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船寮司法所

船寮司法所

發布時間: 2022-02-19 17:33:27

『壹』 青田。出生證明要什麼材料

辦理出生公證需要提供出生證明、身份證、戶口本及村或社區證明,具體情況你可以咨詢青田縣公證處,因為每個地方要求提供的材料會有所不同。你可以去青田的以下地方去咨詢!總部地址:浙江省青田縣鶴城鎮臨江東路93號 傳真:(0578)6821061 郵編:323900 辦證大廳:6824682 咨詢電話:6824737 網址: http://www.qtpf.net Email:[email protected] 接待時間:周一至周五 上午8:00-11:30 下午 1:30-5:30 夏令時間: 下午3:00-6:00 青田縣聯合審批大廳接待處 地址:浙江省青田縣新房管大樓二樓(塔山路101號) 電話:6818006 6818007 溫溪辦事處 地址:溫溪鎮司法所 電話:6851221 山口辦事處 地址:山口鎮政府辦事中心 電話:6861714 船寮辦事處 地址:船寮鎮司法所 電話:6871690 北山辦事處 地址:北山鎮司法所 電話:6611048 臘口辦事處 地址:臘口鎮司法所 電話:6881339

『貳』 政府是如何建立市場的在線採納,答案要說清楚。

農貿市場是與我國現階段經濟發展水平、群眾消費習慣等客觀需求相適應的一種流通業態。特別是縣級農貿市場,在今後相當長的時期內它仍是農產品流通的重要環節和為群眾提供「菜籃子」放心消費環境的主要載體。作為一個與人民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帶有很強公益性的經濟實體,農貿市場的社會價值取向代表了政府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它的建設發展應像對待建設廣場和公園一樣列入政府民心工程。

在市場與工商「管辦脫鉤」後,農貿市場也像其它商品交易市場一樣開始了多元化投資步伐,多種經濟成分的投資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農貿市場的發展,同時也產生了許多新的問題。資本逐利的本性使農貿市場在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取捨上有了巨大變化,使很多人感到了迷惘,從而引起了社會大眾對農貿市場政府調控力的關注。筆者擬結合國內農貿市場經營管理體制和青田縣農貿市場管理現狀來淺談縣級農貿市場保持政府調控力的必要性,希望能為政府如何對待農貿市場的調控決策上提供參考意見,為促進城市穩步健康發展、構建和諧社會起到積極作用。

一、當前國內農貿市場資本結構、管理模式和我縣農貿市場運營特徵

(一)國內農貿市場的資本結構和管理模式

我國農貿市場資本結構比較混亂,多種經濟成分並存。從產權所有制來分析目前農貿市場資本結構,綜合可分為四大類:一是國有獨資農貿市場,特徵是比較注重社會效益,偏重長期有計劃的發展,經濟上則看重資產的保值升值;二是國有參股、控股農貿市場,它們的管理多採用現代企業制度,以公司化運營為主,運營特徵是在注重經濟利益的前提下兼顧社會效益;三是集體制農貿市場,它們的投資主體通常是擁有土地資源的村集體,運營特徵表現在管理目標不明確、運作不規范,強調眼前經濟利益;四是私有制農貿市場,其中又分兩類:一類是公司化運作農貿市場,它們的投資主體是實行股份制的私人,運營特徵表現在注重短期經濟效益和股份的升值能力,也有一些中長期計劃,但比較忽視社會效益。另一類是攤位劃分私人的農貿市場,它的特點是私人購買了市場攤位,獨立經營。運營特徵表現為市場秩序混亂,環境臟、亂、差,發展乏力。

由於農貿市場投資主體的不同,加上目前農貿市場沒有統一的管理規范,導致各市場管理模式也不同,大致可分四種管理模式:一是專業化經營管理。這種管理模式表現在對農貿市場的設計、建造、管理制度、發展規劃等各個方面都有系統理論和專業管理人員,管理主體主要是市場開發中心等專業運營機構。二是公司化管理模式。這種管理注重企業規范發展,有經濟大局觀,也有很強商業炒作能力,但對市場管理不在行,少有長期經營打算。管理主體主要是房產公司等一些有經濟實力的企業。三是私人承包管理模式。這種管理模式表現在市場基本沒有管理制度和規范管理能力。業主急功近利,希望在最短時間獲得最大經濟效益,哪怕是犧牲了市場長期發展能力。這種特殊的管理主體主要是一些憑借關系承包了無力管理的村集體農貿市場的私人。四是攤位自主經營管理模式。這種管理模式表現為業主各自為政,管理一盤散沙,基本處於失控狀態。這種管理模式很不利於市場發展,目前較少,管理主體主要是拆賣市場攤位的農貿市場。我縣還沒有,比較典型的有麗水市府前一樓菜市場。

(二)我縣農貿市場運營現狀和管理模式

目前我縣投入使用的農貿市場共有12個,其中國有獨資5個,國有參股1個,村集體辦2個,私營4個(包括房產公司舉辦2個)。在這12個市場中,國有獨資或參股的6個市場分別布點在全縣各主要集鎮,由國有運營機構青田縣市場開發服務中心負責經營管理,管理模式採取專業化經營模式,其經營的市場發展態勢良好,在麗水各縣市的市場開發中心中工作成績比較突出;兩家村集體農貿市場一家承包給了私人,採取私人承包管理模式,市場管理比較混亂。另一家則已無力經營,市場管理癱瘓,淪同於馬路市場。私營農貿市場中的兩家採取公司化管理模式,都是今年開業,比較注重規范發展,但專業管理能力欠缺,曾得到過市場開發中心的技術支持。還有兩家私營市場中的一家已陷於無主管理狀態,另一家則是採取私人承包管理模式,經營狀況均不理想。

市場主體的不同也導致了農貿市場發展上的參差不齊,這是我縣農貿市場的主要特徵。但由於國有農貿市場均分布於關鍵網點,所以國有市場在全縣農貿市場群中占據主導地位,對平穩百姓「菜藍子」發揮了積極作用,這也是我縣農貿市場發展走在全市前列的主要原因。

二、農貿市場在市場化進程中產生的問題

(一)政府規范控制和農貿市場民營化的矛盾

《浙江省商品交易市場管理條例》明確規定「市場建設應當符合城鄉建設總體規劃」,相比較其它商品交易市場,政府對農貿市場的布局規劃控制更為嚴格,要滿足區域人口、設施標准、避免重復建設等諸多條件。由於農貿市場與群眾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所以政府的規劃控制使它在一定區域中除顯現公益特性外還顯現壟斷特性,大多數群眾不可能因為這個農貿市場物價高、環境差等原因舍近求遠選擇其它市場。

這樣,農貿市場在社會中所佔的壟斷地位就與它民營化發展產生了沖突,私人資本無不以追逐利益最大化為目的,它在取得農貿市場產權後完全可以利用農貿市場的壟斷地位來謀取最大利益,發展大了還可以吞並相鄰農貿市場,讓群眾對新鮮果蔬的消費上無從選擇,間接把企業利潤最大化轉嫁給廣大群眾來承擔。所以在某種程度上來講,目前農貿市場的市場化發展是政府以自身控制力來支持私人資本取得壟斷利潤,並犧牲了自身公益職能,從而損害了大眾利益。

(二)政府對農貿市場的控制正逐漸弱化

農貿市場「管辦脫鉤」後,政府改革了農貿市場投資體制,確定了企業投資、決策、受益、承擔風險的市場競爭機制,行政管理部門對市場的監管權日益淡化,《浙江省商品交易市場管理條例》相關規定還取消了對市場的開辦、關閉等調控職能。

隨著私有資本對農貿市場的滲透,農貿市場有別於其它商品交易市場的社會公益功能被忽視,而行政管理部門也要考慮農貿市場特殊性而慎於行使行政處罰權,使政府對市場控制力逐漸弱化。控制力弱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四方面:一是市場為了利益改變原有農貿市場功能或因效益不好隨意關閉時,政府無依據干涉;二是市場在炒作拍賣時缺乏限制性條款,致使農貿市場被任意分割拍賣,帶來市場無法管理的後果,農貿市場純商業味道由些更為濃烈;三是對市場規范發展缺乏必要行政監管,使農貿市場公益職能逐漸流失;四是政府公權力難以體現,特別是在應對非典、禽流感、食品安全等重大事件時,政府對農貿市場的控制力就顯得蒼白,工作也難以到位;五是市場公共服務功能弱化,在今年我縣開展的省級文明縣城、省級衛生城市創建中,政府倡導農貿市場改造提升以改善群眾消費環境,但是在私營市場上就難以落實,臟亂差局面不能根本扭轉,對此政府因沒有處理依據也無可奈何。

(三)市場業主重經濟利益輕公益投入

隨著市場的開放,越來越多的私人資本進入農貿市場,使得先前行政計劃控制下的農貿市場產生了很大變化。許多私人業主片面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並忽視了公益性投入,主要表現在以下五方面:一是舉辦者社會責任意識不強,認為菜市場社會地位牢固,差和壞照樣有人來,日常工作中重收費、輕管理;二是為圖利益更大化,擅自改變市場用途,如青田城東菜市場,現在的市場承包者從村集體承包過來後,減少了純公益性的不收費的自產自銷區面積,劃出場地出租給超市,使得菜農怨聲載道,並造成了場外馬路市場的迅速擴大。承包者顯而易見是在圖短期利益,村集體卻犧牲了市場長遠發展的能力;三是私人業主減少管理投入。通過裁減管理人員、保潔人員、剋扣管理成本來減少支出,致使市場環境臟、亂、差;四是經營理念陳舊,注重眼前利益,幾乎不進行環境改善上的投入,對政府部門規定應設立的農產品安全檢測點、公平秤等設施都不願建立。如目前青田的各大農貿市場中,只有青田市場開發中心這家國有運營機構下轄的市場建有檢測點、公平秤、電子顯示屏等公益設施;五是形成壟斷利潤。如青田城東菜市場和江南菜市場兩家農貿市場承包給私人後,私人就壟斷了市場內利潤最高的肉區,不再分散經營以抬高肉價,使得兩市場肉價比市場中心下轄的縣城中心菜市場每斤要貴上一元多,社會影響極其惡劣。

(四)農貿市場管理能力欠缺,業務管理問題突出

目前,農貿市場處於「誰投資、誰管理、誰負責」這樣一個不統一的管理模式中,管理水平參差不齊。許多市場的管理人員沒有相應制度約束,對待顧客作風粗暴,如城東菜市場就曾發生群眾因管理人員作風粗暴而關閉該市場的群體性事件;有的管理者對上市食品安全、經營戶坑害消費者行為視而不見;有的管理者對市場內衛生、佔道、亂搭建、流動經營等行為缺少長期有效管理和教育,使市場變成了一個大倉庫;有的市場沒有配備足夠保潔員,造成市場垃圾隨意堆放,衛生狀況惡劣……舉辦者這些重利益、輕管理的行為使監管部門也無可奈何,因為菜市場沒有統一的管理規范和行業標准,況且就算有也不可能由於舉辦者不服監管而關閉群眾必需的農貿市場。

另外大多數民營市場都不注重專業培訓和管理能力提升,對市場發展沒有前瞻性,抱著混一天是一天的想法,對有關部門規范化管理的要求都是敷衍了事。如青田的大多數民營農貿市場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規范都抄襲於注重規范化發展的市場開發中心,更甚者一家私營農貿市場連張貼牆上的管理制度落款還是市場開發中心。這些敷衍了事的管理辦法給農貿市場自身建設、發展帶來了很大負面影響。

三、對現階段如何在農貿市場保持政府調控力的思考

農貿市場的市場化發展一度促進了農貿市場的建設步伐,但同時也產生了許多弊端。筆者認為市場經濟體制改革並不是把所有東西民營化,政府還要把握好事關國計民生的產品。像農貿市場這些承載社會福利、社會責任的公益性設施,決不能一賣了事。就連市場經濟發達的西方國家,都在有計劃的控制一些事關國計民生的產品,如日本東京、北海道的一些農貿市場管理者都還是國家公務員,我國香港的房屋署也控制著這些公益性設施,以方便對市場進行調控。所以我們的政府也應將農貿市場發展作為構建和諧社會、服務「三農」、利益群眾的系統工程來對待,通過政府計劃調節,最終形成國有資本為主導、多種經濟成分共存的農貿市場經營管理體系。要達到這個目的,筆者建議重點從以下幾方面開展工作:

(一)政府要高度重視現階段在農貿市場保持調控力的必要性

農貿市場經營屬微利行業,市場設施則是滿足群眾基本生活必需的公共服務設施。細數青田縣的農貿市場除了鶴城、溫溪、船寮這幾大集鎮農貿市場有著不同程度的盈利外,其餘規模較小鄉鎮的農貿市場由於消費力低全部處於虧損狀態,如村集體、私人興辦的海口、高湖農貿市場由於入不敷出基本處於失管狀態,其它農村的虧損市場由於屬於國有運營機構市場開發中心,管理資金就從盈利市場調劑,才能保證其正常行使為群眾提供公共服務的職能。

面對這些現狀,我們的政府不能再坐視這些私有資本在農貿市場發展中隨意採取「有利就圖、無利就關」的行為,要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把農貿市場的培育發展作為一件實事、大事來抓,進行必要的計劃調節和規劃控制,以直接投資或補助的辦法進行支持,切實解決農產品賣難問題和保障居民生活。建議政府要成立專門的市場建設協調領導小組,人員由工商、經貿、國資、城建、計劃等相關部門組成,制定菜市場發展計劃、經營方案,確定在保持政府調控力中的必要投資規模,並對實施行為進行監督管理。

(二)明確重點,加強關鍵網點農貿市場的國家控制力

農貿市場自古就是一個折射社會穩定繁榮的重要場所,它的穩定與否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個社會穩定發展與否的縮影。在目前市場現狀下,政府要明確重點,視農貿市場重要程度採取不同比例的國有資本注入,以有效提高自身對農貿市場的控制力。對那些市場資源緊缺的關鍵性網點農貿市場,政府要按廣場、停車場、公園等公益設施一樣直接投資建設。其中新建市場政府可以直接全資投入,老市場可以採取回購、提供建設改造資金等方式進行國資控股、參股,從而達到掌控關鍵網點農貿市場資源的目的,使菜市場在國有資本的調控下體現公益屬性,還利於民。當非關鍵網點民營市場經營不善、環境惡化、物價畸高時,政府就可以通過這些關鍵網點資源進行間接經濟干涉,給他們施加競爭壓力,督促他們的農貿市場注重社會效益。政府產權的農貿市場可委託市場開發中心等專業國有運營機構管理,收益除在各個市場上進行平衡性調劑外,還要預留市場發展基金,以保證市場設施適應經濟發展需求。

(三)設置條件,規范民營資本在非關鍵網點農貿市場的投資行為

政府財力對市場的投入是有限的,在不影響農貿市場整體國有控制力的情況下,農貿市場可適度向私有資本開放,以促進農貿市場建設和現有老市場的提升改造。政府也應該要象對待其它社會公益設施建設一樣對待民營農貿市場,給予財政補助、土地、稅費、用水用地等一系列優惠政策扶持,努力降低其經營成本。但同時也必須設定限制條件,如要嚴格規定建設菜市場規劃用地不得改變用途;村集體舉辦的菜市場一律不得承包給私人經營,以免為了短期利益而犧牲長遠發展;市場舉辦者不再舉辦市場時,只能按股權或整體轉讓,不得將菜市場攤位、營業房分割轉讓,以免市場管理陷入癱瘓;市場稅費的減免要視作政府投入,若市場改作它用,政府要收回原減免的規費和有關財政補貼。此外,民營經濟主體投資建市場時,還要按收入的一定比例預留市場維修發展資金和市場物業管理基金,以便有充足的資金做好市場後續的管理工作和保證市場可持續發展,防止業主炒作拍賣一空而成為政府的「包袱」。通過上述這些既給優惠又予以限制的政府措施,會很好地引導民營農貿市場在正確的軌道上發展。

(四)提倡農貿市場經營管理專業化發展

目前青田縣各農貿市場由於管理主體的不同市場管理水平也參差不齊,許多市場甚至處於失控狀態。筆者認為要使菜市場規范建設和管理,首先要建立行業規范標准。無論農貿市場投資主體是誰,其行業標准、服務內容、公益設施、場容場貌、管理人員等標准都要統一,並建立科學的行之有效的菜市場建設和管理考核體系,使農貿市場在行業標准規范的約束下健康發展。

此外設施良好的市場要和與之匹配的專業管理隊伍相結合,才能使社會大眾真正受惠。以後農貿市場的管理不僅僅限於物業管理,而是要具有經營市場的理念,拓展服務功能,提升市場檔次,推進流通現代化。這些需求要求農貿市場必須建立一支專業建設、設計、策劃、招商和經營管理的隊伍,通過強勢的專業力量來實施市場發展的專業化運行。現在我縣農貿市場專業化管理趨勢已開始顯現,許多私人菜場的設計、策劃、招商等工作都已委託市場開發中心進行,而市場開發中心也在有計劃的不斷進行業務知識培訓以提高自身專業化水平。以後政府要提倡農貿市場向專業化管理過渡,包括限定村集體的農貿市場不得承包私人,自身無能力管理的只能委託專業管理機構管理;民辦菜市場則鼓勵其交於專業化管理隊伍託管,最終通過規范管理來達到經營者獲利、消費者滿意、社會穩定的調控目的,使政府和市場舉辦者實現雙贏。

熱點內容
法學背書知乎 發布:2025-02-05 10:16:42 瀏覽:815
生活中行政法事例 發布:2025-02-05 10:08:49 瀏覽:990
省司法廳張敏 發布:2025-02-05 10:08:43 瀏覽:375
公司監事需不需要負法律責任 發布:2025-02-05 10:03:50 瀏覽:68
日本古代刑法圖片 發布:2025-02-05 10:03:05 瀏覽:104
司法考試考點組 發布:2025-02-05 09:29:15 瀏覽:780
術前簽字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2-05 09:27:47 瀏覽:399
法院康翻身 發布:2025-02-05 09:25:35 瀏覽:856
崇陽人民法院 發布:2025-02-05 08:55:02 瀏覽:47
雨水污水分流法規 發布:2025-02-05 08:48:05 瀏覽: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