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刑法流放

刑法流放

發布時間: 2022-02-23 09:42:20

① 為什麼現代社會取消流放刑法

首先,流放是一種不限制人身自由的懲罰方法,只是將犯人驅逐到邊緣地區,使之遠離熟悉的家鄉,而未限制一定嚴格的人身自由,犯人可能會在邊遠地區作案。此外,不限制刑期,也就說是終身的,也不利於社會穩定。

② 古代有一項刑罰是流放,被判流放後的人會怎樣

古代有一項刑罰是流放,被流放的人大部分情況下都不會有好下場。餘生大致是兩種情況,要麼艱苦的活著,要麼艱苦的死去。或許還有一種情況,就是被皇上赦免重新返還,當然這種情況是極少的。

我們都知道,只要是趕上流放的人,大多數是窮凶極惡之徒,為禍百姓;或者就是得罪了皇上,被皇上看不順眼,然後給流放了。流放這個刑法你說它狠它也狠,幾乎給予犯人肉體和精神上的雙重摺磨,讓人不得安生。但是你說它還給人留了一絲餘地,至少還讓人好好地活著,保住了性命。

醫療條件本就艱苦,還是被他們視為命如草芥的人,抗的過去傷病的,也就能撐到流放之地了。抗不過去的,那就只能是死在半路上了。就算到了地方,留了一條命,但是也是會被迫做苦力。本就清苦的地方,奴隸的生活肯定更不好過。

③ 在我國古代,刑罰中的「流放」之刑是怎樣的

流放是古時候的一種刑罰,就是把犯人驅逐到邊遠荒涼的地方,以此作為懲罰。流放是我國古代刑法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經歷很久的歷史,從出現到被廢除,歷經數千年。

被判流放的犯人,要遠離故土被放逐到偏遠之地,加上古時候醫療條件相當落後,基本上犯人有一半會死在流放的路上,即使活著到達流放之地,日子也過得生不如死。流放是相當嚴重的刑罰,僅次於死刑。

在古代,犯人流放最多的地方有三個:

一是西北,那裡乾旱少雨,而且戰亂不斷,軍隊常年駐扎,築城、修路、修建軍事設施等工作,不可能都讓軍人來干,一般人又不肯去這荒涼之地,所以只能由犯人來干這些活。

二是西南,那裡酷暑難耐且多是煙瘴之地,天氣潮濕悶熱,毒蟲、毒蛇橫行,十分凶險。

三是東北,清代多將犯人流放到東北苦寒之地,最有名的就是「寧古塔」。這里的冬天異常寒冷,中原人或者南方人根本適應不了。還有被判與披甲人為奴,或者規定永世不得入關,這就更嚴重了,基本就沒有活路了。

④ 古代刑罰中的「流放」,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刑罰

導語:

只說董超、薛霸將金子分受入已,送回家中,取了行李包裹,拿了水火棍,便來使臣房裡取了林沖,監押上路。……董超道:“你好不曉事!此去滄州二千里有餘的路,你這樣般走,幾時得到。”

在《水滸傳》第八回中,講述了林教頭因中了高俅設下的陷阱,帶刀誤入白虎節堂,開封府會審,被刺配流放到滄州道的故事。而“流放”作為一種刑罰,則是我國古代法律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

“流放”之刑在我國歷史上,很早便出現了。早在《尚書.舜典》中就有記載,傳說舜帝曾與周邊部落氏族大戰,戰爭勝利以後“流共工於幽州,放驩兜於崇山,竄三苗於三危,殛鯀於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分別把共工、驩兜、三苗、鯀這些周邊部落的首領,流放到幽州、崇山、三危、羽山等地,在處罰流放了他們幾人之後,其他部落氏族都害怕而臣服於舜。

雖然古籍的真實性難以考究,但是至少證明了“流放”一刑起源很早,而經過秦漢南北朝的發展,隋唐時期“流放”正式成為“笞、杖、徒、流、死”五刑制中最重要的中心部分。從此流傳到清朝末年,影響了古代刑法幾千年。

結語:

流放作為一種刑法制度,既解決了邊遠地區戍邊將士少和荒廢土地開發問題,有是刑法變得不再那麼血腥,雖是流放但是遇上大赦天下或者平反戡亂,還能有個東山再起的機會。是社會進步、法治進步的一大體現,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我國文學領域的發展,畢竟那麼多經典詩句都是作者被貶、流放之時所寫所作。

另外、據說八仙過海的故事也與流放有關哦。

⑤ 古代一些殘忍的刑法

秦朝在繼承奴隸制五刑的基礎上又有所發展,形成了一套包括生命刑、身體刑、勞役刑、流放刑、恥辱刑、身份刑在內的刑罰體系。秦以刑罰種類繁多,手段殘酷而著稱,對後世刑制產生了較大影響。具體而言,秦之刑名有: (一)生命刑 即死刑。秦代執行死刑的方式多達二十餘種,較有代表性的包括: 1.具五刑。是一種與肉刑結合使用的死刑。據記載,具五刑的施行程序是先黥面,後割鼻,再斬左右腳,又用笞杖打死,最後割掉首級,並將屍骨剁成肉醬示眾。 2.定殺。睡虎地秦簡《法律答問》解釋說:"生定殺水中之謂也"。即把人活著投入水中淹死。3.阬。即活埋,秦始皇曾把反對其政策的四百餘名儒生"皆阬之咸陽"。4.族。即一人犯罪而牽連其親族,犯罪者與親族一起被處死。5.車裂。即將受刑者的頭和四肢分別掛在五輛馬車上,然後驅馬向五個方向各自拉動,以支解屍體。 (二)肉刑 即身體刑,肉刑是殘害受刑者身體的刑罰。秦時主要使用的肉刑有笞、墨、劓、斬左右趾、宮數種。秦時肉刑既可單獨使用。又可以與勞役刑結合使用。 (三)勞役刑即強制犯人勞動的刑罰,相當於後世的徒刑。秦代勞役刑主要有如下幾種: 1.城旦、舂。 男犯為城旦,從事築城的勞役;女犯為舂,人事舂米的勞役。這是秦朝時最重的勞役刑。《漢舊儀》記載:"城旦者,治城也。女為舂,舂者治米也。"2.鬼薪、白粲。男犯為鬼薪,女犯為白粲。根據《漢舊儀》記載,所謂"鬼薪"是強制男犯去山中砍柴以供宗廟祭祀之用。所謂"白粲"是強制女犯擇米,以擇出的白米供宗廟祭祀之用。鬼薪、白粲應是服較城旦、舂輕一等的勞役。3.司寇、作如司寇。男犯為司寇,即伺察寇賊,從事這種工作往往去邊疆,邊服勞役,邊防外寇。女犯為作如司寇,根據女犯的生理特點,不宜讓其到邊疆服役,故允許其在內地從事相當於司寇的勞役。4.侯。強制犯人到邊地充當斥侯,伺察敵情。5.隸臣妾。將男女罪犯或家屬罰作官府奴婢,為國家服各種勞役或雜役。《漢書》記載:"男子為隸臣,女子為隸妾。"秦時隸臣妾為終身刑徒。6.罰作、復作。男犯為罰作,女犯為復作。罰作是強制男犯去邊境地區戍守,女犯則去官府服勞役。 (四)財產刑 財產刑是剝奪犯人財產的刑罰,秦代的財產刑主要是貲、贖、沒和收等幾種。1. 貲。 是判處犯人繳納財物或以勞役抵償的刑罰。睡虎地出土的秦律中的貲刑主要有三類:一類是貲金;一類是貲物,主要是貲甲或貲盾;一類是貲勞役,對那些無力承擔所貲之甲或盾的犯人,則允許其以用勞役抵償。2.贖。贖刑與貲刑不同,貲刑是依法判處罪犯交納一定財物的刑罰,而贖刑則是允許罪犯以交納法定的財物代替已經判處的刑罰。從秦簡看,當時贖刑可贖免的刑罰范圍相當廣泛,有贖死、贖宮、贖耐、贖劓、贖遷,等等。3. 沒和收。"沒"是把罪犯的財產由國家強制充公。"收"分為沒收財物和沒收人口兩個方面。(五)身份刑身份刑是剝奪犯法者的爵位、官職等政治身份的刑罰,其刑名有"奪爵""廢"等。1.廢。廢除違法者官籍永不敘用的處罰,秦時稱受廢刑免官者為廢官,"任廢官為吏,貲二甲。"2.奪爵。消除違法者的爵位,剝奪其特權。(六)遷刑"遷"是判處犯人去指定地區(一般是邊遠地區)服役的刑罰,是一種流放刑。秦簡《傅律》雲:"百姓不當老,至老時不用請,敢為詐偽者……皆遷之。"遷與後世的流刑相近,但流刑重於徒刑,而秦代的遷刑則輕於徒刑(勞役刑)。被判遷刑者,其家屬多隨遷。 (七)恥辱刑 恥辱刑是一種事宜侮辱性質的刑罰,在秦代主要指髡、耐等象徵肉刑的刑罰。1. 髡。 系一種剃除受刑者頭發的刑罰。秦時髡刑常與勞役刑結合使用,如髡鉗城旦舂等。2. 耐。 輕於髡,為一種剃除受刑者鬢須的刑罰。秦時耐亦主要與勞役刑結合使用,如耐為隸臣等。也有學者認為,秦朝主要刑名為死刑、肉刑、作刑(徒刑)、遷、貲(財產刑)以及誶六種,其中誶,就是訓誡。從出土秦簡來看,多用於輕微犯罪的官吏。如《效律》規定:"計較相謬也,自二百二十錢以下,誶官嗇夫。"又見《法律答問》:"甲賊傷人,吏論以為斗傷人。吏當論不當?當誶。"

⑥ 古代的流放也是一種刑罰,那流放的地方是什麼樣的

古代流放是一種刑法流放的地方大多是偏遠的地區或者是缺少苦力的地方,一般被流放的人都是被拉去做苦力,不論生死。

綜上所述,古代被流放的人一般都是去一些偏遠的地方。

⑦ 清朝「流放寧古塔」是怎樣的一種刑罰

http://www.qulishi.com/news/201506/38736.html
流放是將罪犯放逐到邊遠地區進行懲罰的一種刑罰。它的主要功能是通過將已定刑的人押解到荒僻或遠離鄉土的地方,以對案犯進行懲治,並以此維護社會和統治秩序。
流放是將罪犯放逐到邊遠地區進行懲罰的一種刑罰。它的主要功能是通過將已定刑的人押解到荒僻或遠離鄉土的地方,以對案犯進行懲治,並以此維護社會和統治秩序。作為一種刑罰,流放是中國古代法律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流放刑罰在我國起源很早,並且沿用歷史悠久,從遠古流放之刑出現,到清末被廢除,歷經了幾千年。
流放之刑的起源雖然很早,然而遠古以來多是零星出現,到秦漢時代才逐漸形成體制,直到南北朝後期流刑開始進入五刑體制,占據其中降死一等重刑的地位。隋唐之際,以徒流刑為中心的笞、杖、徒、流、死五刑制正式確立。自此,流放之刑以嶄新的姿態出現在中國刑罰史上,並一直影響到清末。
古代的中國,是一個繁榮的農業文明國家,大多數人被束縛在土地上,安土重遷。人們普遍強調家族主義,子多福多。兒孫滿堂,四世同堂,成為多數中國人夢寐以求的理想。在這樣的環境中,無論是誰,一旦遭受到流放的刑罰,一定被認為是一件極為不幸的事情。
在中國傳統社會中,流放是十分獨特的政治現象,被統治者自詡為一種仁慈的刑罰。所謂「不忍刑殺,流之遠方」(《大清律例·名例律上》),從而體現了儒家所提倡的仁政和慎刑。但為了使流放刑起到降死一等重刑的作用,歷代統治者煞費苦心的變換流放的方式,創造了花樣翻新的流放形式。與此同時,歷代統治者在中國廣袤的國土上,對於流放地點的選擇也費盡心機,西北絕域、西南煙瘴和東北苦寒之地以及一些海島都先後成為過流放地,形成了歷代不同的流放標准,造就了諸多著名的

⑧ 古代的刑法流放是怎樣流放的

那麼說,我是被自己流放到天涯海角的三亞了?殘酷到僅次於死刑?要改改土的掉渣的老觀念了。

⑨ 流放是怎樣的刑罰為何在古代是次於死刑的重刑

比較遠的地區更是沒有辦法存會下來的。後來秦朝時候的這個刑罰被針對的范圍比較大,裡面也還有一些沒有罪的人,而到後來也是和秦朝一樣採取這樣的措施,也沒有進入國家的法律,是不是一種固定的刑罰,後來也是有一些案例的,唐宋之後的一些刑罰之類的書也是到現在也是有留下來的,唐代的刑罰也是繼承和發展之前的刑罰制度,唐朝也是承接了以前的道德倫理和法律條文,也是對後世立法的結合,唐朝當時的那個情況國民也是需要一些安定的生活,也是採取了休養生息的方法,也是在政治和文化上針對當時的情況讓國家發展起來,到了後來流刑也是分為三等的,後來也是規定了流放的距離和指定地點。

⑩ 押送犯人流放千里那麼苦,為何衙役還搶著去

在中國古代社會,有一種刑法叫做“流放”,顧名思義,這種刑法就是將犯罪之人放逐到邊遠地區進行懲罰,將已經判刑的人送到荒僻或者遠離鄉土的地方,對犯罪之人進行懲治,從而達到維護社會和統治秩序的目的。這種流放的刑法在我國起源非常之早,而且沿用的歷史悠久,歷時將近幾千餘年,直到清朝末年才將其廢除。但是有一件事令人非常之好奇,押送流犯的犯人動輒要走幾天里,路途既遙遠,這過程更是苦不堪言,這樣的苦差事,為何會有如此多的衙役爭著要搶去押送犯人流放呢?

首先第一個原因就是押送流放的犯人雖然是一件苦差事,但是由於差事的艱辛和難度之高,所以獲得的報酬也是相當之高的,工資太高,便會有很多人心動,在那個年代,賺錢養家實在不容易,這份差事對於衙役們來說是個不錯的選擇。還有就是一般被流放之人並不是普通人,一般都是官宦人家,所以也會賺取一些費用。
其實是對於劫囚之事,這種事情在古代發生的幾率甚微的,只要不是處於亂世當中,沒有多少人敢去挑戰朝廷的威嚴,所以也不會有那麼大的風險。

熱點內容
什麼情況下有法律援助 發布:2025-02-04 17:44:37 瀏覽:221
滿城哪有律師 發布:2025-02-04 17:12:56 瀏覽:863
房產聯系人承擔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2-04 16:52:25 瀏覽:256
刑法宮廷劇 發布:2025-02-04 15:59:01 瀏覽:588
經濟法自然人 發布:2025-02-04 15:43:42 瀏覽:739
行政法庭審筆錄 發布:2025-02-04 15:22:21 瀏覽:280
民事訴訟法是民告官嗎 發布:2025-02-04 15:06:06 瀏覽:876
國家法官學院新校區 發布:2025-02-04 14:39:00 瀏覽:126
2014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考試試題 發布:2025-02-04 14:26:57 瀏覽:706
最新勞動法保胎怎麼發工資 發布:2025-02-04 14:12:58 瀏覽: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