界限。

四、辨析題。28、29小題,每小題5分,共10分。要求對命題進行判斷並著重闡明理由。將答案寫在答題紙相應的位置上。

28、請對「所有的教唆犯都是主犯」進行辨析。

29、請對「只要沒有被法院實際判處刑罰的,就不認為是犯罪」進行辨析。

五、法條分析題:30小題,10分。要求符合立法原意和刑法理論。將答案寫在答題紙相應的位置上。

30、刑法第133條規定: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運肇事後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試說明:(1)本條所規定的罪名、罪狀的描述類型;

(2)本條所規定的犯罪構成特徵;

(3)本條所規定的交通肇事後逃逸和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含義。

六、案例分析題:31小題,10分。將答案寫在答題紙相應的位置上。

31、甲被檢察機關指控犯有三項罪行:第一項,偽造蓋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公章的批文。第二項,持該偽造批文和所謂中國石材進出口公司出口業務合同,到某石材加工廠對該經理乙謊稱能聯系出口香港的石材業務。然後以虛構的香港某公司的名義與石材廠簽訂了500萬噸石材的購銷合同,收取合同定金50萬元後即不見蹤影。一年後公安機關將甲抓獲,發現甲已將50萬元定金揮霍一空。第三項,審訊中甲還主動交待以下犯罪事實:甲曾說服在國有銀行某營業所工作的業務員丙、丁二人,在丙、丁值班時由甲前去營業所假裝打劫,共同分贓。丙、丁同意。某日,在只有丙、丁值班時,甲沖進營業廳,用模擬手槍指向丙、丁。丙、丁假裝害怕,將預先准備好的100萬元巨款放入甲的提包中,甲攜款逃走。之後甲、丙、丁三人平分贓款。

分析上述案例,回答下列問題:

(1)甲構成何罪?並請簡要說明定罪的理由。

(2)對甲被指控的第一項和第二項罪行是否需要數罪並罰?為什麼?

(3)甲被指控的第三項罪行有何法定量刑情節?為什麼?

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B 2、A 3、B 4、D 5、A 6、B 7、D 8、D 9、C 10、B

11、D 12、B 13、C 14、C 15、B 16、A 17、B 18、D 19、D 20、C

二、多項選擇題:

21、BD 22、BC 23、ABC 24、AD 25、ABCD

刑法簡答題答案:

26、教唉犯是指故意唆使他人犯罪的犯罪分子。具體地說,教唆犯是以勸說、利誘、授意、慫恿、收買、威脅以及其他方法,將自己的犯罪意圖灌輸給本來沒有犯意或者雖然有犯意但不堅定的人,使其決意實施自己所勸說、授意的犯罪,以達到犯罪目的的人。

按照刑法第29條第1款的規定,對於教唆犯應當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處罰。這是對教唆犯處罰的一般原則。教唆不滿18周歲的人犯罪的,應當從重處罰。這一規定是為了更好地維護青少年的合法權益。

按照刑法第29條第2款的規定,如果被教唆的人沒有犯被教唆的罪,對於教唆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這種情況,在刑法理論上稱為教唆未遂。

27、侵佔罪與盜竊罪的界限。兩者在許多方面相似,區別的關健是:(1)犯罪故意產生的時間不同。侵佔罪的行為人在待有公私財物之後才產生犯罪故意,產生非法佔有公私財物的目的;而盜竊罪的行為人是在沒有佔有財物之前就產生了非法佔有他人財物的目的;(2)犯罪對象不盡相同。侵佔罪對象是行為人業已持有的公私財物,公私財物已經在行為人的控制之下;盜竊罪的對象則是他人所有、管理、持有的公私財物,公私財物在被害人的控制之下;(3)客觀方面不盡相同。侵佔罪客觀方面表現為侵佔行為,即將自己已經控制下的公私財物非法佔有;盜竊罪客觀方面表現為秘密竊取行為,行為人採取自以為不會被財物的所有人、保管人、看護人、持有人等發覺的方法竊取其財物。

刑法辨析題答案:

28、(1)這種說法是不完全正確的。

(2)對教唆犯是否認定為主犯,應當綜合考慮教唆犯在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刑法第29條規定:教唆他人犯罪的,應當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處罰。教唆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的,應當從重處罰。如果被教唆的人沒有犯被教唆的罪,對於教唆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3)如果被教唆人沒有產生犯罪的決意,或者雖然產生了犯罪決意而沒有實施犯罪,或者被教唆人實施的犯罪不是教唆人教唆的犯罪,則根本不存在共同犯罪的問題,教唆犯也就漢有主犯與從犯之分。

(4)如果被教唆的人聽從教唆,實施了被教唆的犯罪行為,則成立共同犯罪,應當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處罰,也就是說根據個案中教唆犯在共同犯罪的實際作用分別處罰,起主要作用的按主犯處罰;起次要作用的,按從犯處罰。由於教唆犯是犯意的發動者,因此在共同犯罪中通常是起主要作用者,應按主犯的處罰原則處理,但在少數情況下,也可能起次要作用,應按從犯的處罰原則處理。

29、(1)這種說法是不完全正確的。

(2)根據我國刑法第37條的規定,免除刑罰,是對犯罪分子作有罪宣告,但免除其刑罰處罰。

(3)適用免除處罰情節的前提,是行為人的行為已構成犯罪。

(4)沒有被法院實行判處刑罰,包括不認為是犯罪因而沒有判處刑罰的情形以及免除處罰的情形。

刑法法條分析題答案

30、(1)本條的罪名是交通肇事罪。罪狀是敘明的罪狀;(2)構成特徵:1)侵犯的客體是交通運輸安全。2)客觀方面表現為違反交通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行為。3)主體是一般主體,凡已滿16周歲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人均能構成此罪。實踐中主要是交通運輸的人員。4)主觀方面是過失,即可以是疏忽大意的過失,也可以是過於自信的過失。(3)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乾的解釋規定交通運輸肇事後逃逸,是指行為人在發生交通事故且行為成立交通肇事罪後,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為。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為人在交通肇事後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

刑法案例分析題答案:

31、(1)甲構成偽造國家機關公文罪、合同詐騙罪和貪污罪。甲偽造蓋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公章的批文,屬於偽造國家機關公文的行為,侵犯了國家機關的正常的管理活動和信譽,構成偽造國家機關公文罪。甲持該偽造批文和所謂中國石材進出口公司出口業務合同,到某石材加工廠進行詐騙,並將所騙錢款揮霍一空,屬於以虛構的單位名義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的行為,因而構成合同詐騙罪。甲曾說服在國有銀行某營業所工作的業務員丙、丁二人,在丙、丁值班時甲前去營業所假裝打劫,共同分贓。刑法第382條規定: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侵吞、竊取、騙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佔有公共財物的,是貪污罪。受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委託管理、經營國有財產的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侵吞、竊取、騙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佔有國有財物的,以貪污論。與前兩款所列人員勾結,夥同貪污的,以共犯論處。甲與具有國家工作人員身份的丙、丁勾結,夥同貪污,應以貪污罪的共同犯論處。

(2)對甲進行的第一項和第二罪行不需要進行數罪並罰。因為這是一種牽連犯的情形。所謂牽連犯是指行為人實施某種犯罪,其方法行為或手段行為又觸犯其他罪名的情形。根據我國刑法的有關規定,對於牽連犯,如果刑法分則條文沒有明確規定具體的處罰方法,那麼,應當從一重罪處罰。對於案例中所說的情況,偽造國家機關公文是甲進行合同詐騙的手段行為,因而只需要按照合同詐騙罪這一重罪處罰即可。

(3)甲被指控的第三項罪行有自首情節。刑法第67條第2款規定:被採取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實供述司法機關還沒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論。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處理自首和立功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共同犯罪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除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還應當供述所知的同案犯,主犯則應當供述所知其他同案犯的共同犯罪事實,才能認定為自首。甲在被審訊時,如實供述了與丙、丁二人共同進行的利用丙、丁的職務,採取欺騙的方法獲得銀行巨款並平分的犯罪事實。屬於被採取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如實供述司法機關還未掌握的本人其人罪行的情況,並且他不僅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作為主犯,還供述所知其他同案犯的共同犯罪事實,因而應認定為自首。

❹ 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刑法學【1】形成性考核冊作業1第二題答案

第二題:
答:(一)王某某的行為與陳某某的死亡之間存在因果關系。因為王某某將回未滿14周歲的陳某某帶去河邊答游泳就有義務保證其人身健康和安全,但王某某在可以履行有關義務的能力的情況下,沒有將陳某某從深水區帶回,導致了陳某某溺水而亡,因此王某某的行為與陳某某的死亡之間存在因果關系。
(二)王某某的行為構成犯罪,其行為表現形式為不作為,主觀心理態度為疏忽大意的過失。因為構成不作為犯罪應構成三個條件:一是存在應履行的義務;二是有履行義務的能力;三是沒有履行特定義務導致了嚴重後果的發生。王某某將未滿14周歲的陳某某帶去河邊游泳就有義務保證其人身健康和安全,但王某某在可以履行有關義務的能力的情況下,沒有將陳某某從深水區帶回,導致了陳某某溺水而亡嚴重後果的發生,應構成不作為犯罪。王某某在將未滿14周歲的陳某某帶去深水區游泳,後應該預見到不及時將其帶回可能會導致陳某某的溺水身亡的後果的發生,但王某某在自行洗澡後感到身體累便自行上岸回家,而沒有把陳某某帶上岸,沒有預見到後果的發生,應屬於疏忽大意的過失的主觀心理態度。

❺ 奧鵬學生東北師范大學2012春刑法學第一次在線作業答案

東師大的 多提交幾次一般3-7次之內 看到相同題目的 歷史記錄會有答案 謝謝

❻ 刑法學1案例答案,急求!!!謝謝啦!!

首先,肖某死緩考驗期是2009年12月11日——2011年12月10日,2011年10月3日處於這一期間當中;第二,肖某經專事先預謀,後持鐵棍在溫屬某頭上砸至溫某輕傷,已構成故意傷害罪並且法院也已故意傷害罪進行了判決。

根據刑法第五十條【死緩變更】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在死刑緩期執行期間,如果沒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滿以後,減為無期徒刑;如果確有重大立功表現,二年期滿以後,減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查證屬實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執行死刑。

肖某在死刑緩期執行期間故意犯罪,且查證屬實的。應當層報最高人民法院,進行死刑核准,核准後執行死刑。

熱點內容
紀律責任與法律責任關系 發布:2025-02-05 13:56:59 瀏覽:766
行政法規立法程序是什麼 發布:2025-02-05 13:51:27 瀏覽:52
昆明市司法鑒定 發布:2025-02-05 13:30:52 瀏覽:984
李晨被法院 發布:2025-02-05 13:19:50 瀏覽:10
考研刑法學碩 發布:2025-02-05 12:21:09 瀏覽:764
永遠居留條例 發布:2025-02-05 12:05:08 瀏覽:796
美國律師守則 發布:2025-02-05 11:15:41 瀏覽:138
李金律師 發布:2025-02-05 10:43:25 瀏覽:36
法學背書知乎 發布:2025-02-05 10:16:42 瀏覽:815
生活中行政法事例 發布:2025-02-05 10:08:49 瀏覽: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