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歲民法通則
Ⅰ 16周歲的民事行為能力
中國公民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應當滿足下列兩個條件:
(1)年滿18周歲。18周歲是中國公民成年的界限。對於年滿16周歲而不滿18周歲,但是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公民,法律將之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最高人民法院《意見》第2條還對「以自己的勞動收入作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認定作出了具體的規定:「十六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公民,能夠以自己的勞動取得收入,並能維持當地群眾一般生活水平的,可以認定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2)精神狀況健康正常。公民能夠正確理解法律規范和社會生活共同規則。理智地實施民事行為,患有精神病而不能理智地從事行為的人,即使年滿18周歲,也不屬於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民事行為能力是民事主體獨立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的資格。具有民事權利能力,是自然人獲得參與民事活動的資格,但能不能運用這一資格,還受自然人的理智、認識能力等主觀條件的制約。易言之,理智不健全的權利能力者,若任其獨立參與民事活動,可能會損害自己,也可能會損害別人。所以,有民事權利能力者,不一定就有民事行為能力,兩者確認的標准不同。
Ⅱ 在中國民法通則中規定滿十周歲的未成年人限制民事行為,其中的限制民事行為是什麼概念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內容 民事行為能力在內容上包括兩方面,即人身行為能力和財產行為能力。限制民事行為能力在內容上,既包括人身行為能力和財產行為能力都受限制(如精神病人),也包括只有人身行為能力受限制而財產行為能力不受限制(如年滿18周歲的,未達到法定婚齡的成年人,其不享有結婚的人身行為能力),還包括只有財產能力受限制,而人身能力不受限制,可見在內容上,限制民事行為能力是多層面的,不能簡單地一言蔽之。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又稱部分民事行為能力或不完全行為能力。是指可以獨立進行一些民事活動但不能獨立進行全部民事活動的資格。限制民事行為能力是具有一定的民事行為能力,但為保護其合法權益和維護社會正常經濟秩序不得不對其行為給予一定的限制。 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的規定,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包括: ①10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徵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10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是指除16周歲以上不滿18周歲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公民外,10周歲以上18周歲以下的公民。 ②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民法通則》第十三條第二款規定:」不能完全辯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徵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Ⅲ 民法通則里16周歲以上不滿18周歲以自己的勞動~~包括16周歲嗎
凡是法條里寫的"數字+以上/以下"的,都是包括本數字的表示。
16歲以上,也包括16歲。
Ⅳ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16歲是否可以出來打工
不是民法通則。
依據我國《禁止使用童工規定》第一條: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民辦非企業單位或者個體工商戶均不得招用不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
所以,你是可以出來打工的。但做為長者,在沒有必要的情況下,你還是讀書為好,現在社會競爭太大,沒有足夠的知識水平做基礎,會過得很苦的。即使真的沒辦法,必須要出來做事,也勿必記得不能忘掉學習。切記。
Ⅳ 民法通則對未成年是如何規定的
第十一條 十八周歲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可以獨立進行民事活回動,是完全答民事行為能力人。
十六周歲以上不滿十八周歲的公民,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
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第十二條 十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
與他的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
理,或者徵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不滿十周歲的未成年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
民事活動。
Ⅵ 《民法通則》:16周歲以上不滿18周歲的公民,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
1、你不能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當然不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2、社會實踐不是參加工作,所謂合同其實並非勞動合同。是否有效,要看具體內容。
Ⅶ 法律最新規定幾歲為成年人,是16歲還是18歲
中國法律中規定的成年是指公歷生日的歲,且要從公歷生日的當天開始算起。在法律上已滿十六周歲且有收入來源可以供自己生活的也可以視為成年人。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十一條:
十八周歲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可以獨立進行民事活動,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十六周歲以上不滿十八周歲的公民,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第二條:
本法所稱未成年人是指未滿十八周歲的公民。
(7)16歲民法通則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七條:
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七條之一 :
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過失犯罪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五條: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實施刑法第十七條第二款規定以外的行為,如果同時觸犯了刑法第十七條第二款規定的,應當依照刑法第十七條第二款的規定確定罪名,定罪處罰。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六條: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偶爾與幼女發生性行為,情節輕微、未造成嚴重後果的,不認為是犯罪。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七條: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使用輕微暴力或者威脅,強行索要其他未成年人隨身攜帶的生活、學慣用品或者錢財數量不大。
且未造成被害人輕微傷以上或者不敢正常到校學習、生活等危害後果的,不認為是犯罪。 已滿十六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具有前款規定情形的,一般也不認為是犯罪。
Ⅷ 民法總則規定多少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8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十六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除外)。
根據我國《民法總則》第十七條至第二十四條的規定,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包括兩種情況:
1、8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
2、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
(8)16歲民法通則擴展閱讀:
相關法律原文:
《民法總則》第19條規定: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民法總則》第22條規定: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