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總則第五條

民法總則第五條

發布時間: 2022-02-26 02:47:40

㈠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第五條.第一百零六條

第五條抄 「公民、法人的合法襲的民事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犯」。

第一百零六條 「 公民、法人違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義務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公民、法人由於過錯侵害國家的、集體的財產,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沒有過錯,但法律規定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㈡ 原來的民法通則第五條b到現在的民法典多少條

原來的民法通則第五條到現在的民法典第三條,但稍有改變。
《民法通則》第五條 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犯。

《民法典》第三條民事主體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

㈢ 民法典第5條規定

現在的民法典就是過去的民法通則、民法總則、合同法、侵權責任法內等9部法律,整合後容的規定
便於自己學習,網上一搜便可以看到
民法典 第五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原則,按照自己的意思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

㈣ 違反民法通則第五條該如何處理

民法通則第5條: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犯
違反民法通則第五條,即侵犯公民、法人的合法民事權益的侵權行為,可以提起民事訴訟,根據具體的侵權客體要求停止侵害、賠償損失(包括精神損失)、恢復原狀、賠禮道歉等等。
公民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意識現在越來越強!

㈤ 民法總則第5條自願原則一般在哪些案件中

您好。《民法總則》第四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原則,按照自己的意思設立、變更和終止民事關系。第五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原則,合理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
自願原則是民法的基本原則之一,自願原則又稱為意思自治原則,是指民事主體依照自己的理性判斷,自主參與民事活動,管理自己的私人事務,不受國家權力和其他民事主體的非法干預。
一、自願原則的具體內容自願原則的具體內容如下:
1. 民事主體在從事民事活動時有一定的意志自由
2. 民事主體依法設立的民事法律行為具有法律效力
自願原則的主要表現
二、自願原則主要有以下表現:
1、當事人自主決定民事事項;
在民事活動中,當事人可以自主決定各種事項,不僅可以決定是否實施某行為或參與某民事法律關系,而且可以決定行為的相對人、行為的方式以及法律關系的內容等等;當事人不僅可自主決定實體上的權利義務,而且可自主處分其權利,選擇處理糾紛的程序、方式等等。當事人關於民事事項的約定,只要不違反法律的強行性規定,就有法律效力,並且「約定大於法定」,即當事人關於該事項約定的效力優先於法律關於該事項的任意性規定。
2、當事人對自己的真實意思負責。
在民事活動中,只有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才能發生法律效力。當事人也只對表達自己的真實意願的民事行為負責。不是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的行為,當事人可不認可其效力,可不受其拘束。並且,當事人對於在意志不自由的情況下造成的損害,原則上也不承擔責任。
自願原則是民法意思自治的充分體現,自願原則是民法平等原則的表現和延伸。沒有平等就沒有自由,同樣,沒有自由也就沒有平等。

㈥ 什麼是民法總則

 民法總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是民法典的總則編,規定了民事活動的基本原則和一般規定,在民法典中起統領性作用。. 共分基本規定、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組織、民事權利、民事法律行為、代理、民事責任、訴訟時…. 管理 日誌.

㈦ 2017最新《民法總則》新增哪些訴訟時效規定

《民法總則》第九章訴訟時效

第一百八十八條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訴訟時效期間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但是自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權利人的申請決定延長。

第一百八十九條當事人約定同一債務分期履行的,訴訟時效期間自最後一期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計算。

第一百九十條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對其法定代理人的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自該法定代理終止之日起計算。

第一百九十一條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損害賠償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自受害人年滿十八周歲之日起計算。

第一百九十二條訴訟時效期間屆滿的,義務人可以提出不履行義務的抗辯。

訴訟時效期間屆滿後,義務人同意履行的,不得以訴訟時效期間屆滿為由抗辯;義務人已自願履行的,不得請求返還。

第一百九十三條人民法院不得主動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

第一百九十四條在訴訟時效期間的最後六個月內,因下列障礙,不能行使請求權的,訴訟時效中止:

(一)不可抗力;

(二)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沒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喪失民事行為能力、喪失代理權;

(三)繼承開始後未確定繼承人或者遺產管理人;

(四)權利人被義務人或者其他人控制;

(五)其他導致權利人不能行使請求權的障礙。

自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滿六個月,訴訟時效期間屆滿。

第一百九十五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訴訟時效中斷,從中斷、有關程序終結時起,訴訟時效期間重新計算:

(一)權利人向義務人提出履行請求;

(二)義務人同意履行義務;

(三)權利人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

(四)與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

第一百九十六條下列請求權不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

(一)請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

(二)不動產物權和登記的動產物權的權利人請求返還財產;

(三)請求支付撫養費、贍養費或者扶養費;

(四)依法不適用訴訟時效的其他請求權。

第一百九十七條訴訟時效的期間、計算方法以及中止、中斷的事由由法律規定,當事人約定無效。

當事人對訴訟時效利益的預先放棄無效。

第一百九十八條法律對仲裁時效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沒有規定的,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

第一百九十九條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的撤銷權、解除權等權利的存續期間,除法律另有規定外,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產生之日起計算,不適用有關訴訟時效中止、中斷和延長的規定。存續期間屆滿,撤銷權、解除權等權利消滅。

(7)民法總則第五條擴展閱讀: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訴訟時效制度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

(2018年7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744次會議通過,自2018年7月23日起施行)

為正確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關於訴訟時效制度的規定,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結合審判實踐,制定本解釋。

第一條 民法總則施行後訴訟時效期間開始計算的,應當適用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八條關於三年訴訟時效期間的規定。當事人主張適用民法通則關於二年或者一年訴訟時效期間規定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二條 民法總則施行之日,訴訟時效期間尚未滿民法通則規定的二年或者一年,當事人主張適用民法總則關於三年訴訟時效期間規定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三條 民法總則施行前,民法通則規定的二年或者一年訴訟時效期間已經屆滿,當事人主張適用民法總則關於三年訴訟時效期間規定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四條 民法總則施行之日,中止時效的原因尚未消除的,應當適用民法總則關於訴訟時效中止的規定。

第五條 本解釋自2018年7月23日起施行。

本解釋施行後,案件尚在一審或者二審階段的,適用本解釋;本解釋施行前已經終審,當事人申請再審或者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決定再審的案件,不適用本解釋。

㈧ 《民法通則》第5條的具體內容

第五條 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犯。

熱點內容
勞動法工齡賠償從哪年生效 發布:2025-02-04 06:37:54 瀏覽:922
下列關於行政許可法律責任說法錯誤的是 發布:2025-02-04 06:32:56 瀏覽:954
勞動法工資不給 發布:2025-02-04 06:30:44 瀏覽:602
合同法中對日期的規定 發布:2025-02-04 06:23:35 瀏覽:131
道德經第77章 發布:2025-02-04 05:58:04 瀏覽:946
民法典司法機關 發布:2025-02-04 05:51:44 瀏覽:963
道德和情理 發布:2025-02-04 05:48:43 瀏覽:743
常人方法學的創始人是 發布:2025-02-04 04:47:18 瀏覽:415
刑事訴訟法中案情重大的標准 發布:2025-02-04 04:39:23 瀏覽:498
法治頻道懺悔錄 發布:2025-02-04 04:37:05 瀏覽: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