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公民法人在

公民法人在

發布時間: 2022-02-26 10:33:34

A. 公民自然人與法人的區別和聯系

一、公民自然人與法人的區別:
1、法律上的概念不同
(1)公民實際上就是指具有某個國家國籍的個人。

(2)自然人是基於出生這一自然現象而存在的人。可以理解為我們口頭表達的「人」。

(3)法人是個法律概念,值得注意的是,法人不一定是一個人,有可能是一個組織或一個單位,也就是說——法人是具有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

2、特點不同
(1)具有一國國籍的自然人稱為該國的公民。
(2)自然人是基於自然規律出生、生存的人。
(3)法人是社會組織在法律上的人格化,是法律意義上的"人",而不是實實在在的生命體,其依法產生、消亡。
3、做為民事主體不同
(1)公民也是以個人本身作為民事主體的。
(2)自然人則是以個人本身作為民事主體的。
(3)法人是集合的民事主體,即法人是一些自然人的集合體。例如大多數國家(包括我國)的公司法都規定,公司法人必須由兩人以上的股東組成。
4、民事權利能力的開始和終止條件不同
(1)公民的民事權利能力始於公民出生,終於公民死亡。
(2)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始於自然人出生,終於自然人死亡。
(3)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從法人成立時開始,至法人消滅時終止。
5、法律對民事權利能力的限制不同
(1)公民的民事權利能力一律平等,在民事權利能力的內容上,公民相互之間毫無差別,公民的民事權利能力不受公民自身條件(如年齡、民族、財產多寡等)的限制。
(2)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一律平等,在民事權利能力的內容上,自然人相互之間毫無差別,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不受自然人自身條件(如年齡、民族、財產多寡等)的限制。
(3)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要受其目的和業務范圍的限制。不同性質的法人,其民事權利能力的內容不同,如國家機關法人和企業法人具有完全不同的業務范圍,國家機關法人只有在與其行政管理職能需要的范圍之內,才能參加民事活動。而不同的企業有不同的業務經營范圍,一個企業有權利參加的民事活動,另一個企業就有可能沒有資格參加,由此也決定了各種企業相互之間,在民事權利能力具體內容上也有區別。
6、民事權利能力的內容範圍不同
(1)在民事權利享有的具體范圍上,公民能夠享有的財產權利。
(2)在民事權利享有的具體范圍上,自然人能夠享有的財產權利。
(3)在民事權利享有的具體范圍上,法人一般都可以享有;專屬法人享有的民事權利(如國有財產的經營管理權等),法人的民事行為能力是法人以自己的行為取得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資格。
二、公民自然人與法人的聯系

1、三者都是中國法律內規定的內容。

2、公民既能成為自然人,也能成為法人。
3、三者的民事權利和民事行為必須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行使。

B. 什麼是公民什麼是法人

公民:是指具有一國國籍的自然人
法人:指的是有獨立的財產、獨立人格、能夠以自己的財產獨立承擔責任的組織
其他組織:是指法人以外的不具有法人人格的組織,如個人合夥、事業單位等

C. 公民和法人在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權利行為能力上的區別是什麼

法人的民事行為能力與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有一定的區別:

(一)法人的民事行為能力自成立時產生,至終止時消滅。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必須具備一定的年齡和精神狀態才能取得。按照《民法通則》的規定:除精神病患者外,年滿十八周歲的公民是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人;十周歲以上,十八周歲以下的公民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人;不滿十周歲的公民是無民事行為能力的人。

(二)法人的民事行為能力與其民事權利能力的范圍總是一致的。也就是法人必須在法律、法令規定的或核准登記的業務范圍內開展活動,承擔對國家和社會應盡的義務。如果法人的民事行為超出其民事權利能力的范圍,該行為無效,同時還要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對比之下,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並不是同其民事權利能力同時產生,其范圍也可能不相一致。

(三)由於法人是一種社會組織,組織本身不可能實施民事行為,所以,法人的民事行為能力是通過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或其代理人的行為來實現的。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通過自身的行為即可實現。

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
完全民事行為能力:18周歲以上的公民;16周歲以上不滿18周歲的公民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應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10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
無民事行為能力。不滿10周歲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均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

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與民事行為能力的范圍是一致的。法人自成立時起,享有民事權利能力;至法人終止時止,民事權利能力消滅。法人在享有民事權利能力時,同時具有民事行為能力。

D. 簡述公民和法人在權利能力方面的區別

答:公民的行為能力是公民的意識能力在法律上的反映。確定公民有無行為能力,其標准有二:一是能否認識自己行為的性質、意義和後果;二是能否控制自己的行為並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法人組織也具有行為能力,但與公民的行為能力不同。表現有二:第一,公民的行為能力有完全與不完全之分,而法人的行為能力總是有限的,由其成立宗旨和業務范圍所決定。第二,公民的行為能力和權利能力並不是同時存在的。也就是說,公民具有權利能力卻不一定同時具有行為能力,公民喪失行為能力也並不意味著喪失權利能力。與此不同,法人的行為能力和權利能力卻是同時產生和同時消滅的。法人一經依法成立,就同時具有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法人一經依法撤銷,其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就同時消滅。

E.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是指什麼

一、公民:是指具有一國國籍的自然人
二、法人:指的是有獨立的財產、獨立人格、能夠以自己的財產獨立承擔責任的組織
三、其他組織:是指法人以外的不具有法人人格的組織,如個人合夥、事業單位等

F. 公民、法人在什麼情況下,承擔民事責任

公民、法人違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義務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公民、法人由於過錯侵害國家的、集體的財產,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沒有過錯,但法律規定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但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或者造成他人損害的,不承擔民事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G. 公民、人民、自然人、法人的區別是什麼

公民、人民、自然人、法人的區別是
公民是有政治權利的民眾,人民和自然人是所有人,法人是企業或團體依法注冊的代表。
按我國法律規定,公民是指具有一國國籍的人。比如我們都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理論上都是中國公民。
自然人是指基於自然規律而出生的人,強調的人的自然屬性,自然規律
法人是指依法成立的,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能以自己的名義獨立參加民事活動,行使權利,承擔責任的組織。法人不是人,而是一個組織,在法律上把他視同一個人,叫法律擬制人格。比如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政府機關等
人民是一個政治概念,是相對於敵人而言的。強調的是人的政治屬性。

H. 公民法人在什麼情況下不可以申請行政復議

公民法人對行政管理機關所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可以向縣級人民政府或是上一級的行政管理部門在規定的法定時限內申請行政復議。
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

I. 公民和法人和自然人有什麼區別

1是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簡言之,法人是具有民事權利主體資格的社會組織。

2、自然人,是基於出生這一自然現象而存在的人。可以理解為我們口頭表達的「人」。

3、公民實際上就是指具有某個國家國籍的個人

法人作為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是與自然人相對稱的,兩者相比較有不同的特點:第一,法人是社會組織在法律上的人格化,是法律意義上的"人",而不是實實在在的生命體,其依法產生、消亡。自然人是基於自然規律出生、生存的人,具有一國國籍的自然人稱為該國的公民。自然人的生老病死依自然規律進行,具有自然屬性,而法人不具有這一屬性。第二,雖然法人、自然人都是民事主體,但法人是集合的民事主體,即法人是一些自然人的集合體。例如大多數國家(包括我國)的公司法都規定,公司法人必須由兩人以上的股東組成。對比之下,自然人則是以個人本身作為民事主體的。第三,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民事行為能力與自然人也有所不同。根據《民法通則》第37條規定,法人必須同時具備四個條件,缺一不可。
(一)依法成立。即法人必須是經國家認可的社會組織。在我國,成立法人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根據法律法規或行政審批而成立。如機關法人一般都是由法律法規或行政審批而成立的。二是經過核准登記而成立。如工商企業、公司等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准登記後,成為企業法人。
(二)有必要的財產和經費。法人必須擁有獨立的財產,作為其獨立參加民事活動的物質基礎。獨立的財產,是指法人對特定范圍內的財產享有所有權或經營管理權,能夠按照自己的意志獨立支配,同時排斥外界對法人財產的行政干預。
(三)有自己的名稱、組織機構和場所。法人的名稱是其區別於其他社會組織的標志符號。名稱應當能夠表現出法人活動的對象及隸屬關系。經過登記的名稱,法人享有專用權。法人的組織機構即辦理法人一切事務的組織,被稱作法人的機關,由自然人組成。法人的場所是指從事生產經營或社會活動的固定地點。法人的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為法人的住所。
(四)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指法人對自己的民事行為所產生的法律後果承擔全部法律責任。除法律有特別規定外,法人的組成人員及其他組織不對法人的債務承擔責任,同樣,法人也不對除自身債務外的其他債務承擔民事責任。
根據《民法通則》的規定,我國的法人主要有四種:機關法人、事業法人、企業法人和社團法人。

熱點內容
民法典司法機關 發布:2025-02-04 05:51:44 瀏覽:963
道德和情理 發布:2025-02-04 05:48:43 瀏覽:743
常人方法學的創始人是 發布:2025-02-04 04:47:18 瀏覽:415
刑事訴訟法中案情重大的標准 發布:2025-02-04 04:39:23 瀏覽:498
法治頻道懺悔錄 發布:2025-02-04 04:37:05 瀏覽:84
新勞動法崗位調整 發布:2025-02-04 04:06:08 瀏覽:466
沈險峰律師 發布:2025-02-04 03:50:53 瀏覽:363
西寧市人民法院地址 發布:2025-02-04 03:44:47 瀏覽:176
大學生必知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2-04 03:38:32 瀏覽:748
協議不追究此次沖突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2-04 03:32:27 瀏覽: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