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信訪
『壹』 信訪人捏造事實誣告他人要承擔什麼責任
我國《信訪條例》第48條規定:「信訪人捏造歪曲事實、誣告陷害他人,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信訪人捏造他人犯罪事實和違反治安管理的事實,向國家機關和有關單位告發,企圖利用行政、司法機關誣告陷害他人,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和民主權利,不僅會使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甚至會造成更嚴重的後果。因此,對捏造事實誣告他人的信訪人,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追究其刑事責任,尚未構成犯罪的由公安機關依法處置。
『貳』 怎麼樣才能通過信訪才能解決合同糾紛
合同糾紛不能通過信訪處理。合同是民事主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的協議。當事人因合同產生糾紛的,可以採取協商、調解、仲裁、訴訟方式解決。
【法律依據】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
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十條
處理民事糾紛,應當依照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習慣,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叄』 多次到國家信訪局刷身份證構成犯罪嗎
只要身份證是真實的,不夠成犯罪。因為公民有權利信訪,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主張自己的權利,受到法律保護。
『肆』 寧波信訪局投訴電話
摘要 按照《信訪條例》規定,按鎮(街道辦事處),縣(縣級市、區),地市級,省級逐級、有序進行上訪活動逐級上訪的起點單位是對群眾上訪反映的事項依法有權作出處理決定的直接責任單位群眾上訪反映問題應首先向直接責任單位提出直接責任單位合並或撤銷的,由繼續行使其職權的單位受理特別提醒的是在信訪維權的道路上要遵守法律、依法信訪,如果採取非訪行為,無論其訴求合理、部分合理還是無理,一律先處理違法行為,再解決合理訴求。
『伍』 銀監會投訴電話12378投訴有用嗎
摘要 《信訪條例》第三條
『陸』 我國「信訪法」為什麼制定不出來
遲遲60年《民法典》起草屢次失敗我國現行的《民法通則》被視為縮略版的《民法典》,於1986年制定。扈紀華介紹,此次審議的《民法總則》草案是《民法典》的一部分。目前,我國已經陸續制定完成與民事法律相關的《合同法》、《物權法》、《婚姻家庭法》、《繼承法》、《侵權責任法》等法律。這些法律在完善、修訂之後,與《民法總則》一起,將最終形成一部法典,即《民法典》。我國是大陸法系國家,但不同於法國、德國等其他國家制定《民法典》的通常做法。其他國家將千餘條法律條文匯總在一起,經過若干年的討論,最終完成一部法典。「為什麼中國至今沒有一部《民法典》?」這成為60多年來的遺憾和疑問。新中國的《民法典》編纂工作從1954年開始,因反右斗爭中斷。1962年第二次編纂,因文化大革命夭折。梁彗星認為,前兩次《民法典》的失敗歸因於「計劃經濟是靠行政手段管理的經濟,不需要民法。」1978年,梁彗星還是研究生,開始接觸民法,此後參與了多個相關法律的制定。1979年第三次編纂《民法典》。那時剛剛改革開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是《民法典》的經濟基礎,只有搞市場經濟,才需要民法。」梁彗星說。雖然這一次也失敗了,但梁彗星認為,這一次編纂《民法典》延續至今。當時由於改革開放剛開始,農村包產到戶都剛剛施行,不具備條件制訂一個完整《民法典》的條件。1982年,全國人大草擬了4個《民法》草案,因條件不成熟,都沒有通過。意識到這一點後就改變了民法的形式,決定先制訂單行法。哪種關系成熟了,並且急需法律,就先制定誰。較早先制定的就是《合同法》。
『柒』 宜信投訴電話舉報電話
摘要 銀監會24小時投訴電話
『捌』 上訪時給工作人員錄像違法嗎
犯法,屬於侵犯了肖像權,未經他人同意擅自錄像的,不管是否以營利為目的,都屬於侵犯肖像權的違法行為。相關法律規定,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在未經肖像權人同意情況下使用、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未經許可,擅自商業使用他人照片,是侵權。
法律分析
未經他人同意錄像的,侵犯了肖像權。肖像權是公民的專有權,他人對肖像的使用應遵循與肖像權人的約定,未經肖像權人同意而使用,破壞了肖像權的專有性,具有違法性。同時,未經肖像權人同意而使用其肖像,主觀上具有過錯。在一般情況下,侵害肖像權行為人的主觀形態表現為故意,這是因為肖像使用行為是行為人有意識的行為,通常不會因為不注意的心理狀態而誤用他人肖像。但是,並不排除過失侵害肖像權的可能性。例如,認為某幅肖像是虛構的人物畫而擅自使用,同樣構成侵權。雖然未經本人同意而使用他人肖像,但如果有阻卻違法事由,則該使用行為為合法。所謂阻卻違法事由,即為了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或為了公民自身的利益而必須製作或使用公民肖像的合理使用肖像的行為。從嚴格的意義上講,肖像為肖像權人所專有,他人不得私自製作其肖像。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零一十八條 自然人享有肖像權,有權依法製作、使用、公開或者許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肖像是通過影像、雕塑、繪畫等方式在一定載體上所反映的特定自然人可以被識別的外部形象。
第一千零一十九條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醜化、污損,或者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偽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權。未經肖像權人同意,不得製作、使用、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未經肖像權人同意,肖像作品權利人不得以發表、復制、發行、出租、展覽等方式使用或者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
『玖』 民間借貸不走法庭起訴走信訪可以嗎
信訪也是解決問題的一種方式。但民間借貸出現糾紛屬於民事糾紛,在當事人僅為個人的情況下,建議先雙方溝通,溝通無效再起訴,如果起訴後對法院的審判結果不滿意可以提起上訴,如果還不滿意,這個時候再走信訪也是可以的,這個時候的信訪主要針對審判而言。
法律分析
信訪部門的主要目的不是解決問題,而是幫助梳理問題。如果是行政事業單位借款不還,走信訪途徑可能比到法院起訴的效果要好。信訪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它組織採用書信、電子郵件、傳真、電話、走訪等形式,向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者投訴請求,依法由有關行政機關處理的活動。信訪原則是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依法、及時、就地解決問題與疏導教育相結合。信訪是除法律以外的又一種解決問題的辦法,是一種比較直接的利益表達形式。但是,由於信訪的有關信息一般要經過信訪辦公室工作人員的篩選,然後遞交給有關領導、有關機關,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也是一種間接的利益表達方式。民間借貸雙方可以發生在自然人之間,自然人與法人或其他組織之間,或者法人之間、其他組織之間,以及它們之間。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在本單位內部通過借款形式向職工籌集資金,用於本單位生產、經營的,只要不違反相關法律規定民間借貸合同就有效。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五百一十一條 當事人就有關合同內容約定不明確,依據前條規定仍不能確定的,適用下列規定:(一)質量要求不明確的,按照強制性國家標准履行;沒有強制性國家標準的,按照推薦性國家標准履行;沒有推薦性國家標準的,按照行業標准履行;沒有國家標准、行業標準的,按照通常標准或者符合合同目的的特定標准履行。(二)價款或者報酬不明確的,按照訂立合同時履行地的市場價格履行;依法應當執行政府定價或者政府指導價的,依照規定履行。(三)履行地點不明確,給付貨幣的,在接受貨幣一方所在地履行;交付不動產的,在不動產所在地履行;其他標的,在履行義務一方所在地履行。(四)履行期限不明確的,債務人可以隨時履行,債權人也可以隨時請求履行,但是應當給對方必要的准備時間。(五)履行方式不明確的,按照有利於實現合同目的的方式履行。(六)履行費用的負擔不明確的,由履行義務一方負擔;因債權人原因增加的履行費用,由債權人負擔。
『拾』 民法典264條個人有權查村帳目嗎需要走什麼程序
摘要 關於舉報村幹部犯法問題,要分兩種情況:第一,如果村幹部是在協助履行國家工作職責中涉嫌犯法的,可向鄉(鎮)紀委、縣紀檢監察部門、人大、組織部門等舉報,也可以向檢察院舉報;第二,如果是村幹部個人問題涉嫌犯法的,可直接向公安機關報案。注意:在舉報村幹部犯法前,要收集、保存相關犯法證據材料;在舉報時,向相關部門提交。現在政府各部門基本開設了網上舉報信箱等服務,你可通過電子郵件、書信、撥打舉報電話等形式向以上相關部門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