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顯失公平
Ⅰ 民法總則中的顯失公平是什麼意思
指一方在緊迫或缺乏經驗的情況下而訂立的明顯對自己有重大不利的合同。顯失公平的合同往往是當事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極不對等,經濟利益上不平衡。
Ⅱ 顯失公平的民事行為有效嗎
《民法通則》第五十九條規定: 下列民事行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關予以變更或者撤銷:
(一) 行為人對行為內容有重大誤解的;
(二) 顯失公平的。
被撤銷的民事行為從行為開始起無效。
《合同法》第五十四條規定: 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一)因重大誤解訂立的;
(二)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當事人請求變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不得撤銷。
可見,顯示公平的是可撤銷的民事行為。
可撤銷與無效不是同一概念。
Ⅲ 怎麼理解民法里的"重大誤解"和"顯失公平"
顯失公平的合同是指一方在緊迫或缺乏經驗的情況下而訂立的明顯對自己有重大不利的合同。顯失公平的合同往往是當事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極不對等,經濟利益上不平衡,因而違反了公平合理原則。法律規定顯失公平的合同應予撤銷,不僅是公平原則的具體體現,而且切實保障了公平原則的實現。顯失公平的合同主要具有以下法律特徵:
1.此種合同對雙方當事人明顯不公平。合同,尤其是雙務合同應體現平等、等價和公平的原則,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合同正義。然而顯失公平的合同,一方要承擔更多的義務而享受極少的權利或者在經濟利益上要遭受重大且失,而另一方則以較少的代價獲得較大的利益,承擔極少的義務而獲得更多的權利。
2.一方獲得的利益超過了法律所允許的限度。如標的物的價款顯然大大超出了市場上同類物品的價格或同類勞務的報酬標准等。
3.受害的一方是在缺乏經驗或緊迫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行為。是指一方當事人明顯有利而不利於另一方當事人的民事行為.
在民法理論上,重大誤解又稱為錯誤,其情形有二:(1)意思與事實不一致,(2)意思與表示不一致。按照德國法學家薩維尼的見解,前者為真正之錯誤,即動機錯誤;後者為非真正之錯誤,即法律行為之錯誤或直接稱為錯誤。重大誤解通常具有如下特徵:
(1)誤解是當事人認識上的錯誤。該錯誤的產生是當事人的內心意思缺陷,不是其他原因。當事人的意思真實與其內心意思是一致的,就是由於缺乏必要的知識、技能或信息等內心意思的缺陷,使其對合同的內容等發生誤解。
(2)誤解是當事人對合同內容的認識錯誤。誤解的對象是合同的內容,是對合同內容的認識錯誤,因此而使當事人訂立了合同。合同的內容,主要是合同的主要條款,當事人對合同的主要條款的認識發生誤解,才能夠成為重大誤解。在訂約的動機上,在合同用語的使用上,都可能發生誤解,不能構成重大誤解。
(3)誤解直接影響到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基於當事人對合同內容的錯誤認識,因而,就必須影響到當事人的權利義務關系,給誤解的一方當事人造成損失。正是由於這樣,法律才將重大誤解作為合同相對無效的理由,授予發生誤解的當事人以變更權或撤銷權。
Ⅳ 民法總則顯失公平是什麼意思
民法總則顯失公平是指一方在緊迫或缺乏經驗的情況下而訂立的明顯對自己有重大不利的合同。顯失公平的合同往往是當事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極不對等,經濟利益上不平衡。
Ⅳ 民法中的顯失公平是第幾條
可以和其他合夥人協商,重新簽訂。
如果其他合夥人不同意重新簽訂協議,可以申請法院撤銷或者變更。
《民法通則》第59條規定:「行為人對行為內容有重大誤解的和顯失公平的民事行為,一方當事人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關予以變更或者撤消。」
Ⅵ 民法典顯失公平的認定標准
民法典顯失公平的認定標准,一方存在危困狀態、缺乏判斷能力等情形就是顯失公平。
【法律分析】
對於合同顯失公平的認定標准應堅持主觀標准和客觀標準的統一。除了須有不公平的交易結果,即合同內容明顯違反公平、等價有償原則導致雙方權利義務嚴重失衡以外,還必須具備下列要素:客觀上,須雙方訂約地位不平等,一方處於優勢地位而對方處於窘境,完全沒有同對方討價還價的餘地,或是一方無經驗、缺乏判斷力。主觀上,一方必須是故意利用對方所處的不利境地,即行為人必須知道對方所處的境地、知道他們之間訂立的合同顯失公平,並有意識的加以利用。單純在交易結果上超出市價、平均利潤、平均差價的一定倍數不應認定為顯失公平。因為顯失公平旨在校正合同自由造成的不公平,並不在於干預當事人通過合同調節自我利益的得失。只要訂約過程是公平的,法律應重在為當事人提供公平的交易規則和交易秩序,而不在於直接為當事人訂立公平合理的合同。單有交易結果的不對等,不應認定為顯失公平。片面地追求交易結果的公平,無疑會破壞交易規則,使價格機制的作用得不到充分發揮。民事行為內容的顯失公平,以當事人所獲利益與其所支付的代價嚴重不相稱為基本特徵,因此,顯失公平只能發生於雙方、有償的民事行為,單方行為和無償行為不存在對價關系,無所謂顯失公平。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五十一條 一方利用對方處於危困狀態、缺乏判斷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為成立時顯失公平的,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