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司法素材

司法素材

發布時間: 2022-02-22 01:51:23

1. 我在司法所工作,這次要准備一篇演講《我與司法所一起成長》麻煩大家幫我收集素材。

《我與司法所一起成長》
大家好!今天我要講的話題是溝通。溝通向來是人與人進行交流的橋梁,它能使我們更好地了解對方,知道對方在想什麼,想干什麼。在生活中,溝通對我們來說至關重要。為什麼這樣說呢?一個人,如果沒有了溝通,那麼他永遠都只是會照著自己的想法去做事,有時就是因為他缺少溝通而使自己面臨失敗,但他卻始終不明白是什麼原因導致自己失敗。而有的人,卻擅長與人溝通,在與他人的溝通中,他不僅可以將自己的意見說出來,同時也可以傾聽他人的意見,做到取長補短,合二為一,完善自己的想法。在日常生活中,到處都需要溝通不是嗎?我們與父母需要溝通,與老師需要溝通,與同學需要溝通,與朋友需要溝通,所以說,溝通無處不在。那麼,我們要怎樣做才能讓自己與他人進行更好地溝通呢?首先,我們要熱情地去與他們說話,去聽他們說自己的意思,有時候我們會發現他人的想法有時使我們自己沒有思考過的。接著,要謙虛地將自己的想法表露出來,讓對方了解自己,告訴自己是否還有哪些方面可以改進。溝通時,我們必須尊重他人,營造一種良好的氛圍,讓大家愉快的談論,這樣不僅對自己有所幫助,同時還增進了彼此之間的感情。其實,溝通很簡單,同時很重要,讓我們做一個擅長溝通,容易溝通的人吧。

最後,祝你演講成功哦!
你還可以在演講時加一些東西 可以舉幾個事例關於溝通的重要性

2. 你覺得具有典型意義的司法案例有哪些

2015年6月23日上午,來浙江省永嘉縣人源民法院依法公開宣判劉某等人聚眾斗毆一案。在法警將劉某押解至法庭時,劉某的妹妹劉某1、劉某2等人起立鼓掌。面對法官和法警的勸說制止,劉某1、劉某2等人不僅拒不聽從,反而變本加厲地鼓動喧鬧,致使宣判被迫中止,劉某被法警帶回暫押。劉某1、劉某2等人見狀,強行闖入審判區域和羈押通道,圍困、推搡、拉扯法警衣物。其間,劉某1持手機將前來勸阻的法警鄭某頭部砸傷,並夥同劉某2糾集部分旁聽者不停打罵鄭某及法警黃某,導致黃某全身部分軟組織挫傷,鄭某全身多處表皮剝脫。

3. 感情干涉司法議論文素材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4. 關於法治的經典事例

清朝末期,頒布了欽定憲法大綱,規定了臣民的義務和權力 中華民國建立時,頒專布了臨時屬約法,那是中國第一部資產階級憲法,對袁世凱的權利進行了約束。還提出了五權分立,國民的權利等等。 在1922年,國民政府收回了部分關稅自主權,在1943年完全...

5. 關於「法律是否要被人情左右」的作文素材

材料,僅供參考。

法律與人情

我采訪過許多法院判決後的案件,這些案件當中的原、被告,走出法庭後幾乎都成了「仇人」。這些人當中,有的原本是很好的鄰居、朋友甚至是親人。於是,在我的印象中,什麼事情只要是訴諸法律了,那麼人情味就淡了,冷漠了。

然而,2004年的第一個月里,我卻在蓮都區老竹鎮感受到了一種完全不同的氣氛:走出法庭的原告方藍天花老人的侄子陳錦春和被告老竹鎮中心小學,並沒有因為曾經對簿公堂而互相仇視,而是互相諒解,彼此客氣相待。

老竹鎮中心小學其實就坐落在老竹村中央,四周都是村民的房子。可以說,學校的老師和村民們是抬頭不見低頭見的鄰居。平時村民們尊師重教,而學校也和村民們關系密切……

采訪中,學校的兩點做法讓記者印象深刻。

一、老人藍天花不幸在學校的操場上被學生撞傷致殘後,村裡曾經組織了調解。這個調解會學校也心平氣和地參加了,並同意先借出1000元錢讓老人治療。

但是,學校方面始終堅持通過法律途徑解決此事。表示「該承擔的責任,校方都會承擔」。

學校的這一態度,表明了學校領導人法律意識強,懂得利用法律的手段來解決事情。其實我們不否認村委調解是一種有效、便捷的途徑。但是和司法途徑相比較,後者處理的結果更讓人感到踏實、乾脆。

二、一審作出學校承擔主要責任的判決後,學校表示不服,認為判決不公。但是,最終學校卻接受了有關律師善意的建議:不再上訴。

而律師的建議是:老人藍天花身邊沒有兒女,經濟很困難,即便上訴後二審改判,學校也少不了多少錢。與其交錢請律師打官司,不如把這筆請律師的費用留給老人家。

有人說有時候打官司不是為了錢,而是為了一口氣。但是老竹鎮中心小學並沒有在這個時候去認這個「死理」,而是非常有人道地咽下了這口「氣」。

而作為本案原告藍天花老人特別授權的委託代理人陳錦春,他的仁義和寬容也讓記者深深感動。

其實,作為侄兒的陳錦春,在伯父死後這些年,他能像對待親生母親一樣對待絲毫沒有血緣關系的伯母藍天花,已經足見這位朴實的農民的孝心了。

而在一審判決作出後,盡管陳錦春也認為法院判決不合理,但他也決定不再上訴。更難能可貴的是,當他得知學校也很困難時,竟然主動減免了校方1500元錢……

盡管至今本案的原被告方都覺得自己不應該承擔責任,但我們卻不能否認這是一場非常有人情味的官司。

6. 請給我提供幾個案情比較長的民法案例,我們老師讓我們分析案例..但是我找不到素材去分析......

1、
案例:
2004年6月15日,四川省成都市某臨街小百貨店的老闆魏某准備回家吃午飯,剛剛邁出店門,突然就有一個東西砸在自己的頭上,疼得他大叫起來,趕緊用手捂住頭部,鮮血從手中流了出來。他的妻子和兒子急忙上前扶住,發現其頭部砸傷。同時發現,「肇事者」原來是從樓上掉下來的一隻圓盤大小的烏龜。魏某的小百貨店在小區的一樓,上面還有2到7層是居民住宅,烏龜肯定是住在2至7層的居民在陽台上飼養的。魏某兒子拿著烏龜從2樓找到7樓敲門讓鄰居認領,但是這些鄰居均不承認自己飼養烏龜。報警後,魏某表示,希望養龜的住戶能夠自覺承認,承擔責任,如果無人承認,他將向2至7樓居民集體索賠。請用侵權法的相關原理對本案進行分析。
分析
這個案件雖然簡單,但是在法律上卻非常復雜,主要涉及的是本案究竟是動物致害,還是一般的物件致害的問題。我國《民法通則》第127條規定的是動物致害的侵權行為及其責任,本案造成損害的是烏龜,當然是動物。但是,這個烏龜又不是一般的動物致害,而是在樓上墜落下來造成的損害,因此又比較接近《民法通則》第126條規定的建築物的懸掛物、擱置物脫落、墜落造成損害的物件致害責任。前者是無過錯責任,後者是過錯推定責任。更為復雜的是,本案致害物烏龜的所有人不明,目前還沒有查明究竟誰是烏龜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如果最終無法查明這一點,那麼就有可能存在魏某所說的有可能是烏龜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的樓上6戶居民承擔連帶責任,因為這又接近建築物拋擲物的侵權責任。
對此究竟應當怎樣適用法律,確定侵權責任,我的意見是:

1.本案的實質確實是動物致害的侵權行為。

不論怎樣,這個案件造成損害的都是烏龜,是動物,而不是其他沒有生命的物。但是這個案件與一般的動物致害侵權行為有所區別。《民法通則》第127條規定的動物致害侵權責任,說的是動物的自主加害,是因為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對動物沒有管理好,而使動物由於其本性,自主加害於他人。而本案則不然,是因動物管理不當在樓上墜落,造成他人損害。盡管如此,這個案件終究是動物造成的損害,適用《民法通則》第127條確定的規則,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確定侵權責任,是有道理的。因此,只要烏龜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的行為具有違法性、造成了損害、二者之間有因果關系,就構成侵權責任。

2.但是,本案畢竟與一般的動物致害侵權行為有所不同。

因此在確定其侵權責任的時候,應當參考《民法通則》第126條的規定,這就是,烏龜是在建築物上由於墜落而造成的損害,因此可以按照墜落物造成他人損害的規則處理。如果確認墜落的烏龜是何人所有或者何人管理,那麼就應當由其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對受害人承擔侵權責任。對此,盡管沒有更為重要的意義,但是卻對下面的意見具有指導意義。

3.如果經過警方偵查也無法確定烏龜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那麼,這個案件就極類似於建築物拋擲物的侵權責任。

在重慶法院判決的建築物拋擲物的侵權責任案件中,一個高層建築上有人拋擲一個煙灰缸,造成過路人傷害,無法確定究竟是該建築物的哪一個人所為,因此,法院為了保護受害人損害賠償權利的實現,確定由該建築物的不能證明自己沒有實施這個行為的人承擔連帶賠償責任。這就是建築物拋擲物責任的規則。盡管有很多人反對這個案件確立的規則,但是,法理認為這樣的規則是合理的,從保護受害人的角度上說是公平的。當然,在最高人民法院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規定的物件致人損害的侵權責任中,沒有規定這個規則,因為存在很大的爭議。如果無法查清致害的烏龜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但可以肯定一點,就是烏龜必然是魏某樓上2至7樓的居民之一所有或者管理,不可能是他人。因此,為了保護受害人的損害賠償權利得到實現,也就是依據民法同情弱者的原則,可以參照物件致人損害的建築物拋擲物的規則,確定由2至7樓的6戶居民對魏某的損害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如果其中有人能夠證明自己從來沒有養過烏龜,也就是不可能實施這樣的管理不當的行為的,可以免除自己的責任。

結論
可見,這個案件在適用法律上的復雜程度,沒有現成的規則可以適用。因此,要經過以上這些復雜的過程才能夠確定。至於其損害賠償責任的確定倒是簡單,就按照一般的人身損害賠償的確定標准確定即可,沒有特殊的規則。

二、
案例:
2004年3月某日,有吸毒習慣的李某住進某省駐某市辦事處的賓館18樓的房間。清晨時分,李某毒癮發作,痛不欲生,7時許從房間的窗子中跳下自殺。剛巧,孫某(女士)上班路過賓館樓下,被從樓上跳下來的李某砸中,二人的頭部相撞,雙方當場死亡。當時有人只見黑影從天而降,並未看清是幾個人跳下。某報社記者見狀,即根據推測采寫報道,聲稱二人殉情自殺。孫某親人認為孫某整夜都在家,只是早晨出門上班,何以會與人殉情,提出異議。經過公安機關偵查,確認孫某是受害人。問:本案中自殺行為是否構成侵權?由誰來承擔侵權責任?為什麼?

分析
這個案件提出一個問題,就是行為人的自殺行為造成他人損害,是否構成侵權責任。對此,我持肯定意見。就自殺行為人的利益而言,行為人既然自殺,已經承受了人生最痛苦的損害,其近親屬也承受了喪失親人的痛苦,並且行為主體已經消滅,無法承擔侵權責任,似乎並不應當對這種行為認定為侵權行為。然而,如果不確認這種行為為侵權行為,則受害人的利益無法保護,本案孫某的死亡就是自殺行為造成的損害,如果不能確認自殺行為造成損害的侵權行為性質,孫某的權利以及其近親屬的合法權益就不能得到保護。

認定自殺行為造成他人損害的侵權行為性質,有以下理由:

1.自殺行為是一種違法行為,法律禁止自殺。自然人都享有生命權,生命權是一種維持個人生命活動的人格權,盡管人是否有權請求安樂死尚在討論之中,但是任何人都無權自殺則是公認的生命權法則。即使是自殺既遂,死亡已成終局,盡管死者的悲劇結局和其近親屬的痛苦值得同情,但在法律上自殺行為仍然應當受到譴責。

2.自殺行為人在自殺的一瞬間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他的自殺行為所造成的損害是在其有行為能力的時候造成的,而不是在其死亡後造成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是承擔民事責任的基礎。如果一個人已經死亡,不存在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如果「他」造成了損害,是否要承擔侵權責任,尚須進行討論,不敢斷言;但是在一個人存在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的時候,依其行為造成他人的損害,他沒有理由不承擔侵權責任。自己的行為造成的損害,應當由自己承擔責任,這是侵權行為法上的直接責任規則。這一規則在這里應當適用。

3.自殺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具有直接的因果關系。從本案中可以明顯看出,孫某的死亡結果,就是李某自殺行為所致,兩者之間具有直接的引起與被引起的關系。

4.自殺行為人在主觀上有過錯。毫無疑問,在自殺行為人自身,就自殺行為而言,是故意行為,但是對於實施自殺行為所造成他人損害的後果,當然不是自殺行為人所追求的,因此不能是直接故意。然而,就受害人的損害而言,自殺行為人或者能夠預料而放任後果的發生,或者是應當預見而沒有預見,總之是存在過失的,而不能說不存在過錯。如果強調其放任而認為具有間接故意,似乎不準確,但是疏於注意而沒有預見造成他人的損害,則是確定的。因此,認定自殺行為人對於他人的損害有過失,是有根據的。

結論:
根據以上的分析,可以認為,自殺行為造成他人損害,構成侵權責任。這種侵權行為的特點在於,承擔責任的主體已經消滅,無法自己承擔侵權責任。但是,這種侵權責任的發生,是在自殺行為人自殺死亡前的一瞬間完成的,應當屬於死者生前所欠責任。既然在其生前產生的責任,當然應當由其承擔責任。

應當指出的是,自殺行為造成他人損害的侵權賠償責任,應當局限在自殺行為人自己的財產上。按照《繼承法》的規則,被繼承人生前所欠債務,應當由其遺產承擔。如果繼承人承擔了被繼承人的遺產,就應當繼承被繼承人所欠債務,不過清償被繼承人生前債務的范圍以所繼承的遺產為限,不能超過所繼承遺產的范圍。如果繼承人不繼承該遺產,則直接以被繼承人的遺產承擔責任,不能超出遺產的實際范圍,而責令其近親屬承擔責任,以至於造成株連他人的後果。

7. 什麼是法律元素

元素的本意就是要素,是構成物質和形成事物最基本的部分。法律元素就是構成和形成法律的最基本的部分。如:法治精神、公民意識、科學立法、民主立法、憲法實施、陽光權力、司法改革等。

8. 人身傷害司法鑒定提供的素材復查的材料可不可以作為鑒定的材料

摘要 一、 醫療損害司法鑒定申請要什麼材料

9. 司法考試要准備哪些復習材料 詳細�0�3

司 考需要三大本、司考大綱、司考教學音頻、講義、視頻。這都是最基本的資料,最好在到新華考資上個課,那就事半功倍了。祝司考順利、你要是准備考14年司考的話,現在可以開始准備了。要想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建議你可以去新華考資上個課,加強一下自己對司考的認知,祝你司考順利。在學習司考的過程中,我的建議是自己在開始學習司考之前,一定要做好計劃,畢竟有計劃,才能有效地進行復習。在附件里我給你上傳了一個計劃模板,你可以參考一下。需要司考復習資料,可以直接網路新華考資,獲取司考資料。在我給你上傳的附件中,有司考三大本的電子版、最新的免費的視頻、音頻資料,還有一些復習資料。與你分享。望再接再厲、

你要學會分階段學習,附件里我有一個很詳細的復習計劃,你可以好好學學。

權威預計2014年司考考試時間為:2014年9月13、14號兩天。

1、第一階段:全面備考階段,自2013年11月17日起至2014年3月30日止。

2、第二階段:重點備考階段,自2014年4月1日起至2014年6月31日止。

3、第三階段:查漏補缺階段,自2014年7月1日起至2014年8月25日止。

4、第四階段:沖刺檢測階段,自2014年8月26日起至2013年9月12日止。


熱點內容
法院審判部門 發布:2025-02-04 22:39:56 瀏覽:385
法治宣教外包 發布:2025-02-04 22:30:31 瀏覽:541
肛門周圍長猴子土方法治療 發布:2025-02-04 22:22:02 瀏覽:805
政府制定規章的程序 發布:2025-02-04 21:28:54 瀏覽:274
2014年陳印法規講義 發布:2025-02-04 21:17:34 瀏覽:976
法官助理立案 發布:2025-02-04 21:13:45 瀏覽:177
房屋外牆法律法規 發布:2025-02-04 21:12:57 瀏覽:775
北京勞動法病假 發布:2025-02-04 20:26:20 瀏覽:373
行政法由哪兩部分組成 發布:2025-02-04 19:15:17 瀏覽:543
經濟法期末測試卷 發布:2025-02-04 19:07:38 瀏覽: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