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民法民法具有哪些特徵
⑴ 簡述民法基本原則特徵
民法基本原則特徵:
其一,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平等、法人和非法人組織法律地位平等。
其二,在具體的民事法律關系中,當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由當事人雙方協商一致,決定各自享有的民事權利和負擔的民事義務。
其三,法律對民事主體實行平等的保護。
其四,作為平等原則的一個邏輯結果,當事人的意思也是平等的,任何一方不得將自己的意思強加給另一方。本條規定屬於強行性規范,任何人違背平等原則,將自己的意思強加於對方,均將承擔對自己不利的法律後果。
須特別注意的是,平等原則所要求的平等非指經濟地位上的平等或經濟實力的平等,而是法律地位的平等,以免滋生疑義。此法律地位平等,是對民事活動當事人的基本要求,應貫徹民事活動之始終。
民法基本原則功能和意義:
1、民事立法的指導方針。
民法基本原則,是貫穿於整個民事立法,對各項民法制度和民法規范起統率和指導作用的立法方針。它是中國社會主義經濟政治制度、經濟管理體制和經濟政策在法律上的集中反映,是中國民法所調整的社會關系本質特徵的集中反映。民法基本原則之內涵,集中體現了民法區別於其他法律的特徵,在民法與其他法律如行政法、經濟法之間畫了一條界線。
2、一切民事主體均應遵循的行為准則。
民法基本原則,不僅是民事立法的指導方針,並且是一切民事主體應遵循的行為准則。民事主體在進行民事活動時,不僅應遵循具體的民法規范,並且應遵循民法基本原則。在現行法缺乏相應的具體規范時,應按照民法基本原則的要求行事。
⑵ 民法的特徵有哪些
一、法學理論上的體系
(一)小民法
民法總則、物權法、債權(合同、無因管理、不當得利、侵權行為)、親屬(婚姻、繼承)。
(二)大民法
小民法+知識產權法(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
如果算上商法部分,還有公司法、海商法等等。
二、立法體系
總則:民法通則
物權:物權法
債權:合同法、侵權責任法
親屬:婚姻法、繼承法
知產:著作權法、商標法、專利法
其他:公司法、合夥企業法、個人獨資企業、法海商法、擔保法,等等。
⑶ 現代民法的特徵是什麼
現代民法的本質特徵。 (2007-09-27 15:27:44)轉載▼
標簽: 學習公社 分類: 民商法
民法作為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與人身關系的法律,在各國法律體系中都占據著重要地位。「民法」一詞有著多種含義,應分別從實質意義與形式意義兩個方面加以理解。形式意義上的民法就是指民法典。實質意義上的民法是指所有調整民事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它包括民法典和其他民事法律、法規。在我國,雖無民法典,但有做為民事基本法的《民法通則》、《合同法》、《擔保法》、《物權法》,以及大量的單行民事法律和法規,因此,我國雖不存在著形式意義上的民法,但實質上的民法是存在的。《民法通則》第2條從民法調整的對象和任務的角度,給我國民法下了一個定義,即我國民法是調整平等主體的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公民和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它具有以下本質和特徵:
(一)民法是私法
民法是私法的核心部分。私法領域奉行私法自治,民事主體有權在法定的范圍內根據自己的意志從事民事活動,通過法律行為構建其法律關系。民法是私法表明民事法律規范的主體為任意性規范,當事人的約定優先於法律的規定。
除民法之外,民事訴訟法、國際私法等,也應當屬於私法的組成部分。
(二)民法是權利法
民法最基本的職能在於對民事權利的確認和保護,這就使民法具有權利法的特點:A、民法始終以保護權利為己任;B、現代民法體系的構建是以權利為基本的邏輯起點;C、民法通過權利確認當事人的行為規則;D、民法通過救濟手段確認權利。
(三)民法是實體法,既是行為規范又是裁判規則
民法作為行為規范,具有確立交易規則和確立生活規則兩個方面的功能。行為規范在邏輯上必然是裁判規范,否則行為規范就失去了其誘導人們從事行為的功能。但裁判規范並不必然是行為規范,例如民法關於權利能力的規定等就不是行為規范。裁判規則可以間接地促使當事人對自己的行為作出合理的安排,從而積極地作用於行為規范。
(四)民法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
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這就意味著市場經濟的建立和完善離不開民法的支持,同時民法制度也應當按照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來構建,符合市場經濟的運行規律。首先,從歷史上看,民法始終與商品經濟或市場經濟的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其次,從民法的內容來看,民法調整的財產關系實際上主要就是財產歸屬關系和財產流通關系。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財產歸屬關系也是服務於財產交易關系的,而交易也是最終成為財產歸屬的轉換。與之相適應,形成了以調整財產所有和財產交換為目的,由民事主體、物權、債和合同等制度組成的具有內在聯系的民法體系。如果我們要確認我國的經濟是平等等價、自由竟爭,由市場引導生產要素自由流轉和組合的市場經濟,那麼就應當充分貫徹意思自治、誠實信用、鼓勵交易、公平正義等基本價值理念,需要盡量減少國家對經濟生活的干預,對民事主體的權利提供充分的保障。所以市場經濟的成熟很大程度上是以民商事規則的成熟為標志的。
(五)民法是市民社會的基本法
市民社會原指伴隨著西方現代化的社會變遷而出現的、與國家相分離的社會自治組織狀態。黑格爾首先提出之一概念,提出了政治國家和市民社會的分離和對立。
由於市民社會從政治國家中的分離,民法作為市民社會的基本法也相應的產生、發展。現代社會中每個社會成員,他既是市民社會的成員,也是國家的公民。其以市民社會成員的身份為實現自己的權利,而與他人達成各種民事關系,必然要求獲得民法上的保護。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民法是市民社會的權利典章,是市民社會中民事權利的保護神。而市民社會的關系都要求通過民法的調整以實現市民社會的正常秩序。在建立和完善我國市民社會的過程中,需要通過確立完善的民法制度來加以推動,並通過民法來規范市民社會,並大力弘揚市民社會的基本價值理念,加大對個人自由權利的保障。
⑷ 民法有哪些特點
1、民法是有國來家強制力的社會生活源規范;
2、民法是調整社會生活中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
3、民法是調整平等民事主體之間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
(4)什麼是民法民法具有哪些特徵擴展閱讀:
一對法律原則可分為四類:
第一種是關系法律全體的原則,如普通法與特別法的關系的原則;
第二種是作為制度的根據的在學問中所主張的原則,如私法自治的原則;
第三種,表明民法典內在的基本價值的原則,如一切人權利能力平等、契約自由、所有權絕對及過失責任,被稱為近代民法的基本原則;
第四種,比較純粹的法技術的原則,如無效行為不生效的原則、土地和建築物為各別的物的原則。
⑸ 社會主義類型民法有哪些特徵
社會主義類型的民法是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基礎的民法,它否定了歷內史上存在過的一容切形式的剝削關系,在生產和交換領域中建立了企業、事業單位和公民之間的互相合作關系。社會主義民法的主要任務是,鞏固社會主義公有制,在統一的國民經濟計劃指導下合理地利用商品貨幣關系的積極作用,保護勞動者合法的人身權和財產權。
上述是網上找的。
另外一點認識:民法作為萬法之母,其包容性和概括性是有目共睹的,實際上受政治制度的影響並不大,社會主義的烙印也只是存在於一個公有制的基礎上,但民法畢竟是私法,所以公有制對民法的影響也不是很大,在我國,比如什麼全民所有製法人之類的社會主義概念大部分是存在於商法、經濟法和行政法之中的。
⑹ 在民法上 物具有哪些特點
1、存在於人身之外
2、能夠為人實際控制或支配
3、能夠滿足人們的社會需求
4、已能夠獨立成為一體的有體物為限
5、須具有一定的稀缺性
⑺ 民事法律關系的特徵有哪些
民事法律關系具有以下特徵: 1、民事法律關系是一種法律關系 民事法律關系是按照民內法規容範確立的社會關系,因而是一種法律關系。 2、民事法律關系是平等主體之間的關系,一般是自願設立的 由於民法調整的社會關系是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按民法規范確立的法律關系也就只能是平等主體之間的關系。同時,民事法律關系不僅符合國家的意志,更體現著當事人的意志,一般是由當事人依自己的意思自願設立的。只要當事人依其意思實施的行為不違反法律規定,所設立的法律關系就受法律保護。 3、民事法律關系是以民事權利和義務為內容的法律關系 民法調整社會關系是賦予民事主體權利和義務,因此,民事法律關系也就是民事權利義務關系。 民事法律關系一經確立,當事人一方即享有民事權利,而另一方便負有相應的民事義務。
⑻ 民法典的特徵有哪些
法律分析:(一)《民法典》具有極強的中國特色,《民法典》編纂始終貫徹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二)《民法典》具有顯著的開創性,《民法典》的開創性體現在歷史維度和編章設置。我國《民法典》將「人格權」獨立成編,是其他國家沒有過的,足以體現《民法典》對人的權利的重視。(三)《民法典》具有很強的實踐連續性和可操作性,《民法典》不但提供糾紛處理的基本原則,還制定了常見具體問題的處理規則。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條 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
第八百一十五條 旅客應當按照有效客票記載的時間、班次和座位號乘坐。旅客無票乘坐、超程乘坐、越級乘坐或者持不符合減價條件的優惠客票乘坐的,應當補交票款,承運人可以按照規定加收票款;旅客不支付票款的,承運人可以拒絕運輸。實名制客運合同的旅客丟失客票的,可以請求承運人掛失補辦,承運人不得再次收取票款和其他不合理費用。
⑼ 在民法上物具有哪些特點
物是民事法律關系客體中的一種,是一切財產關系最基本的要素.民法上的物,是指人身回以外,能夠被民答事主體所支配和利用,並能滿足人類生活需要,可以構成人們財產的一部分的物質財富.具體說來,民法上的物具有以下特徵:
一、必須能夠成為權利客體,即物的非人格性.二、物包括有體物和自然力.三、物須為人所能支配.四、物必須能夠滿足人的生活需要.五、物必須能構成人們的財產.
二、表見代理的構成要件
構成表見代理,須滿足三個要件:
(1)必須充分一般代理行為之要件;
(2)代理人在表面有使善意相對人相信其為代理人的客觀事實,即代理人與被代理人間的特殊關系;
(3)相對人為善意且無過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