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國際商法小案例

國際商法小案例

發布時間: 2022-02-26 09:02:35

㈠ 國際商法的案例

首先說一下,這個不是國際商法的案例,是合同法
電暖氣爆炸的損害包括李明的身體傷害,和辦公室起火引起的東風公司的財產損失。
賠償責任,我認為不同,李明是在工作時受到的傷害,應該屬於工傷,由東風公司承擔責任。
東風公司的財產損失應該由銷售者或者生產者承擔,屬侵權責任。

㈡ 國際商法案例分析

1.我公司與國外一家大公司簽訂一筆進口精密機床合同,該公司在歐盟區內共有3家工廠 生產這種機床。臨近裝運日期時,對方一工廠突然發生火災,機床被燒毀,該公司以不可抗力為由要求撤銷合同。問:可否撤銷?說明理由。
原則上不能撤銷合同。此案涉及到不可抗力的後果。一般說來,不可抗力的後果有兩種, 一種是撤銷合同,一種是延期履行合同。什麼情況下解除合同,什麼情況下履行合同要看所發生事故的原因、性質、規模以及履行合同所產生的影響程度。 本案中,火災雖然是當事人無法預料的,應該屬於不可抗力的范圍,但由於對方還有兩家 工廠可以生產合同項下的產品,因此,我方要求對方延期履行合同。
2.我國某公司與外商簽訂了一份CIF出口合同,我國公司在中國人民保險公司辦理了保 險。貨物發出後,銀行議付了貨款,但貨到目的港後發現嚴重破損,而保險中沒有投保破損險(因為買方沒有指明),買方要求我國公司到保險公司辦理索賠事宜。問:我方應否辦理?
買方要求不合理。此案涉及到CIF合同的性質。 ①根據《2000年通則》,CIF屬於象徵性交貨術語,即賣方只要交出符合合同或信用證規 定的正確完整的單據,就算完成了交貨義務,而無須保證到貨,所以不是到岸價。 ②CIF雖然由賣方辦理保險,但投保金額和險別必須事先約定,如果沒有約定,只能按照 國際慣例辦理,即按FOB貨價×(1+10%)投保平安險。 ③在CIF術語下,賣方辦理保險僅為代理性質,應由買方處理索賠事宜。如果買方要求賣 方代替辦理索賠事宜,但責任和費用用由買方承擔。 本案例,買方顯然是在推卸責任。因此我方不能答應對方要求。
3.某年11月,我國某外貿公司與一外商簽訂了出口5000公噸鋼材的合同,價格條款為 CIF溫哥華。支付方式為即期不可撤銷信用證。我方按合同規定辦理了租船定艙和保險並支付了相關費用,取得了全套合格單據並到議付行付貨款,不料貨物在航行途中遭遇海嘯,全部滅失。外商以貨物滅失為由拒絕付款贖單,問我方如何處理?
這是一起並不復雜案例。在CIF術語中,買賣雙方風險劃分地點是裝運港船舷,越過船舷 後的風險由買方承擔,賣方辦理保險僅僅是代理性質,出險後應由買方辦理索賠事宜。另外CIF屬於象徵性交貨,即憑全套合格單據,買方就不得拒付貨款。還有,信用證業務屬於銀行信用,應由議付銀行承擔第一付款責任。 處理措施:我方首先應向議付行議付貨款,再由議付行向付款行申請付款,只要全套單據 合格,付款行不得拒付。其次我方應向買方講明道理,提出嚴重交涉,只要對方不無理取鬧, 就會按照國際慣例迅速支付貨款。最後,我方可以協助買方辦理向保險公司索賠事宜,但責任壞人費用要由買方承擔。

㈢ 國際商法案例分析

《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規定,根本性違約(fundamental breach)是指違約方的故內意行為造成的違約,如賣容方完全不交貨,買方無理拒收貨物、拒付貨款,其結果給受損方造成實質損害(substial detriment)。
如果一方當事人根本違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宣告合同無效,並可要求損害賠償。
非根本性違約(nonfunbamental breach)是指違約的狀況尚未達到根本違反合同的程度,受損方只能要求損害賠償,而不能宣告合同無效。

1.從題目中看,賣方知道10月7日才將該批貨物裝船,所以是買故意產生的違約
2.所以對於賣方的根本性違約,買方有權要求賠償甚至撤銷合同

㈣ 求國際商法案例及答案,急急

您好,

1、仲裁委員會可以受理。
法律依據:第二百五十五條涉外經濟貿易、運輸和海事中發生的糾紛,當事人在合同中訂有仲裁條款或者事後達成書面仲裁協議,提交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仲裁機構或者其他仲裁機構仲裁的,當事人不得向人民法院起訴。

2、人民法院不能受理。
法律依據同上。
-------------------------------------------------------------------------------------------------------------------
希望回答了您的問題。如果您有進一步想要了解的,可以在新浪微博里加「律師邦」為粉絲,與我們取得聯系。您亦可通過撥打4000-648-640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公益為您解答。

㈤ 國際商法經典案例分析

根據《貨物買賣法》第18條(1)條規定:「凡屬無保留條件的特定物的買賣,如果該物以處於可交付狀態,則貨物所有權於合同訂立時轉移,除非當事人表達了不同的意思。」在CIF合同中,3000噸小麥在裝運後所有權就屬於商人A,其轉賣1000噸給B,應在其合同訂立時就轉移了所有權,所以應將000噸小麥歸還B

㈥ 我有個國際商法的案例請大家幫忙!

1:船舶修理抄費不應括在共襲同海損中:海商法中關於船舶適航狀態的規定是船舶在開航前和開航時保持其適航狀態即可.但共同海損必須是為船貨雙方共同利益而人為造成的損失.顯然船舶修理費用不是.遇台風後的,船期損失、港口費等為共同海損.

2:(1)因當班駕駛員不熟悉沿途航道及過於自信,使船發生擱淺而漏水,使三艙內的3噸鴨梨被海水浸壞:為管船過失,船方可免責.(2)為了搶救船舶和貨物,船長同意救助人把三艙內其餘200噸貨物拋入大海為共同海損.保險公司應賠償保險人的30噸海水浸壞的鴨梨(一切險包括水漬險),船方因管船過失而免責.

3:保險公司不應該賠償因事故耽擱的1000噸鴨梨的市價下跌損失.海商法中規定了關於保險公司的免責條款中包括擴市價下跌.

㈦ 國際商法案例,急用

1)A公司要為無權代理負責。因為甲雖不具備代理權,但因某種表象,足以使善意第三方B相信代理人對A有代理權由此產生的法律效果依法直接歸A承擔。
2)甲不直接承擔對B公司的責任,但是可以由A公司主張對甲的詐騙行為的責任。

㈧ 國際商法案例!!~~~~~~

宋朝、元朝、明朝、清朝、中華民國,五者的西南疆域,最西南處,到哪兒?
懸賞分:0 - 提問時間2009-12-8 13:39 問題為何被關閉

問題補充:我看元朝、明朝地圖,西南邊境比現在的中國西南邊境還要往西和往南6000多米

㈨ 國際商法案例

(1)構成要約。該建議向荷蘭方發出,清楚明確地表明願意按照要約內容訂版立合同的意思權,該建議的內容明確肯定,故構成要約。
(2)構成反要約,顯然荷蘭方實質性的改變了原來要約的重要內容,為求與中方進行協商,改動了數量價格和期限,所以是反要約。
(3)雙方已經構成合同。因為在這過程中,中方最後發出了有效的要約,荷蘭方在規定期限內承諾,合同成立。
(4)有。荷蘭方最後添加的「要求提供衛生檢疫許可證,原產地證書和磅碼單,需提供良好適合海洋運輸的包裝。」很有可能構成對要約的實質性變動,不符合中方當初要約的意思表示,所以中方可以有策略的在這一點上進行抗辯,堅持稱合同不成立。

熱點內容
勞動法工齡賠償從哪年生效 發布:2025-02-04 06:37:54 瀏覽:922
下列關於行政許可法律責任說法錯誤的是 發布:2025-02-04 06:32:56 瀏覽:954
勞動法工資不給 發布:2025-02-04 06:30:44 瀏覽:602
合同法中對日期的規定 發布:2025-02-04 06:23:35 瀏覽:131
道德經第77章 發布:2025-02-04 05:58:04 瀏覽:946
民法典司法機關 發布:2025-02-04 05:51:44 瀏覽:963
道德和情理 發布:2025-02-04 05:48:43 瀏覽:743
常人方法學的創始人是 發布:2025-02-04 04:47:18 瀏覽:415
刑事訴訟法中案情重大的標准 發布:2025-02-04 04:39:23 瀏覽:498
法治頻道懺悔錄 發布:2025-02-04 04:37:05 瀏覽: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