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秦的刑法嚴酷

秦的刑法嚴酷

發布時間: 2022-02-23 13:42:26

⑴ 秦朝的刑法有幾種!

死刑來,肉刑,苔刑,徒自刑,遷刑,髡刑,罰金,贖刑,剝奪政治權利,或流放出境 剝奪政治權利的刑罰有奪爵、廢、削籍幾種。

⑵ 秦國有幾大酷刑

在臨潼博物館的這個展板上,一共介紹了大秦國的十一條刑名,並捎帶逐條做了簡要的解說。我相信,任何一個智商正常的現代人在看了這十一條的刑名和解釋之後,都會和我一樣,不由自主地產生一種毛骨悚然的感覺。譬如,在堂堂的大秦國,光是「肉刑」就有許多鬼名堂羅列期間。具體而言,就有「髕」、「劓」、「黥」、「宮」、「笞」等諸多眉目。在現代漢語中,以上這些字眼早就和與其相聯系的刑名一樣,成為只在字典裡面出現的「僵屍」了。但是,在當年這些字眼卻是被時常使用的鮮活的熱烙詞彙。其中,「髕」就是抽去犯人的膝蓋骨:「劓」就是割去人的鼻子:「黥」就是在人的臉上刺字:「宮」就是割去男性的生殖器:「笞」就是鞭打(此風據說在如今的新加坡仍頗風行,憑此一點,就可以斷定新加坡的文明程度不過如此而已)。以上這些刑罰雖不至於致人死亡,但其中的任何一種刑罰都足以給當事者造成巨大的生理和精神創傷,都應該被列為極端污衊人類、極為下作的酷刑之類。在我們現代社會里,「槍斃」應該算是一種最為嚴厲的死刑刑罰了。但是,「槍斃」縱然再不人道,但倘和大秦國執行死刑的眾多辦法比起來,就難免要相形見絀了。在這個國家,「一刀梟首」和「絞死」大概要算是兩種最稍微、最愉快的死法,其餘的則在在都令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慄。比如:「腰斬」就是將犯人攔腰砍斷,其所追求的效果大概就是不讓犯人能夠速死,藉以加大受刑者的懼怕和痛苦,也讓旁觀者能夠延長他們變態的「審美愉悅」。而「車裂」就是用五馬分屍的辦法肢解人的身體,其追求的大概是一種轟轟烈烈的效果。至於「戳死」,就是將犯人剁成肉泥:「烹」則是將人活活煮死,發明這些刑名的人想來是從屠夫屠豬狗的種種行為中得到了靈感,或者乾脆就是「屠夫」出身,否則,即使想像力再豐富,也是很難琢磨出此等辦法來對付自己的同類的。於上述惡法比起來,更加值得一提的是「參夷」和「連坐」這兩種刑罰。「參夷」就是一人犯罪誅殺九族:「連坐」就是一人犯法,親戚朋友乃至鄰里鄉親一起跟著倒霉。一人犯法,與他人何干?如此兇狠的辦法,真不知道是怎麼想出來的,又是怎麼實行起來的。似乎是在轉眼之間,大秦國掃滅六國的輝煌就已經過去了兩千多年。兩千多年的時間不能算短,但是當我站在臨潼的博物館里仔細地閱讀這些刑名的時候,盛夏之際的耳根之後仍然有一種冷颼颼、陰森森的感覺。我實在無法想像在這樣的一個國度里,像我一樣的小老百姓是如何打發天天的生活的,「生不如死」大約就是他們的真實寫照吧。是的,通過法家大師商鞅先生的嚴刑峻法,秦國的確是逐步走向了強大,並終於建立起了更加強大的秦王朝。但是,這種在喪失了起碼的人性、一味的強權高壓之上建立起來的所謂「強大」,對於生活在其中的草民而言,又有多少積極的意義呢?而且,從對大秦國諸多酷名的梳理中,我自信也揭開了秦國之所以能夠滅亡六國、天下無敵的理由。大家可以想像看,在這樣的一個非人的環境中培養出來的士兵,他們的身上還能保有多少作為「人」的品質呢?當人的品質消失殆盡,獸性占據了主導地位(這一點很像南京大屠殺場景中的日本士兵),這樣的惡魔主導的禽獸不如的軍隊,又豈能不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嗎?不幸中的萬幸是,雖然當下「國際級大導演」張藝謀們對於秦國的暴君和暴政頗為激賞,以做暴君的「知音」為盼,硬要把秦國的繼續者秦始皇這個千古暴君當成「英雄」來贊揚。但是,對於秦國的暴政設計者商鞅以及這個國家所建立起的秦王朝,歷史的主流聲音則幾乎是清一色的同聲討伐。宋代聞名文學家蘇軾在《東坡志林》中這樣評論道:「秦之失道,自有來矣,豈獨始皇之罪?自商鞅變法,以殊死為經典,以參夷為常法,人臣狼顧脅息,以得死為幸,何暇復請?方其法之行也,求無不獲,禁無不止,鞅自以為軼禹、舜而駕湯、武矣,及其出亡而無所舍,然後知為法之弊。」更有學者甚至這樣詛咒:「(商鞅)車裂不足以蔽其辜也。」(陳灃:《東塾讀書記》)歷史就是這樣玄奧,其本身往往布滿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吊詭之處。多少有些諷刺意味的是,挖空心思想靠嚴刑酷法來打造秦國強大之夢的「法家天才」商鞅先生,最後的結局竟然也是被他服務的秦王以「車裂」處死,這大約也算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一種報應吧。在重溫了中國歷史上的那段黑暗的歲月之後,現在我對歷史上的這位「改革家」商鞅先生和他所服務的秦王國以及後來的秦王朝,只有兩個字的評價:惡毒。似這樣的國家縱然再強大,再所向披靡,再威風八面,也只能是地獄,而決非是天堂。

⑶ 秦代一共多少種刑罰那一種最殘酷

2010年司法考試法制史的個題 秦代刑罰包括 (1)笞刑。(2)徒刑。(3)流放刑。(4)肉刑。即黥(或墨)、劓、刖(或斬趾)。宮等四種殘害肢體的刑罰。(5)死刑(6)羞辱刑。(7)經濟刑。(8)株連刑。 其中以死刑 株連為最重

⑷ 秦的暴政,刑法嚴酷實行

秦的暴政主要體現
1、繁重的徭役、2、沉重的賦稅、3、嚴酷的刑法

⑸ 秦代刑法有哪些

一、秦代的刑法

秦代奉行的法家政治,並不自秦代始,在秦統一之前的秦國時期就已部分地施行了。這里所說的部分,是專就刑法而言的;至於政治上奉行法家的思想主張,則是全面而普遍的。秦在商鞅變法以後,即全面推行法家路線,法律的苛酷也以前所未有的姿態出現於人們活動其間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和日常生活中。從今天所能見到的文獻記載中可以看出,秦在統一前後的國家政治、經濟、文化和民人社會生活等各方面都將其政治路線的實施同律令、刑法嚴密而深刻地結合起來。

秦代的刑法不僅以嚴酷著稱,而且刑法的種類也很多,後代主要的刑法手段,在秦代都已基本上有了成形的模式。如果作一個分類的話,大致有以下幾種:

1.梟首。在秦國時期,梟首便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所謂的梟首,即是將人的頭顱割下來之後懸掛於木桿上的刑法。《史記正義》說:"懸首於木上曰梟。"《秦會要訂補》記載:"懸首於木上桿頭,以示大罪,秦刑也。"可見梟首之刑是秦國的常用刑法之一。這種刑法不僅施用於民人,也施用於抗拒君權的上層官僚,如先秦戰國時期,秦國曾發生了嫪毐之亂,參與這次叛亂的"衛尉竭、內史肆、佐弋竭、中大夫令齊等二十餘人皆梟首。"(《史記·秦始皇本紀》)衛尉、內史等官吏在當時的秦國都是秩祿達千石的大官僚,但犯了罪同樣不能逃脫被砍頭的懲罰。張斐《律表》說:"梟首者惡之長。"即犯罪程度重的才用梟首的刑法。

2.絞殺。所謂絞,《說文解字》訓作"絞,縊也。"《釋名》解釋為:"懸繩曰縊,縊阨其頸也。"即用繩索懸吊受刑之人頸部而勒死之。它也是秦代常見的刑法之一。《雲夢秦簡·封診式》有"經死"的記載,按秦簡對"經"的解釋,是同"縊"相一致的。直到近現代,這一刑法仍然常常出現在對犯人的處決上。絞殺的執行,其最大特點在於對所要處決的犯人必定是罪行深重且怨憤超乎尋常者。

3.腰斬。所謂腰斬,即是將人攔腰斬為兩截。《釋名》記載:"斫頭曰斬,斬腰曰腰斬。"《史記·商君列傳》記載:"不告奸者腰斬。"文獻所記載的秦代腰斬刑的實行最早的是源於商鞅變法時期。秦代的丞相李斯在秦二世時就是死於此刑。

4.磔刑。所說磔,按《史記》的說法是:"矺音宅,與'磔'同,古今字異耳,磔謂裂其肢體而殺之。"就是說,磔有時也被稱做矺。這種刑法也就是明清以後人們常說的凌遲之刑,只是秦代的磔刑還沒有達到明清時代的凌遲那樣復雜。秦代的磔刑是將受死者以刀刃碎裂其身的一種極端殘忍的刑法,秦二世時就曾用此刑將"十公主矺死於杜。"漢代的文字學家許慎在考證磔刑時曾說:"辜之言枯也,為磔之。言磔者,開也,張也,刳其胸腰而張之,令其乾枯不收。"(《說文解字》)這里的辜也就是磔,都是指將犯人碎割片戮、搜剔枯腸的刑法手段。

5.車裂。所謂車裂,即是以數匹馬(一般為四匹或五匹馬)分別牽引人的四肢或頭部並向各自的方向用力牽拉而致受刑人死亡的一種刑法。《釋名》解釋說:"車裂曰。者,散也,支體分散。"它也就是後世人所說的"五馬分屍"之意。秦國時期,著名的商君曾慘遭車裂,秦王嬴政也曾用車裂之刑處決了燕國派遣的刺客荊軻。秦代末年,惡貫滿盈的宦寺趙高被車裂於咸陽。上述三例都是秦國或秦代時刑法用車裂的明顯證據。

6.戮刑。所謂的戮,按《雲夢秦簡·法律答問》的解釋是:"戮者何如?生戮,戮之已乃斬之之謂也。"戮殺即是以刀具屠戮其身的刑法,直至受刑者死去。可見,戮殺的過程也正是殘虐的過程。但這一刑法在秦漢時期更多的是用在受刑者死後而執行,也就是"戮屍"。後代所用的戮刑也基本是屬於後一種含義。因此,戮刑的使用更多的是側重於對已死者的泄憤和羞辱以及對與死者有關的家族、親朋帶凌辱性的懲罰。如秦始皇時,就將曾反秦而被斬殺的士兵施戮屍之刑,也是一則泄憤,一則警戒活人的一種做法。
7.棄市。所謂棄市是指在鬧市區,即人員密集之所處決犯人的一種刑法。按《釋名》的說法是:"市死曰棄市。市,眾所聚,與眾人共棄之也。"秦代皇帝採納李斯的建議,制定了"偶語《詩》《書》者棄市"的法令。秦二世時,為達到專制獨裁的目的,剪除異己,將"公子十二人僇死咸陽市","腰斬(李斯)咸陽市"(《史記·李斯列傳》)。從秦漢到清代的歷朝之中,棄市之刑基本沿續下來,其間只有少數幾個朝代和政權沒有實行此法,也有的是屬於官方有關文獻未予記載,實際情形大概很少間斷。之所以如此,原因在於棄市之刑可以收殺一儆百之效,其對局外人的威懾恐嚇作用十分突出,而並不在於怎樣殺人。

8.定殺之刑。所謂定殺,是指將活人投擲深水之中沉溺而死的一種刑法。《雲夢秦簡·法律答問》記載:"定殺何如?生定殺水中之謂也。"對於受此刑法的人大體有兩種類型,一是患有麻風病者,即秦時所謂的沉痾、癘者。如《雲夢秦簡·法律答問》條目載:"今甲癘,問甲何以論?當遷癘所處之,或曰當遷遷所定殺。"二是有罪之人,如同簡同條所載"甲有完城旦罪,未斷"的。兩者合起來,也就是"癘者有罪,定殺"。(《雲夢秦簡·法律答問》)

9.秦代刑法中還有黥、劓、剕、宮、辟等五種刑法。《漢書·刑法志》將其歸為"具五刑",原文說:"漢興之初,雖有約法三章,網漏吞舟之魚,然其大辟,尚有夷三族之令。令曰:當三族者,皆先黥、劓、斬左右止、笞殺之、梟其首、菹其骨肉於市。其誹謗詈詛者,又先斷舌,故謂之具五刑。"《漢書》的作者班固在此所說的情形正是秦代具五刑的遺存。秦代刑徒和民人受黥刑者很多,如漢初的著名戰將黥布,其原名為英布,因被罰為刑徒並刺字,故世人稱黥布。其他四刑的受害者在秦代也是可以想像得到的。《雲夢秦簡·法律答問》記錄有對奴婢小妾"黥顏"的刑法,即是在面頰上刺字。此外,秦代也多有"城旦黥"的記載。《史記》上說秦代民人"道路以目",正是說明了秦代以刑法繁密深刻為特徵的殘暴極權統治的黑暗。"五刑"的具體情形是,黥為在面額上刺字;劓為削割鼻子;剕為斬剁腳趾;宮為損毀男女生殖器;如《雲夢秦簡·法律答問》記載:"臣邦真戒君長,爵當上造以上,有罪當贖……其有腐罪,贖宮。"就是一例。《史記·秦始皇本紀》中也記錄了秦代有"隱宮徒刑者七十餘萬人"被用於修建阿房宮的史實,如此看來,受宮刑之眾是秦代暴政的又一例證。辟為各種殘虐殺人之刑的總稱。

10.烹刑。所謂烹,即是用鼎鑊等類似今日鍋一類的烹煮器具將人煮沸致死的一種刑法。《釋名》釋為:"煮之於鑊曰烹,若烹禽獸之為也。"《漢書·刑法志》說秦朝有鑊烹之刑,可見烹刑也是秦王朝用以殺人的刑法之一。

11.剖腹。即剖開人的腹腔,挑出內臟器官的一種刑法,秦國時曾有剖腹之刑。

12.鑿顛刑。所謂鑿顛即以重器打擊人的頭頂部位並致人於死的一種刑法。《漢書·刑法志》記載說秦代的大辟之刑中即有鑿顛一項。

13.囊撲之刑。即將人裝入袋中打死,此事見秦王嬴政在車裂嫪毐之後,打死太後與嫪毐通姦所生的兩個兒子。

14.流刑。即將犯罪之人充邊流放的刑法,流刑的起源比較早,還在夏代確立之前舜當政的軍事民主制時代,就有舜"流共工於幽州,放歡兜於崇山,竄三苗於三危,殛鯀於羽山"的記載。文獻中所說的流、放、竄、殛均是流放之意,後世也有稱放逐、遷、徙、貶謫等,也是流放的意思。秦國時期,對犯罪之人處以流刑的記載比較多,秦法律條文中也相應的有一些規定,如《雲夢秦簡·秦律雜抄》記載:"故大夫斬首者,遷。"對犯有謀反,坐奸不告者也處以流刑。如秦國重臣呂不韋就曾被秦王流放四川,另一個權臣嫪毐的門下舍人在嫪毐事發後也被集體遷罰。

15.笞刑。所謂笞,也就是以鞭笞打之意。"笞"也作"撻",《說文解字》對撻的解釋是:"鄉飲酒罰不敬,撻其背。"顯然是鞭打之意。秦代使用笞刑比較多,《雲夢秦簡》的許多章節條文中就記錄有如何使用笞刑的規定。
16.三族之刑。秦代刑法中最為苛酷、牽連面最廣的刑法是三族之刑。《史記·秦本紀》記載說:秦文公時"法初有三族之罪。"文獻上也記錄了秦國武公時"誅三父等而夷三族。"《漢書·刑法志》認為三族刑起源於秦商鞅時期,所謂:"秦用商鞅,造三夷之誅。"這種刑法是說如果一個人犯罪,就將禍及三族,所謂的"夷三族"也就是滅絕三族的意思。

17.連坐之刑。它是指一人犯法則牽連鄰里的一種刑法,就形式上看有些類似三族刑,只是株連的對象不同而已。連坐強調的是連及與犯法者沒有絲毫血緣關系的鄰里之人,但連坐往往與族誅是交叉的,親屬之人如系鄰里,也脫不了連坐的干係。《史記·范雎列傳》記載:"秦之法,任人而所任不善者,各以其罪罪之。"這是指行政人員的連坐,而實際上秦的連坐范圍相當寬泛,幾乎從官吏到民人的所有觸犯刑律者都可以用連坐法來施刑。

秦的刑法細節還有許多,限於篇幅,只就其主要之點敘次於篇。即便如此,也仍然不難看出,專制主義的秦王朝刑法於民的殘虐和暴政。可見,秦王朝短祚的歷史命運是早已註定了的。

⑹ 秦朝所有死刑刑法

秦代的刑罰種類極為繁多,大致而言,主要包括以下8大類:笞刑、徒刑。流放刑、肉刑、死刑、羞辱刑、經濟刑、株連刑;其中前5類相當於現代的主刑,後3類相當於現代的附加刑。
(1)笞刑。笞刑是以竹、木板責打犯人背部的輕刑,是秦代經常使用的一種刑罰方法。
(2)徒刑。徒刑即剝奪罪犯人身自由,強制其服勞役的刑罰。在秦代主要包括以下幾種:①城旦舂,男犯築城,女犯舂米,但實際從事的勞役並不限於築城舂米;②鬼薪、白粲,男犯為祠祀鬼神伐薪,女犯為祠祀擇米,但實際勞役也決不止於為宗廟取薪擇米;③隸臣妾,即將罪犯及其家屬罰為官奴婢,男為隸臣,女為隸妾,其刑輕於鬼薪、白粲;④司寇,即伺寇。意為伺察寇盜,其刑輕於隸臣妾;⑤候,即發往邊地充當斥候,是秦代徒刑的最輕等級。
(3)流放刑。包括遷刑和謫刑,都是將犯人遷往邊遠地區的刑罰,其中謫刑適用於犯罪的官吏,但兩者都比後世的流刑要輕。
(4)肉刑。即黥(或墨)、劓、刖(或斬趾)。宮等四種殘害肢體的刑罰。
(5)死刑。①棄市,即所謂殺之於市,與眾棄之;②戮,即先對犯人使用痛苦難堪的羞辱刑,然後斬殺;③磔,即裂其肢體而殺之;④腰斬;⑤車裂;⑥坑,又作坑,即活埋;⑦定殺,即將患疾疫的罪人拋入水中或生埋處死;⑧梟首,即處死後懸其首級於木上;⑨族刑,通常稱為夷三族或滅三族;⑩具五刑,即《漢書·刑法志》所說:「當夷三族者,皆先黥、劓、斬左右趾,笞殺之,梟其首,落其骨肉於市。其誹謗署詛者,又先斷舌,故謂之具五刑。」
(6)羞辱刑。秦時經常使用「髡」、「耐」、「完」等恥辱刑作為徒刑的附加刑。「髡」是指剃光犯人的頭發和胡須。鬢毛;「耐」與「完」是一刑二稱,指僅剃去胡須和鬢毛,而保留犯人的頭發。此外,死刑中的「戮」刑也含有羞辱之意。
(7)經濟刑。秦律中對輕微罪適用的強制繳納一定財物的刑罰主要是「貲」;同時,贖刑也可歸入這一范疇。「貲」是用經濟制裁來懲治官吏的一般失職和普通百姓的一般違法行為的獨立刑種,它包括三種:一是純屬罰金性質的「貲甲」、「貲盾」二是「貲戍」,即發往邊地作戍卒;三是「貲徭」,即罰服勞役。贖刑不是獨立刑種,而是一種允許已被判刑的犯人用繳納一定金錢或服一定勞役來贖免刑罰的辦法。從雲夢秦簡來看,秦代的贖刑范圍非常廣泛,從「贖耐」、「贖黥」、「贖遷」,到「贖宮」、「贖死」,均可贖免。
(8)株連刑。主要是族刑(見死刑條)和收」。收,亦稱收孥、籍家,就是在對犯人判處某種刑罰時,還同時將其妻子。兒女等家屬沒收為官奴婢。

⑺ 秦朝的刑罰,究竟有多殘酷

秦朝的刑罰種類
(1)死刑,是剝奪罪犯生命的極刑。秦朝死刑又分為戮刑、磔刑、棄市、腰斬、梟首、具五刑、族刑等多種,執行方式極為殘酷。

(2)肉刑,又稱體刑,是殘人肢體的刑罰。既包括傳統的奴隸制肉刑黥、劓、斬左止、宮,還包括以竹木棍捶擊人身體的笞刑。

(3)徒刑,是限制罪犯人身自由並強制服勞役的刑罰。秦朝的徒刑有城旦舂、鬼薪白粲、隸臣妾、司寇、候。

(4)恥辱刑,剃去罪犯的鬢毛、胡須或頭發,以異於常人。秦朝的恥辱刑有髡刑、耐刑或完刑,恥辱刑常作為徒刑的附加刑適用。

(5)類似於後世流刑的遷與謫,強迫罪犯遷徙到邊遠地區或新開闢地區從事苦役。

(6)身份刑,包括收刑和廢刑。收刑是將一般平民籍沒為官奴婢,廢刑是剝奪為官吏資格的刑罰。

(7)財產刑,主要是貲刑,強令犯罪人交納財物、金錢或無償服勞役。贖刑是通過交納一定財物或服勞役,而贖免其他刑罰的一種刑罰執行方式,它不是一種獨立的刑罰,卻具有財產懲罰的性質。

⑻ 秦朝殘忍的刑罰

秦朝自從商鞅變法以來,逐漸的變得強大,直到秦始皇統一了四分五裂的中國。秦皇朝建立後,曾頒布過通行全國的法律。
秦律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嚴刑酷罰。特別是秦始皇推終始五德之傳,以為秦得水德,水主陰,陰刑殺,因而他「剛毅戾深,事皆決於法,刻削毋仁恩和義,然後合五德之數。於是急法,久者不赦」。
從史籍和雲夢秦簡的記載著,秦的刑罰名目繁多,大約可分為死刑、肉刑、徒刑、答刑、髡耐刑、貲刑、贖

熱點內容
什麼情況下有法律援助 發布:2025-02-04 17:44:37 瀏覽:221
滿城哪有律師 發布:2025-02-04 17:12:56 瀏覽:863
房產聯系人承擔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2-04 16:52:25 瀏覽:256
刑法宮廷劇 發布:2025-02-04 15:59:01 瀏覽:588
經濟法自然人 發布:2025-02-04 15:43:42 瀏覽:739
行政法庭審筆錄 發布:2025-02-04 15:22:21 瀏覽:280
民事訴訟法是民告官嗎 發布:2025-02-04 15:06:06 瀏覽:876
國家法官學院新校區 發布:2025-02-04 14:39:00 瀏覽:126
2014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考試試題 發布:2025-02-04 14:26:57 瀏覽:706
最新勞動法保胎怎麼發工資 發布:2025-02-04 14:12:58 瀏覽: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