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刑法第79條第二款

刑法第79條第二款

發布時間: 2022-02-20 07:57:31

Ⅰ 新刑法79條

第七十九條 對於犯罪分子的減刑,由執行機關向中級以上人民法院提出減刑建議書。人民法院應當組成合議庭進行審理,對確有悔改或者立功事實的,裁定予以減刑。非經法定程序不得減刑。

Ⅱ 1979刑法第59條第2款是什麼

1979刑法第59條第2款內容;「犯罪分子雖然不具有本法規定的減輕處罰情節,版如果根據案件的具權體情況,判處法定刑的最低刑還是過重的,經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決定,也可以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
引用法條;
《刑法》第五十九條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規定的減輕處罰情節的,應當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
犯罪分子雖然不具有本法規定的減輕處罰情節,如果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判處法定刑的最低刑還是過重的,經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決定,也可以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

Ⅲ 我國的79刑法中第79條類推制度是什麼

1979年制定刑法時,由於類推制度,致使人們對我國刑法是否施回行的是罪刑法定原則頗有答爭議,形成了「基本上的罪刑法定原則」,即以罪刑法定為基礎,以類推為補充的原則。

直到1997年,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刑事立法的不斷完善,我國新刑法取消了類推制度,在刑法典中將罪刑法定原則作為刑法的三大原則之一明確加以規定。

(3)刑法第79條第二款擴展閱讀:

犯罪這種行為具有以下三個基本特徵:

犯罪是危害社會的行為,即具有一定的社會危害性。行為具有一定的社會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質最基本的特徵。所謂社會危害性,也就是犯罪行為對我們社會主義社會所具有的危害性。

在社會主義社會,由於人民當家作主,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所以講犯罪的社會危害性,也就是指對國家和人民利益的危害性。犯罪的本質就在於它危害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危害了社會主義社會。

如果某種行為根本不可能給社會帶來危害,我們的法律就沒有必要把它規定為犯罪,也不會對它進行刑罰處罰。某種行為雖然有一點危害性,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也不認為是犯罪。

Ⅳ 刑事訴訟法七十九條第二款解除取保影響後代嗎

根據刑訴法七十九條第二款解除取保候審,如果沒經法院審判做出有罪判決,我認為是不會影響後代的,因為最終沒有對嫌疑人做出任何有罪判決。

Ⅳ 刑事訴訟法第79條

被取保候審、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違反取保候審、監視居住規定,情節嚴重的,可以予以逮捕。

Ⅵ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七十七條第2款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七十七條:【緩刑的撤銷及其處理】

第一款: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在緩刑考驗期限內犯新罪或者發現判決宣告以前還有其他罪沒有判決的,應當撤銷緩刑,對新犯的罪或者新發現的罪作出判決,把前罪和後罪所判處的刑罰,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條的規定,決定執行的刑罰。

第二款: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在緩刑考驗期限內,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有關部門關於緩刑的監督管理規定,或者違反人民法院判決中的禁止令,情節嚴重的,應當撤銷緩刑,執行原判刑罰。

(6)刑法第79條第二款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七十七條條文注釋:

緩刑犯在緩刑考驗期限內的不同表現,決定著對他們的處理結果。

對緩刑犯的處理結果共分三種情況:

(1)刑犯在緩刑考驗期限內如果又犯新罪,或者發現在判決宣告以前還有其他罪沒有判決的,應當撤銷緩刑,對新發現的罪或者新犯的罪作出判決,把前罪和後罪所判處的刑罰按照《刑法》第六十九條的規定實行數罪並罰。

《刑法》對新犯的罪和新發現的罪沒有特別要求,應當理解為無論新犯的罪和新發現的罪是什麼性質的犯罪,也無論是故意犯罪還是過失犯罪,罪輕還是罪重,都應當撤銷緩刑,按照數罪並罰的原則來處理。

(2)緩刑犯在緩刑考驗期限內如果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公安部門有關緩刑的監督管理規定,情節嚴重的 ,應當撤銷緩刑,執行原判刑罰。

(3)緩刑犯在緩刑考驗期限內如果沒有上述情況,緩刑考驗期滿,原判的刑罰就不再執行,並予以公開宣告。

Ⅶ 刑法第七十九條是什麼

對於犯罪分子的減刑,由執行機關向中級以上人民法院提出減刑建議書。人民法院應當組成合議庭進行審理,對確有悔改或者立功事實的,裁定予以減刑。非經法定程序不得減刑。「減刑程序」

Ⅷ 刑事訴訟法第七十九條第二款的規定是什麼意思

對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可能判處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或者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可能判處徒刑以上刑罰,曾經故意犯罪或者身份不明的,應當予以逮捕。
你確定是這條?

Ⅸ 如何理解刑訴法第79條第二款之規定

《刑事訴訟法》第79條第二款說明了在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期間,不會中斷對案件的偵查、起訴和審理。對於發現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會及時解除其強制性措施,也會通知被取保候審、監視居住人和有關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七十九條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審最長不得超過十二個月,監視居住最長不得超過六個月。

在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期間,不得中斷對案件的偵查、起訴和審理。對於發現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或者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期限屆滿的,應當及時解除取保候審、監視居住。解除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應當及時通知被取保候審、監視居住人和有關單位。

(9)刑法第79條第二款擴展閱讀

第七十七條被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應當遵守以下規定:

(一)未經執行機關批准不得離開執行監視居住的處所;

(二)未經執行機關批准不得會見他人或者通信;

(三)在傳訊的時候及時到案;

(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擾證人作證;

(五)不得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

(六)將護照等出入境證件、身份證件、駕駛證件交執行機關保存。

被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違反前款規定,情節嚴重的,可以予以逮捕;需要予以逮捕的,可以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先行拘留。

Ⅹ 根據刑法第七十九條第二款解除監視居住之後還會有事情嗎

解除監視居住之後,你就是一個可以自由活動之人,但你還有義務配合公安部門調查事件的責任。

熱點內容
法律碩士公派出國讀博 發布:2025-02-05 04:33:25 瀏覽:832
刑法二百一十條 發布:2025-02-05 04:18:29 瀏覽:512
方濤律師 發布:2025-02-05 03:29:28 瀏覽:288
法院審執運行 發布:2025-02-05 03:26:23 瀏覽:366
icu護理規章制度 發布:2025-02-05 02:19:18 瀏覽:200
民法哲學研究 發布:2025-02-05 02:09:11 瀏覽:464
注會備考攻略2020經濟法 發布:2025-02-05 01:37:32 瀏覽:409
吉安市安福縣人民法院 發布:2025-02-05 01:30:40 瀏覽:65
深圳律師合作 發布:2025-02-05 01:02:09 瀏覽:147
經濟法自考論文選題 發布:2025-02-05 00:39:48 瀏覽: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