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典中當事人

民法典中當事人

發布時間: 2022-02-20 16:46:06

民法典人身損害當事人要承擔責任嗎

民法典人身損害當事人要承擔責任。造成他人人身損害的,當事人應賠償住院伙食補助費、看病用葯的醫學治療費、請人照看病人的護理費、耽誤工作的誤工費,達到致殘程度的話還要承擔輔助器具費和致殘補助金,造成船員死亡的還需支付死亡賠償金。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條
侵害人身的財產損害賠償范圍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損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殘疾生活輔助具費和殘疾賠償金。造成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

Ⅱ 民法典第275條的當事人指的是什麼人

摘要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二百七十五條建築區劃內,規劃用於停放汽車的車位、車庫的歸屬,由當事人通過出售、附贈或者出租等方式約定。

Ⅲ 請問民法典哪一條規定當事人遞交起訴狀後,法院應當在多長時間內立案

這個規定並不在《民法典》裡面,民事訴訟的程序性規定主要在《民事訴訟法》裡面。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三條 人民法院應當保障當事人依照法律規定享有的起訴權利。對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條的起訴,必須受理。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立案,並通知當事人;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作出裁定書,不予受理;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Ⅳ 民法典規定當事人在履行合同過程中應當盡量避免什麼

法律分析:當事人在履行合同過程中,應當避免浪費資源、污染環境和破壞生態。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五百零九條 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全面履行自己的義務。

當事人應當遵循誠信原則,根據合同的性質、目的和交易習慣履行通知、協助、保密等義務。

當事人在履行合同過程中,應當避免浪費資源、污染環境和破壞生態。

Ⅳ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規定,當事人應當遵循什麼原則

當事人遵循平等原則、誠實信用、公序良俗等原則,民法原則是基礎,有普遍指導意義。

Ⅵ 民法典中當事人之間怎麼約定違約金

法律分析: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違約時應當根據違約情況向對方支付一定數額的違約金,也可以約定因違約產生的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約定的違約金低於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增加;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於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適當減少。當事人就遲延履行約定違約金的,違約方支付違約金後,還應當履行債務。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條 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違約時應當根據違約情況向對方支付一定數額的違約金,也可以約定因違約產生的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

約定的違約金低於造成的損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予以增加;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於造成的損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予以適當減少。

當事人就遲延履行約定違約金的,違約方支付違約金後,還應當履行債務。

Ⅶ 民法典中的利害關系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的利害關系人主要是指與因民事法律行為而形成權利義務關系的人之間,或者是與特定的標的物有特殊的關系。
該關系可能會影響權利義務的履行與實現,影響標的物的狀態,或者標的物對其有影響。
存在利害關系人的場合,有一個利益比較權衡的問題,不是僅以某一方當事人的合法利益需要保護就簡單地判決支持其合法訴求,如代持股權,如果被代持股權被名義持股人的債權人作為名義持股人的財產進行了保全查封,在處理委託人和受託人在代持股權方面的權利義務時,就不能簡單地以委託合同有效,委託人即隱名股東有權解除委託而變更登記其為顯名股東,這里不僅涉及公司其他股東對於隱名股東是否認可的問題,還涉及保全查封債權人對於保全查封的股權的信賴利益如何保護的問題。
自然人的利害關系人的適用場景包括被宣告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被宣告失蹤人的利害關系人、被宣告死亡人的利害關系人,以及被繼承人的利害關系人。
法人的利害關系人具體如下:
1、法人解散應清算而未及時組成清算組的,該法人的利害關系人;
2、不動產的利害關系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九十四條 捐助人有權向捐助法人查詢捐助財產的使用、管理情況,並提出意見和建議,捐助法人應當及時、如實答復。
捐助法人的決策機構、執行機構或者法定代表人作出決定的程序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法人章程,或者決定內容違反法人章程的,捐助人等利害關系人或者主管機關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撤銷該決定。但是,捐助法人依據該決定與善意相對人形成的民事法律關系不受影響。

Ⅷ 民法典當事人人身損害賠償案件法律如何判決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條 【人身損害賠償范圍】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損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營養費、住院伙食補助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輔助器具費和殘疾賠償金;造成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

Ⅸ 民法典規定當事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是

法律分析:民法典規定當事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有兩類人員:1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2、對自己的行為暫時沒有辨認識別能力的成年人。有的自然人雖已年滿18周歲,達到成年人的年齡,但因先天、疾病等原因,辨認識別能力不足,也不能正常預見自己行為的法律後果。為了保護這些辨認識別能力不足的成年人的合法權益,法律有必要對其實施民事法律行為作出特別規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二十條 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第二十二條 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Ⅹ 我國民法典第五百條規定當事人

我國民法典第五百條規定,當事人在訂立合同過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對方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假借訂立合同,惡意進行磋商;故意隱瞞與訂立合同有關的重要事實或者提供虛假情況;有其他違背誠信原則的行為。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五百條,當事人在訂立合同過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對方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一)假借訂立合同,惡意進行磋商;
(二)故意隱瞞與訂立合同有關的重要事實或者提供虛假情況;
(三)有其他違背誠信原則的行為。

熱點內容
法律碩士公派出國讀博 發布:2025-02-05 04:33:25 瀏覽:832
刑法二百一十條 發布:2025-02-05 04:18:29 瀏覽:512
方濤律師 發布:2025-02-05 03:29:28 瀏覽:288
法院審執運行 發布:2025-02-05 03:26:23 瀏覽:366
icu護理規章制度 發布:2025-02-05 02:19:18 瀏覽:200
民法哲學研究 發布:2025-02-05 02:09:11 瀏覽:464
注會備考攻略2020經濟法 發布:2025-02-05 01:37:32 瀏覽:409
吉安市安福縣人民法院 發布:2025-02-05 01:30:40 瀏覽:65
深圳律師合作 發布:2025-02-05 01:02:09 瀏覽:147
經濟法自考論文選題 發布:2025-02-05 00:39:48 瀏覽: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