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何為司法所

何為司法所

發布時間: 2022-02-25 22:16:26

⑴ 主動溝通對司法所有何意義

溝通有利於消除彼此之間的誤會,確立互信的人際關系。人與人之間在交往的過程中,要想得到真誠的友誼,相互的尊重,彼此的信任,那就要深入的溝通,增加彼此的了解,這樣才能知道雙方行格和個性,在交往中過程中不會因為一些小事分歧和生活習慣的不同而影響相互之間的關系和感情。
在實際工作中,一個人的溝通協調能力是很重要的,善於溝通,良好的溝通效果往往會使人很快在工作中打開局面,更能讓公司效能大幅提高。溝通是雙向的,一方面你要獲取對方的真實信息,另外你也必須向對方傳達你的真實信息。這有這樣的溝通才算成功的溝通。
(1)何為司法所擴展閱讀
人際溝通的核心就是強調以和諧為最高原則來處理各種人際關系。不論是組織還是個人,都有一種對和諧的人際關系的需求。忽視人際關系的重要性,甚至將各種關系置之度外,都可能成為管理工作和人生發展的巨大障礙。人際關系其實是每個人一生中重要的課題之一,良好的人際關系是成功的必要條件。
溝通是我們生活、學習、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溝通是必要的。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立的思想,獨立的價值觀,獨立的世界觀,每個人對於同一件事都有自己獨立的認知想法,有時候我們抱怨別人常常不了解自己,事實上我們沒有和別人有效的溝通,雙方都不了解彼此的想法,只有進行有效的溝通,讓我們彼此了解對方的想法,才會使我們的心越來越近。

⑵ 什麼是司法和司法部門包括哪些

司法(Justice),又稱法的適用,通常是指國家司法機關及其司法人員依照法定職權和法定程序,具體運用法律處理案件的專門活動。司法是實施法律的一種方式,對實現立法目的、發揮法律的功能具有重要的意義。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由於「三權分立」,司法與行政、立法之間有嚴格界限和區分。

在中國,司法機關指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兩大類。另外,公安機關可以被認為是司法機關的一部分,在行使行政職能時則不屬於司法機關;國家安全機關、監獄偵查部門、軍隊保衛部門等其他負有刑事偵查權的機關在進行刑事訴訟的過程中其角色同公安機關。

(2)何為司法所擴展閱讀:

司法部門的職能劃分:

1、審判權

人民法院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其他國家機關不能分享。憲法第一百二十三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是國家審判機關」,依法確立了人民法院作為審判機關履行國家審判職能的性質。

2、檢察權

人民檢察院依法獨立行使檢察權,有權對國家公務人員履行職務進行監督,對公安機關的偵查、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司法行政機關的監獄工作進行監督。憲法第一百二十九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是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依法確立了人民檢察院作為國家檢察機關代表國家行使檢察權的法律監督機關性質。

3、偵查權

公安機關依法行使偵查權,具有司法的性質。公安機關除具有司法的屬性外,歸屬國家行政機關的組成部分;公安機關的主要任務是維護國家安全,維護社會治安秩序,保護公民的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合法財產,預防、制止和懲治違法犯罪活動。

4、特殊偵查權

國家安全機關依法對危害國家安全犯罪立案偵查、監獄偵查部門依法對發生在監獄內部的一般刑事犯罪立案偵查、軍隊保衛部門依法對軍人犯罪立案偵查,上述負有刑事偵查權的機關在履行刑事偵查職能過程中角色同公安機關,可以被認為是司法機關的一部分。

但上述機關(包括公安機關)在履行行政職能或其他非偵查職能的時候屬於行政機關的組成部門或軍隊政治部門的組成部門,不認為是司法機關。

⑶ 何為緩刑一年

比如說判三年緩刑1年,就是法院判決三年有期徒刑,暫不執行刑罰,在1年的緩刑考驗期內,沒有違法犯罪行為的,遵守緩刑考驗期規定的,1年後就不再執行刑罰。

緩刑,是指對被判處一定刑罰的犯罪分了,在其具備法定條件的情況下,在一定的考驗期間內附條件地不執行原判刑罰的一種制度。
緩刑的適用必須符合以下兩個條件:
1、緩刑適用的對象必須是被判處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被判處超過3年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由於他們的罪行較重,社會危害性較大,不適宜放在社會上執行,所以不能適用緩刑。
2、適用緩刑的犯罪分子必須是犯罪情節比較輕微,悔罪表現比較好,放在社會上確實不致再危害社會的。
3、根據我國刑法的規定,對於累犯不能適用緩刑。這是因為累犯屢教不改,主觀惡性深,人身危險性大。
被判處緩刑的犯罪分子如果在主刑之外還判處有附加刑,附加刑仍然應當執行,而不受主刑緩刑的影響。
緩刑的考驗期限,是指對受緩刑宣告的犯罪分子進行考察的一定期限。拘役的緩刑考驗期限為原判刑期以上1年以下,但是不能少於2個月。有期徒刑的緩刑考驗期限為原判刑期以上5年以下,但是不能少於1年。
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在緩刑考驗期限內必須遵守下列規定:
(1)遵守法律、行政法規,服從監督;
(2)按照規定定期向執行緩刑的機關報告自己的活動情況;
(3)遵守考察機關關於會客的規定;
(4)離開所居住的市、縣或者遷居,應當報經考察機關批准。
緩刑的考驗期限,從判決確定之日起計算,判決確定之日即判決發生法律效力之日。判決以前先行羈押的時間,不能折抵緩刑的考驗期限。
緩刑犯的考察和處理有三種情況:
第一,緩刑犯在緩刑考驗期限內如果又犯新罪,或者發現在判決宣告以前還有其他罪沒有判決的,應當撤銷緩刑,對新犯的罪或者新發現的罪作出判決,把前罪和後罪所判處的刑罰,按照刑法第9條的規定,實行數罪並罰。
第二、緩刑犯在緩刑考驗期限內如果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有關緩刑的監督管理規定,情節嚴重的,應當撤銷緩刑,執行原判刑罰。
第三,緩刑犯在緩刑考驗期限內如果沒有上述情況,緩刑考驗期滿,原判刑罰就不再執行,並且應當公開予以宣告。
我國刑法中對軍人違反職責罪還有特別緩刑的規定,即在戰時,對被判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沒有現實危險宣告緩刑的犯罪軍人,允許其戴罪立功,確有立功表現時,可以撤銷原判刑罰,不以犯罪論處。

如何執行緩刑
一、緩刑的考驗期限

人民法院在宣告緩刑時,應當依照法律的規定,確定適當的緩刑考驗期限。只有經過一定的考驗期限,才能考察被緩刑的犯罪分子是否接受改造、重新做人,這樣才能使緩刑制度發揮積極的作用。

根據《刑法》第73條第3款的規定,拘役的緩刑考驗期限為原判刑期以上1年以下,但是不能少於兩個月。有期徒刑的緩刑考驗期限為原判刑期以上5年以下,但是不能少於1年。

根據《刑法》第73條第3款的規定,緩刑考驗期限,是從判決確定之日起計算。所謂判決確定之日,即指判決發生法律效力之日。

二、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應當遵守的規定

根據《刑法》第75條規定,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應當遵守下列的規定:(1)遵守法律、行政法規,服從監督;(2)按照考察機關的規定報告自己的活動情況;(3)遵守考察機關關於會客的規定;(4)離開所居住的市、縣或者遷居,應當報經考察機關批准。

三、緩刑的考察

根據《刑法》第76條的規定,緩刑的考察機關的主體是公安機關,而由被宣布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所在的單位或者基層組織予以配合。

特別提示:

緩刑考驗期不是刑期,因此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在判決確定以前先行羈押的日期,不能折抵緩刑考驗期。

⑷ 司法所可以查個人信息嗎

法律分析:具體看因為何種公務而進行的統計信息,如果有正當依據,並表明身份的,可以統計公民信息。但是涉及公民敏感信息的統一進行脫敏處理。司法局包括公安局,公安局為了行事破案,可以調取個人檔案,這是人民賦予的權利。每個公民都有隱私權,公安機關有義務保護公民的隱私權,所以不會隨便為別人查詢他人資料的,公民身份信息是受法律保護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一十條 自然人享有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等權利。法人、非法人組織享有名稱權、名譽權和榮譽權。

⑸ 警察去司法所了解緩刑人員住哪裡,司法所竟然說不知道,負什麼責任

按照管理要求,沒有公函、未得到縣市區司法局同意,司法所是不允許內向其他機構提供緩刑人容員的個人信息的。
另外,公安機關本身也有對轄區內特殊人群(包括緩刑人員)進行管理的職責,片區民警或輔警本身也應該知道緩刑人員的基本情況。緩刑人員所屬社區對轄區內特殊人群的管控情況也是掌握的。條條大路通羅馬。
至於說要追究責任,可以向上級縣市區司法局相關科室隊反映,涉及違法犯罪的,也可以向紀委或縣市區檢察院有關部門反饋。嚴重的脫管、漏管,是要追究刑事責任的。
公檢法司,都是一根線,沒必要劍拔弩張。只要程序到位,認真溝通,相信事情會得到妥善解決。

⑹ 大家說說司法所歸鄉鎮管好還是司法局管好

司法局管理好,但是司法所要有獨立的辦公場所及經費保障。現在很多地方都是司法所和鄉鎮政府在同一辦公樓辦公,司法所人員還要兼職鄉鎮工作,實在令人難受。

⑺ 司法所有權決定土地權屬嗎

沒有! 司法所只是在鄉鎮街道的基層司法組織,它有義務配合土地管理部門協調土地糾紛,土地權屬的確權行為是土地管理部門,國土資源部、廳、局.......

⑻ 司法所是否免費為人民服務

司法所對群眾服務是不收錢的!!

熱點內容
疫情防控司法所 發布:2025-02-04 08:50:42 瀏覽:856
法律援助中心特邀監督員 發布:2025-02-04 08:49:16 瀏覽:247
廣東省安全生產條例試題 發布:2025-02-04 08:49:15 瀏覽:279
行政訴訟法異同 發布:2025-02-04 08:33:54 瀏覽:373
失去交流能力簽名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2-04 08:18:58 瀏覽:325
過磅單和發票法律效力 發布:2025-02-04 08:16:47 瀏覽:811
勞動法工齡賠償從哪年生效 發布:2025-02-04 06:37:54 瀏覽:922
下列關於行政許可法律責任說法錯誤的是 發布:2025-02-04 06:32:56 瀏覽:954
勞動法工資不給 發布:2025-02-04 06:30:44 瀏覽:602
合同法中對日期的規定 發布:2025-02-04 06:23:35 瀏覽: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