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無獨三
❶ 什麼是無獨三
無獨三指的是: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下稱「無獨第三人」)。
我國,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下稱「無獨第三人」)的識別與確定,取決於對民訴法第56條第2款關於無獨第三人同案件處理結果「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的解釋。
狹義解釋的,認為法律上的利害關系僅限於第三人和本訴被告之間的實體法上的義務關系;也有作中義解釋的,主張法律上的利害關系指第三人與本訴當事人之間的實體法上的義務關系、權利關系和權利義務關系。
而廣義解釋者則將本案裁判的理由和裁判結果有影響第三人的法律地位或損害其民事權益之虞的,均認為構成「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
「有獨三」與「無獨三」的區別
1、范圍不同。
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是指對本訴當事人爭議的訴訟標的有獨立的請求權而參加訴訟的人;
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是指對原、被告爭議的訴訟標的沒有獨立請求權,但與案件處理結果有法律上利害關系而參加訴訟的人。
2、參訴理由不同。
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的參訴理由是認為原、被告的權利主張侵犯了自己的權利,因此將其一並作為被告,提起獨立的訴訟請求;
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的參訴理由是與案件處理結果有法律上利害關系。
3、參訴方式不同。
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可以提起訴訟,法院不可以主動追加;
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是申請參加或者由法院依職權追加。
4、訴訟權利不同。
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相當於原告但是不能提管轄權異議;
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若判決其承擔民事責任,有權提起上訴,調解需要確定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承擔義務的,
需經其同意,調解書應當送達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其簽收前反悔的,調解書不生效、法院應當及時判決。
❷ 在民事訴訟中,無獨三是不是必須參加訴訟的人,如果法院沒有追加會不會導致發回重審
無獨三不是必須參加訴訟的,不會導致發回重審
❸ 民訴中「有獨三」與「無獨三」的區別與聯系是什麼
1、范圍不同。
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是指對本訴當事人爭議的訴訟標的有獨立的請求權而參加訴訟的人;
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是指對原、被告爭議的訴訟標的沒有獨立請求權,但與案件處理結果有法律上利害關系而參加訴訟的人。
2、參訴理由不同。
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的參訴理由是認為原、被告的權利主張侵犯了自己的權利,因此將其一並作為被告,提起獨立的訴訟請求;
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的參訴理由是與案件處理結果有法律上利害關系。
3、參訴方式不同。
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可以提起訴訟,法院不可以主動追加;
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是申請參加或者由法院依職權追加。
4、訴訟權利不同。
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相當於原告但是不能提管轄權異議;
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若判決其承擔民事責任,有權提起上訴,調解需要確定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承擔義務的,
需經其同意,調解書應當送達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其簽收前反悔的,調解書不生效、法院應當及時判決。
(3)民法無獨三擴展閱讀:
有獨立請求權第三人是「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的對稱。
對當事人爭議的訴訟標的,認為有獨立請求權,以獨立實體權利人的身份,提出訴訟請求而參加訴訟的人。
中國民事訴訟法規定,對當事人爭議的訴訟標的,第三人認為有獨立請求權的,有權提起訴訟,或為訴訟當事人。
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參加訴訟的條件:
(1)他人之間的訴訟正在受訴法院進行;
(2)對他人之間的訴訟標的有獨立請求權;
(3)以起訴的方式參加訴訟,並以本訴雙方當事人為被告。
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在訴訟中地位同於原告,其既反對本訴原告,也反對本訴被告,是以本訴的原、被告雙方為被告提出了一個新的訴訟,應當享有原告的訴訟權利,承擔原告的訴訟義務。
人民法院對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參加的訴訟,將兩個訴訟合並在一個訴訟程序,共同加以審理。
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是指在民事訴訟中,對原被告雙方爭議的訴訟標的沒有獨立的請求權,
但案件處理的結果可能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而參加到已經開始的訴訟中進行訴訟的人。
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與有獨立請求權第三人相對應。
我國民訴法第五十六條第二款規定:「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雖然沒有獨立請求權,但案件處理結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的,可以申請參加訴訟,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參加訴訟。人民法院判決承擔民事責任的第三人,有當事人的訴訟權利義務。」
❹ 一審未判決無獨三直接承擔民事責任的,其可否成為被上訴人
哥們兒是80題,你記錯了。這個東西好像沒有明確規定,但是無獨三屬於廣義當事人,屬於上訴和被上訴的主體。而且法律只規定了一審判決承擔責任的無獨三才可以上訴,限制了無獨三上訴的情形,卻對被上訴沒有明確規定,故可以認為無獨三可以被上訴。 至於無獨三在二審的審級利益問題,實踐中,二審一般不直接改判,法律沒有規定,屬於理論和實踐操作問題。
❺ 法律中有獨三是什麼意思
有獨立請求權第三人是指:本訴之外的第三人對原告、被告之間的訴訟標的,不論有全部的獨立請求權,還是有部分的獨立請求權,只要其請求權具有獨立性參加訴訟,即為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
我國《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六條第一款規定:「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認為有獨立請求權的,有權提起訴訟。」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規定,我國民事訴訟第三人分為兩類:一是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二是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
(5)民法無獨三擴展閱讀
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和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的區別:
有獨三
1·在訴訟中處於原告的訴訟地位。
2·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慾參加訴訟須在本訴已經開始而尚未終結之時。
3·原告和被告之間爭議的訴訟標的,其合法權益全部或部分是自己的。
無獨三:
1·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而參加訴訟的獨特的當事人,有其獨立訴訟地位。
2·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可能有法律上利害關系,涉及到他的合法權益。
3·對原告,被告爭議的訴訟標的沒有獨立的請求權。
❻ 民訴中的無獨第三人和有獨第三人的區別
民訴中的無獨第三人和有獨第三人主要有五點區別:
1、參加訴訟的根據不同。
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是對原、被告爭議的訴訟標的有獨立請求權。而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則對原、被告爭議的訴訟標的無獨立請求權而與原、被告之間案件的處理結果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
2、訴訟地位不同。
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在參加訴訟中相當於原告,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則是有著獨立訴訟地位的訴訟參加人,地位根據案件的情況有所不同。
關於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的訴訟地位,我國民事訴訟法學界有三種不同的觀點:
第一種觀點認為: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是當事人,理由是從我國民事訴訟立法體繫上看,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是與原告、被告規定在第五章(訴訟參加人)第一節(當事人)中,可以說我國立法是將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作為當事人的。
第二種觀點認為: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不是當事人,主要是因為無論如何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既不能像原告一樣有權變更、放棄訴訟請求、申請撤訴,也不能像被告一樣有權提出管轄權異議和反訴,類似的情況在國外也不叫當事人,而稱為准當事人或從當事人。
第三種觀點認為: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是不確定的當事人,如果他在判決中承擔義務就是當事人,如不承擔義務就不是當事人。在我國審判實踐中,對於判決承擔民事責任的第三人,具有當事人的地位,已經沒有爭議。而對於輔助參加型第三人如何理解其地位,理論界仍有爭議。
3、享有的訴訟權利不同。
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由於其處於原告的訴訟地位,所以其享有管轄異議權之外的原告的所有的訴訟權利。而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只享有為維護其民事權益所必須的訴訟權利,而不享有與處分實體權利有關的訴訟權利,包括放棄、變更訴訟請求和申請撤訴,此外,也不享有管轄異議權,而只享有相對的上訴權。
4、參加訴訟的方式不同。
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以起訴的方式參加訴訟,可以完全出於其自願,不願意參加訴訟的,可另行起訴,法院不能強制其參加訴訟。
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可以申請參加訴訟,也可以由人民法院通知其參加訴訟。在後一種方式下,一經通知,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即負有參加訴訟的義務。否則,會導致缺席判決。
5、處理的結果不同。
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判決結果要麼是享有權利,要麼是承擔義務,要麼是駁回其訴訟請求。而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判決結果按個案的不同有不承擔責任,也有的承擔責任。
拓展資料
一、有獨立請求權第三人
1、有獨三參加訴訟的時間
本訴受理後,法庭辯論終結前,且不限於第一審程序。
第一審程序中未參加訴訟的第三人,申請參加第二審程序的,法院可以准許。
2、有獨三參加訴訟的根據
對本訴的訴訟標的享有獨立的請求權。
3、有獨三參加訴訟的方式
起訴。
法院審理重婚導致的無效婚姻案件時,涉及財產處理的,應當准許合法婚姻當事人作為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參加訴訟。
4、有獨三的訴訟地位
參加之訴的原告。
5、本訴與參加之訴的關系
有獨三撤訴,不影響本訴的進行;
本訴中的原告撤訴,有獨三作為另案原告,本訴中的原告和被告作為另案被告,訴訟另行進行。
二、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
1、無獨三參加訴訟的依據及其識別
參加訴訟的依據:法律上的利害關系。
三個主體之間存在兩個內容、客體相牽連的法律關系。
第三人與本訴一方當事人之間的法律關系發生爭議的可能,而且該爭議直接影響本訴當事人之間的法律關系,例如代位權訴訟,合同轉讓糾紛。
參加訴訟的方式:依申請參加或者由法院通知參加。
原告在起訴狀中直接列寫第三人的,視為其申請法院追加該第三人參加訴訟。
是否通知第三人參加訴訟,由法院審查決定。
即原告僅享有申請權,法院享有最終的審查決定權。
2、無獨三訴訟權利的有限性
無權提出管轄權異議:所有的第三人均無權提出管轄權異議。
無權放棄、變更訴訟請求,無權申請撤訴,無權提出反訴。
附條件行使的訴訟權利:是否有上訴權,是否有調解書的簽收同意權,取決於其是否直接承擔義務。
3、作為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的常見情形
代位權訴訟(三角債);
撤銷權訴訟;
合同轉讓中的第三人(因連環合同引發的訴訟);
保證合同發生糾紛引起債權人反訴的情形;
勞動糾紛:用人單位招用未解除勞動合同的勞動者,若原用人單位起訴勞動者,可以列新用人單位為第三人,若原用人單位起訴新用人單位,可以列勞動者為第三人。
因缺陷產品引起的侵權訴訟:受害人訴製造者或銷售者,運輸者和倉儲者對產品質量負有責任的,製造者或銷售者可以另案起訴責任人,也可以將運輸者和倉儲者列為無獨三。
4、不得追加為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的情形
參加之訴專屬於其他法院管轄的;
參加之訴的雙方當事人訂有書面協議,將爭議提交其他法院管轄的;
參加之訴的雙方當事人訂有仲裁協議,不得向法院起訴的;
與原被告雙方爭議的訴訟標的無直接牽連和不負有返還或賠償義務的案外人;
在產品質量糾紛中,對原被告之間法律關系之外的人,有證據證明已經提供了合同約定或符合法律規定的產品的,或者案件當事人未在規定的質量異議期內提出異議的,或作為收貨方已經認可該產品質量的;
已經履行了義務,或者依法取得了一方當事人的財產,並支付了相應對價的原被告法律關系以外的人。
❼ 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必須具備的條件
第三人參加民事訴訟的情形有兩種:
1,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參加訴訟的條件
民事權益爭議的訴訟都是由一定的民事權利義務糾紛所引發的。民事實體權利具有排他性,如果該權利受到他人的侵犯,權利主體便可根據民事實體法律規范對加害人主張一種請求權,以恢復或彌補受到侵害的民事實體權利。如果這個請求權在訴訟之外未能得到對方的滿意,權利主體就可以申請人民法院以訴訟方式予以保護。可見,恢復或彌補民事權利的請求權乃是權利主體提起訴訟的內在根據。就有獨立請求權第三人而言,它參加訴訟的內在根據就是他對訴訟中原告、被告所主張的獨立民事實體請求權,在民事訴訟程序中第三人對該請求權的主張作為他參加訴訟的理由。
2,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參加訴訟的條件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意見》第66條規定「在訴訟中,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有當事人的訴訟權利義務,判決承擔民事責任的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有權提出上訴。但該第三人在一審中無權對案件的管理提出異議,無權放棄、變更訴訟請求或申請撤訴」。由此可見,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參加訴訟根據,是自己與案件的處理結果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但對「法律上的利害關系」我國立法上沒作梗明確、具體的解釋。在我國民事訴訟中,「法律上的利害關系」的內容有三種表現形式:一是「義務性關系」即主當事人敗訴,敗訴的責任可全部或部分地歸咎於第三人;二是「權利性關系」是指由於主當事人敗訴,第三人可以根據他同主當事人之間的某一法律關系對其主張一定的權利;三是「權利義務關系」即由於主當事人敗訴,第三人將其承擔一定的義務並享有一定的權利。
❽ 民事訴訟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如果該當事人敗訴。第三人應當承擔什麼民事責任
不利的後果咯~~~
無獨三如果在另外一個案件里的話,往往是原告的原告(權利型無獨三),或者被告的被告(義務型無獨三)。
權利型無獨三的話,敗訴了,就說明就這個案子,原告主張自己權利的訴請不會被法院支持,你原先以為自己也會撈到好處,所以參加了這個案子,結果發現自己一點好處都撈不到了。
義務型無獨三的話,敗訴了,就說明就這個案子,被告承擔的民事責任,跟你有關聯的部分,最終要落到你的頭上
❾ 民事訴訟中,哪些人不得作為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
在某些情況下不得通知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參加訴訟:⑴受訴人民法院對原被告雙方爭議的標的無直接牽連和不負返還或賠償義務的人,以及與原告或被告約定仲裁或約定管轄的案外人,或者專屬管轄案件的一方當事人,均不得作為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通知其參加訴訟。⑵人民法院在審理新
產品質量糾紛
案件中,對原告被告之間法律關系以外的人,證據證明其已經提供了合同約定或符合法律規定的產品的,或者案件中的當事人未在規定的質量異議期內提出異議的,或者作為收貨方已經認可該產品質量的,不得作為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通知其參加訴訟。⑶人民法院對已經履行了義務、或者依法取得了一方當事人的財產並支付了相應的對價的原被告之間法律關系以外的人,不得作為無 獨立請求權第三人通知其參加訴訟。
❿ 民事訴訟中:無獨三的加入是否要重新確定舉證期限
民事訴訟中的舉證期限是如何確定的?( ) 我國民事訴訟法並未規定舉證(《民事訴訟法》第125條、第179條) 原告或第三人應當在開庭審理前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