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司法渠道分為

司法渠道分為

發布時間: 2022-02-19 11:54:19

『壹』 司法途徑怎麼走

請問你遇到的是哪方面問題呢?
如果是涉及刑事的,走司法途徑需版要到公安機關報案,進行權立案偵查。同時如果你的人身和財產受到損害,還可以提起刑附民訴訟。
如果只是民事糾紛,比較簡單、涉及金額較小的,可以到司法行政部門(司法所、司法局等)找人民調解員幫忙調解;如果涉及金額比較大,案件比較復雜,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維護合法權益。
你可以撥打12348法律服務熱線(各地司法行政機關設立的免費法律咨詢電話)進行咨詢,把你遇到的問題跟值班律師具體說一說,律師可以幫你免費解答。

『貳』 司法協助的途徑有哪些

司法協助是指不同國家之間,根據自己國家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或互惠原則,彼此之間相互協作,為對方代為一定的訴訟行為。

民事訴訟法規定,司法協助的根據有兩個,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與我國締結或者參加同一司法協助的國際條約的國家和我國即具有司法協助關系。沒有參加條約的國家不能要求別國法院接受其司法委託。二是互惠原則。互惠即相互之間給予對等的優惠待遇。如果某一國家協助我國為一定的司法行為,我國也應當協助該國為相對等的司法行為。

司法協助的途徑:

1、請求和提供司法協助,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所規定的途徑進行;沒有條約關系的,通過外交途徑進行。

2、外國駐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使領館可以向該國公民送達文書和調查取證,但不得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並不得採取強制措施。

3、除前款規定的情況外,未經中華人民共和國主管機關准許,任何外國機關或者個人不得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送達文書、調查取證。

司法協助的內容包括兩個方面:

一是代為一定的訴訟行為,如代為送達訴訟文書,代為調查取證等;

二是接受外國法院的委託,代為執行外國法院的判決或者外國仲裁機構的裁決。

我國進行司法協助的條件:

1、當事人依法提出申請或者外國法院提出請求;

2、當事人或者外國法院請求協助的事項不得有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權、安全或者社會公共利益;

3、當事人或者外國法院請求協助的事項屬於人民法院職權范圍,否則人民法院應當說明理由,退回外國法院。

司法協助是國際間的一種必要的、有益的協作關系,它便於受訴法院對案件的審判及判決、裁定的執行,便於跨國當事人進行民事訴訟。參考來源:網頁鏈接

『叄』 司法途徑都包括什麼

司法途徑就是指到法院訴訟來解決問題。

訴訟就是指公民、法人、其它組織依法起訴,申訴、控告或司法機關依職責依追究他人法律責任,由人民法院裁決的法律行為。

公民因婚姻家庭糾紛,或者公民、法人、其他組織因其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或者與他人發生財產權益爭議,均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下列具體行政行為不服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一)對拘留、罰款、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沒收財物等行政處罰不服的;

(二)對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對財產的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不服的;

(三)認為行政機關侵犯法律規定的經營自主權的;

(四)認為符合法定條件申請行政機關頒發許可證和執照,行政機關拒絕頒發或者不予答復的;

(五)申請行政機關履行保護人身權、財產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拒絕履行或者不予答復的;

(六)認為行政機關沒有依法發給撫恤金的;

(七)認為行政機關違法要求履行義務的;

(八)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他人身權、財產權的。但對國防、外交等國家行為;行政法規、規章或者行政機關制訂、發布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行政機關對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獎懲、任免等決定;法律規定由行政機關最終裁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得提起行政訴訟。

(3)司法渠道分為擴展閱讀: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第一百二十條起訴應當向人民法院遞交起訴狀,並按照被告人數提出副本。書寫起訴狀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起訴,由人民法院記入筆錄,並告知對方當事人。

第一百二十一條起訴狀應當記明下列事項:

(一)原告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工作單位、住所、聯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聯系方式;

(二)被告的姓名、性別、工作單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等信息;

(三)訴訟請求和所根據的事實與理由;

(四)證據和證據來源,證人姓名和住所。

『肆』 行政司法的司法途徑是

看。行政強製法

『伍』 怎麼走司法途徑

看是什麼案件 刑事案件基本上是歸公安機關管轄 報警即可 民事案件上法院起訴

『陸』 司法救急渠道是通過什麼的方式使權益受到損害者損害的合法權益得到救濟

.教師法律救濟的途徑是指教師認為其權益受到損害時,請求解決或補償的渠道或方式。一般可分為:(ABC )
A.司法救濟 B.行政救濟 C.社會救濟

『柒』 我國的法律監督渠道有哪些

從大的方面講,有三類: 1、國家機關的監督。作為法律監督主體的國家機關一般指國家權力機關、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這三種國家機關在不同國家的法律監督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完全相同。國家機關的法律監督許可權和范圍由憲法和法律加以規定,並且嚴格按照法定程序進行監督。國家機關的監督在法律監督體系中居於核心地位。其監督是具有法律效力的監督。 2、社會組織。作為法律監督主體的社會組織,一般指政黨、政治團體和群眾組織。這類監督主體具有廣泛的代表性。這類主體的監督特點是:①不以國家名義進行;②不具法律效力。 3、人民群眾。人民群眾作為法律監督的主體,在不同社會制度國家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很大的不同。在社會主義國家,人民群眾是最廣泛的監督主體。

『捌』 什麼是司法途徑

司法制度是指國家體系中司法機關及其他的司法性組織的性質、任務、組織體系、組內織與活動的原則以及工容作制度等方面規范的總稱。我國的司法制度包括偵查制度、檢察制度、審判制度、監獄制度、司法行政管理制度、人民調解制度、律師制度、公證制度、國家賠償制度等。
主要包括:
① 對執行死刑判決的監督。
執行死刑時,人民檢察院應派員臨場監督、驗明正身,防止錯殺。
② 對監所執行刑罰的監督。
包括減刑、假釋、保外就醫、監外執行緩刑等是否違法的監督。
③ 對看守所和勞動教養的活動是否違法進行監督。

『玖』 司法救濟渠道是指通過什麼方式

法律分析:司法救濟渠道,是指通過民事訴訟、行政訴訟和刑事訴訟的方式,使權益受到損害者損害的合法權益得到救濟。 民事訴訟:是基於當事人的申請,由人民法院行使審判權,當事人行使訴訟權,並在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解決民事糾紛,保護民事權益而進行的全部活動,以及由此而產生的各種關系的總和。 行政訴訟: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國家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由人民法院進行審理並作出裁決的活動。 刑事訴訟:是指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在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和要求揭露犯罪、證實犯罪和懲罰犯罪的活動。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 第一條 指行政主體在行使行政管理職權時,與作為被管理對象的相對人就已經生效的具體行政行為發生爭議,根據相對人的申請,由該行政主體的上一級行政機關對引起爭議的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復查並作出決定的一種法律制度。

『拾』 司法救濟渠道是通過什麼方式

法律分析:司法救濟:是指當憲法和法律賦予人們的基本權利遭受侵害時,人民法院應當對這種侵害行為作有效的補救,對受害人給予必要和適當的補償,以最大限度地救濟他們的生活困境和保護他們的正當權益,從而在最大程度上維護基於利益平衡的司法和諧。目前,我國有關司法救助制度的法律規定主要是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對經濟確有困難的當事人予以司法救助的規定》,此規定中的司法救助,內容僅限於民事、行政案件中經濟確有困難的當事人訴訟費用的緩交、減交、免交。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加強和規范人民法院國家司法救助工作的意見》 第一條 人民法院在審判、執行工作中,對權利受到侵害無法獲得有效賠償的當事人,符合本意見規定情形的,可以採取一次性輔助救濟措施,以解決其生活面臨的急迫困難。

熱點內容
李金律師 發布:2025-02-05 10:43:25 瀏覽:36
法學背書知乎 發布:2025-02-05 10:16:42 瀏覽:815
生活中行政法事例 發布:2025-02-05 10:08:49 瀏覽:990
省司法廳張敏 發布:2025-02-05 10:08:43 瀏覽:375
公司監事需不需要負法律責任 發布:2025-02-05 10:03:50 瀏覽:68
日本古代刑法圖片 發布:2025-02-05 10:03:05 瀏覽:104
司法考試考點組 發布:2025-02-05 09:29:15 瀏覽:780
術前簽字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2-05 09:27:47 瀏覽:399
法院康翻身 發布:2025-02-05 09:25:35 瀏覽:856
崇陽人民法院 發布:2025-02-05 08:55:02 瀏覽: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