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實驗原理

民法實驗原理

發布時間: 2022-02-20 05:52:51

民法原理問題

請注意區分代理權和委託合同的關系,委託合同產生代理權,代理專是代理人享有的一屬項權利也是委託合同中受託人的一項義務,作為代理人享有的一項權利,它自然是可以由代理人自由放棄的,自代理人作出拒絕代理的意思表示之時起,代理關系消滅,所產生的後果之一是委託合同違約,所以訴至法院的案由不會是「拒絕代理」而是「合同違約」。

❷ 就民法原理而言,民法的淵源除法律外還應包括判例和法理,其具有彌補制定法局限的功能。為什麼錯了

民法的淵源,又稱來民法的法源,自是指民事法律規范的來源或表現形式。我國民法的淵源主要是指國家有關機關在其職權范圍內制定的有關民事的規范性文件,主要包括:1法律。法律是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包括:①憲法②民事基本法③民事單行法和其他法律中的民法規范。2法規。法規包括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3規章。規章是指國務院各部(委)和地方人民政府為貫徹法律、法規,在其許可權范圍內制定的規范性文件。4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最高人民法院有權就法律適用中的問題作出解釋。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包括關於貫徹執行法律的意見、適用法律的解答、就某案件如何適用法律的批復等,也是民法的重要淵源。5國家政策和習慣。
民法的淵源有兩種形式:一元制與多元制。一元制即只承認制定法為民法淵源,比如《法國民法典》第五條規定:「審判員對起審理的案件,不得用創立規則的方法進行審判。」而多元制主張除了制定法外,還包括習慣法和判例等等。比如《瑞士民法典》,第一條第二款,如本法無相應規定,法官應依據慣例,若無慣例,依據自己作為立法人所提出的規則裁判。

所以這道題應該錯在包括了法理吧,而且漏了習慣法。

❸ 民法通則原理與實物 讀後感

首先,提問者應該清楚《民法通則原理與實務》是一本由某作者書寫的一本書籍,根據知道規范的相關規定,不能就非法律性條文做出具有宣傳性的答復。所以不能就該書做出評論。
其次,《民法通則》是依照以下規定的范圍制定的。根據《民法通則》第一條 為了保障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權益,正確調整民事關系,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發展的需要,根據憲法和我國實際情況,總結民事活動的實踐經驗,制定本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公民和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

❹ 關於民法原理與實務

基本同意上述意見。抄但是對於如下問題我持不同意見:

4:既然題目的大前提已經是濫用代理了,那麼不管你怎麼做怎麼符合利益,法律都是禁止的。並且,在法律中還有很多情況是禁止自己代理和雙方代理的。

5:典權不是租賃,出典人不能夠收取任何收益。因為典價已經把收益都算上了。所以典權人無須向出典人定期交付收益金額。

❺ 民法的基本原理

不同法系的民法基本原理也不盡相同,

可以參考下列書籍:民法基本原理研究:以大陸法系民法傳統為背景 出版社:中國方正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03-01
ISBN:780107961

❻ 簡述民法的概念及其基本原則。

民法是調整平等主體的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公民與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民法的基本原則有:

1、當事人法律地位平等的原則。

2、自願、公平、等價有償、誠實信用的原則。

3、保護公民、法人合法權益原則。

4、禁止濫用民事權利原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是中國對民事活動中一些共同性問題所作的法律規定,是民法體系中的一般法。1986年4月12日由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修訂通過,1987年1月1日起施行。共9章,156條。

(6)民法實驗原理擴展閱讀:

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決定修改《民法通則》中明顯不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社會發展要求的規定,具體如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七條修改為:「民事活動應當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不得擾亂社會經濟秩序。」

刪除第五十八款第1款、第第六款:「經濟合同違反國家強制性計劃」。

❼ 民法原理與實務p63案例分析練習

差不多是剛考完,目前專業網站上連試題還沒有上傳,更甭提答案了,我想你還是找些模擬試卷吧。

❽ 案例分析民法原理與實務

答:
1.王某應對全部債務承擔責任。《擔保法》第21條規定:保證擔保的范圍包括主債專權及利息、違約金、屬損害賠償金和實現債權的費用。保證合同另有約定的,按照約定。當事人對保證擔保的范圍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確的,保證人應對全部債務承擔責任。本案中,王某與乙公司在保證合同中,對保證范圍未作約定,因此,依本條規定應對全部債務承擔責任,即王某應對甲公司欠乙公司的10萬元主債務及利息等承擔全部保證責任。
2.有效。《民法通則》第91條規定:「合同一方將合同的權利、義務全部或者部分轉讓給第三人的,應當取得合同另一方的同意。」本案中,甲公司經乙公司同意,將其欠乙公司的債務轉讓給丁公司,因此,甲公司與丁公司間的債務轉讓具有法律效力
3.王某不繼續承擔保證責任。《擔保法》第23條規定「保證期間,債權人許可債務人轉讓債務的,應當取得保證人書面同意,保證人對未經其同意轉讓的債務,不再承擔保證責任。」本案中,乙公司許可甲公司轉讓債務給丁公司,但未取得保證人王某的書面同意,所以丙公司不繼續承擔保證責任

❾ 用民法原理解釋一物多買

  1. 買賣屬抄於合同關系。

  2. 合同成立的條件是a)雙方是有權主體b)有標的c)雙方達成意思表示的一致,所以多次買賣都成立了有效的合同關系,或者說合同都有效

  3. 合同有效不等同於發生了物權變動,物權變動分為動產和不動產,適用的條件不一樣。以動產為例,需要合同+交付,那麼先交付的買受人就取得了標的物所有權,其他人基於有效的合同向出賣人主張違約責任或者締約過失責任。而不動產的物權轉移要件則是合同+交付+不動產登記。先達成的買受人取得所有權。

❿ 民法通則第89條民法原理評析

第八十九條 【債的擔保】依照法律的規定或者按照當事人的約定,可以採用下列方式擔保債務的履行:
(一)保證人向債權人保證債務人履行債務,債務人不履行債務的,按照約定由保證人履行或者承擔連帶責任;保證人履行債務後,有權向債務人追償。
(二)債務人或者第三人可以提供一定的財產作為抵押物。債務人不履行債務的,債權人有權依照法律的規定以抵押物折價或者以變賣抵押物的價款優先得到償還。
(三)當事人一方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可以向對方給付定金。債務人履行債務後,定金應當抵作價款或者收回。給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債務的,無權要求返還定金;接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債務的,應當雙倍返還定金。
(四)按照合同約定一方佔有對方的財產,對方不按照合同給付應付款項超過約定期限的,佔有人有權留置該財產,依照法律的規定以留置財產折價或者以變賣該財產的價款優先得到償還。
條文注釋本條規定的是債的擔保。
債的擔保是指法律為保證特定債權人利益的實現,而特別規定的以第三人的信用或者特定財產保障債務人履行義務,債權人實現債權的制度。它分為人的擔保和物的擔保兩種。人的擔保,即本條第一項規定的保證。物的擔保即本條第二項和第四項規定的抵押和留置,另外還有《擔保法》上規定的質押。本條第三項規定的定金擔保屬於金錢擔保。金錢是特殊的物,因而定金擔保屬於特別的物的擔保。
關聯法規《合同法》第69、115、116條《擔保法》《企業動產抵押物登記管理辦法》《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06-115條《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因法院錯判導致債權利息損失擴大保證人應否承擔責任問題的批復》《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債務人有多個債權人而將其全部財產抵押給其中一個債權人是否有效問題的批復》《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能否將國有土地使用權折價抵償給抵押權人問題的批復》

熱點內容
上海有法律援助中心 發布:2025-02-05 07:16:44 瀏覽:498
中級會計職稱經濟法基礎視頻 發布:2025-02-05 06:48:34 瀏覽:692
異世界法官 發布:2025-02-05 06:05:19 瀏覽:292
道德底線開頭 發布:2025-02-05 05:55:37 瀏覽:101
刑法的無奈 發布:2025-02-05 05:43:55 瀏覽:244
青少年法律知識感悟 發布:2025-02-05 05:27:27 瀏覽:737
法律碩士公派出國讀博 發布:2025-02-05 04:33:25 瀏覽:832
刑法二百一十條 發布:2025-02-05 04:18:29 瀏覽:512
方濤律師 發布:2025-02-05 03:29:28 瀏覽:288
法院審執運行 發布:2025-02-05 03:26:23 瀏覽: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