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民司法
Ⅰ 司法為民的基本要求是什麼
你好
司法為民的基本要求是:密切群眾路線
Ⅱ 司法為民是什麼
瞎話
Ⅲ 如何在司法審判中踐行司法為民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要「更加註重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維護國家法制統一、尊嚴、權威,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權利和自由」。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作為國家審判機關的人民法院應當著力發揮司法審判職能作用,將切實落實「司法為民」宗旨作為法院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王勝俊院長曾指出,「人民法院既是國家的審判機關,也是群眾工作部門;人民法官既是司法工作者,也是群眾工作者。」法院要通過全部司法活動,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做到司法親民、司法便民、司法利民,贏得民心,讓人民群眾深切感受到親民之聲、便民之舉、惠民之實、護民之德,真正實現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統一。
一是加強隊伍建設,思權源民。司法為民是人民法院的宗旨,更是人民法官的宗旨。人民法院經過長期開展隊伍建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極少數法官仍然存在著宗旨意識不強、漠視群眾利益的行為,甚至損害群眾利益。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法官隊伍是當務之急,所以我們要全面貫徹十八大報告中「全面加強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反腐倡廉建設、制度建設,增強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精神,常思審判權為民所賦,也要為民所用。
二是改進審判作風,心系於民。審判作風的好壞,關繫到人民群眾對社會主義法治權威的信心,關繫到公正與效率。從法院來講,審判作風方面存在的問題,客觀上已成為社會各界對法院工作反映比較集中的一個問題,並且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正確的審判工作指導思想的貫徹,妨礙了審判工作的質量、效率和效果。我們要從確保司法公正和提高司法公信力的高度,充分認識加強和改進審判作風的緊迫性、重要性。我們要通過端正司法理念,創新工作機制,來不斷提升辦案質效,增強司法能力,改進司法作風,營造法治環境,實現司法為民,不斷提升司法公信力和群眾滿意度。
三是堅持能動司法,公信利民。我們要不斷提升群眾工作的能力,踐行司法為民的群眾路線。在工作中我們要堅持能動司法積極主動地服務群眾,用真心貼近群眾,用真情化解矛盾。構建滿足群眾需求的便民訴訟體系,進一步完善立案的工作流程,簡化立案手續。加大硬體建設,推行網上立案、電話立案、假日立案等便民立案的新舉措。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視申訴信訪工作,實行申訴信訪工作一把手負責制,要進一步完善院長接待日制度,確定專人跟蹤辦理申訴信訪案件,逐案落實工作措施和責任制。切實以公信樹立法律權威,樹立人民法院和人民法官的良好形象。
四是創新工作機制,司法為民。推行滿足群眾需求的訴訟指導制度,應當隨案向當事人發放訴訟指南、訴訟須知和舉證須知,指導當事人進行有效訴訟,幫助當事人減少或避免一些常見的訴訟風險。全面延伸司法職能,積極推進「審務進社區(村鎮)」工作,要精心組織開展「送法進社區」、「送法進企業」、「送法進校園」、「送法進鄉村」等系列活動,直接深入到人民群眾中間,「零距離」地幫助人民群眾解決身邊的法律問題。要通過這些具體措施,切實增強人民法院的親和力。人民法院應當切實加強對人民調解工作的指導,建立人民調解指導員制度,經常性地對民調人員進行法律知識培訓,提高人民調解員的調解水平和技巧,幫助民調組織健全調解制度,完善調解程序,規范調解協議,增強調解權威,有效地把大量的矛盾化解在基層,消除在萌芽。
Ⅳ 蕭縣為民司法鑒定所是國家鑒定機構嗎
肯定不是。國家鑒定機構很少。安徽省估計也就只有幾個。
Ⅳ 為什麼要樹立公正司法,一心為民的理念
法治理念是人們對法律的功能、作用和法律的實施所持有的內心信念和觀念,是指導一國法律制度設計和司法、執法、守法實踐的思想基礎和主導價值追求,決定著法治活動、法治行為和法治效果。在人民法院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就是要堅持我們的國體和政體,堅持社會主義本質論,堅持以科學發展觀和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論等戰略思想為指導,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依法治國、司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並在各項司法活動中始終堅持黨的領導。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是人民法院司法的靈魂和思想基礎。因此,我們要按照中央的要求認認真真地學習好、掌握好、貫徹好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真正從思想上認識和理解人民法院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的重要意義。
當前,人民法院在司法活動中,還不同程度地存在與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不相適應的地方。一是有些審判人員重實體輕程序,不能嚴格按照法律程序辦案。二是不善於把為大局服務和依法審判有機結合起來,就案辦案,不注重法律效果、社會效果和政治效果的統一,顧此失彼,效果不好,有時正確的裁判群眾也不能接受,人民群眾意見很大。三是不少法院領導和審判人員存在特權思想,在司法活動中高高在上,對群眾反映的問題敷衍塞責,推諉扯皮,甚至喝令訓斥,衙門作風。四是地方和部門保護主義對法院司法活動影響和干擾很大。由於法院的人、財、物管理體制受制於地方,在一些問題的處理上,往往以地方和部門利益為重,不同程度地損害另一方當事人利益。五是少數法官辦"三案",司法不公,嚴重影響了人民法院形象。六是在主動和善於接受黨的領導上做得還不夠好,有的事無巨細都要向黨委匯報,處處要求黨委表態,否則就認為黨委不支持法院工作。有的對有較大社會影響的案件,不主動匯報,片面強調獨立辦案,甚至對黨委重要的指導意見也不重視,釀成大的問題後,又處處匯報,喪失了處理的最佳時機。上述問題表現形式不同,程度也不一樣,但在相當層面存在著。究其根源,主要是沒有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導致司法指導思想、司法觀念產生混亂,司法工作出現偏差,影響了人民法院工作全面開展,影響了司法活動的權威和公信度。這些問題的存在,充分說明了在人民法院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希望我的回答能對您有所幫助。
Ⅵ 如何推進司法為民和公正司法公平公信
推進司法公開工作的對策和建議:
(一)提高認識,准確把握推進司法公開工作的目標要求。
司法公開是我國憲法和三大訴訟法規定的基本原則,應當作為法院的中心工作來抓。要清醒認識現階段推進司法公開工作的重要意義,樹立正確的司法公開理念,從認識上徹底理解、認同司法公開。在此基礎上,應當准確把握推進司法公開工作的目標要求:要以實現司法公正、提高司法公信為目標,以滿足人民群眾對司法公開的新要求、新期待為動力,以審判流程公開、裁判文書公開、執行信息公開三大平台建設為重點,在更高層次、更廣領域,以更高的標准進一步深化司法公開,全面提升司法為民公正司法水平,促進法院工作科學發展。
(二)重點推進,促進司法公開推進工作向縱深發展。
第一,在司法公開內容的深度、廣度和均衡發展上下功夫。應推進審判流程公開,及時告知當事人案件受理情況、開庭信息、保全措施及其他重大程序性事項,嚴格執行公開宣判制度,建立健全聽證公開工作制度和案件信息同步查詢系統。應推進裁判文書公開,明確裁判文書公開范圍,強化裁判文書說理公開,擴展裁判文書公開渠道,推動裁判文書資料庫建設,推行裁判文書上網公開工作,完善公眾查閱裁判文書制度。應推進執行信息公開,及時公開案件強制執行措施、評估拍賣信息以及不履行法律義務的被執行人信息,不斷完善執行案件信息查詢系統。
第二,在司法公開形式與載體的豐富和創新上下功夫。應構建全方位、多元化、實時性的司法公開平台,向社會公眾和當事人全面公開法院工作和案件信息。應推進訴訟服務中心標准化建設,完善「一站式」服務功能,及時為當事人提供訴訟指導。應加強司法公開信息化建設,以先進的科學技術促進司法公開的拓展。應建立豐富完善的白皮書制度,全面細致地向社會展示法院各項工作成果,發現的問題及司法建議。
Ⅶ 一線法官如何談司法為民的
福建漳州薌城區抄法院陳立達法襲官聯合書記員陳益龍做假案子。作惡十分猖狂。眼裡沒有法律,只有手段和套路。
表嫂林春燕被告,表弟陳立達審判,被告林春燕的丈夫傅樹恩與陳立達是表兄弟關系,被告林春燕的公公與陳立達的母親是兄妹關系。
法官陳立達胡亂判案,顛倒黑白,邏輯混亂,顛倒程序
陳立達褻瀆法律和漳州薌城區人民法院,
天理難容
Ⅷ 公正司法一心為民的理解,如果你入額如何踐行
法治理念是人們對法律的功能、作用和法律的實施所持有的內心信念和觀念,是指導一國法律制度設計和司法、執法、守法實踐的思想基礎和主導價值追求,決定著法治活動、法治行為和法治效果。在人民法院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就是要堅持我們的國體和政體,堅持社會主義本質論,堅持以科學發展觀和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論等戰略思想為指導,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依法治國、司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並在各項司法活動中始終堅持黨的領導。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是人民法院司法的靈魂和思想基礎。因此,我們要按照中央的要求認認真真地學習好、掌握好、貫徹好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真正從思想上認識和理解人民法院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的重要意義。
當前,人民法院在司法活動中,還不同程度地存在與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不相適應的地方。一是有些審判人員重實體輕程序,不能嚴格按照法律程序辦案。二是不善於把為大局服務和依法審判有機結合起來,就案辦案,不注重法律效果、社會效果和政治效果的統一,顧此失彼,效果不好,有時正確的裁判群眾也不能接受,人民群眾意見很大。三是不少法院領導和審判人員存在特權思想,在司法活動中高高在上,對群眾反映的問題敷衍塞責,推諉扯皮,甚至喝令訓斥,衙門作風。四是地方和部門保護主義對法院司法活動影響和干擾很大。由於法院的人、財、物管理體制受制於地方,在一些問題的處理上,往往以地方和部門利益為重,不同程度地損害另一方當事人利益。五是少數法官辦"三案",司法不公,嚴重影響了人民法院形象。六是在主動和善於接受黨的領導上做得還不夠好,有的事無巨細都要向黨委匯報,處處要求黨委表態,否則就認為黨委不支持法院工作。有的對有較大社會影響的案件,不主動匯報,片面強調獨立辦案,甚至對黨委重要的指導意見也不重視,釀成大的問題後,又處處匯報,喪失了處理的最佳時機。上述問題表現形式不同,程度也不一樣,但在相當層面存在著。究其根源,主要是沒有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導致司法指導思想、司法觀念產生混亂,司法工作出現偏差,影響了人民法院工作全面開展,影響了司法活動的權威和公信度。這些問題的存在,充分說明了在人民法院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Ⅸ 如何做到司法為民
司法為民是執政為民思想在司法審判工作中的要求。黨的十六大提出了「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要求,司法工作作為黨執政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理解和落實這一要求,就是要堅持司法為民的宗旨,堅持人民利益高於一切,通過全部司法活動,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要通過全部司法活動,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做到司法親民、司法便民、司法利民,贏得民心,踐行「心為民所想、急為民所急、法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讓人民群眾深切感受到親民之聲、便民之舉、惠民之實、護民之德,真正體現社會主義司法的人文精神。只有這樣才能堅持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統一。那麼,如何踐行司法為民,筆者認為,應該從如下幾個方面去努力。
一、提高思想認識,增強司法為民意識
司法為民思想是我們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指導思想在司法領域的具體運用,我們必須確立司法為民思想對於司法活動的指導地位。增強司法為民意識才是最終落實司法為民的前提。
首先要增強宗旨意識。法院要始終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上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解民憂、排民難、保民安。為此,要求法院工作人員在審判和其他一切工作中切實做到為民宗旨要牢,為民之心要誠,為民舉措要細,為民效果要實。切實通過司法行為為人民服務,誠心誠意為人民謀利益。
其次要增強感情意識。司法為民解決的是法院工作人員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問題。法院工作人員應該懂得司法的權力來源於人民,也屬於人民。人民是衣食父母,司法權應為人民行使,對人民要抱有深厚的牢不可破的感情。情通則理達,對人民的感情問題解決好了,才能端正對人民的態度,才能始終從人民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司法工作才能得到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從而搞好司法工作。法院工作人員作為法律的執行者,人民利益的衛士,不能抖威風、耍特權、高高在上、唯我獨尊,而要修身奉法,改進司法手段,講究司法藝術,規范司法行為,增強司法親和力。司法對人民有感情,人民才會對司法有信心,司法為民的印象才會樹立。
三是增強責任意識。司法為民,責任重於泰山。要求法院工作人員要有司法為民,來不得半點疏忽與馬虎。否則,食之無味,寢食難安。司法為民的理念要牢固,內容要擴展,程度要提高,責任要到位,真正把司法為民貫穿於各項司法工作的始終,體現在法院工作人員的一言一行之中。
四是增強服務意識。司法為民,要堅持圍繞全國和地方工作大局開展各種服務。用高質量高效率的服務,使司法工作與黨中央同步,與大局合拍,與人民同心。為此,法院工作人員應切實做到服務意識要主動,服務方式要深入,服務措施要有力,服務工作要依法。值得注意的是,我們提出的增強服務意識並不是為某一特定的對象主動提供服務,也不是上門找案源,那就背離了司法的被動性的特徵。司法服務強調的是對業己成訴的案件處理中的服務意識,即在嚴格執法的同時要熱情服務,要以人為本,強調對人的尊重。通過各項審判執行工作的開展,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努力營造穩定、和諧的社會環境和良好的法治環境,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更加優質的法律服務和有力的司法保障。
五是增強職業意識。按照公正、務實、清廉的要求,著力抓好法官隊伍的政治和業務學習,積極探索更加科學有用的隊伍管理模式,規范管理,強化監督,嚴格審判執行工作紀律,增強法官職業道德意識,努力建設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通、作風優良、紀律嚴明、廉潔高效,讓黨放心、人民滿意的法官隊伍。
二、積極改進審判作風,落實司法便民利民的措施
一在司法親民方面,要堅持以人為本,在司法活動中大力弘揚司法文明,堅持嚴格司法與熱情服務的統一,堅決杜絕「冷橫硬推」的官僚作風,使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法官既公正無私又親切可靠的優良作風。一是要注重庭審紀律,杜絕法官在庭審過程中一切與案件審理無關的活動,避免出現一些影響法官形象和引起當事人主觀臆測的舉止,凸顯法官居中裁判的地位。二是要注重文明執法,在實施具體司法行為或採取法律強制措施時,應向當事人表明身份,多做當事人的思想工作,多與當事人取得溝通和共識,盡可能以「和風細雨」取代「疾風驟雨」。三是要促使司法審判工作重心下沉,將有限的司法資源向基層偏遠民眾傾斜,使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成為廣大人民群眾維護自身權益的客觀必然,使下鄉巡迴辦案制度得到有效落實。
二在司法護民方面,要堅持從保護當事人最關心、最現實、最直接的合法權益入手,通過對案件公正、高效的審判和執行,充分發揮司法對社會關系的規范、調節、引導、保障作用,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進一步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真正體現司法護民。一是嚴格執行審判流程管理,強化審限跟蹤管理制度,確保訴訟案件在法定期限內審結。對情況特殊確需延期審理的案件除堅持依法辦理延期審批手續外,還要及時向涉訟當事人告知延期審理事由。二是嚴格執行刑事訴訟法,保障被告人正常行使訴訟權利,對經審理後確認有罪的被告人予以及時審判,對無罪的被告人依法予以釋放。三是優先受理、優先審理、優先執行涉農案件,依法打擊和制裁坑、害農行為。四是及時審結涉及行政機關整治地區封鎖和部門行業壟斷行為的案件,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育和發展。五是及時審理家庭暴力引發的刑事和民事案件,依法維護婦女、兒童的合法權益。六是積極支持企業改制、改革、及時審理、優先執行侵害企業和企業職工以及下崗職工合法權益的案件,為促進本地域經濟快速發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七是依法嚴格施行執行收費制度,及時向申請執行人支付、發放己執行到位的款物,並積極推行債權憑證、勞務抵債等易於實現債權的執行制度和重大執行事項聽證制度。實行執行事務全程分開、增強執行工作的社會透明度。八是切實加強對槍支、警車、警具的管理,對因違規使用槍支、警具,給人民群眾造成危害或損失的,要從嚴懲處。九是嚴格執行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四項制度」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規定的「十三種不得有的行為」、最高人民法院「懲戒制度」20條和省高院「六個嚴禁」,加大對違法違紀行為的查處力度。十是依法嚴懲抗拒執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的犯罪行為,最大限度地保護債權人的合法權益。
三在司法便民方面,要大力發揚人民司法的優良傳統,盡可能為群眾參與訴訟提供時間、地點上的便利,並在審理過程中積極引導人民群眾合理進行訴訟,為人民群眾利用國家司法資源創造更加有利的條件。一是對符合立案條件的案件,人民法院一般應在當日辦理立案手續,並向當事人送達《舉證通知》和《訴訟風險提示書》。如因特殊原因不能在當日辦理的,應向當事人說明情況,並在七日內作出是否立案的決定。二是對己受理的案件實行排期開庭,並將案件開庭時間、地點等事項對外公開。三是選擇、確定司法鑒定、評估、拍賣機構實行名冊制度,貫徹當事人的選擇為主、法院指定為輔原則,保障當事人的知情權和參與權。
四在司法利民方面,要努力提高審判效率,降低訴訟成本,合理分擔訴訟費用,減輕人民群眾的負擔,使司法服務能夠充分滿足群眾需求。一是普遍實行繁簡分流機制,依法擴大適用簡易程序,簡便案件審理,減輕群眾訴累。二是切實加強對基層人民調解組織的業務指導,積極配合司法行政機關對調解人員的業務培訓,充分發揮調解組織的職能作用,平息糾紛,減少訴訟。三是實行訴訟收費項目、標准公開,未公開項目、標準的不予收費。
三、創新工作思路,努力提高司法質量與效率
公正與效率是人民法院的工作主題,是司法為民的根本要求。各級人民法院都制定了許多司法為民的具體措施,其根本的出發點和歸宿點就是要實現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使人民群眾滿意。因此,人民法院司法為民的一切行為路徑選擇就是要提高司法質量與效率,依法保護公民、法人和共他組織的合法權益,解決人民群眾反映的強烈問題。
第一、堅持嚴肅執法,解決裁判不公的問題。公正包含公平和正義,是人民法院司法的核心和靈魂。追求公正、維護公正、弘揚公正,是人民法官的天職。踐行司法為民思想,最根本的就是要通過多種路徑,確保嚴肅執法,公正裁判,解決群眾反映執法不公的問題。公正裁判的行為路徑主要有三條:一是清正廉潔,不辦金錢案。在任何時候,堅持抵制金錢的誘惑,拒絕當事人行賄和各種變相行賄,保持清正廉潔,做到從法如流、執法如山。二是剛正不阿,不辦權力案。現在,執法環境不盡如人意,政黨機關的少數領導為了當事人一方的利益,向法院打招呼說情,希望法院作出有利於一方的不公正裁判。法官要剛正不阿,威武不屈、不懼權勢,抵禦各種非法干擾,公正裁判。三是一身正氣,不辦人情案。「案件一進門,兩邊都託人」是法院辦案中的普遍現象,法官要自覺保持一身正氣,只講法律,不講人情,只講原則,不講關系,不偏不倚地中立裁判。
第二、提高辦案效率,解決超期審理的問題。公正與效率是司法活動追求的最大的兩大價值目標。公正與效率是相互統一的,一方面沒有公正就沒有效率,錯誤的裁判作出的越快,危害就越快;另一方面,不講效率的裁判決不是公正的裁判,「遲到的公正就是不公正」。因此,在司法為民的實際中,要切實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辦案效率不高、超期審理的問題。解決這個問題的路徑主要有以下幾條:一是增強審限意識。樹立牢固的司法效率理念,在工作中勤勉敬業,全心全意地致力於履行職責,保證每件案件在法定期限內審結,並力求在最短的時間內結案。二是加強審判管理。建立和健全審判流程管理制度,對案件審理中的每一個環節實行跟蹤動態監管,對有可能超審限的案件及時發督辦令進行警示,消除人為的超審限,確保及時審結。三是深化審判方式改革,強化合議庭和審判長職責,並且擴大簡易程序適用范圍,減少案件審理環節,縮短辦案時間。
第三、加大執行力度,解決執行難問題。近年來,「執行難」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也是困擾人民法院工作的重要問題。解決「執行難」問題必須經過多種路徑,強化多種措施,實行綜合治理。一是要正確理解「執行難」。「執行難」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上的「執行難」主要有:由於商業風險等原因造成的「執行難」;由於地方保護主義干擾造成的「執行難」;由於司法權威沒有樹立而造成的「執行難」;由於有關法律規定不科學、不完備造成的「執行難」;由於法院執行不力甚至違法執法而造成的「執行難」。狹義的「執行難」是指客觀上能夠執行,而由於法院執行不力而沒有執行的情況。二是深化審判方式和執行方式改革。深化審判方式改革,提高裁判公信力,防止錯誤的裁判進入執行程序。深化執行方式改革,建立完善執行命令權、裁決權和實施權「三權分離」的內部制約機制,防止因執行權過分集中,滋生腐敗,導致執行亂而造成「執行難」。三是加大執行力度。既反復做被執行人的思想工作,督促自覺履行義務,努力提高執行和解率,又要用好、用准、用夠法律賦予的強制措施,確保執行效果。四是加強執行工作的法制宣傳。實行訴訟和執行風險告知制度,增強當事人的訴訟風險意識,對金錢給付案件提醒當事人採取訴訟保全措施,以免裁判後沒有財產可供執行。加強法制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制意識,為執行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第四、強化便民措施,解決告狀難問題。首先,重視信訪接待工作。信訪接待工作事關群眾切身利益,是司法為民的「第一窗口」。要建立和健全信訪首訪制、登記制、限制答復制等便民措施,為群眾告狀、申訴、反映社情民意開避暢通渠道,切實做到民有所呼,必有所應。其次,落實司法救助制度。依法切實實行訴訟費減、免、緩制度,解決困難群眾和特困企業告狀難問題,讓困難群眾無錢打得起官司,有理打得贏官司;讓特困企業通過訴訟收回債權,盤活資金,搞活生產經營。再次,方便群眾訴訟。現在有些基層法院法庭管轄三四個鄉鎮,交通偏遠的地方距法庭相距幾十公里,甚至達百公里,訴訟很不方便、很困難。法庭要根據本地實際建立巡迴辦案制度,或者在各鄉鎮建立巡迴法庭,或者在農村趕集日定期接待訴訟群眾、定期開庭辦案,方便群眾訴訟,減少群眾長途旅行之苦。
總之,落實司法為民,就是要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第一考慮,把人民群眾的滿意作為第一標准,從人民群眾最盼望之事情做起,不斷提高司法為民意識,改進審判作風,提高工作質量與工作效率。當然,這項工作不是短時期就能完全實現,需要我們在實際工作不斷探索,逐步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