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身份關系

民法身份關系

發布時間: 2022-02-24 09:41:21

民法調整的人身關系就是身份關系對嗎

不是。

人身關系是人格和身份所產生的法律關系總和,即自然人基於相互之間的人格和身份而形成的相互關系,是大陸法系國家民法典中人法的調整范圍。

人格是指生物學意義上的人成為法律上人的狀態,即國家賦予生物學意義上的人以權利能力。

人格要素有物質要素和精神要素兩部分:物質要素包括生命、身體、健康;精神要素包括姓名、肖像、名譽、自由、隱私、信用、貞操等。

(1)人格權:

A.概念:人格權是指存在於權利人自己人格上的權利。

B.性質:

a.非財產權:人格權與身份權相對,是人身權的重要構成部分。屬於非財產權,不具有物質財富內容。

b.支配權:權利主體直接支配其自身人格並享有其利益;權利主體支配自身利益無須他人行為的介入。

c.絕對權:人格權可以對抗任何人,且無需藉助他人的行為即可實現其人格權;

d.專屬權:既不能轉讓,也不能繼承;人格權與權利主體不分離,任何人不得代位行使。

(2)身份權:

A.概念:身份權是指自然人基於其身份所享有的權利。以一定的人格的存在為前提。

B.性質:身份權雖名為權利,實際上是處於權利與許可權的中間狀態,包含義務的成分,對某些身份權而言,既是權利,也是義務,如監護權。

(1)民法身份關系擴展閱讀

民法通則第2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公民和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即民法調整的對象就是平等主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

財產是人們可以支配的有經濟價值的資源和物品,財產關系是人們基於財產的支配和交易而形成的社會關系。民法調整的財產關系是發生於平等主體之間的。其特點是:

(1)強調當事人身份的非官方性質。這與發生於上下級之間或與國家之間的調撥、沒收、稅收、罰款等截然不同。這類具有服從性質的財產關系,不由民法調整。

(2)可以被支配。不能被支配的資源,如日月星辰、氣流風暴,不能作為財產。、

(3)人身的物質要素不能作為財產,如人的器官、血液。

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可分為兩類:支配型與流轉型。支配型財產關系表述的是財產歸何人控制的狀態,回答財產「是誰的」或「由誰利用」這樣的問題。

在支配型財產關系中,對物的支配,民法上謂之物權關系;對智力成果的支配,民法謂之知識產權。流轉型財產關系反映的是商品交換中的財產關系,表述財產在交易中即財產因買賣、租賃、借貸、承攬等行為而發生的移轉狀態。

流轉型財產關系民法上謂之債的關系。

財產還可以分為積極財產和消極財產:前者指物權、知識產權和債權等;消極財產僅指債務。

Ⅱ 《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三條中的「有關身份關系」怎麼理解

「有關身份關系」的理解:
有關身份關系有三種情況:
1、血親關系,包括外公外婆、爺爺奶奶、父母、兄弟姐妹、子女等
2、姻親關系,包括伴侶及伴侶一方的親屬,血親的伴侶一方的親屬。
3、領養關系,有領養的孩子。

Ⅲ 民法中,人身關系和人身法律關系的區別是什麼

您好:
通常所說的公民的人身權,是指侵害公民的生命健康權、姓名權、名譽權、肖像權、榮譽權及侵害法人及其他組織的名稱權、名譽權和榮譽權中的一項或幾項。凡涉及上述范圍的都屬於對公民人身權的侵權損害。
具體而言,人身權又可分為人格權和身份權兩部分。
人格權是社會和個體生存發展的基礎,屬於整個法律體系中的一種基礎性權利。現在世界各國憲法均將人格權的保護放在重要位置。在中國,我們應該就人格權在意識形態體系中探討或者將人格權置於實質法律中探討加以研究。
身份權是指公民因特定身份而產生的民事權利。也是人身權的重要組成部分。身份權並非人人都享有。身份權主要包括榮譽權、著作權、發明權、專利權、商標權等等知識產權中的人身權以及監護權、親屬權等。

Ⅳ 民法上的人身關系

民法中的人身關系主要是指:基於人格和身份而產生的一系列的關系總和,即自然人基於相互間的人格和身份而產生的相互關系。
(人身關系在民法中主要是與財產關系區分,也稱非財產關系。)

Ⅳ 民法調整哪些民事關系

法學是研究民事法律制度、民事法律現象和民法所反映的社會發展規律的科學。

民法的調整對象

所謂民法的調整對象是指民事法律規范所調整的特定的社會關系。《民法通則》第2條關於民法調整對象的規定包括兩層含義:
1. 民法調整的社會關系發生在平等主體之間,即公民之間、法人之間以及公民與法人之間;
2. 民法調整的社會關系是上述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
一、民法調整的財產關系
財產關系,是指人們在物質資料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的過程中形成的具有經濟內容的社會關系。民法調整的財產關系,是平等主體之間以財產所有和財產流轉為主要內容的權利義務關系。
民法調整的財產關系具有以下【特點】:
1.主體地位平等。
2.主體意思表示自由。
3.等價有償。
4.民法所調整的財產關系的基本內容是財產歸屬關系和財產流轉關系。財產歸屬關系是指民事主體因佔有、使用、收益、處分財產而形成的權利義務關系。財產流轉關系是指民事主體為獲取利益而相互交換財產所形成的權利義務關系。財產歸屬關系與財產流轉關系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財產歸屬關系是財產流轉關系的前提,財產流轉關系又常常是財產歸屬關系的發生根據。
5.民法所調整的財產關系在利益實現方面大多具有等價有償的特點。
二、民法調整的人身關系
人身關系,是指與民事主體的人身不可分離、以特定精神利益為內容的社會關系。民法調整的人身關系,是指平等主體之間基於人格或身份而發生的、與人身不可分離、不具有直接財產內容的權利義務關系。
民法調整的人身關系有以下【特點】:
1.主體地位平等。
2.民法調整的人身關系的內容,是人格關系和身份關系。人格關系,是指民事主體為實現人格利益而發生的權利義務關系,包括民事主體的生命權、健康權、名譽權、隱私權、肖像權等。身份關系是民事主體基於身份利益發生的權利義務關系,在民法上表現為配偶權、親權等。民法調整的人身關系以特定的精神利益為內容,與主體不可分離,不具有直接的財產內容。
3.民法所調整的人身關系雖然不具有直接的財產內容,但是某些人身關系是財產關系產生的前提條件。同時,對民事主體的人身權進行侵害會導致民事主體的財產損失。

Ⅵ 民法調整的身份關系

民法典調整的身份關系,
包括人格權、婚姻、收養、繼承和人身損害賠償等關系。

Ⅶ 民法調整的身份關系不一定具有固有性,其中的固有性是什麼意思

固有性,意思是指固定不變;整句話的意思,是指身份關系並不是固定不變的,比如,配偶身份關系因婚姻行為可以產生或消滅。


人身關系,是指沒有財產內容但有人身屬性的社會關系。人身關系是基於一定的人格和身份產生的,體現的是人們精神上和道德上的利益,包括人格關系和身份關系兩類。人格關系具有固有性。人格關系中的利益大多數是民事主體必備的利益,如生命健康權與生俱來終生享有。否則民事主體就很難作為獨立主體而存在。當然身份關系不一定具有固有性。

當然,特殊的人格權也是可以有償轉讓的,如法人的名稱權等;同時, 人身權的實現也可以使民事主體獲得經濟利益, 所以人身關系並非與財產關系毫無關系。

Ⅷ 民法身份關系確認意思

確認存不存在某種身份關系,如確認親子關系的存在,或者確定無親子關系

Ⅸ 民法典第二條中的人身關系與財產關系分別包括哪些具體關系,並一一舉例說明

一、人身關系:是基於人身利益而發生的關系,包括以人格利益為基礎產生的人格關系,和以身份利益為基礎產生的身份關系。

(1)人格關系,是指因民事主體的人格利益而發生的社會關系,主要是指人的生命、健康、姓名、名稱、肖像、名譽等方面的利益。人格關系在法律上表現為人格權關系,包括生命權、健康權、名稱權、肖像權、名譽權等關系。它是民事主體依法固有的、以人格利益為客體的,為維護主體的獨立人格所必備的權利。

(2)身份關系,是指基於一定的身份而產生的社會關系,包括親屬、監護等關系,這些社會關系表現為民事法律關系則為身份權關系。知識產權中有身份權的內容,比如作者、發明者的署名權、發表權等,這些權利就屬於身份權。另外應注意,婚姻自主權不是妻權、夫權,也不是婚姻權,而是每個公民所享有的結婚自由、離婚自由的權利,所謂的婚姻自由實際上是人身自由的主要內容,故而婚姻自主權不是身份權,而是屬於人格權。
二、財產關系:可分為財產歸屬關系和財產流轉關系。財產歸屬關系是指財產所有和支配關系。因具有金錢價值的物質資料和智力成果的歸屬發生的關系,是基本的財產歸屬關系;財產流轉關系是指財產由一方向另一方轉移而發生的關系。財產流轉的基本內容是商品交換關系,其表現形式有商品買賣關系、貨幣借貸關系、貨物運送關系、物品保管關系以及知識產權轉讓關系等。

熱點內容
出售非賣品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2-04 11:24:23 瀏覽:189
公司頒布規章制度後的結束語 發布:2025-02-04 10:37:18 瀏覽:907
上市公司監事會主席法律責任 發布:2025-02-04 10:37:10 瀏覽:358
勞動合同法第十九條確定 發布:2025-02-04 10:35:44 瀏覽:605
招募刑辯法律援助律師 發布:2025-02-04 10:08:03 瀏覽:559
網路輿論與司法審判 發布:2025-02-04 10:02:38 瀏覽:631
2016年訴訟法收費標准 發布:2025-02-04 09:55:14 瀏覽:841
商法之商 發布:2025-02-04 09:23:02 瀏覽:154
工商局合同科向群眾宣傳合同法 發布:2025-02-04 09:09:19 瀏覽:363
疫情防控司法所 發布:2025-02-04 08:50:42 瀏覽: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