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所發生
Ⅰ 鄉鎮司法所處理土地糾紛事情嗎
司法所沒有裁決的權力,但它可以出面調解。
一、處理土地權屬爭議的許可權
土地權屬爭議由當事人協商,協商不成的,由縣級以上國土局負責調查和處理,需要作出處理決定的,擬定處理意見,報同級人民政府處理。
二、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單位與單位之間發生的爭議案件,由爭議所在地的縣級國土局調查處理。
對於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發生的爭議案件,可以根據當事人的申請,由鎮級人民政府受理和處理。
三、下列案件不作為爭議案件受理:
(1)土地侵權案件
(2)行政區域邊界爭議案件
(3)土地違法案件
(4)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爭議案件
三、處理土地權屬爭議的程序
1、申請
當事人直接向爭議土地所在地的縣局或鎮國土所提出書面申請;
2、審查
國土局、國土所審查,認為不應當受理的,7日內擬定不予受理建議書,報縣國土局,縣、鎮人民政府作出不予受理決定(或政府授權,由縣國土局作出)。當事人對不予受理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提起行政訴訟。
3、受理
4、確定案件承辦人
5、調查取證
雙方當事人對各自提出的事實和理由負有舉證責任。
6、調解
調解達成協議的,應當製作調解書,應雙方當事人簽名或者蓋章,由承辦人署名並加蓋縣國土局印章後生效。縣國土局在調解書生效之日起15日內,將調解書送達當事人。
7、提出處理意見,草擬處理決定書,報批。 調解未達成協議的,鎮國土所或縣國土局提出處理意見,起草處理決定書,將案卷上報鎮人民政府或縣人民政府,由鎮人民政府或縣人民政府作出處理決定。
8、送達處理決定書。
Ⅱ 社區服刑人員應當定期向司法所報告什麼內容
《社區矯正實施辦法》第十一條 社區矯正人員應當定期向司法所報告遵紀守法、接受監督管理、參加教育學習、社區服務和社會活動的情況。發生居所變化、工作變動、家庭重大變故以及接觸對其矯正產生不利影響人員的,社區矯正人員應當及時報告。保外就醫的社區矯正人員還應當每個月向司法所報告本人身體情況,每三個月向司法所提交病情復查情況。
Ⅲ 司法所可以辦理見證嗎法律依據是什麼
見證非公證,其效力僅限於合法與證明力的作用,司法所一般都承擔法律服務所的職能(有的是一個機構承擔兩種職能)。
法律依據是《司法部關於基層法律服務所有限制地開展見證工作的通知》。
司法所,在基層政法機構體系中,司法所是基層政法組織機構之一,它與公安派出所、法院派出法庭、檢察院派駐檢察室共同構成我國鄉鎮(街道)一級的政法體系,成為中國基層司法運行機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基層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機構體系中,司法所是司法行政系統參與基層綜合治理工作的重要成員單位,處在化解人民內部矛盾、預防和減少犯罪的第一線。
(3)司法所發生擴展閱讀:
職責:指導管理人民調解工作,參與調解疑難、復雜民間糾紛;負責社區矯正工作,組織開展對社區矯正人員的監督管理、教育矯正和社會適應性幫扶;協調有關部門和單位開展對刑釋人員的安置幫教工作。
指導管理基層法律服務工作;組織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組織開展基層依法治理工作,為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提供法律意見和建議;協助基層政府處理社會矛盾糾紛。
參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完成上級司法行政機關和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交辦的維護社會穩定的有關工作。
基層法律服務業務范圍:應聘擔任法律顧問;代理參加民事、經濟、行政訴訟活動;代理非訴訟法律事務;主持調解糾紛。
解答法律咨詢;代書法律事務文書;協助辦理公證事項;協助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和其他有關法律服務事項。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司法所
Ⅳ 1經過司法所解決的事還可以立案嗎
司法所一般在民事糾紛中對雙方進行調解,如雙方達成一致一般會簽訂調解協議,只要該協議的內容不違法法律的強制性規定,不存在欺詐脅迫的行為,則該調解協議經雙方簽字後是有效的。
至於是否能立案的問題,是肯定的,但問題是立案後能否勝訴。
Ⅳ 司法所的職責是什麼
Ⅵ 司法所的職能
1、指導管抄理人民調解工作,襲參與調解疑難、復雜民間糾紛;
2、負責社區矯正工作,組織開展對社區矯正人員的監督管理、教育矯正和社會適應性幫扶;
3、協調有關部門和單位開展對刑釋解教人員的安置幫教工作;
4、指導管理基層法律服務工作;
5、組織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工作;
6、組織開展基層依法治理工作,為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提供法律意見和建議;
7、協助基層政府處理社會矛盾糾紛;
8、參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
9、完成上級司法行政機關和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交辦的維護社會穩定的有關工作。
(6)司法所發生擴展閱讀
司法所是司法行政機關最基層的組織機構,是縣(區、市)司法局在鄉鎮(街道)的派出機構,負責具體組織實施和直接面向廣大人民群眾開展基層司法行政各項業務工作。
在基層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機構體系中,司法所是司法行政系統參與基層綜合治理工作的重要成員單位,處在化解人民內部矛盾、預防和減少犯罪的第一線。
Ⅶ 各地的司法所是干什麼的,他們有哪些職責和義務
司法所主要負責人民調解工作、社區矯正工作、安置幫教工作、指導管理基層法律服務工作、組織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等。
司法所,在基層政法機構體系中,司法所是基層政法組織機構之一,它與公安派出所、法院派出法庭、檢察院派駐檢察室共同構成我國鄉鎮(街道)一級的政法體系,成為中國基層司法運行機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基層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機構體系中,司法所是司法行政系統參與基層綜合治理工作的重要成員單位,處在化解人民內部矛盾、預防和減少犯罪的第一線。
司法所職責
1、指導管理人民調解工作,參與調解疑難、復雜民間糾紛;
2、負責社區矯正工作,組織開展對社區矯正人員的監督管理、教育矯正和社會適應性幫扶;
3、協調有關部門和單位開展對刑釋人員的安置幫教工作;
4、指導管理基層法律服務工作;
5、組織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工作;
6、組織開展基層依法治理工作,為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提供法律意見和建議;
7、協助基層政府處理社會矛盾糾紛;
8、參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
9、完成上級司法行政機關和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交辦的維護社會穩定的有關工作。
拓展資料
司法所社區矯正的主要工作:
1、被判處管制的;
2、被宣告緩刑的;
3、被暫予監外執行的,具體包括:
(1)有嚴重疾病需要保外就醫的;
(2)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
(3)生活不能自理,適用暫予監外執行不致危害社會的。
4、被裁定假釋的。
Ⅷ 我被判緩刑,家裡司法所不接收,怎麼辦
1、法院判緩刑的,司法局無權不接收。如果犯罪人不居住在該司法局轄區回的,法院應當將答犯罪人移送其居住地的司法局執行。
2、司法局不接受時,可以要求司法部門說明理由,建議向當地公安局咨詢處理,反饋情況。
3、作為被判刑者,根應當自人民法院判決、裁定生效之日或者離開監所之日起規定期限內到居住地縣級司法行政機關報到。
4、咨詢轄區是否屬於該司法局管轄范圍內,如果不是,請與你的住所轄區相符的司法局對接。
(8)司法所發生擴展閱讀:
相關法律知識
《刑法》第七十三條拘役的緩刑考驗期限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於二個月。有期徒刑的緩刑考驗期限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於一年。緩刑考驗期限,從判決確定之日起計算。
Ⅸ 一個剛被判了緩刑的人,司法所說不能出外工作,但那個被判緩的人為了生活只能悄悄的出外工作,但每個月都
宣告緩刑的人,需要接受社區矯正,但沒有規定說不能到外地工作。內
到外地工作,按時容報到或者隨時接受報到即可。
司法部門即使查到你在外地工作,只要沒有干違法犯罪的事,也沒有問題,不會撤銷緩刑送監獄執行的。
Ⅹ 阿雙方發生方法司法所
030
03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