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司法責任制
① 如何破解審判機關落實司法責任制難點的思考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明確提出:「完善主審法官、合議庭、主任檢察官、主辦偵查員辦案責任制,落實誰辦案誰負責。」同時提出:「明確各類司法人員工作職責、工作流程、工作標准,實行辦案質量終身負責制和錯案責任倒查問責制,確保案件處理經得起法律和歷史檢驗。」
為此,中央《關於司法體制改革試點若干問題的框架意見》提出:「主審法官、合議庭法官在各自職權范圍內對案件質量終身負責。」
為貫徹中央關於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的總體部署,優化審判資源配置,明確審判組織許可權,完善人民法院的司法責任制,建立健全符合司法規律的審判權力運行機制,增強法官審理案件的親歷性,確保法官依法獨立公正履行審判職責,根據有關法律和人民法院工作實際,最高人民法院於2015年9月21日制定頒布了《關於完善人民法院司法責任制的若干意見》,分別以目標原則、改革審判權力運行機制、明確司法人員職責和許可權、審判責任的認定和追究、加強法官的履職保障、附則等六部分共48條。具體內容涵蓋了探索改革審判組織模式、明確司法人員職責許可權、明確違法審判責任的情形、改革審判委員會制度、建立專業法官會議制度、加強法官依法履職保障。其中,有探索改革審判組織模式等內容。
在上述政策與制度框架體系下,被中央司法改革領導小組確定為第一批進行司法體制改革的「6+1」省區市的三級法院作了積極的試點與推進工作,其顯著的成效就是沖擊了審判人員固有的集體(法院)承擔司法責任的意識,而轉化為「誰辦案、誰負責」,且「對辦案質量終身負責和錯案責任倒查問責」的新司法責任理念,形成了極具壓力的辦案質量倒逼機制;同時,也根本改變了長期存在於司法領域的「審者不判,判者不審」的行政化辦案模式,初步形成了審判權與司法行政事務管理權相分離的新機制。司法責任制的推行更為員額制和司法人員分類管理提供了保障。
司法責任制的落實難點
當前,隨著司法改革的逐步深入推進,司法責任制在落實過程中也逐漸暴露出一些問題和障礙,一定程度上增大了改革推進的難度,若不加以有效破解會影響改革成效的充分體現。根據筆者的調研情況看,具體來說,司法責任制落實中的難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如何凝聚合力落實改革措施。
司法責任制改革是本輪司法改革的「牛鼻子」,具有基礎性、全局性的地位。
與此同時,司法責任制改革與其他改革舉措之間,亦呈現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關系。司法責任制的全面落實,需要與人員分類管理、員額制、職業保障、省以下人財物統管、司法責任追究等制度協同推進,形成共同推動改革的合力。當前,部分改革舉措如省以下人財物統管、司法責任追究制度等推進遲緩,部分改革舉措仍停留在中央文件等頂層設計層面,在地方政法機關沒有得到有效落實。再加上還有部分政法領導幹部對司法責任制這塊難啃的「硬骨頭」存在畏難情緒、懈怠心理,存在「不敢改、不想改」的情況。這些因素加大了司法責任制的落實難度,急需採取有效舉措予以破解。
二、如何處理放權與監督的關系。
司法責任制改革的內在邏輯是放權或還權於法官、合議庭,實現「讓審理者裁判」。但基於目前隊伍整體職業素養參差不齊、司法面臨的社會矛盾紛繁復雜、法院內部運行秩序尚未理順等現狀,一味強調放權,理想化地主張讓法官、合議庭完全自主決定案件,不僅不能解決司法的沉痾宿疾,反而可能導致審判運行秩序的混亂,引發新的司法不公等問題。
不久前,筆者在某試點地區法院調研時了解到,自從院庭長不再審簽裁判文書、不再對案件質量把關以來,該地區反映案件審判質量的部分指標,如一審服判息訴率、二審瑕疵改發率、民商事案件調撤率等,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或上升。此外,案件審批制度取消以後,「同案不同判」的現象也有所凸顯。可見,在目前缺少相應的監督制約、指導幫助以及協調管理機制的情況下,如何處理好放權與監管的關系,將決定司法責任制能否順利落實,甚至可能會影響司改的大局。
三、如何設計司法責任追究制度。
除「讓審理者裁判」外,司法責任制另一核心內涵是「由裁判者負責」。科學合理的司法責任追究制度是確保辦案質量、提高司法公信力的必然選擇。這既有利於增強司法人員辦案責任心,又不會挫傷其積極性。為此,中央專門制定了相關的規范性意見,就錯案責任和免責條件作了原則性規定。然而,司法責任追究制度仍然存在著頂層設計不完善、法檢兩家司法責任內涵范圍不清晰、司法責任追責程序行政化等弊病。尤其是因缺乏司法責任制的配套制度,導致司法權力運行機制不科學、責任保障不到位,制度的落實效果不盡理想。
四、如何面對內部反追責的壓力。
每一起冤假錯案都必須依法糾正,冤假錯案中有關人員犯下的罪錯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由於破案心切或客觀上判斷錯誤,造成對有關事實和證據的錯誤認定;另一種是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對當事人刑訊逼供屈打成招,甚至徇私枉法故意冤枉好人。前一種情況一般要按照黨紀政紀問責,後一種情況則要追究刑事責任,但無論哪種追責,司法機關都面臨著很大的「反彈」壓力。所以,在實踐中,為了避免有關人員被追究責任而掩蓋被錯判的案件,於是出現「追責與反追責」的糾結。由此可見,不少司法人員還是不明白一個道理,即如果為了掩飾錯判、避免追責而拒絕糾正冤假錯案,只會犯下更大的罪錯,最終招致更嚴厲的責任追究。
司法責任制的難點破解思考
一、突出重點、統籌兼顧,形成全面落實司法責任制整體合力。認清各項改革舉措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和高度關聯性,對各項改革舉措的順序和進程進行科學統籌,把握好推進的節奏和力度。
員額制是落實司法責任制的前提,在積極開展入額工作的同時,還應當妥善處理好未入額人員的分流安置政策;職業保障機制是落實司法責任制的有力驅動,要在頂層設計方案的基礎上,結合省以下人財物統管制度改革的推進,對保障的主體、方式和力度等進行進一步明確;績效考核機制是落實司法責任制的應有之義,通過完善業績考評制度和辦法,明確新型權力運行機制下司法人員的工作要求,實現評價機制與員額退出機制、懲戒機制、激勵機制的有效銜接。
二、有序放權、科學監督,構建符合司法規律的監督制約機制。放權不放任,監督不缺位,關鍵是要明確司法管理和監督權力的邊界和行使的方式。堅持有序放權與監督管理相統一,推動司法業務管理監督由微觀向宏觀轉變,提高管理監督科學化水平。
依託現代信息科技技術,打好辦理案件的「組合拳」。建立適應新型司法權力運行機制的內部監督機制,加強規范化、標准化建設,細化各類人員崗位職責、工作流程,確保各類主體權責清晰;發揮專業法官會議作用,架設案件研習的「度量衡」。在放權的同時,加快確保法律適用統一的機制建設,充分發揮專業法官會議作用,建立和完善類案檢索和類案參考制度;改革審判委員會的職能,築牢法律統一適用的「防護牆」。強化審委會總結審判經驗、統一法律適用職能,最大限度減少「同城同案不同判」的現象。
三、嚴格依法、規范程序,設計科學合理的司法責任追究制度。前提是制定司法責任追究的法律法規。追責的依據應上升為法律法規。制定相關法律是構建我國司法責任追究機制最基本的形式,沒有這一形式,追責機制必將如空中樓閣難以實現;基礎是區分違法辦案責任和錯案責任。在此基礎上,分別制定不同的追責制度,完整的追責機制包括追責的依據、主體、事由、程序、種類及救濟等內容;核心是設置明確科學的二元追責標准。追責標准應由當前唯結果論轉向「不適當行為」為主、「結果過錯」為輔的二元追責機制。這意味著,裁判結果並非決定責任追究的唯一條件,這可以避免追責機制對法官良心可能造成的破壞;關鍵是堅持程序正義與實體公正並重。在責任認定過程中,必須遵循程序公開、程序正當原則,適當組織社會專業人士參與責任認定,或直接由省級法官懲戒委員會主持進行,有效解決司法責任內部追究的公信力問題,並充分保障法官的申訴救濟權利和名譽權利;必要是構建法官獨立行使職權的保障機制。保障司法人員獨立行使職權是建立追責機制的必要配套措施,獨立行使職權的保障機制(職業、身份、薪酬、安全、文化等)要與追責機制同步建立。
四、他山之石,亦可攻玉,合理借鑒域外法官責任制度的經驗。域外國家對司法責任的追究主要體現在法官懲戒制度中。這種制度的重心在於對法官個人的職業倫理道德的規制,以人案分離、程序外製約為特色。我們可以從域外法官懲戒制度的比較研究中,找出對構建我國司法責任制構建的有益借鑒。
法官懲戒制度的核心是職業倫理道德。不同的職業以本行業的倫理道德作為行為規則,其職業倫理道德共有意識可以增強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感,在遇到問題的時候人們依照職業倫理道德的行為模式可減輕決策的負擔,也有利於社會系統的和諧與穩定。
一個沒有共同倫理的群體,是一個沒有凝聚力且缺乏穩定的群體。應當明確的是法官的職業倫理道德並不是一種古板生硬的說教,也不是一種深不可測的理念,而是對司法本身規則的總結是一種應用倫理,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技術性思考,並內化為一套可操作的准則。法官行為與職業倫理准則的建立,旨在更周密地定義可以接受和應當禁止的行為,既向法官提供一個如何行為、處理自身事務的服務,又向公眾提供一個他們應當知道的對法官行為的期望。
通過總結,可以歸納出域外法官懲戒制度的特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實施機構的專門性。對於司法官的懲戒機構在相關的法律中都作了明確的規定,只有法律規定的具有專屬管轄權的部門才有權對出現問題的司法官進行調查和實施懲戒,而其他任何部門和個人都無權實施懲戒。比如:美國聯邦和州都是由國會或議會負責實施法官彈劾制度;同時由司法機構或主要由司法人員組成的機構負責實施司法懲戒制度;德國基本法規定,有關對司法官追訴的審判,專屬於聯邦憲法法院之許可權。在聯邦法官在行使或不行使職權時違犯本基本法的原則或邦的憲法秩序時,聯邦憲法法院經聯邦議院要求,可以三分之二的多數裁決將其調職或命令其退休。在故意侵犯的情況下,得為罷免之宣告。
二、審查標準的多元性。普遍設立了多元性的審查標准,意味著法官不僅要對其職務行為負責,更要對其職務外行為承擔責任。域外法官懲戒制度對懲戒行為的界定是寬泛的,只要其行為有損法官職業的威信,就有可能成為懲戒的對象。
三、懲戒程序的嚴格性。聯合國《關於司法獨立的基本原則》、司法獨立第一次世界大會《司法獨立世界宣言》和國際法曹協會《司法獨立最低標准》均規定了保障被懲戒法官的四大原則,即無明文行為標准不受懲戒原則、秘密審理原則、聽證原則、法官有上訴權或請求復審權原則。相應的,域外各國對於懲戒法官的程序也做了嚴格細化的規定。
四、司法責任的獨立性。法官的職業倫理責任獨立於刑事責任。這避免了追究責任可能產生的競合與混亂,也可以確保法官可以理性、良心、獨立地作出裁判,並賦予其敢於擔當的職業底氣
② 如何落實司法責任制改革
根據院長授權,庭長可以協助院長、副院長對延長審限等程序性事項和逮捕、拘留等強制措施進行把關。但是,可能影響案件實體裁判的程序性決定,應當由合議庭或者獨任法官作出,如延長舉證期限、調查取證等。除依照法律規定履行相關審判職責外,庭長應當從宏觀上指導本庭審判工作,研究制定各合議庭和審判團隊之間、內部成員之間的職責分工,負責隨機分案後因特殊情況需要調整分案的事宜,定期對本庭審判質量情況進行監督,以及履行其他必要的審判管理和監督職責。
答:推進司法責任制改革,一方面要確保法官辦案主體地位,堅持放權到位。嚴格落實司法責任制要求,改變傳統裁判文書簽署機制,院庭長對未直接參加審理案件的裁判文書不再進行審核簽發文書,同時,不能以旁聽合議、文書送閱、口頭指示等方式實施變相審批。另一方面要堅持監督到位,規范院庭長審判監督管理權,實現審判監督的內容、方式從微觀的一般個案審批、文書簽發,轉向宏觀的全院、全員、全過程的審判質效監管,做到放權又放心。為此,一是要建立審判監督權力清單制度,明確院庭長在程序事項審批、審判工作綜合指導、裁判標准統一、審判質效監管、排除案外因素對審判活動的干擾等方面工作職責以及不得從事的監督管理行為。二是要建立以信息化手段為輔助的常態化監督機制,實現對審判流程自動化記錄跟蹤、提示催辦、預警凍結,強化院庭長對審判流程、審判態勢的智能化監管以及監督管理行為全程留痕。三是要推進司法工作標准化建設,完善各類人員、各類案件的權責配置標准、訴訟服務標准、審判流程標准、司法裁量標准、輔助工作標准、案件質量標准和辦案業績評價標准等,對所有司法活動形成規范化操作指引、可量化評價標准。健全完善隨機分案為主、指定分案為輔的分案機制。四是要完善特定類型個案的監督,建立系統自動識別與人工判斷相結合的特定類型個案甄別機制,院庭長主要採取聽取案件進展、評議結果、提交法官會議和審委會討論等方式進行監督。五是要大力推進案件質量評查,保障案件質量。積極利用司法解釋、指導性案例、類案參考、裁判指引和大數據分析,統一法律適用。六是要健全乾預過問與獨立辦案之間的阻斷機制,防止監督管理越位。建設符合新型審判權運行機制特點的廉政風險防控機制,確保放權不放任,用權受監督。
③ 當前全市兩級院推進落實司法責任制改革有何意見,建議
並沒對緩刑提出修改兩會對深化司法改革情況:1.全面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的重要一年。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最高人民法院和地方各級法院深入推進中央部署的重大改革試點,認真落實人民法院65項改革舉措,堅持問題導向,著力破解難題,努力讓人民群眾有獲得感。一是全面實施立案登記制改革,解決立案難問題。全國法院於去年5月1日全面實行立案登記制,變審查立案為登記立案,對依法應當受理的案件,做到有案必立、有訴必理,當場登記立案率達到95%,基本解決立案難問題,為人民群眾依法維護自身權益敞開大門。加強立案監督,杜絕有案不立、拖延立案、年底不收案等現象,把方便帶給群眾、把困難留在法院。依法制裁違法濫訴、虛假訴訟,維護正常訴訟秩序。配合立案登記制改革,推進網上申訴信訪和視頻接訪工作,實行律師參與化解和代理涉訴信訪案件,健全信訪聽證制度,進一步落實信訪終結制度,最高人民法院接待群眾來訪人數同比下降12%。二是推進最高人民法院巡迴法庭建設,實現工作重心下移。最高人民法院第一、第二巡迴法庭創新工作機制,立足深圳、沈陽,在巡迴區開展巡迴審判,妥善審理跨行政區域重大行政和民商事案件,就地化解矛盾,解決群眾往來奔波、訴訟不便等問題。兩個巡迴法庭共審結案件件,被群眾稱為「家門口的最高人民法院」。發揮改革「試驗田」、「排頭兵」作用,實行主審法官、合議庭案責任制和扁平化管理模式,提高審判質效。三是推進跨行政區劃法院建設,解決訴訟「主客場」問題初見成效。為平等保護本地、外地當事人合法權益,排除各種干擾,積極推進跨行政區劃法院改革。北京市第四中級法院、上海市第三中級法院兩個跨行政區劃法院審結案件2961件。北京四中院推進行政應訴工作,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出庭率達到100%,推動行政爭議的實質性化解。上海三中院建立庭前釋明等制度,杜絕非法干預,案件審結後服判息訴率達到100%。四是推進知識產權法院建設,加大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力度。北京、上海、廣州知識產權法院審結知識產權案件9872件,專業審判水平明顯提升。創新機制,突出主審法官主體地位,探索審委會直接開庭審理案件。建立技術調查官制度,幫助法官查明技術事實。北京知識產權法院探索把專業機構關於技術問題的意見寫進判決書,增強裁判公信力。五是推進司法責任制改革,提升審判質量效率。針對審判中存在的行政化、層層審批、權責不清等問題,出台完善人民法院司法責任制的意見,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探索由法官、法官助理、書記員組成審判團隊案件,提高案效能。嚴格落實對干預案件進行記錄問責的「兩個規定」。推行院庭長案常態化。堅持放權與監督相結合,院庭長不再簽發未參加審理案件的裁判文書,法官在職責范圍內對案件質量終身負責,同時加強審判管理和監督。相關試點法院審判質效明顯提升,上海法院法官人均結案187件,貴州試點法院法官人均結案數量同比增長2至4倍。六是深化執行體制機制改革,努力破解執行難問題。完善網路查控體系,連通200多家銀行業金融機構,並與有關部門聯網,實現網路查控、遠程指揮功能,在解決「被執行人難找、財產難尋」問題上取得重大突破。河北、浙江、廣西等地法院積極開展審執分離改革試點,取得初步成效。湖南、內蒙古、遼寧、江西等16個省區市法院建立異地執行協作機制。加強信用懲戒,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等43個部門簽署合作備忘錄,對失信被執行人從事民商事行為、擔任重要職務等進行全面限制。擴大限制高消費范圍,新增限制乘坐高鐵和一等座以上動車席位等措施。截至今年2月,各級法院採取信用懲戒措施467萬人次,將338.5萬名被執行人納入失信名單公開曝光,35.9萬人懾於信用懲戒主動履行義務。各級法院受理執行案件467.3萬件,執結381.6萬件,分別上升37%和31.3%。堅決維護司法權威,敢於碰硬,對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的,不論是什麼人,堅決依法制裁,對1.4萬人決定司法拘留,對1145人給予刑事處罰。七是完善法律統一適用機制,提高司法公信力。針對一些案件審理程序不規范、類案不同判等問題,健全審判監督指導機制,統一裁判標准。制定適用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等司法解釋24件,促進司法公正。深化量刑規范化改革,山西、遼寧、湖北、寧夏等地法院出台落實最高人民法院量刑指導意見的具體規定,規范法官裁量權。加強案例指導工作,發布指導性案例12件,統一司法尺度。八是推進人員分類管理改革,進一步提升法院隊伍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水平。扎實推進法官員額制改革,發揮法官遴選委員會作用,指導試點法院嚴格執行員額比例,嚴格法官入額標准,上海、廣東、海南、青海等18個試點省區市已完成10094名法官入額工作,提高了法官隊伍整體素質,充實了一線審判力量。參與制定法官單獨職務序列改革試點方案,加強法官職業保障。配合有關部門研究制定審判輔助
④ 司法部如何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
為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實行國家機關「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的意見》,日前,司法部印發了司法行政系統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實施意見的通知,明確了司法行政系統「誰執法誰普法」的主要任務、重點內容和責任主體。強調司法行政機關既是執法機關,又是普法的主管機關,要在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上發揮帶頭作用,結合司法行政工作職責,把普法融入司法行政各項業務中。
《通知》要求,各級司法行政機關要高度重視,及時做好「誰執法誰普法」的安排部署,制定落實方案,細化任務措施。要堅持系統內普法與社會普法相結合,堅持全員普法、全程普法。要加強對全系統執法業務部門和法律服務機構普法責任制落實情況的檢查考核,加強服務管理和工作指導,推動司法行政系統「誰執法誰普法」、「誰服務誰普法」普法責任制落到實處。
⑤ 落實司法責任制須健全哪些機制
|文落實司法責任制須健全哪些機制
2015年10月08日 14:43 來源網路
梁鳳雲|文(最高法院法官 法學博士)
今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15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完善人民法院司法責任制的若干意見》(下稱「《意見》」)。9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該《意見》。這一《意見》是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的重大改革舉措,也是今後審判權力運行機制改革的綱領性文件。根據《意見》的規定,本文認為,推動和落實司法責任制,應當建立以下十個方面的機制。
建立司法行政領導法官化的分流機制,做好辦理案件的「老本行」。過去一段時間,院庭長事實上成為承辦案件法官的行政上級,一定程度上存在「判者不審」「審者不判」的現象,導致了裁決者與案件事實之間的疏離。《意見》將院庭長的審判管理權對象一般限定於程序性事項范圍之內,就是要改變過去那種案件「審理者」和「決定者」兩相分離的狀態。司法親歷性要求貫徹直接言詞原則,沒有經歷訴訟過程而簽發法律文書,不僅使訴訟程序失去意義,也使得無人對裁判的質量負責。進入員額的院庭長應當組建審判團隊直接辦理案件,充分發揮其作為資深法官富有審判經驗的優勢,逐步減少或者剝離司法行政管理工作,逐步減少最終廢止案件審批制度,實現「法官上級」和「法官管理者」向「法官」和「裁判者」的轉變。
建立內外部過問獨立記錄的安全機制,架設法官責任的「安全線」。外部干預和內部過問對法官客觀判斷案件事實、公正適用法律,產生了嚴重干擾,切斷了案件事實與法律適用之間的有機聯系。因此,中央決定對干預過問司法的行為實行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制度,就是要讓干預者投鼠忌器、如履薄冰,凈化司法外部和內部環境。依照《領導幹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規定》和《司法機關內部人員過問案件的記錄和責任追究規定》,承辦法官應當對干預、插手、過問的行為進行獨立而全面的記錄、留痕。全面記錄不僅要作為卷宗的必要內容實行零記錄,而且要作為卷宗組成部分永久備查。因內外部干預等而非法官原因直接導致錯案的,不得追究法官責任,保障法官獨立公正辦案。
建立法官會議的糾偏參考機制,築牢辦理案件的「防護牆」。法官審理案件,應當准確認定事實和正確適用法律。但是,司法有其自身的運行規律,重大疑難復雜的案件迭出紛至。為了防止案件法律適用上的重大偏差和不統一,《意見》規定,對於重大疑難案件,特別是對法律適用存在重大分歧的案件,可以提交專業法官會議討論。事實認定問題由法官通過審理活動予以確定,不能提交討論。基於司法的親歷性要求,法官會議的意見只具有咨詢、參考和糾偏意義,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能要求法官和審判團隊必須接受該意見。經過法官會議討論的案件,法官獨立承擔相應責任。
建立法官辦案的協同機制,打好辦理案件的「組合拳」。《意見》強化了合議庭成員對案件質量共同負責的原則。誰審理、誰裁判、誰負責是司法責任制的核心內容。所有法官都要實質性參與閱卷、庭審、評議等審判活動,獨立發表意見,復核並在裁判文書上簽名。合議庭審理的案件,合議庭成員對案件的事實認定和法律適用共同承擔責任。一般來說,主審法官對裁判結果承擔主要責任,參審法官對裁判結果承擔次要責任。要改變過去那種合議他人承辦的案件時盲目跟風、簡單附和的現象,倒逼參審法官認真閱卷和參與訴訟活動。
建立法官裁量空間的保障機制,確立辦理案件的「邊界線」。司法權是判斷權,裁量權。法官審理案件,是對認定事實和適用法律的裁量和判斷。只要存在裁量和判斷活動,就必然存在裁量空間和判斷餘地。認定事實根據證據規則能夠予以合理說明、適用法律在專業認知范圍內能夠予以合理說明的,屬於法定的司法裁量權范疇,不受法律追究。但是,司法權又是法定權、公權力,其授權源自憲法和人民,必須受到司法責任的約束和限制。對於沒有司法裁量空間(「裁量縮減為零」)而非法裁量的,應當進行責任追究。
建立內部請示的規范機制,完善法律適用的「度量衡」。過去的內部請示制度,實際上是下級法院要求沒有參與訴訟活動的上級法院給予司法判斷結果,是「下審上定」「定者不審」和司法行政化的一種表現。規范內部請示,就是要讓司法責任回歸審理法院。除了法律適用問題外,下級法院不得就個案處理請示上級法院。對於案件確實重大復雜的,依照法律有關管轄的規定,下級法院可以要求移送上級法院審理,必要時上級法院可以提審。對於具有普遍規范意義的法律適用問題,最高人民法院應當通過制定司法解釋方式予以規范。要隨著司法改革的推進,逐步減少乃至最終取消案件請示制度。
建立審判團隊司法責任的明晰機制,築好權力責任的「籬笆牆」。審判團隊既是一個整體,同時內部也應當明確分工。《意見》規定,審判團隊按照分工不同,履行不同的審判職責,承擔不同的審判責任。審判團隊的審判職責是一種分工負責的責任,法官、法官助理、書記員在不同的訴訟階段負有不同的職責,其中法官責任居於核心。相對應的,審判團隊的司法責任實際上是一種按份責任。「先有籬笆牆,後有好鄰居。」司法責任制就是要根據合議庭成員是否存在違法審判行為、情節,合議庭成員發表意見的情況和過錯程度,合理根據各自職責,合理確定各自責任。
建立國家責任與司法責任的銜接機制,設立責任追究的「分流閥」。《意見》明確了審判人員的責任,主要是一種基於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個人過錯責任。根據憲法和國家賠償法的規定,對於生效裁判違法造成他人合法權益損害的,應當承擔相應的國家賠償責任。因此,國家賠償責任和司法責任可能存在競合現象。對於法官履職過程中的非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的損失,應當由國家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法官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錯案的,也應當由國家先行予以賠償;國家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之後,應當向責任者追償。
建立錯案追究的同行評議機制,合理確定法官履職盡責的「護身符」。《意見》確定了終身追責和司法豁免制度。古法曰,罪當重而端輕,當輕而端重,是謂不直。法官應當對其履行審判職責的行為承擔責任,在職責范圍內對辦案質量終身負責。法官在審判工作中,故意違反法律法規的,或者因重大過失導致裁判錯誤並造成嚴重後果的,依法應當承擔違法審判責任。法官是以法律為業的專業人員,既不能故意任性裁判,也不能違反普通人的注意義務出現重大過失而導致錯案冤案。由於刑事、民事、行政案件的專業性,由於「錯案」標準的復雜性,對於錯案的判斷,應當實行同行評議,避免出現外行評議內行現象。條件成熟時,最高人民法院應當設立全國統一的,由資深、公正的法官組成的法官懲戒委員會。
建立法官固定期限自動晉升增資機制,確立法官履職盡責的「定心丸」。司法責任制與司法保障制相輔相成,沒有司法保障的司法責任,無法令人信服。從世界范圍來看,由於法官維護社會公正的仲裁者地位,由於其司法親歷者和裁判者的身份,各國均給予法官獨立而尊崇的社會地位。設立法官固定期限自動晉升機制,實際上割斷了法官與上級司法官員之間可能的依附關系,可以避免法官為了晉升而犧牲司法公正,可以避免法官為了級別待遇而逢迎上級,可以避免法官為了五斗米折腰。法官有了職級和工資待遇保障,就會自覺珍惜法官榮譽和自覺維護法官身份,有助於法官排除外部干預、內部過問,有助於法官獨立思考、獨立判斷,有助於法官積極辦案、公正辦案。
⑥ 檢察官如何落實司法責任制的最新相關信息
建立檢察官辦案責任制,通過整合內設機構、優化辦案組織、明確執法許可權責任等措施,調整和完善辦案機制,能夠有效減少案件審批層次,增強主任檢察官辦案獨立性、責任心,強化檢察職業特點,有利於進一步提高辦案質量效率,進一步提升檢察隊伍素質能力和法律監督效能。
(一)建立以辦案責任制為頂層,以主任檢察官為主體的責任體系
深化檢察官辦案責任制改革,完善辦案組織形式,是新一輪檢察改革乃至司法體制改革的重要課題。
(二)建立以內控體系為主線的監督機制
檢察權是一種綜合性的權力,行使不同職能的主任檢察官應當具有不同的職權。依法合理授權,明確主任檢察官在執法辦案工作中的職責許可權,是推行主任檢察官辦案責任制的核心問題。關於具體職責的劃分,要根據偵查、審查起訴、法律監督等檢察機關的不同職責分別予以設定,同時,要考慮基層檢察機關與上級檢察機關受理案件類型、主要職責的不同,在放權的范圍與方式上有所區別。
(三)建立權責一體化的法律機理
主任檢察官辦案責任制是權責利的統一,對責任的界定十分重要。要符合中央關於司法體制改革的精神和要求,更加註重辦案責任的落實。應當堅持從檢察權運行主體角度去研究辦案責任制。注重落實執法過錯追究機制,依法實行執法責任終身制,主任檢察官對其在職權范圍內所作出的決定承擔責任。
⑦ 如何落實《關於完善人民檢察司法責任制的若干意見》
司法部出台貫徹落實四中全會《決定》意見要求
司法部根據《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結合司法行政工作實際,出台《司法部關於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要求充分發揮司法行政機關職能作用,認真做好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各項工作。《意見》共7個方面37條。
《意見》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司法行政機關是為國家法治建設和司法活動提供服務和保障的部門,在推進依法治國中承擔著重要職能,發揮著重要作用。
《意見》要求,要深入推進司法行政改革,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行政制度。堅持把改革創新貫穿司法行政機關推進依法治國工作全過程,按照中央的部署,堅持問題導向,深入推進司法行政改革,大力推進司法行政工作創新,用改革破解難題,以創新推動發展。
《意見》強調,要建設完備的法律服務體系,努力服務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保障改善民生。努力推進完備的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研究制定法律服務體系建設規劃,明確推進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總體思路、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著力建設規模適度、結構合理、服務優良、運行有序的法律服務體系,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建設提供全方位、全領域、全過程法律服務。
《意見》強調,要認真做好刑罰執行、戒毒管理等工作,全力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大力加強監獄工作。全面加強監獄管理,健全完善安全穩定長效機制,確保監獄持續安全穩定;堅持把教育改造罪犯作為中心任務,創新教育改造方式方法,不斷提高改造質量;完善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等執行變更程序和工作機制;加強監獄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監獄布局調整和信息化建設。
《意見》強調,要深入推進完善立法嚴格執法誠信執業,確保司法行政工作在法治軌道上規范運行。大力加強司法行政法制建設,積極推進社區矯正、法律援助立法和《監獄法》、《律師法》修改工作,積極推進國際刑事司法協助立法,進一步加強法律法規配套規章制度建設。
《意見》強調,要切實加強司法行政隊伍建設,為司法行政機關推進依法治國提供組織和人才保證。
《意見》最後強調,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要始終堅持黨對司法行政工作的領導,不折不扣地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中央決策部署,確保司法行政工作的正確方向。
⑧ 十年副處級三級高級法官套改後對應幾級法官,2017年退休時按照應當按照幾級法官標准拿退休金
關於加強法官檢察官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建設全面落實司法責任制的意見
(廳字[2017]44號)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鞏固司法責任制改革成果,完善相關政策,確保司法責任制改革有規范明確的政策依據,根據黨中央決策部署,在總結改革試點經驗基礎上,現就進一步加強法官、檢察官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建設,全面落實司法責任制,提出以下意見。
一、加強正規化建設,打造對黨忠誠隊伍
(一)加強思想政治與職業道德建設
深化法官、檢察官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堅決抵制西方錯誤法治觀點侵蝕,堅持黨對政法工作的絕對領導,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完善法官、檢察官政治輪訓制度,打牢高舉旗幟、忠誠使命的思想基礎,鑄就絕對忠誠的政治品格,切實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加強法官、檢察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健全職業道德准則、職業行為規范,加強職業倫理、職業操守教育,完善職業道德評價機制。建立健全法官、檢察官統一職業培訓和入職晉級宣誓制度。
(二)嚴格紀律作風要求
完善崗位職權利益迴避制度,規范法官、檢察官與當事人、律師、特殊關系人、中介組織的接觸、交往行為。加強紀律規矩經常性教育,引導法官、檢察官養成紀律自覺。統籌深化司法體制改革與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建立健全與司法權運行新機制相適應的監督制約體系。以零容忍態度懲治司法腐敗。
二、實施員額制,建設專業化隊伍
(三)嚴格控制員額比例
以省(自治區、直轄市)為單位,按照中央規定的范圍,嚴格控製法官、檢察官員額比例。建立員額統籌管理、動態調整機制,由省級有關部門在總額度范圍內明確轄區各法院、檢察院員額控制的具體比例,確保員額配置向基層和案多人少矛盾突出的地區、單位傾斜。辦公綜合、政工黨務、紀檢監察、教育培訓、司法技術等非業務部門不設置員額。
(四)嚴格遴選標准與程序
遴選法官、檢察官,應當在堅持政治標準的基礎上,突出對辦案能力、司法業績、職業操守的考察。入額遴選堅持考核為主、考試為輔,考核主要考察辦案質量和效率,考試主要考察辦案能力。原辦案骨幹調離辦案部門5年以上的,需回到辦案崗位擔任法官助理、檢察官助理參與辦案滿1年方可參加遴選。市地級以上法院、檢察院的法官、檢察官一般通過逐級遴選方式產生。市地級法院法官助理、檢察院檢察官助理,初任法官、檢察官的,應當到基層法院、檢察院任職。省級以上法院法官助理、檢察院檢察官助理,初任法官、檢察官的,一般到基層法院、檢察院任職。根據工作實際預留適當數量的員額,從律師、法學專家中按程序公開選拔法官、檢察官。
(五)發揮遴選委員會的專業把關作用
遴選委員會通過面試、考察等方式,對入額候選人的專業能力進行把關。遴選委員會委員對候選人入額資格提出異議,法院、檢察院未予說明或者說明未獲認可的,經遴選委員會三分之二以上委員表決通過,可以否決相關候選人入額資格,並書面反饋相關法院、檢察院。候選人名單經向社會公示,由組織人事、紀檢監察部門在政治素養、廉潔自律方面考察把關,黨委按照許可權審批,本級人大依照法律程序任命。
(六)建立健全員額退出機制
法官、檢察官調離辦案崗位、退休或者離職的,自然退出員額;辦案績效考核不合格的,應當在考核結果確定後3個月內退出員額。擔任領導職務的法官、檢察官不辦案或者辦案達不到要求的,應當退出員額。不分管辦案業務的領導班子成員以及非業務部門負責人進入員額的,應當在入額名單公示結束之日起3個月內按照組織程序免去原有領導職務,調整到一線辦案崗位,未按時調整的,應當退出員額。省級以下法官、檢察官退出員額,由所在院黨組審議決定,報請省級法院、檢察院批准後,送遴選委員會備案。
三、落實責任制,規范司法權力運行
(七)規范權責配置
建立權力清單和履職指引制度,明確應當由院長、檢察長以及審判委員會、檢察委員會決定的重大事項,可以由法官、檢察官決定的事項,並分別規定相應責任。法院實行獨任法官或合議庭辦案責任制,檢察院實行檢察官辦案責任制。未入額人員不得獨立辦案。
(八)完善審判權運行機制
確立法官的辦案主體地位。獨任審理案件的裁判文書由獨任法官簽署。合議庭審理案件的裁判文書由該案合議庭法官簽署。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的案件外,院長、庭長不簽發其未直接參加審理案件的裁判文書。專業法官會議可以為獨任法官、合議庭適用法律提供咨詢意見,採納與否由獨任法官、合議庭決定,討論記錄入卷備查。審判委員會發揮總結審判經驗、加強審判管理、研究審判工作重大事項的宏觀指導職能,討論決定涉及國家安全、外交、社會穩定等的敏感案件和重大疑難復雜案件。
(九)完善檢察權運行機制
堅持突出檢察官辦案主體地位與檢察長領導檢察院工作相統一。檢察官對檢察長負責,在職權范圍內決定辦案事項。檢察長不同意檢察官處理意見的,可以提出復核意見,或者提交檢察委員會討論,必要時也可以直接作出決定。檢察委員會對重大案件和其他重大問題負有決策、指導和監督職能。
(十)完善入額領導幹部辦案機制
擔任領導職務的法官、檢察官每年應當辦理一定數量的案件,並帶頭辦理重大復雜敏感、新類型和在法律適用方面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案件。其中,庭(處、科)長辦案量應當不低於本部門法官、檢察官平均辦案量的50%;基層法院院長、檢察院檢察長辦案量應當不低於本院法官、檢察官平均辦案量的5%,其他院領導辦案量應當不低於分管部門法官、檢察官平均辦案量的30%;市地級法院院長、檢察院檢察長辦案量應當不低於本院法官、檢察官平均辦案量的5%,其他院領導辦案量應當不低於分管部門法官、檢察官平均辦案量的20%。嚴格領導幹部辦案量的統計標准。建立領導幹部辦案情況定期通報制度。
(十一)運用科技手段、創新辦法提升工作質量和效率
深化司法改革與現代科技的結合,依託大數據技術,總結辦案規律、規范辦案標准,完善智能輔助辦案系統的類案推送、結果比對、數據分析、辦案瑕疵提示等功能,幫助法官、檢察官提高運用自由裁量權的能力和水平,促進法律適用統一。推廣語音識別、文本信息智能提取等技術,健全電子卷宗隨案同步生成技術保障和運行管理機制,提高語音同步轉錄、文書自動生成、智能糾錯能力,減少人力投入。推廣遠程視頻庭審、提訊和數字化出庭等軟體,完善執行信息化平台,減少辦案在途時間。完善刑事案件不同訴訟階段基本證據指引,構建跨部門大數據辦案平台,促進辦案系統互聯互通,推動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落地見效。
推廣外包服務方式,規范管理,提升輔助事務集約化、專業化水平和效率,保障司法人員專注於司法關鍵業務。
(十二)建立健全司法績效考核制度
緊緊圍繞辦案質量和效率進行考核,綜合考慮案件類型、難易程度等因素設置權重指標,制定科學合理、簡便易行的績效考核辦法。考核信息動態管理、全程留痕,並在系統平台公開。考核結果計入司法業績檔案,作為法官、檢察官等級管理、評優獎勵及員額退出的重要依據。績效考核獎金分配堅持向一線辦案人員傾斜,體現工作實績,按考核檔次適當拉開差距。
(十三)改革內設機構
堅持精簡、務實、效能的原則,在理順職能、優化分工的基礎上,整合法院、檢察院內設機構,減少不必要的管理層級。綜合考慮業務劃分、法官和檢察官數量、人員編制、案件數量等因素,科學設置機構,內設機構數量原則上只減不增,編制50人(含50人)以下的基層法院、檢察院,內設機構總數一般不超過5個,51至100人的一般不超過8個,101至200人的一般不超過10個,201人以上的可以適當增加。員額較少的法院、檢察院應當設立綜合業務機構,杜絕1人或者2人庭(科、室)現象。上下級法院、檢察院的機構設置不必一一對應,上級法院、檢察院不能要求下級法院、檢察院對口設立相應機構,不能以考核評優、經費劃撥等方式變相限制下級法院、檢察院整合內設機構。內設機構整合後,相關領導職數繼續保留。
基層法院的人民法庭、基層檢察院的派出(駐)檢察室不納入內設機構改革范圍。綜合考慮不同地區、層級、業務特點,從案件類型、難易程度、人員結構等實際情況出發,組建靈活多樣的專業化辦案團隊,優化人員配置,提升辦案效能。
四、強化監督制約,提升司法公信力
(十四)增強多元監督合力
探索建立政治督察制度,黨委政法委定期組織對司法機關黨組貫徹落實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執行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履行審判檢察職能、落實司法責任制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法院、檢察院自覺接受人大、政協和社會的監督。
(十五)運用現代科技加強監督制約
適應新型司法權運行機制要求,積極運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現代科技手段,推動管理監督由盯人盯案、層層審批向全院、全員、全過程的實時動態監管轉變,確保放權不放任、監管不缺位。推廣案件流程監管、庭審巡查等智能軟體應用,完善網上辦案系統,確保案件全程網上辦理、司法活動及干預辦案情況全程留痕、違規操作自動攔截、辦案風險實時提示。加大對海量司法數據的挖掘開發力度,總結辦案風險規律,不斷提升對辦案不規范不廉潔行為的發現、防控能力,有效約束和規范司法自由裁量權的行使。
(十六)實行法官、檢察官懲戒制度
法院、檢察院負責對法官、檢察官涉嫌違反審判、檢察職責行為進行調查核實。懲戒委員會根據法院、檢察院調查的情況,審查認定法官、檢察官是否構成故意違反職責、存在重大過失、存在一般過失或者沒有違反職責。懲戒委員會認定構成故意或者因重大過失導致案件錯誤並造成嚴重後果的,法院、檢察院依照有關規定予以懲戒。法官、檢察官的其他違法違紀行為,由有關部門調查核實,依照法律及有關紀律規定處理。
五、健全保障機制,提高職業化水平
(十七)實施法官、檢察官單獨職務序列管理
法官、檢察官單獨職務序列以法官法、檢察官法規定的「四等十二級」為基礎,法官、檢察官等級與行政職級脫鉤,實行單獨管理。等級晉升實行按期晉升和擇優選升相結合,特別優秀或者工作特殊需要的一線辦案崗位法官、檢察官可以特別選升。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二級高級法官、檢察官及以下按期晉升,省級法院、檢察院和直轄市中級法院、檢察院分院三級高級法官、檢察官及以下按期晉升,市地級法院、檢察院和副省級城市中級法院、檢察院以及直轄市區法院、檢察院四級高級法官、檢察官及以下按期晉升,縣級法院、檢察院一級法官、檢察官及以下按期晉升。在規定等級比例內,縣級法院、檢察院的法官、檢察官可以選升三級高級法官、檢察官,市地級法院、檢察院和副省級城市中級法院、檢察院以及直轄市區法院、檢察院的法官、檢察官可以選升一級高級法官、檢察官,省級法院、檢察院和直轄市中級法院、檢察院分院的法官、檢察官可以選升一級高級法官、檢察官。各級法院、檢察院擇優選升的高級法官、檢察官中,在一線辦案崗位的要保證有一定數量。
(十八)完善法官、檢察官的職業保障
根據審判、檢察工作特點,實行與法官、檢察官單獨職務序列配套的工資制度。落實國家關於法官、檢察官工資制度規定,確保法官、檢察官的工資水平高於當地其他公務員工資水平一定比例。綜合考慮法官、檢察官的任職資歷、工作經歷等條件,比照相應職務層次,按照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確定享受住房、醫療、車補等福利政策和退休待遇。法官、檢察官轉任司法輔助人員、司法行政人員或者交流到其他黨政機關的,按照有關規定確定職務層次。根據個人意願和工作需要,長期在審判、檢察一線辦案且多年考核業績優秀的法官、檢察官,到達法定退休年齡的,按照有關政策和幹部管理許可權,可以申請延長退休年齡。領導幹部申請延長退休年齡的,應當免去領導職務從事一線辦案。
(十九)保障法官、檢察官依法履職
法官、檢察官依法辦理案件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要求法官、檢察官從事超出法定職責范圍的事務。法官、檢察官應當拒絕任何單位或者個人違反法定職責或者法定程序、有礙司法公正的要求。非因法定事由、非經法定程序,不得將法官、檢察官調離、免職、辭退或者作出降級、撤職等處分。對干擾阻礙司法活動,威脅、報復陷害、侮辱誹謗、暴力傷害法官、檢察官及其近親屬的行為,依法嚴厲懲處。
(二十)推進省以下地方法院、檢察院人財物統一管理
省以下地方法院、檢察院機構編制管理工作,由省以下分級管理上收至省級統一管理,實行以省級機構編制部門管理為主,省級法院、檢察院協同管理的體制。市地級、縣級法院院長、檢察院檢察長由省級黨委(黨委組織部)管理,其他領導人員可委託當地市地級黨委管理。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推進省以下地方法院、檢察院財物統一管理。已開展財物統一管理改革的,進一步完善由省級統一管理或者以市地級為單位實行統一管理的工作機制;尚在謀劃的,結合本地實際積極穩妥推進;條件暫不具備的,可暫緩實行。
軍事法院法官、軍事檢察院檢察官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建設,全面落實司法責任制,由軍隊結合實際制定具體實施意見。
⑨ 落實司法責任制需把握哪些關鍵點
建立檢察官辦案責任制,通過整合內設機構、優化辦案組織、明確執法版許可權責任等措施,調整和完善辦案權機制,能夠有效減少案件審批層次,增強主任檢察官辦案獨立性、責任心,強化檢察職業特點,有利於進一步提高辦案質量效率,進一步提升檢察隊伍素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