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的假設
① 民法問題,速度!
首先,我們先假設張甲的遺囑是合法有效的(因為起立遺囑的過程存在一些瑕疵如,沒有無利害關系的第三人)。
其次,按照遺囑第一的原則,其遺囑所指定的張乙為繼承人。
再次,張甲無權對張乙所定的遺囑進行修改或者補充。
最後,由於張乙是死在張甲之前,而張甲的遺囑只有在其死後才能生效,並且死了之後是沒有繼承權的(繼承法第二十六條)。所以其子成為了代位繼承人。所以在張甲沒有重新立遺囑的情況下,如果張甲死亡,那麼他原來的遺囑有效,張乙的兒子擁有全部的繼承權。
② 民法的一些問題
嘗試解答一下:
1:物權行為:甲乙房屋過戶的行為。 債權行為:簽訂房屋買賣合同的行為。
2 :不影響。
房產已經過戶,具有公示性。
3:《物權法》187條規定:不動產抵押的,應當辦理抵押登記。抵押權自登記時設立。
沒有登記的,抵押權沒有設立。但是,抵押合同是生效的。
4: 有點復雜。看沒有辦理抵押登記的原因是什麼。
個人認為:要求房產抵押權是不可以的。因為抵押權沒有設立。
但是可以要求承擔賠償責任或者擔保責任吧。
因為,由於甲的原因,造成抵押權無效。
上述觀點是個人觀點。理論探討。值得商榷。
河南 曹律師
③ 怎麼學民法
一點是要知道學習目標,也就是說作為一名法學專業的學生,你究竟要獲得什麼。
我國許多重點大學中,本科生都是過五關斬六將考進來的,高考考分非常高,進來時都是優秀人才。
是不是很多優秀人才在四年本科被造就成了中等人才?同學們一定要自己造就自己。
民法學習的兩種方法
學習民法學的方法大致有兩種:
其一,是從抽象到具體、從一般到特殊的學習方法,即基本上按照民法典的結構順序進行學習;
其二,是從具體到抽象、從特殊到一般的學習方法,即從具體的事例實有的或者假設的案例入手學習民法;
第一種方法,可以使我們對民法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即掌握民法的概念、原則、制度和理論體系,為進一步學習、研究民法或者從事民法實務奠定扎實的知識基礎。但這種學習方法,對初學者來說,要理解、記憶許多專業概念術語,有相當的難度。
第二種學習方法,從具體案例入手,可以喚起對民法理論的興趣,但僅靠這種學習方法不大可能准確理解和掌握整個民法的基本結構和整個概念、原則、制度、理論體系。
因此,現在提倡交替採用上述兩種學習方法:
1、即為了掌握民法的基本結構和整個概念、原則、制度和理論體系,須採用第一種學習方法,精讀一、二種較好的民法教材或者體系書;
2、在此基礎上再採用第二種方法,閱讀一些民法實例研習著作,使我們結合實例對民法各項概念、原則、制度獲得正確的理解和把握;
3、然後再閱讀一些具有較高學術水準的專題研究著作、相關專題論文,以進一步提高我們的民法理論素養;
4、在具有比較扎實的民法知識的基礎上,應閱讀民法方法論著作和民法判例研究論文,以掌握解時適用民法的方法、規則和理論,提高運用民法和研究民法的能力。在採用第一種方法學習時,須注意兩個問題:
④ 復習民法學最好的方法是什麼呢
復習民法學的方法大致有兩種:
其一,是從抽象到具體、從一般到特殊的學習方法。及基本上按照民法典的結構順序進行學習。
其二,是從具體到抽象、從特殊到一般的學習方法。即從具體的事例(實有的或者假設的案例)入手學習民法。
第一種方法,可以使我們對民法獲得一個整體的把握,即掌握民法的概念、原則、制度和理論的體系,為進一步學習、研究民法或者從事民法實物奠定扎實的民法知識基礎。但這種學習方法,對初學者來說,要理解、記憶許多專業概念術語有相當的難度。
第二種學習方法,從具體案例入手,可以喚起對民法理論的興趣,但僅靠這種學習方法不大可能准確理解和掌握整個民法的基本結構和概念、原則、制度、理論體系。
因此,現在提倡交替採用上述兩種學習方法。即為了掌握民法的基本結構和整個概念、原則、制度和理論體系,須採用第一種學習方法,精讀一、二種較好的民法教材或者體系書。在此基礎上再採用第二種方法,閱讀一些民法實例演習著作,使我們結合實例對民法各項概念、原則、制度獲得正確的理解和把握。然後再閱讀一些具有較高學術水準的專題研究著作相關專題論文,以進一步提高我們的民法理論素養。並且,在具有比較扎實的民法知識的基礎上,應閱讀民法方法論著作和民法判例研究論文,以掌握解時適用民法的方法、規則和理論,提高運用民法和研究民法的能力。
⑤ 刑法、民法中的幾個疑問(急盼回答)!
1、這是一復種經典案例模型制,根據不同的前提條件可以變化出多種結果。假設甲乙二人事先無通謀,都不知道對方會投毒,那麼兩人就只定故意殺人罪的未遂,事後對丙的民事賠償各負一半的責任。因為根據主客觀相統一原則,甲與乙的投毒行為各自都不可能單獨造成丙的死亡,所以甲、乙二人只應對他們各自的投毒行為負責,以未遂論。(其他情況,假設甲乙二人事先有通謀,則均屬既遂。假設甲單方知道乙會投毒,而乙只知自己的投毒行為,則甲既遂,乙未遂。)
2、因為徵婚廣告不同於一般的日常生活表示,它傳遞了能體現為民法效果的意思,如建立法律意義上的婚姻關系,相應的能產生一系列法律意義上的人身關系,財產關系,如夫妻共同財產權,夫妻間的相互忠實義務,相互扶養義務,夫妻間的相互繼承遺產的權利等等。
3、贈與合同自雙方意思表示一致時成立,手機不需要辦理登記,所以受贈人表示接受贈與時成立生效。所謂的「簡易交付」適用於買賣合同,但不適於贈與合同。
⑥ 如何學習民法
學習民法學的方法大致有兩種:
其一,是從抽象到具體、從一般到特殊的學習方法,即基本上按照民法典的結構順序進行學習;
其二,是從具體到抽象、從特殊到一般的學習方法,即從具體的事例實有的或者假設的案例入手學習民法;
第一種方法,可以使我們對民法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即掌握民法的概念、原則、制度和理論體系,為進一步學習、研究民法或者從事民法實務奠定扎實的知識基礎。但這種學習方法,對初學者來說,要理解、記憶許多專業概念術語,有相當的難度。
第二種學習方法,從具體案例入手,可以喚起對民法理論的興趣,但僅靠這種學習方法不大可能准確理解和掌握整個民法的基本結構和整個概念、原則、制度、理論體系。
因此,現在提倡交替採用上述兩種學習方法:
1、即為了掌握民法的基本結構和整個概念、原則、制度和理論體系,須採用第一種學習方法,精讀一、二種較好的民法教材或者體系書;
2、在此基礎上再採用第二種方法,閱讀一些民法實例研習著作,使我們結合實例對民法各項概念、原則、制度獲得正確的理解和把握;
3、然後再閱讀一些具有較高學術水準的專題研究著作、相關專題論文,以進一步提高我們的民法理論素養;
4、在具有比較扎實的民法知識的基礎上,應閱讀民法方法論著作和民法判例研究論文,以掌握解時適用民法的方法、規則和理論,提高運用民法和研究民法的能力。在採用第一種方法學習時,須注意兩個問題:
一、要遵循循序漸進的規律。先學好民法總論部分的內容,再順序學習物權、債權、親屬、繼承。民法總論部分,不僅是整個民法的基礎,而且是整個現代法治的基礎。學好這部分內容,再學習其他部分就比較容易。當學習其他部分時,也應當遵循同樣的規律,先著重學好該部分的基礎知識,例如學習債權部分,應先著重掌握債權總論部分,然後再學習各種合同;
二、遵循「閱讀、記憶、理解、運用」的規律。民法是一套概念、原則、制度和理論的體系,其基礎是一套有嚴密邏輯關系的概念,掌握了這套概念,就掌握了民法的思維框架。經驗表明,法官在裁判中、律師在處理案件中、學者在分析案例中如果出現失誤,往往源於沒有掌握好這套概念或者發生概念混淆。
⑦ 關於民法總則
這不是民法總則的題,民法總則是三年,民法通則的題吧,但是按民法通則的兩年也沒正確答案,C選項應該7月1日才對,莫名的出現個1月1日
⑧ 民法問題
1、無權申請宣告死亡,宣告死亡是有順序限制的
理由:依據民通意見26.申請宣告死亡的利害關系人的順序是:
(一)配偶;
(二)父母、子女;
(三)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
(四)其他有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人。
2、無道理
理由:依據民通意見30.宣告失蹤不是宣告死亡的必經程序。公民下落不明,符合申請宣告死亡的條件,利害關系人可以不經申請宣告失蹤而直接申請宣告死亡。但利害關系人只申請宣告失蹤的,應當宣告失蹤;同一順序的利害關系人,有的申請宣告死亡,有的不同意宣告死亡,則應當宣告死亡。
3、有道理,配偶是宣告死亡第一順序人
理由:也是民通意見26(如上)
4、無權
理由:依據民通意見36.被宣告死亡的人與配偶的婚姻關系,自死亡宣告之日起消滅。死亡宣告被人民法院撤銷時,其配偶尚未再婚的,夫妻關系從撤銷死亡宣告之日起自行恢復;其配偶再婚以及再婚後又離婚或者再婚後配偶又死亡的,則不得認定夫妻關系自行恢復。
5、有權
理由:依據民法通則第二十五條 被撤銷死亡宣告的人有權請求返還財產。 依照繼承法取得他的財產的公民或者組織,應當返還原物;原物不存在的,給予適當補償。
⑨ 民法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合同的基本原則主要是:一、平等原則:合同當事人的法律地位平專等,一方不得將自己屬的意志強加給另一方。二、自願原則: 當事人依法享有自願訂立合同的權利,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三、公平原則: 當事人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四、誠實信用原則: 當事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五、權利濫用禁止和公序良俗原則: 當事人訂立、履行合同,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遵守社會公德,不得擾亂社會經濟秩序,損害社會公共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