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人民法院司法禮儀規范
⑴ 什麼情況下法院開庭需要陪審團
1、我國沒有陪審團制度,我國由人民陪審員制度。
2、我國《刑事訴訟法內》 第十三條容 人民法院審判案件,依照本法實行人民陪審員陪審的制度。
3、第一百四十七條 【合議庭組成】基層人民法院、中級人民法院審判第一審案件,應當由審判員三人或者由審判員和人民陪審員共三人組成合議庭進行,但是基層人民法院適用簡易程序的案件可以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判。
高級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審判第一審案件,應當由審判員三人至七人或者由審判員和人民陪審員共三人至七人組成合議庭進行。
人民陪審員在人民法院執行職務,同審判員有同等的權利。
⑵ 人民群眾的什麼是司法公信力的基礎
最高人民法院在《關於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通知》中指出,要深刻學習理解加強司法公信建設的基本要求,進一步提升人民法院司法公信力。要求人民法院推進司法公信力建設,要以嚴格公正司法為基石,堅持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堅持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以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為追求,使社會主義公平正義觀更加深入人心。要以創新和加強審判管理為保障,實現審判管理的規范化、科學化、信息化。要以著力解決群眾關注的訴訟難題為突破,進一步提升案件執結率和執行標的實際到位率,及時解決群眾合法合理訴求。(最高人民法院網)
基層法院的案件比較集中,可以說是直接與廣大人民群眾打交道,社會對於人民法院的整體印象和評價,從一定程度上講多是來自對基層法院的接觸和了解。因此,基層法院的工作水平、整體形象等無不事關著司法公信力的提升,基層法院的司法公信力是基層法院在司法建設上贏得社會公眾尊重、信任的一種能力,社會公眾對法院工作的認可與信任程度則直接關繫到人民法院發展的前途和命運,關繫到黨和國家在人民群眾中的威信。
建設法治國家必須提升司法公信力,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最終形成也必須依賴於司法在人民群眾中存在較高的公信力,黨的十八大已經明確要進一步提升人民法院的司法公信力。為此,筆者以基層人民法院為視角,對司法公信力建設問題進行初步的分析和探討,以期能夠拋磚引玉,從而為人民法院增強司法公信,樹立司法的公正和權威提供建設性的意見。
一、司法公信力的基本內涵
司法公信力是指法官通過專業規范的司法執法活動,向廣大群眾提供正義、公平、權威、高尚的執法案例,在群眾心目中建立起來的公正、正派的司法信任度和影響力。司法公信力的形成需要法官在辦案過程中的細節去自然映射,更需要法官在長期的辦案過程中用日積月累沉澱的司法素養去持久輻射,從而在廣大人民群眾的心目中升華出對法律、對人民法官的由衷信任和信譽度,形成有深遠影響的司法自身魅力。
(一)學術視野的司法公信力
學術上對司法公信力的理解立足於司法權力和司法機關,主要存在能力說和復合說兩種說法。
1、 能力說。以鄭成良教授等為代表,該說主張司法公信力是司法權力所具有的某種受到社會公眾信任和尊重的能力,認為司法公信力是既能夠引起普遍服從,又能夠引起普遍尊重的公共性力量,它表現為司法權所具有的贏得社會公眾信任和信賴的能力。
2、復合說。以關玫等學者為代表,該說強調司法公信力是司法權力與社會公眾互動復合的結果,認為司法公信力是司法對公眾的信用和公眾對司法的信任,它一方面表現為司法機關(信用方)是否具有值得公眾(信任方)信任的因素(包括正當的程序、公正的結果、適格的司法人員等方面的因素)及其履行責任的能力在客觀上能為信任方所信任的程度;另一方面表現為司法機關對信任方的責任感以及實際上對公眾的期待和信任的回應。
(二)實務視野的司法公信力
在實務界,對司法公信力的理解主要側重於人民群眾對人民法官依法辦案的一種評價。筆者認為其內涵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司法公信力是人民群眾對人民法官執法辦案的信任和期待
法院司法公信力的外在表現集中體現了社會公眾對法官的一種主觀期待和信任渴求。這種司法信任不僅體現在對過失懲戒問題的關注,同時還包括司法機關對受眾權力的保障和承諾。這就要求法官在履行司法職責時,既不能以斷然否定的態度來看責任擔當,也不能對責任擔當予以極端化處理。
2、司法公信力是人民群眾對法官裁判案件的情感價值認同
司法公信力是人民群眾對自己利益問題所享有處理權利的一種理性處置選擇,通過到法院起訴,通過選擇可以信賴的正當程序,這種活動本身就是建立在對法官執法過程的權威性產生普遍的信服和尊重的程度的前提下,首先表現在人民法院公平公正的一種情感認同。司法公信力往往就是從法官一次次人性化的調解,一次次正義的裁判中體現出來的,能夠准確反映出人民群眾對公正、程序、自由、效益的價值追求,即使裁判結果與公眾的利益無關,由於具有較高的司法公信力,也會獲得人民群眾普遍的認可,從而樹立起司法權威的重要窗口。
3、司法公信力是人民群眾對法官裁判的自然信服和主動維護。
法院司法公信力的提升,一方面不僅表現為法官隊伍對法律規范的忠實維護,和對法律規范明確規定的責任義務的絕對履行和自覺服從;另一方面也表現為人民群眾對法官裁判的自覺擁護和維護。因此,對司法公信力起支撐作用的法律規范,它的規范功能是通過法官隊伍裁判案件的公正、公平來體現,通過對這種正義價值的認同來達成公眾對法治秩序的自覺遵從。
二、基層法院司法公信力建設闕如
可以看到,新時期下,隨著人民群眾對法院的司法期待日漸高漲,人民群眾對法院公正審判的評價高於當事人,但卻遠遠低於人大、政協的現象還普遍存在,司法公信力在民眾眼中還不夠高,基層法院司法公信力的現狀不容樂觀,不同程度地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其主要表現為:
(一)基層法院的法官的整體綜合素質有待加強
受諸多因素的影響,造成了基層法院的法官在知識結構和法學理論水平上的差距較大,法官對自身綜合素質要求的不高或專業思想不牢固,法官之間、各業務庭之間的司法能力參差不齊,部分幹警不能很好的運用理論來解決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與群眾聯系不夠深入密切,案件處理的社會效果還不能滿足新時期人民群眾的司法期望,服務群眾的水平不夠高。
(二)「以和為貴」傳統思想和文化的根深蒂固不利於司法公信力的提升
人民法院雖然是作為「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具有化解矛盾糾紛,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作用。但是在現實中,由於受「公了不如私了」、「以和為貴」的傳統思想的影響,相當部分案件當事人認為「打官司難,打贏官司更難,執行更是難上加難」,「懼訟」和「厭訟」現象還不同程度的存在,從而不利於司法公信力的提升。
1、不按正當法律程序進行救濟。表現在有當事人在遇到問題後,習慣於尋求私力救濟或者企圖藉助於媒體、信訪等非常規手段來達到目的,體現出對司法救濟解決問題的極大不信任。
2、被告出庭率比較低。比如在一些行政、民事訴訟中,被告無正當理由拒不出庭,以致出庭率低,部分被告對法官能否保護其合法權益持懷疑態度,既不答辯,又不提交證據,有理也不到法庭上講,而在庭外散布不當言論,極大地影響法院的信譽。
3、當事人上訴的「常態化」和「習慣化」。很多當事人習慣上訴,使得基層法院案件上訴率高,一定程度上說明當事人對基層法院信任度低。從法院自身找原因,不難發現由於基層個別法官在審判過程中不注重司法禮儀,或因言行不當,或因判後答疑不到位,從而使得當事人產生合理懷疑,降低了對法官的信任度。
⑶ 有哪位兄台有「河南出台的首部省級司法禮儀規范」全文啊
河南出台首部省級司法禮儀規范 列11句法官忌語
時間:2007年11月09日 09:57 作者: 新聞來源:河南商報
法官說話「太沖」,將受到相關規定的處罰。
昨日,記者從省高級人民法院獲悉,由省高院制定的《河南省人民法院司法禮儀規范(試行)》(簡稱《司法禮儀規范》)已正式下發,並將於明年8月1日起試行。據悉,這是全國首部省級《司法禮儀規范》。
55條規范約束法官言行
「司法禮儀不僅可以展現法官的風度和魅力,還能體現法官的職業水準、法律學識和法律修養。」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謝德安說,法官恪守司法禮儀有助於增強親和力,贏得當事人的信賴。
謝德安說,剛剛出台的《司法禮儀規范》分6個部分,共55條,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酒後開庭和隨意更改開庭時間問題、個別法官存在的語言粗俗及隨意打斷訴訟人發言的問題,都做出了明確的規定。
《司法禮儀規范》還規定,法官制服不得與便服混穿,著制服時不得有與他人勾肩搭背、挽手、嬉鬧等不雅行為。另外,法官在庭審中不得擅自離開審判席,不得接聽電話、玩游戲,不得有穿拖鞋、掏耳朵、剪指甲、吸煙、吃零食等不雅行為。
11句話也被列為法官忌語,法官一旦說了「你懂法還是我懂法」「我說了算還是你說了算」等話語,將受到處罰。
法官行為不規范可投訴
庭審中,當事人如果發現法官有一些不合乎規范的行為,可以向法院紀檢部門投訴。
省高院紀檢組組長張中林說,此次省高院出台的《司法禮儀規范》,專門設置了《懲戒》這一部分,從而使規范有了剛性作用,能更好地規范法官的行為。
根據規范確立的內容,如果法官違反了規范的相關規定,將面臨批評教育、責令書面檢查、通報批評、調離工作崗位、追究紀律責任、免除或提請免除法官職務等6項懲戒。
省高院將暗訪落實情況
暗訪,將成為檢驗《司法禮儀規范》落實情況的秘密武器。
下一步,省高院將組織全省法官學習《司法禮儀規范》的具體內容,並利用先進的多媒體教學手段,敦促法官注重司法禮儀。但是,規范能不能落到實處,僅靠表面的檢查是起不了作用的。
省高院紀檢組組長張中林說,在教育宣傳階段過後,省高院將組織人員對各基層法院、中級法院的禮儀規范情況進行暗訪,並將結果匯總,向全省法院予以通報。
體現對律師和當事人的尊重
聽說省高院出台了《司法禮儀規范》,河南國基律師事務所律師陳奎認為,這是法官向律師和當事人發出的友好信號。
「法官用語文明,穿著得體,體現了對律師和當事人的尊重。」陳奎說,庭審過程中,極個別法官態度有些不好,與當事人起了爭執。相信《司法禮儀規范》出台後,這一現象會大大減少。
法官忌語
1.別再說了。
2.你當法官還是我當法官。
3.你懂法還是我懂法。
4.你說了算還是我說了算。
5.聽你的還是聽我的。
6.不同意調解對你可沒好處。
7.你這個案件肯定要輸(贏)的。
8.你這個律師怎麼當的。
9.法院不是為你一個人開的。
10.煩人。
11.我就這樣判了,你去告好了,想找誰找誰,想去哪告去哪告。(記者 邵振綱 通訊員 劉改華 王海清)
責任編輯: 佟海晴
⑷ 文明5,win10能玩的,哪位兄台給一個
河南出台首部省級司法禮儀規范 列11句法官忌語 時間:2007年11月日 09:57 作者: 新聞來源:河南商報 法官說話「太沖」,將受到相關規定的處罰。 昨日,記者從省高級人民法院獲悉,由省高院制定的《河南省人民法院司法禮儀規范(試行)》(簡稱《司法禮儀規范》)已正式下發,並將於明年8月1日起試行。據悉,這是全國首部省級《司法禮儀規范》。 55條規范約束法官言行 「司法禮儀不僅可以展現法官的風度和魅力,還能體現法官的職業水準、法律學識和法律修養。」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謝德安說,法官恪守司法禮儀有助於增強親和力,贏得當事人的信賴。 謝德安說,剛剛出台的《司法禮儀規范》分6個部分,共55條,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酒後開庭和隨意更改開庭時間問題、個別法官存在的語言粗俗及隨意打斷訴訟人發言的問題,都做出了明確的規定。 《司法禮儀規范》還規定,法官制服不得與便服混穿,著制服時不得有與他人勾肩搭背、挽手、嬉鬧等不雅行為。另外,法官在庭審中不得擅自離開審判席,不得接聽電話、玩游戲,不得有穿拖鞋、掏耳朵、剪指甲、吸煙、吃零食等不雅行為。 11句話也被列為法官忌語,法官一旦說了「你懂法還是我懂法」「我說了算還是你說了算」等話語,將受到處罰。 法官行為不規范可投訴 庭審中,當事人如果發現法官有一些不合乎規范的行為,可以向法院紀檢部門投訴。 省高院紀檢組組長張中林說,此次省高院出台的《司法禮儀規范》,專門設置了《懲戒》這一部分,從而使規范有了剛性作用,能更好地規范法官的行為。 根據規范確立的內容,如果法官違反了規范的相關規定,將面臨批評教育、責令書面檢查、通報批評、調離工作崗位、追究紀律責任、免除或提請免除法官職務等6項懲戒。 省高院將暗訪落實情況 暗訪,將成為檢驗《司法禮儀規范》落實情況的秘密武器。 下一步,省高院將組織全省法官學習《司法禮儀規范》的具體內容,並利用先進的多媒體教學手段,敦促法官注重司法禮儀。但是,規范能不能落到實處,僅靠表面的檢查是起不了作用的。 省高院紀檢組組長張中林說,在教育宣傳階段過後,省高院將組織人員對各基層法院、中級法院的禮儀規范情況進行暗訪,並將結果匯總,向全省法院予以通報。 體現對律師和當事人的尊重 聽說省高院出台了《司法禮儀規范》,河南國基律師事務所律師陳奎認為,這是法官向律師和當事人發出的友好信號。 「法官用語文明,穿著得體,體現了對律師和當事人的尊重。」陳奎說,庭審過程中,極個別法官態度有些不好,與當事人起了爭執。相信《司法禮儀規范》出台後,這一現象會大大減少。 法官忌語 1.別再說了。 2.你當法官還是我當法官。 3.你懂法還是我懂法。 4.你說了算還是我說了算。 5.聽你的還是聽我的。 6.不同意調解對你可沒好處。 7.你這個案件肯定要輸(贏)的。 8.你這個律師怎麼當的。 9.法院不是為你一個人開的。 10.煩人。 11.我就這樣判了,你去告好了,想找誰找誰,想去哪告去哪告。(記者 邵振綱 通訊員 劉改華 王海清) 責任編輯: 佟海晴
⑸ 法庭上當事人要求錄音可以嗎法律允許嗎
法庭上當事人不可以錄音,不在法律允許范圍之內。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法庭規則》第十七條全體人員在庭審活動中應當服從審判長或獨任審判員的指揮,尊重司法禮儀,遵守法庭紀律,不得實施下列行為:
(一)鼓掌、喧嘩;
(二)吸煙、進食;
(三)撥打或接聽電話;
(四)對庭審活動進行錄音、錄像、拍照或使用移動通信工具等傳播庭審活動;
(五)其他危害法庭安全或妨害法庭秩序的行為。
(5)廣東省人民法院司法禮儀規范擴展閱讀
人民法院對訴訟參與人或者其他人員未經准許進行錄音、錄像、攝影;未經准許以移動通信等方式現場傳播審判活動;其他擾亂法庭秩序,妨害審判活動進行的,只要有其中一種行為,便可以適用民事訴訟法第110條規定進行處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條 訴訟參與人和其他人應當遵守法庭規則。
人民法院對違反法庭規則的人,可以予以訓誡,責令退出法庭或者予以罰款、拘留。
人民法院對哄鬧、沖擊法庭,侮辱、誹謗、威脅、毆打審判人員,嚴重擾亂法庭秩序的人,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情節較輕的,予以罰款、拘留。
⑹ 法庭開庭刑事案件原告要求自己錄像然後公開視頻可不可以
法庭開庭審理刑事案抄件,原告人要求自己錄像,然後公開視頻,是絕對不可以的。
第一,當事人不可以自己對庭審錄像。法院會制止的;
第二,當事人無權公開播放庭審錄像。
《庭審規則》第十七條 全體人員在庭審活動中應當服從審判長或獨任審判員的指揮,尊重司法禮儀,遵守法庭紀律,不得實施下列行為:
(四)對庭審活動進行錄音、錄像、拍照或使用移動通信工具等傳播庭審活動;
⑺ 法庭旁聽需要什麼條件
法院實行公開審判為原則,不公開審判為例外。一般允許群眾進入法庭旁聽。
除了以下專要求的人員不可以旁聽屬:
1、證人、鑒定人以及准備出庭提出意見的有專門知識的人;
2、未獲得人民法院批準的未成年人;
3、拒絕接受安全檢查的人;
4、醉酒的人、精神病人或其他精神狀態異常的人;
5、其他有可能危害法庭安全或妨害法庭秩序的人。
依法有可能封存犯罪記錄的公開庭審活動,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組織人員旁聽。
依法不公開的庭審活動,除法律另有規定外,任何人不得旁聽。
(7)廣東省人民法院司法禮儀規范擴展閱讀:
法庭(courtroom)是法院(court)的事務類組織單元,是法院的子屬級單元:分為部門法庭(如民事庭刑事庭)、某事的臨時法庭、基層法庭(縣級法院的鄉鎮級基層單位)。
特別法庭(tribunal)是特別設立的裁判所,可能是某法院的子屬級單元,也可能是獨立機構如國際海洋法法庭(International Tribunal for the Law of the Sea)。
所謂有些國家的法院稱法庭,如法國的初審法庭、英國的家事法庭等,其實,這種說法並不準確,這些特殊法庭並非完全意義的法院,而是特殊制度里具有高度相對獨立權的法庭。
⑻ 法庭對旁聽人有啥要求旁聽者可發言嗎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法庭規則》第九條公開的庭審活動,公民可以旁聽。
旁聽席位不能滿足需要時,人民法院可以根據申請的先後順序或者通過抽簽、搖號等方式發放旁聽證,但應當優先安排當事人的近親屬或其他與案件有利害關系的人旁聽。
下列人員不得旁聽:
(一)證人、鑒定人以及准備出庭提出意見的有專門知識的人;
(二)未獲得人民法院批準的未成年人;
(三)拒絕接受安全檢查的人;
(四)醉酒的人、精神病人或其他精神狀態異常的人;
(五)其他有可能危害法庭安全或妨害法庭秩序的人。
依法有可能封存犯罪記錄的公開庭審活動,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組織人員旁聽。
依法不公開的庭審活動,除法律另有規定外,任何人不得旁聽。
根據第十七條
旁聽人員不得進入審判活動區,不得隨意站立、走動,不得發言和提問。
(8)廣東省人民法院司法禮儀規范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法庭規則》第十七條全體人員在庭審活動中應當服從審判長或獨任審判員的指揮,尊重司法禮儀,遵守法庭紀律,不得實施下列行為:
(一)鼓掌、喧嘩;
(二)吸煙、進食;
(三)撥打或接聽電話;
(四)對庭審活動進行錄音、錄像、拍照或使用移動通信工具等傳播庭審活動;
(五)其他危害法庭安全或妨害法庭秩序的行為。
檢察人員、訴訟參與人發言或提問,應當經審判長或獨任審判員許可。
旁聽人員不得進入審判活動區,不得隨意站立、走動,不得發言和提問。
媒體記者經許可實施第一款第四項規定的行為,應當在指定的時間及區域進行,不得影響或干擾庭審活動。
參考資料: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法庭規則
⑼ 法院幹警「我向標兵學什麼」找差距大討論活動心得體會
摘要 行)》的規定,行為舉止都應與法官身份、道德准則和行為規范相適應,推行文明用語和審判忌語,保持法官良好的儀表和文明舉止。遵守司法審判程序規則,切實改進審判作風,對當事人做到熱情而不失威嚴,聽訴而堅持原則,溝通而保持距離。從而有效化解矛盾糾紛,密切人民法院與人民群眾的聯系,樹立起人民法院的良好形象。
⑽ 人民法院司法禮儀規范試行何時出台的
A 試題分析:來題中材料自「《規范》強調『踐禮修德,從小抓起』」,強調的是培育文明風尚重在實踐,故②項符合題意,可以入選;題中材料「《規范》在提出基本文明禮儀要求外,還對不同年齡段學生提出了具體要求」,體現了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是辯證統一的關系,故①項符合題意,可以入選;培養人才是教育的根本任務,故④項表述錯誤,不能入選;事物發展最終要通過質變來實現,故③項表述錯誤,不能入選。因此,答案是A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