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三定方案
A. 北京市大興區人民法院的機構設置
北京市大興區人民法院現設有立案庭,刑事審判一庭、刑事審判二庭、未成回年人案件審判庭,答民事審判一庭、民事審判二庭(商事審判庭)、民事審判三庭(勞動爭議審判庭)、民事審判四庭(商事審判庭)、知識產權審判庭、行政庭,黃村、紅星、經濟技術開發區、龐各庄、安定、榆垡、采育7個人民法庭,執行局,訴訟服務辦公室、辦公室、幹部科、組宣科、教培科、研究室、監察室、信訪辦公室、審判監督庭、審判管理辦公室、司法警察大隊、裁判文書校核辦公室、信息技術室、後勤服務中心。
B. 三定的規定方案
2013年5月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通過了國家衛生計生委「三定」規定,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
規定全文:
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
根據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批準的《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和《國務院關於機構設置的通知》(國發〔2013〕14號),設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為國務院組成部門。
一、職能轉變
(一)取消的職責。
1.取消除利用新材料、新工藝技術和新殺菌原理生產消毒劑和消毒器械之外的消毒劑和消毒器械的審批職責。
2.取消全國計劃生育家庭婦女創業之星、全國十佳自強女孩評選等達標、評比、評估和相關檢查活動。
3.取消化學品毒性鑒定機構資質認定職責,有關事務性工作轉移給有條件的社會組織承擔。
4.將對醫療機構服務績效評價等技術管理職責轉移給所屬事業單位承擔。
5.按照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的要求,減少對所屬醫療機構的微觀管理和直接管理,落實醫療機構法人自主權。
6.根據《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需要取消的其他職責。
(二)下放的職責。
1.將除利用新材料、新工藝和新化學物質生產的涉及飲用水衛生安全產品的審批職責下放省級衛生和計劃生育部門。
2.將港、澳、台投資者在內地設置獨資醫院審批職責下放省級衛生和計劃生育部門。
3.將外國醫療團體來華短期行醫審批職責下放設區的市級衛生和計劃生育部門。
4.將全國衛生縣城、全國衛生鄉鎮評審工作下放省級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
5.將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單位評審工作下放省級衛生和計劃生育部門。
6.根據《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需要下放的其他職責。
(三)整合的職責。
1.將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承擔的國務院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的職責,劃入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
2.將組織制定葯品法典的職責,劃給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總局。
3.將確定食品安全檢驗機構資質認定條件和制定檢驗規范的職責,劃給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總局。
(四)加強的職責。
1.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堅持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協調推進醫療保障、醫療服務、公共衛生、葯品供應和監管體制綜合改革,鞏固完善基本葯物制度和基層運行新機制,加大公立醫院改革力度,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2.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完善生育政策,加強計劃生育政策和法律法規執行情況的監督考核,加強對基層計劃生育工作的指導,促進出生人口性別平衡和優生優育,提高出生人口素質。
3.推進醫療衛生和計劃生育服務在政策法規、資源配置、服務體系、信息化建設、宣傳教育、健康促進方面的融合。加強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評估和標准制定。
4.鼓勵社會力量提供醫療衛生和計劃生育服務,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加強急需緊缺專業人才和高層次人才培養。
二、主要職責
(一)負責起草衛生和計劃生育、中醫葯事業發展的法律法規草案,擬訂政策規劃,制定部門規章、標准和技術規范。負責協調推進醫葯衛生體制改革和醫療保障,統籌規劃衛生和計劃生育服務資源配置,指導區域衛生和計劃生育規劃的編制和實施。
(二)負責制定疾病預防控制規劃、國家免疫規劃、嚴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公共衛生問題的干預措施並組織落實,制定檢疫傳染病和監測傳染病目錄、衛生應急和緊急醫學救援預案、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和風險評估計劃,組織和指導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防控制和各類突發公共事件的醫療衛生救援,發布法定報告傳染病疫情信息、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信息。
(三)負責制定職責范圍內的職業衛生、放射衛生、環境衛生、學校衛生、公共場所衛生、飲用水衛生管理規范、標准和政策措施,組織開展相關監測、調查、評估和監督,負責傳染病防治監督。組織開展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評估,依法制定並公布食品安全標准,負責食品、食品添加劑及相關產品新原料、新品種的安全性審查。
(四)負責組織擬訂並實施基層衛生和計劃生育服務、婦幼衛生發展規劃和政策措施,指導全國基層衛生和計劃生育、婦幼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推進基本公共衛生和計劃生育服務均等化,完善基層運行新機制和鄉村醫生管理制度。
(五)負責制定醫療機構和醫療服務全行業管理辦法並監督實施。制定醫療機構及其醫療服務、醫療技術、醫療質量、醫療安全以及采供血機構管理的規范、標准並組織實施,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和實施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准入、資格標准,制定和實施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執業規則和服務規范,建立醫療服務評價和監督管理體系。
(六)負責組織推進公立醫院改革,建立公益性為導向的績效考核和評價運行機制,建設和諧醫患關系,提出醫療服務和葯品價格政策的建議。
(七)負責組織制定國家葯物政策和國家基本葯物制度,組織制定國家基本葯物目錄,擬訂國家基本葯物采購、配送、使用的管理制度,會同有關部門提出國家基本葯物目錄內葯品生產的鼓勵扶持政策建議,提出國家基本葯物價格政策的建議,參與制定葯品法典。
(八)負責完善生育政策,組織實施促進出生人口性別平衡的政策措施,組織監測計劃生育發展動態,提出發布計劃生育安全預警預報信息建議。制定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管理制度並監督實施。制定優生優育和提高出生人口素質的政策措施並組織實施,推動實施計劃生育生殖健康促進計劃,降低出生缺陷人口數量。
(九)組織建立計劃生育利益導向、計劃生育特殊困難家庭扶助和促進計劃生育家庭發展等機制。負責協調推進有關部門、群眾團體履行計劃生育工作相關職責,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政策的銜接機制,提出穩定低生育水平政策措施。
(十)制定流動人口計劃生育服務管理制度並組織落實,推動建立流動人口衛生和計劃生育信息共享和公共服務工作機制。
(十一)組織擬訂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人才發展規劃,指導衛生和計劃生育人才隊伍建設。加強全科醫生等急需緊缺專業人才培養,建立完善住院醫師和專科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並指導實施。
(十二)組織擬訂衛生和計劃生育科技發展規劃,組織實施衛生和計劃生育相關科研項目。參與制定醫學教育發展規劃,協同指導院校醫學教育和計劃生育教育,組織實施畢業後醫學教育和繼續醫學教育。
(十三)指導地方衛生和計劃生育工作,完善綜合監督執法體系,規范執法行為,監督檢查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的落實,組織查處重大違法行為。監督落實計劃生育一票否決制。
(十四)負責衛生和計劃生育宣傳、健康教育、健康促進和信息化建設等工作,依法組織實施統計調查,參與國家人口基礎信息庫建設。組織指導國際交流合作與援外工作,開展與港澳台的交流與合作。
(十五)指導制定中醫葯中長期發展規劃,並納入衛生和計劃生育事業發展總體規劃和戰略目標。
(十六)負責中央保健對象的醫療保健工作,負責中央部門有關幹部醫療管理工作,負責國家重要會議與重大活動的醫療衛生保障工作。
(十七)承擔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國務院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和國務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員會的日常工作。
(十八)承辦國務院交辦的其他事項。
三、內設機構
根據上述職責,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設21個內設機構:
(一)辦公廳。
負責文電、會務、機要、檔案、督查等機關日常運轉工作,承擔重大問題調研、重要文稿起草、政務公開、安全保密和信訪等工作。
(二)人事司。
擬訂衛生和計劃生育人才發展政策,承擔機關和直屬單位的人事管理、機構編制和隊伍建設等工作,擬訂各類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資格標准並組織實施,組織指導衛生和計劃生育管理幹部崗位培訓工作。
(三)規劃與信息司。
擬訂衛生和計劃生育事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承擔統籌規劃與協調優化全國衛生和計劃生育服務資源配置工作,指導區域衛生和計劃生育規劃的編制和實施,指導衛生和計劃生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擬訂大型醫用裝備配置管理辦法和標准並組織實施,承擔衛生和計劃生育的信息化建設和統計工作,參與國家人口基礎信息庫建設工作。
(四)財務司。
承擔機關和預算管理單位預決算、財務、資產管理和內部審計工作,擬訂葯品和醫療器械采購相關規范,提出醫療服務和葯品價格政策的建議,指導和監督社會撫養費管理。
(五)法制司。
擬訂衛生和計劃生育政策和標准,組織起草法律法規草案和規章,承擔規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審核工作,承擔行政復議、行政應訴等工作。
(六)體制改革司(國務院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國務院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的具體工作,研究提出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重大方針、政策、措施的建議,督促落實領導小組會議議定事項。承擔組織推進公立醫院改革工作。
(七)衛生應急辦公室(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中心)。
擬訂衛生應急和緊急醫學救援政策、制度、規劃、預案和規范措施,指導全國衛生應急體系和能力建設,指導、協調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預防准備、監測預警、處置救援、總結評估等工作,協調指導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其他突發事件預防控制和緊急醫學救援工作,組織實施對突發急性傳染病的防控和應急措施,對重大災害、恐怖、中毒事件及核事故、輻射事故等組織實施緊急醫學救援,發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信息。
(八)疾病預防控制局(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辦公室)。
擬訂全國重大疾病防治規劃、國家免疫規劃、嚴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公共衛生問題的干預措施並組織實施,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防止和控制疾病發生和疫情蔓延,承擔發布法定報告傳染病疫情信息工作。承辦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國務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員會的具體工作。
(九)醫政醫管局。
擬訂醫療機構、醫療技術應用、醫療質量、醫療安全、醫療服務、采供血機構管理等有關政策規范、標准並組織實施,擬訂醫務人員執業標准和服務規范,擬訂醫療機構和醫療服務全行業管理辦法並監督實施,指導醫院葯事、臨床實驗室管理等工作,參與葯品、醫療器械臨床試驗管理工作。監督指導全國醫療機構評審評價,擬訂公立醫院運行監管、績效評價和考核制度。
(十)基層衛生司。
擬訂農村衛生和社區衛生政策、規劃、規范並組織實施,指導全國基層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和鄉村醫生相關管理工作,監督指導基層衛生政策的落實。
(十一)婦幼健康服務司。
擬訂婦幼衛生和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政策、規劃、技術標准和規范,推進婦幼衛生和計劃生育技術服務體系建設,指導婦幼衛生、出生缺陷防治、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管理和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工作,依法規范計劃生育葯具管理工作。
(十二)食品安全標准與監測評估司。
組織擬訂食品安全標准,組織開展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評估和交流,承擔新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劑新品種、食品相關產品新品種的安全性審查,參與擬訂食品安全檢驗機構資質認定的條件和檢驗規范。
(十三)綜合監督局。
承擔公共衛生、醫療衛生、計劃生育綜合監督,按照職責分工承擔職業衛生、放射衛生、環境衛生、學校衛生和計劃生育的監督管理,組織開展公共場所、飲用水安全、傳染病防治監督檢查,整頓和規范醫療服務市場,組織查處違法行為,督辦重大醫療衛生違法案件,指導規范綜合監督執法行為。
(十四)葯物政策與基本葯物制度司。
組織擬訂國家葯物政策,完善國家基本葯物制度,組織擬訂國家基本葯物目錄以及國家基本葯物采購、配送、使用的管理措施,提出國家基本葯物目錄內葯品生產的鼓勵扶持政策和國家基本葯物價格政策的建議,參與擬訂葯品法典。
(十五)計劃生育基層指導司。
指導和督促基層加強計劃生育基礎管理和服務工作,完善計劃生育政策並組織實施,推進基層計劃生育工作網路建設,指導地方實施計劃生育一票否決制。
(十六)計劃生育家庭發展司。
研究提出促進計劃生育家庭發展的政策建議,建立和完善計劃生育利益導向機制及特殊困難家庭扶助制度,擬訂計劃生育獎勵扶助政策,承擔出生人口性別比綜合治理工作。
(十七)流動人口計劃生育服務管理司。
擬訂流動人口計劃生育服務管理工作規劃、政策,指導地方建立流動人口衛生和計劃生育信息共享和公共服務工作機制。
(十八)宣傳司。
擬訂衛生和計劃生育宣傳、公眾健康教育、健康促進的目標、規劃、政策和規范,承擔衛生和計劃生育科學普及、新聞和信息發布。
(十九)科技教育司。
擬訂衛生和計劃生育科技發展規劃及相關政策,組織實施相關科研項目、新技術評估管理、科研基地建設,負責實驗室生物安全監督。組織實施畢業後醫學教育和繼續醫學教育,參與擬訂醫學教育發展規劃,協同指導醫學院校教育,建立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和專科醫師培訓制度。
(二十)國際合作司(港澳台辦公室)。
組織指導衛生和計劃生育工作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對外宣傳、援外工作,開展與港澳台地區的交流與合作。
(二十一)保健局。
負責中央保健對象的醫療保健工作、中央部門有關幹部醫療管理工作,以及國家重要會議與重大活動的醫療衛生保障工作。
機關黨委。負責機關和在京直屬單位的黨群工作。
離退休幹部局。負責機關離退休幹部工作,指導直屬單位離退休幹部工作。
四、人員編制
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機關行政編制為545名(含兩委人員編制10名、援派機動編制4名、離退休幹部工作人員編制29名)。其中:主任1名、副主任4名,其中1名副主任兼任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為加強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工作的統籌協調,增設1名副主任兼任國務院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司局領導職數78名(含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1名、離退休幹部局領導職數2名),國家衛生計生監察專員10名。
五、其他事項
(一)管理國家中醫葯管理局。
(二)指導中國計劃生育協會的業務工作。
(三)與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有關職責分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負責研究提出國家人口發展戰略,擬訂人口發展規劃和人口政策,研究提出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協調可持續發展,以及統籌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政策建議。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負責擬訂計劃生育政策,研究提出與計劃生育相關的人口數量、素質、結構、分布方面的政策建議,促進計劃生育政策與相關經濟社會發展政策的銜接配合,參與制定人口發展規劃和政策,落實國家人口發展規劃中的有關任務。
(四)與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的有關職責分工。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負責全國傳染病總體防治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工作,負責編制國境衛生檢疫監測傳染病目錄。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與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建立健全應對口岸傳染病疫情和公共衛生事件合作機制,建立和完善傳染病疫情和公共衛生事件通報交流機制,建立口岸輸入性疫情的通報和協作處理機制。
(五)與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總局的有關職責分工。1.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負責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和食品安全標准制定。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會同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總局等部門制定、實施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總局應當及時向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提出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的建議。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對通過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或者接到舉報發現食品可能存在安全隱患的,應當立即組織進行檢驗和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並及時向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總局通報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結果。對於得出不安全結論的食品,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總局應當立即採取措施。需要制定、修訂相關食品安全標準的,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應當盡快制定、修訂。完善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法人治理結構,健全理事會制度。2.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總局會同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組織國家葯典委員會,制定國家葯典。3.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總局會同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建立重大葯品不良反應和醫療器械不良事件相互通報機制和聯合處置機制。4.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參與制定食品安全檢驗機構資質認定的條件和檢驗規范。
(六)所屬事業單位的設置、職責和編制事項另行規定。
六、附則
本規定由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負責解釋,其調整由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按規定程序辦理。
C. 人民法院各級別分工
按照民事訴訟法的規定,除了法律規定應當由中級、高級或者最高人民法內院管轄的第一容審民事案件外,其他民事案件均由基層人民法院管轄。
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民事案件: 1.重大涉外案件。即爭議標的額大,或者案情復雜,或者居住在國外的當事人人數眾多的涉外案件。 2.在本轄區有重大影響的案件。即案件的影響超出了基層人民法院的轄區,在中級人民法院轄區內產生了影響。 3.最高人民法院確定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案件。最高人民法院規定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案件主要有兩類,一是有關專利糾紛的案件,一是海事海商案件。
高級人民法院管轄在本轄區有重大影響的第一審民事案件。
最高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民事案件: 1.在全國有重大影響的案件; 2.認為應當由本院審理的案件。
D. 專門法院的中國的人民法院的組織體系
分為四級,即設基層、中級、高級和最高人民法院,並設軍事、鐵路、水運等專門人民法院。中國的基層人民法院包括縣人民法院和市人民法院、自治縣人民法院和市轄區的人民法院;中級人民法院包括:省、自治區內按地區設立的中級人民法院,直轄市內設立的中級人民法院,省、自治區轄市的中級人民法院和自治州人民法院;高級人民法院包括省高級人民法院、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和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
E.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的機構設置
最高人民法院現設立立案庭、刑事審判第一庭、刑事審判第二庭、刑事審判第三庭、刑事審判第四庭、刑事審判第五庭、民事審判第一庭、民事審判第二庭、民事審判第三庭、民事審判第四庭、環境資源審判庭、行政審判庭、審判監督庭、第一巡迴法庭、第二巡迴法庭、 賠償委員會辦公室、執行局、辦公廳、政治部、研究室、審判管理辦公室、監察局、外事局、司法行政裝備管理局、機關黨委、離退休幹部局、新聞局等部門。
F. 你知道國家機關有哪些職權
不同的國家行政機關有不同的職責范圍,具體職責范圍由該部門的"三定"方案確定。如果題主想了解某一國家機關的職責范圍,具體可登錄該部門的官方網站查詢。
G. 基層人民法院的組織結構是什麼呀,有沒有人知道
其實法院都差不多。 一般設置為:審委會、審監庭、辦公室、執行局、財務、政治部、法警隊、立案庭、民事、刑事、行政審判庭、紀檢組,其他的派出法庭等。
H. 人民法院是什麼性質機關
人民法院是中華復人民共和國的制國家審判機關,中華人民共和國設立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軍事法院等專門人民法院。其審理案件,除法律規定的特別情況外,一律公開進行。被告人有權獲得辯護。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代表國家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任何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I. 人民法院內設機構知多少
一、典型的審判業務庭
(一)民事審判庭
最高院設置民事審判庭4個,高級人民法院設置民事審判庭3個或4個,中級人民法院設立民事審判庭2至6個(如北京二中院、上海一中院、昆明中院、東營中院、深圳中院均設立6個民事審判庭),絕大多數中院民事審判庭數為3個或4個,基層人民法院設立民事審判庭2至6個(如北京市海淀區法院就設立6個民事審判庭),絕大多數基層法院民事審判庭數為2個(不含派出人民法庭)。
(二)刑事審判庭
最高院設置刑事審判庭5個,高級人民法院設置刑事審判庭2至4個(西藏高院為2個),絕大多數高院設刑事審判庭數為3個或4個;中級人民法院設立刑事審判庭2至4個,絕大多數中院刑事審判庭數為3個或4個,基層人民法院設立刑事審判庭1至3個(如漯河市源匯區法院就曾設立刑三庭,北京市朝陽區、海定區法院,山西省堯都區法院等就設立2個刑事審判庭),絕大多數基層法院刑事審判庭數為1個。
(三)行政審判庭
最高院、高級人民法院均設立行政審判庭1個,絕大多數中級人民法院和基層人民法院設立行政審判庭1個。
(四)審判監督庭
最高院設置審判監督庭1個;高級人民法院設置審判監督庭1至3個(如西藏、寧夏、安徽、陝西高院設1個,河南、山東、新疆高院設2個,河北、湖南、湖北高院設3個);大多數中級人民法院設立審判監督庭1,部分中級人民法院設立2個審判監督庭,如吉林中院、長春中院、邵陽中院、焦作中院、哈爾濱中院、南京中院、大連中院等;基層法院普遍設置審判監督庭1個,沒有發現基層法院設立兩個以上審判監督庭的報道。
(五)派出人民法庭
基層人民法院普遍設有派出人民法庭,截止2010年底,我國共有人民法庭9880個,平均到全國3119個基層法院,平均每個法院設立3個人民法庭。目前從網上查到的設立派出人民法庭最多的法院是湖北省隨縣人民法院,共設立10個人民法庭。
二、專業性審判業務庭
(一)少年審判庭
自1984年11月上海市長寧區法院建立我國第一個專門審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合議庭以來,我國少年司法發展走過24個年頭。以少年法庭審判為重心的少年司法,經歷了1984年至1988年的創設、探索階段,1989年至1993年的推廣、普及階段,1994年至2003年的鞏固、規范階段,2004年至今的深化改革、健全完善階段。1999年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首次明確了少年法庭的名稱,2001年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第一次提出設立少年法院的試點設想,2003年全國人大內司委提出在有條件的大中城市可以開展設立少年法院試點工作。2006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下發《關於在全國部分中級人民法院開展設立獨立建制的未成年人案件綜合審判庭(簡稱少年審判庭)試點工作的通知》,啟動試點工作。確定了北京市二中院等17個中級人民法院作為試點單位。截至2008年12月,試點少年審判庭共審判一、二審未成年人刑事案件2731件,一、二審未成年人民事案件2959件。截至2007年年底,全國法院已設立少年審判法庭2219個,共有7018名法官專門從事少年審判工作。
(二)林業審判庭
目前,林業審判機構有兩類:一是在北方大面積國有林區設立林區中級 人民法院和基層人民法院,受理轄區內所有刑事、民事、經濟和行政案件,獨立行使相當於地方人民法院的職權;二是在重點林區所在地的地方人民法院內設立林業審判庭,或者在重點國營林場派駐林業法庭,受理轄區內的森林案件,成為地方人民法院的組成部分。以福建省為例,截止2011年3月,該省三級法院總共擁有林業審判庭60個,其中高院1個,中院8個,基層法院51個。林業審判庭專門審理涉林等生態環境資源類刑事、民事、行政案件。從1982年至2010年共審結涉林生態環境資源類刑事、民事、行政各類案件40659件。
(三)專門行政審判庭
如湖南省永州市中院設立林業審判庭,負責審理涉及林業的一、二審行政案件;永州市的道縣、寧遠縣、雙牌縣人民法院設立計劃生育法庭,對內統稱「行政審判第二庭」,對外統稱「計劃生育法庭」。
(四)金融審判庭
2008年11月,浦東新區法院成立了我國首個金融審判庭。同年12月,黃浦區法院以民事審判第五庭作為專門的金融審判庭。2009年6月,上海高、中兩級法院建立了金融審判庭。到2011年5月,上海高院、兩個中院以及5個基層法院都已設立了金融審判庭
根據浦東法院的統計,自2006年至2010年,該院受理的各類金融民商事案件達5603件;受理金融犯罪案件158件178人,主要包括金融詐騙、破壞金融管理秩序、金融
J. 基層人民法院的組織結構
基層人民法院由院長一人,副院長和審判員若幹人組成,設立刑事審判庭、民事審判庭和經濟審判庭,庭設庭長、副庭長。基層人民法院根據地區、人口和案件情況可以設立若幹人民法庭。
基層人民法院審判刑事和民事的第一審案件,但是法律、法令另有規定的案件除外。除審理案件之外,還處理不需要開庭審判的民事糾紛和輕微的刑事案件,並指導人民調解委員會的工作。
人民法院對法律事務程序性的決定,如是否立案,稱為裁定;實質性的案件審理決定,稱為判決。人民法院審判案件,實行合議制,由該案的審判員、人民陪審員合議。人民法院設立審判委員會,實行民主集中制。審判委員會的任務是總結審判經驗,討論重大的或者疑難的案件和其他有關審判工作的問題。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委員,由院長提請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免 。人民法院院長對本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如果發現在認定事實上或者在適用法律上確有錯誤,必須提交審判委員會處理。
人民法院院長由地方同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副院長、庭長、副庭長和審判員由地方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免。在地方兩次人民代表大會之間,如果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認為人民法院院長需要撤換,須報請上級人民法院報經上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 設助理審判員,由本級人民法院任免。人民法院還設有書記員、執行員、法醫、司法警察等。各級法院要接受同級地方黨委的政法委員會的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