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訴訟罪名
Ⅰ 法院判決的罪名和檢察機關起訴的罪名不一樣可以嗎
可以的。
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百七十八條規定:人民法院在審理中發現新的事實,可能影響定罪的,應當建議人民檢察院補充或者變更起訴;人民檢察院不同意的,人民法院應當就起訴指控的犯罪事實,依照本解釋第一百七十六條的有關規定依法作出裁判。
在宣告判決前,人民檢察院要求撤回起訴的,人民法院應當審查人民檢察院撤回起訴的理由,並作出是否准許的裁定。
(1)司法訴訟罪名擴展閱讀:
法院判決的相關要求規定:
1、起訴指控的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依據法律認定被告人的罪名成立的,應當作出有罪判決;起訴指控的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指控的罪名與人民法院審理認定的罪名不一致的,應當作出有罪判決。
2、案件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依據法律認定被告人無罪的,應當判決宣告被告人無罪;案件事實部分清楚,證據確實、充分的,應當依法作出有罪或者無罪的判決;事實不清,證據不足部分,依法不予認定。
3、被告人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應當判決宣告被告人不負刑事責任;被告人是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不予刑事處罰的,應當判決宣告被告人不負刑事責任。
Ⅱ 什麼樣的惡意訴訟構成刑事犯罪
惡意訴訟構成刑事犯罪為虛假訴訟罪,虛假訴訟罪是刑法修正案(九)增加的罪名,是指以捏造的事實提起民事訴訟,妨害司法秩序或者嚴重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行為。犯虛假訴訟罪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虛假訴訟罪的明確規定如下:
第一條 採取偽造證據、虛假陳述等手段,實施下列行為之一,捏造民事法律關系,虛構民事糾紛,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零七條之一第一款規定的「以捏造的事實提起民事訴訟」:
(一)與夫妻一方惡意串通,捏造夫妻共同債務的;
(二)與他人惡意串通,捏造債權債務關系和以物抵債協議的;
(三)與公司、企業的法定代表人、董事、監事、經理或者其他管理人員惡意串通,捏造公司、企業債務或者擔保義務的;
(四)捏造知識產權侵權關系或者不正當競爭關系的;
(五)在破產案件審理過程中申報捏造的債權的;
(六)與被執行人惡意串通,捏造債權或者對查封、扣押、凍結財產的優先權、擔保物權的;
(七)單方或者與他人惡意串通,捏造身份、合同、侵權、繼承等民事法律關系的其他行為。
隱瞞債務已經全部清償的事實,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要求他人履行債務的,以「以捏造的事實提起民事訴訟」論。
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基於捏造的事實作出的仲裁裁決、公證債權文書,或者在民事執行過程中以捏造的事實對執行標的提出異議、申請參與執行財產分配的,屬於刑法第三百零七條之一第一款規定的「以捏造的事實提起民事訴訟」。
第二條 以捏造的事實提起民事訴訟,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零七條之一第一款規定的「妨害司法秩序或者嚴重侵害他人合法權益」:
(一)致使人民法院基於捏造的事實採取財產保全或者行為保全措施的;
(二)致使人民法院開庭審理,干擾正常司法活動的;
(三)致使人民法院基於捏造的事實作出裁判文書、製作財產分配方案,或者立案執行基於捏造的事實作出的仲裁裁決、公證債權文書的;
(四)多次以捏造的事實提起民事訴訟的;
(五)曾因以捏造的事實提起民事訴訟被採取民事訴訟強制措施或者受過刑事追究的;
(六)其他妨害司法秩序或者嚴重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情形。
第三條 以捏造的事實提起民事訴訟,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零七條之一第一款規定的「情節嚴重」:
(一)有本解釋第二條第一項情形,造成他人經濟損失一百萬元以上的;
(二)有本解釋第二條第二項至第四項情形之一,嚴重干擾正常司法活動或者嚴重損害司法公信力的;
(三)致使義務人自動履行生效裁判文書確定的財產給付義務或者人民法院強制執行財產權益,數額達到一百萬元以上的;
(四)致使他人債權無法實現,數額達到一百萬元以上的;
(五)非法佔有他人財產,數額達到十萬元以上的;
(六)致使他人因為不執行人民法院基於捏造的事實作出的判決、裁定,被採取刑事拘留、逮捕措施或者受到刑事追究的;
(七)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2)司法訴訟罪名擴展閱讀:
虛假訴訟刑事案件由虛假民事訴訟案件的受理法院所在地或者執行法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有刑法第三百零七條之一第四款情形的,上級人民法院可以指定下級人民法院將案件移送其他人民法院審判。
Ⅲ 檢察院起訴的罪名法院判決時能不能定其他罪名
法院可以不按檢察院起訴的罪名判決,而以其審理認定的罪名判決。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二百四十一條第一款第(二)項規定,起訴指控的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指控的罪名與審理認定的罪名不一致的,應當按照審理認定的罪名作出有罪判決。
對於案件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依據法律認定被告無罪的,法院應當宣布被告人無罪。公安機關、檢察院、人民法院在刑事訴訟中是相互協作又相互制約的。
(3)司法訴訟罪名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2018修正)
第二百零一條
對於認罪認罰案件,人民法院依法作出判決時,一般應當採納人民檢察院指控的罪名和量刑建議,但有下列情形的除外:
(一)被告人的行為不構成犯罪或者不應當追究其刑事責任的;
(二)被告人違背意願認罪認罰的;
(三)被告人否認指控的犯罪事實的;
(四)起訴指控的罪名與審理認定的罪名不一致的;
(五)其他可能影響公正審判的情形。
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量刑建議明顯不當,或者被告人、辯護人對量刑建議提出異議的,人民檢察院可以調整量刑建議。人民檢察院不調整量刑建議或者調整量刑建議後仍然明顯不當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作出判決。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
第二百四十一條對第一審公訴案件,人民法院審理後,應當按照下列情形分別作出判決、裁定:
(一)起訴指控的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依據法律認定指控被告人的罪名成立的,應當作出有罪判決;
(二)起訴指控的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指控的罪名與審理認定的罪名不一致的,應當按照審理認定的罪名作出有罪判決;
(三)案件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依據法律認定被告人無罪的,應當判決宣告被告人無罪;
(四)證據不足,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的,應當以證據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判決宣告被告人無罪;
(五)案件部分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的,應當作出有罪或者無罪的判決;對事實不清、證據不足部分,不予認定;
(六)被告人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應當判決宣告被告人不負刑事責任;
(七)被告人是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時造成危害結果,不予刑事處罰的,應當判決宣告被告人不負刑事責任;
(八)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且不是必須追訴,或者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應當裁定終止審理;
(九)被告人死亡的,應當裁定終止審理;根據已查明的案件事實和認定的證據,能夠確認無罪的,應當判決宣告被告人無罪。
具有前款第二項規定情形的,人民法院應當在判決前聽取控辯雙方的意見,保障被告人、辯護人充分行使辯護權。必要時,可以重新開庭,組織控辯雙方圍繞被告人的行為構成何罪進行辯論。
網路—刑事訴訟法
Ⅳ 法院變更起訴罪名的法律依據
法院變更起訴罪名的法律依據是:
《最高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回訟法>的解釋》第二百四十一條 對第答一審公訴案件,人民法院審理後,應當按照下列情形分別作出判決、裁定:
(二)起訴指控的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指控的罪名與審理認定的罪名不一致的,應當按照審理認定的罪名作出有罪判決;
Ⅳ 法院會更改檢查院的起訴罪名嗎
公安機關以涉嫌盜竊罪立案、拘留、取保候審。公安機關偵查終結移送檢察院審查起訴,檢察院認定是職務侵佔罪,這樣檢察院向法院提起公訴,法院會以檢察院公訴書指控的罪名審判。
Ⅵ 如何認定司法機關執行判決有失職罪罪名
具備下列要件的,可構成執行判決、裁定失職罪,即主體是司法工作人員,侵害的客體是司法活動的公正性和司法機關的威信;主觀方面是過失,客觀方面是實施了在執行判決、裁定的活動中,嚴重不負責任,不依法採取訴訟保全措施,不履行法定執行職責的行為。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九十九條
在執行判決、裁定活動中,嚴重不負責任或者濫用職權,不依法採取訴訟保全措施、不履行法定執行職責,或者違法採取訴訟保全措施、強制執行措施,致使當事人或者其他人的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當事人或者其他人的利益遭受特別重大損失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司法工作人員收受賄賂,有前三款行為的,同時又構成本法第三百八十五條規定之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Ⅶ 法院會不會不以檢察院起訴的罪名來定罪,判刑
檢察院提起公訴的罪名只是法院判決的參考依據,法院應根據審理認定的罪名作出有罪判決。
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241條第一款第(二)項規定:「起訴指控的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指控的罪名與審理認定的罪名不一致的,應當按照審理認定的罪名作出有罪判決」。
Ⅷ 虛假訴訟罪罪名有哪些
虛假訴訟罪的懲罰有:構成該罪的一般情節,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單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該罪主要是指行為人以捏造的事實提起民事訴訟,妨害司法秩序或者嚴重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情形。
【法律依據】
《刑法》第三百零七條之一
以捏造的事實提起民事訴訟,妨害司法秩序或者嚴重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有第一款行為,非法佔有他人財產或者逃避合法債務,又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從重處罰。
司法工作人員利用職權,與他人共同實施前三款行為的,從重處罰;同時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從重處罰。
Ⅸ 法院能否變更起訴罪名
1999年轟動全國的重慶綦江虹橋垮塌案中,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認為檢察機關指控被告人趙祥忠構成玩忽職守罪不能成立,直接變更指揮罪名,判決趙祥忠構成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對於法院能否變更檢察機關起訴的罪名,引起了學術界與實務界的爭論。那麼,呢?我們認為,法院可以變更檢察機關起訴罪名。變更罪名是法院審判權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審判中心主義的體現。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第176條第(二)項規定,「起訴指控的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指控的罪名與人民法院審理認定的罪名不一致的,應當作出有罪判決。」這一司法解釋為法院改變指控罪名提供了法律依據。實務中也存在大量案例。如濟寧孫某故意殺人案,公訴機關以故意傷害罪提起公訴,最終法院以故意殺人罪定罪;青島薛某職務侵佔罪,公訴機關以貪污罪提起公訴,法院以職務侵佔罪定罪。訴訟代理人意見可作為法院變更指控罪名的路徑之一。被害人或其近親屬委託的訴訟代理人在訴訟中提出的意見可作為法院變更指控罪名的路徑之一。刑事訴訟法和司法解釋規定,被害人是案件的當事人,有直接或委託訴訟代理人參加訴訟權利,被害人近親屬亦可委託訴訟代理人參加訴訟。被害人及訴訟代理人(包括律師和公民)在庭審中享有發問、舉證、質證、辯論的權利等等。實務中,被害人或其近親屬委託他人作為訴訟代理人出庭參加訴訟的情況日趨增多,訴訟代理人對起訴事實和定罪量刑完全可提出與公訴方不同的意見,法院在裁判文書上也應將訴訟代理人意見予以客觀表述,並作出採納與否的裁判。
Ⅹ 刑事案件起訴書上的罪名和法院判決書上的罪名是一樣的嗎
您好,人民法院變更指控罪名權,是指人民法院在刑事案件庭審結束後,認為內檢察機關對被告人指控容的罪名與所指控的犯罪事實不相吻合時,直接以人民法院審理認定的罪名,依相應法條對被告人作出判決的權力。
我國新《刑事訴訟法》對人民法院是否享有變更指控罪名權未作明確規定,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第241條第一款第(二)項規定:「起訴指控的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指控的罪名與審理認定的罪名不一致的,應當按照審理認定的罪名作出有罪判決」。由此可見,人民法院享有變更指控罪名的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