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法制中國公正司法

法制中國公正司法

發布時間: 2022-02-22 10:53:03

『壹』 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深入推進,什麼,什麼,什麼建設相互促進

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深入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相互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日益完善,全社會法治觀念明顯增強。

新中國成立70年、改革開放41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領導人民在不斷探索實踐中,逐步建立健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為當代中國的發展進步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

當前,中華民族正處在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對不斷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制度和法律制度,加快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大意義。

(1)法制中國公正司法擴展閱讀

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決定》強調:「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本質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法律表現形式。改革開放41年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興旺發達、成就非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發揮了重要的引領、規范和保障作用。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越向更深層次發展,就越需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發揮更重要的推進和保障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在我國社會主義實踐的後半程,「我們的主要歷史任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為人民幸福安康、為社會和諧穩定、為國家長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備、更穩定、更管用的制度體系」。

當前,我們必須加快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不斷從法治上為解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面臨的一系列問題提供製度化方案,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更加廣闊的光明前景。

『貳』 《法治中國》第五集《公正司法》(下)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司法為民是中國共產黨建設法治中國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解決立案難,降低了專當事人的訴訟門檻屬;繁簡分流,提升了司法公正的效率;破解執行難,讓法律不再無奈。讓每一位公民都享受到平等的訴訟權利。以司法公開促司法公正,堅持體制機制改革與科技應用深度融合,創造司法公正和司法為民的「中國經驗」。

『叄』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全面推進科學立法什麼公正司法什麼推進法治中國建設

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推進法治中國建設。

『肆』 如何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一、科學立法——法治中國的前提

科學立法,首先要求繼續立法。雖然中國於2010年宣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中國的立法任務已全部完成。有許多重點領域還需加強立法,個別領域尚有「立法真空」。當前,特別要重點加強在深化體制改革、食品安全和環境保護、實施知識產權戰略以及網路監管等重點領域的立法。

二、嚴格執法——法治中國的關鍵

針對中國的現狀,重點要注意幾個問題:

第一,建立交叉執法制度。對於一些重要領域,如食品、葯品、環境等問題嚴重的領域,可以實施異地交叉執法,由外地執法部門來本地執法,本地執法部門到外地執法,以防止地方保護主義。

第二,為執法者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要提高對執法者及其家屬的有效保護,對於報復執法者及其家屬的違法者要予以嚴懲,使其不敢想不敢為。

第三,正確對待公民的權利。對於公民的權利,要做到尊重、保護、規范、限制並舉。而有的地方還存在「兩手軟」:對於公民的權利尊重、保護不夠,規范、限制也不夠;或者「一收就死」、「一放就亂」。

第四,要樹立政府的權威。法治政府必須是個嚴格執法的政府,是有效執法的政府。應該看到,對社會秩序的維護不力,對各種違法行為的放任,都會導致社會成員安全感的喪失,導致對公民的合法權利乃至社會公眾利益的侵害,同時執法者無視公民的合法權利違法執法、粗暴執法,與執法者自身人身安全保障不力,都不是法治狀態。

三、公正司法——法治中國的防線

要實現司法公正,需要進一步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確保司法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要實現司法公正,應當讓司法成為真正的司法,讓司法回歸司法,既不能讓司法機關變成立法機關以司法解釋代替國家法律,更不能讓司法機關成為行政機關。讓司法機關真正地從事司法工作,實現和保障社會的公平正義。
同時,要實現司法公正,需要建立起社會監督機制。要實現司法公正,還要建立司法權威,不讓一份判決成為無法兌現的空頭支票。

四、全民守法——法治中國的基礎

全民守法,要繼續抓好法治宣傳和教育,扎實推進「六五普法」活動。要營造「學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氛圍。嚴格規范公民自身行為,引導公民學會在享受自己的權利和自由時,尊重別人的權利和自由。要在全社會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使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深入人心,成為人們的自覺行為,使每一個普通群眾都真正學法尊法守法用法,依法維護合法權益,自覺履行法定義務。

更為關鍵的是,各級黨政機關領導幹部要切實尊崇憲法和法律,帶頭遵守憲法和法律,自覺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維護國家法制的統一、尊嚴、權威,不斷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能力,自覺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唯有加快推動全民守法、建設法治社會進程,才能為構築法治中國奠定堅實的社會基礎。

(4)法制中國公正司法擴展閱讀

「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是中國共產黨十八大報告中提出的新16字方針。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提出「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新的16字方針,表明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進入了新階段。

新16字方針確立了我國依法治國新階段的四大目標。目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但是依法治國的目標並未全部達成,實現政治文明的征程仍在路上,需要我們繼續推進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克服法治發展過程中的障礙。

『伍』 看了法制中國第四集:公正司法!很受鼓午!我堅信:我告中登公司違法犯罪案!一定會公開,開庭審理!

你如此的在此晃悠,為啥

『陸』 法治國家是法治中國的全部內容對嗎

  1. 這種說法是不完整的來 。

  2. 法治源中國,是新時期集法治國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會為一體的法治建設新目標;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是法治中國建設的新路徑;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是法治中國建設的新方針;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是法治中國建設的新方法。

  3. 「法治中國」是自黨的十五大以來,有關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中國版」「綜合版」和「升級版」。說它是「中國版」,是因為「法治中國」是世界的法治共性與中國具體國情相結合的產物,它只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不適用世界上的其他國家;說它是「綜合版」,是因為它並不限指「法治國家」,它是「法治國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會」的綜合體;正因為它既是「中國版」,又是「綜合版」,特別是中國新時期法治建設的新目標,因而是「升級版」。

『柒』 公正司法,法治中國 2013年1月14日,浙江省永康市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長法官徐曉(現

如果認為他有違法違紀的行為,可以收集證據向當地紀委、檢察院反映舉報,也可以向中紀委官方網站反映舉報!!

『捌』 法治中國的司法建設

人民法院是中國的審判機關。人民檢察院是中國的法律監督機關。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依照《憲法》、《人民法院組織法》、《人民檢察院組織法》、《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和《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分別獨立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中國審判機關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軍事法院等專門人民法院。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分為基層人民法院、中級人民法院、高級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是最高審判機關,監督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上級人民法院監督下級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
中國建立健全了審判制度,完善了民事、行政和刑事三大審判體系,形成了符合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要求的現代司法制度,努力維護司法公正和社會正義。
公開審判制度。人民法院審判案件實行依法公開、及時公開的原則。離婚案件和涉及商業秘密的民事訴訟案件,當事人申請不公開審理的,可以不公開審理。其他的案件,除涉及國家秘密、個人隱私和未成年人犯罪外,人民法院審理案件一律公開進行。對公開開庭審理的案件預先公告,允許公民和新聞媒體記者旁聽審理過程。人民法院還主動邀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旁聽案件的審理,在審理過程中公開舉證、質證,公開審判,在法定時限內快速完整地公開與保護當事人權利有關的立案、審判、執行工作各重要環節的有效信息。
合議制度。人民法院審判第一審案件,除簡單的民事案件、輕微的刑事案件和法律另有規定的案件可以適用簡易程序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判外,由審判員組成合議庭或者由審判員和人民陪審員組成合議庭進行;審判上訴和抗訴案件,由審判員組成合議庭進行。合議庭的成員人數,必須是單數。
人民陪審員制度。為保障公民依法參加審判活動,促進司法公正,除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案件和法律另有規定的案件外,人民法院審理社會影響較大的民事、行政和刑事訴訟案件,以及刑事案件被告人、民事案件原告或者被告、行政案件原告申請由人民陪審員參加的一審案件,由人民陪審員和法官組成合議庭進行。人民陪審員依法參加合議庭審判案件,除不得擔任審判長外,與合議庭其他成員享有同等的權利,承擔同等的義務,並共同對事實認定、法律適用獨立行使表決權。
辯護制度。為了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權,確保刑事訴訟程序正義,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享有辯護權,人民法院有義務保證被告人獲得辯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除自己行使辯護權外,還可以委託一至二人作為辯護人。辯護人依據事實和法律提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無罪、罪輕或者減輕、免除其刑事責任的材料和意見,維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權益。
訴訟代理制度。在民事、行政訴訟活動中,無訴訟行為能力人由其監護人作為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法定代理人之間相互推諉代理責任的,由人民法院指定其中一人代為訴訟。當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託一至二人作為訴訟代理人。在刑事訴訟活動中,公訴案件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附帶民事訴訟的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均有權委託訴訟代理人。律師、當事人的近親屬、有關的社會團體或者所在單位推薦的人,經人民法院許可的其他公民,都可以被委託為訴訟代理人。訴訟代理人以當事人的名義參加訴訟活動,實現和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迴避制度。案件當事人如果認為審判人員與本案有利害關系或者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對案件公正審理的,有權申請審判人員迴避。審判人員如果是案件當事人、訴訟代理人的近親屬,或者認為自己與案件有利害關系或者其他關系的,必須迴避。
司法調解制度。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依照「能調則調,當判則判,調判結合,案結事了」的原則,根據自願、合法、民主的要求,在審判人員的主持下,採取調解的方式,促使雙方當事人達成和解,解決民事權益的爭議。2006年全國民事一審案件的調解撤訴率約為56%。
司法救助制度。對於經濟確有困難的當事人,為維護自己合法權益而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行政訴訟的,人民法院實行緩交、減交、免交訴訟費用的救助制度。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關於對經濟確有困難的當事人提供司法救助的規定》,依法保障弱勢群體的訴訟權利。
兩審終審的審級制度。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第一審案件的判決或者裁定,在法定期限內,當事人可以依法向上一級人民法院上訴;當事人不上訴的,法定期滿即發生法律效力。對上訴、抗訴的案件的判決和裁定,上一級人民法院作出的判決和裁定,除死刑案件需要最高人民法院復核外,都是終審判決和裁定。最高人民法院審判的第一審案件的判決和裁定,是終審判決和裁定。
死刑復核制度。死刑復核制度是獨立於兩審終審的審級制度以外的、對判處死刑的案件進行復查核準的重要制度。死刑除了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決的以外,都應當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最高人民法院制定了《關於復核死刑案件若干問題的決定》,嚴格掌握和統一死刑適用的標准、統一死刑案件的證據標准,嚴格規范死刑復核程序,確保死刑案件的慎重與公正。從2006年下半年起,所有死刑二審案件全部開庭審理。
中國檢察機關包括最高人民檢察院、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和軍事檢察院等專門人民檢察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是最高檢察機關,領導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和專門人民檢察院的工作,上級人民檢察院領導下級人民檢察院的工作。
人民檢察院的職責是維護司法公正和法律的正確實施。法律規定,人民檢察院對叛國案、分裂國家案以及嚴重破壞國家的政策、法律、政令統一實施的重大犯罪案件,行使檢察權;對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貪污受賄、瀆職侵權等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進行偵查;對公安機關提請批准逮捕的案件,依法決定是否批准逮捕;對公安機關移送起訴的案件,進行審查後,依法作出起訴或者不起訴的決定;對刑事案件提起公訴或支持公訴等。法律還規定,檢察機關對人民法院的審判活動,公安機關和國家安全機關的偵查活動,監獄的執法活動的合法性進行監督。各級人民檢察院設立檢察委員會,在檢察長的主持下,討論決定重大案件和其他重大問題。
中國制定了《仲裁法》、《律師法》、《公證法》、《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等法律,建立了仲裁製度、律師制度、公證制度、法律援助制度和司法考試制度等制度。
《仲裁法》規定,根據自願原則,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之間發生的合同糾紛和其他財產權益糾紛,可以仲裁;婚姻、收養、監護、扶養、繼承糾紛和應當由行政機關處理的行政爭議不能仲裁。中國實行一裁終局的制度。除非人民法院依法裁定撤銷或者不予執行,當事人不能就同一糾紛再次申請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訴。《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發生爭議,當事人不願協商、協商不成或者達成和解協議後不履行的,可以向調解組織申請調解;不願調解、調解不成或者達成調解協議後不履行的,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除法律另有規定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律師法》規定,通過國家統一司法考試的人員申請律師執業,必須擁護憲法,在律師事務所實習滿一年,品行良好,才能取得律師執業證書。律師可以接受聘請擔任法律顧問,可以接受委託擔任訴訟代理人,可以為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幫助,擔任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辯護人。律師依法執業受法律保護。截至2006年底,全國共有律師事務所13000多個,執業律師130000多人。中國的律師事務所可以由律師合夥或者個人設立,也可以由國家出資設立。
《公證法》規定,擔任公證員必須通過國家司法考試取得執業資格。根據當事人的申請,公證機構可以對民事法律行為、有法律意義的事實和文書的真實性、合法性予以證明。公證文書具有法定的效力,主要包括證據效力、強制執行效力、法律行為要件效力、公示及對抗第三人效力、不可撤銷效力等。全國公證機構年辦證量均在1000萬件左右,其中涉外公證300多萬件,發往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使用。截至2006年底,全國共有公證機構3000多家,執業公證員近12000人。
中國自1994年起開始建立法律援助制度。公民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代理人,依法請求國家賠償,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請求支付勞動報酬,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可以按照國家規定申請法律援助。在刑事訴訟中,公民因經濟困難沒有聘請律師、委託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的,可以按照國家規定申請法律援助;對於被告人是盲、聾、啞或者未成年人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或者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應當指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的律師為其提供辯護。各級政府建立了法律援助機構,設置了法律援助專職工作人員。

『玖』 圍繞十八屆四中全會的主題,談談對法治中國的理解

科學立法是法治中國建設的前提。立法,是中國有權機關制定法律、法規規章的全過程。法的存在是法治的前提。立法是法治建設工作的萬事之始。自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的立法基礎比較薄弱,當時總體立法數量不多,甚至不少領域存在「立法空白」。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法制建設的「十六字方針」,開宗第一句便是要求做到「有法可依」,這完全正確,符合當時的中國實際。35年後的今天,我們黨提出了「科學立法」,這是一個重大的提升。「有法可依」重在解決法律的「有無」問題,「科學立法」重在解決法律的「好壞」問題;「有法可依」重在解決立法的「數量」問題,「科學立法」重在解決立法的「質量」問題。從「有法可依」到「科學立法」,是我們黨鑒於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的現狀,所作出的立法工作重點上的一個重大調整,標志著中國的立法工作已從「數量型」轉向「質量型」。
嚴格執法是法治中國建設的關鍵。黨的十八大報告對嚴格執法非常重視,明確要求「推進依法行政,切實做到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根據十八大的要求,針對中國的現狀,我們要克服地方保護主義,加強執法隊伍建設,為執法者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正確對待公民的權利。對於公民的權利,一要尊重,二要保護,三要規范。要樹立政府的權威,加強對執法活動的監督。
公正司法是法治中國建設的保障。要實現司法公正,需要進一步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確保司法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要實現司法公正,應當讓司法成為真正的司法,讓司法回歸司法。既不能讓司法機關變成立法機關以司法解釋代替國家法律,更不能讓司法機關成為行政機關去「招商引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讓司法機關真正地從事司法工作,實現和保障社會的公平正義。要實現司法公正,需要建立起社會監督機制,建議實行判決書上網公開,法官對個人意見承擔責任。要實現司法公正,還要建立司法權威,不讓一份判決成為無法兌現的空頭支票。
全民守法是法治中國建設的基礎。全民守法,是憲法對一切組織和個人所提出的基本要求,其核心內容就是遵守憲法和法律。我國《憲法》第5條明文規定:「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全民遵守憲法和法律,就是要堅持憲法和法律的至上性和法律適用上的平等性。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具有超越憲法和法律以上的特權,要絕對杜絕以權壓法、以言代法、徇私枉法。如果我們不能將憲法和法律置於至上的地位,一個國家的法治就無從談起。

『拾』 什麼是法治中國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貌似只是說說而已

熱點內容
行政法由哪兩部分組成 發布:2025-02-04 19:15:17 瀏覽:543
經濟法期末測試卷 發布:2025-02-04 19:07:38 瀏覽:580
錦州法律咨詢在哪裡 發布:2025-02-04 19:05:12 瀏覽:509
律師職業險 發布:2025-02-04 18:20:05 瀏覽:116
什麼情況下有法律援助 發布:2025-02-04 17:44:37 瀏覽:221
滿城哪有律師 發布:2025-02-04 17:12:56 瀏覽:863
房產聯系人承擔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2-04 16:52:25 瀏覽:256
刑法宮廷劇 發布:2025-02-04 15:59:01 瀏覽:588
經濟法自然人 發布:2025-02-04 15:43:42 瀏覽:739
行政法庭審筆錄 發布:2025-02-04 15:22:21 瀏覽: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