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典附錄

民法典附錄

發布時間: 2022-02-26 12:48:01

A. 尋闌遺物的另類解釋

楊氏標准答案:所謂闌遺物是指某些人遺失到東西,及到一個地方尋找,告知其具體的事項,便於找到曾經遺失的物品,使其較為方便,這也是即總稱。

B. 每年司法考試的的考試大綱會在什麼時候出來

根據多年經驗,司法考試大綱及教材預計5月份發布;

考試大綱是司法考試命題和指導考生備考的重要依據,一般司考大綱發布之後會發布公告,然後進行報名,報名工作一般是在六月份進行。

C. 附錄五遺囑的無效見證人有哪些

根據法律規定,遺囑無效見證人有: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以及其他不具有見證能力的人;繼承人、受遺贈人;與繼承人、受遺贈人有利害關系的人。遺囑無效見證人就是指不能作為遺囑見證人的主體。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四十條
下列人員不能作為遺囑見證人:
(一)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以及其他不具有見證能力的人;
(二)繼承人、受遺贈人;
(三)與繼承人、受遺贈人有利害關系的人。

D. 什麼是收養協議書

‍‍

收養協議書是收養人要領養沒有直接血緣關系的人與被收養人之間依法訂立的書面協議。收養協議的內容可以規定收養當事人及基本情況,收養成效後的收養人,送養人和被收養人的權利義務關系等。收養協議實質上是一種身份上的契約,是基於雙方當事人希望建立與自然的父母子女關系有同等的效力的關系,通過協議締結私法上的契約而成立的,對此,也可大體上按照婚姻法的成立去理解。收養的內容有:1.送養人、收養人、被收養人的姓名、性別、出生日期、住址及相互關系;2.收養的原因;3.共同送養人、共同收養人的意思表示;4.被收養人(年滿10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的意思表示;5.送養人、收養人、被收養人的權利與義務;6.收養開始的時間;7.共同送養人、共同收養人和具有完全行為能力的被收養人在協議書上簽字。8.約定收養解除條件和事項。9.收養協議糾紛處理方式和違反約定所產生的責任承擔。收養協議是指收養人與送養人之間達成的有關收養被收養人的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另外收養的依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根據《收養法》的規定,收養是確立擬制血親關系的重要途徑。因此,收養必須符合一定的條件,收養不得違背計劃生育的法律、法規,以充分維護收養人與被收養人的合法權益。其實收養小孩也是一個很麻煩的過程,涉及到很多很多方面的法律知識

‍‍

E. 快遞延時怎麼賠償

快遞延時一般是每個快遞公司快遞面單背後的賠償標准進行賠償。

如韻達快回遞的規定是:快件答延誤的賠償標准:免除本次快遞費(不含價費)。由於延誤導致內件直接價值喪失的,不屬於快件延誤,快遞企業不承擔延誤責任。

(5)民法典附錄擴展閱讀:

《快遞暫行條例》第二十七條快件延誤、丟失、損毀或者內件短少的,對保價的快件,應當按照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與寄件人約定的保價規則確定賠償責任;對未保價的快件,依照民事法律的有關規定確定賠償責任。

F. 採光權的法律規定

國家標准、規定為樓高:樓間距=1:1.2比值計算。
按照國家規定(設計規范)以冬至日照時間不低於1小時(房子最底層窗戶)為標准。間距是用建築物室外坪至房屋檐口的高度/tan(a) a-,各地在冬至日正午時的太陽高度角。

附錄:《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節選)
第八十三條 不動產的相鄰各方,應當按照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確處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風、採光等方面的相鄰關系,給相鄰方造成妨礙或者損失的,應當停止侵害,排除障礙,賠償損失。
第八十九條建造建築物,不得違反國家有關工程建設標准,妨礙相鄰建築物的通風、採光和日照。

G. 怎麼學習民法典

民法典全文共1260條,包括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和附則,是對1949年以來分散民事立法的系統整合、編訂纂修。因此,想要直觀了解龐大的民法典體系與內容,單行本是不二之選。

目前市面上民法典的單行本非常多,內容大體以民法典全文文本為主,只是在封面工藝以及內文版式上有所差別。民法典全文10多萬字,推薦可以選擇32開的版本,書籍不至於太厚,便於攜帶與翻閱。

單純以民法典全文為內容的「純凈版」外,部分單行本還特意附錄了草案的說明以及條文要旨的解讀,這些加分的「增值」部分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條文含義以及立法願意。

除了通配版的單行本外,對於正在准備法考以及以民商事為主要業務的實務人士來說,「民法小全書」這樣的法條匯編可能是更好的選擇。

H. 民法典里有家庭之規,找不到有關「家族」規范

1.這是英國法院第一次接受反致案。所謂反致,是指一個與外國有關的民事關系,一個國家(法院所在國)根據其本身的沖突規范的指導,以 b 的法律為准據法,並根據 b 的沖突法的規定,應適用一個國家的法律作為准據法,因此,陳述 a 根據國家的法律決定案件 b 在這個案件中,比利時實體法用於確定倖存者的有效性和兩個附錄,而英國法官則用比利時沖突規則確定其餘四個附錄的有效性。圖2。對於反致來說,不同國家的立法和實踐有著不同的態度。英國法官適用比利時沖突規則的目的是避免英國沖突規則的嚴格要求,即遺囑的形式必須由遺囑人的最後住所決定,盡可能以有效性的形式確認反映當事人意願的遺囑。當時,與英國、歐洲國家相鄰,遺囑的形式,根據遺囑人的屬人法(包括當地法律和居住地法律)或根據遺囑所在地的法律。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英國法官的實踐應該是合理的。

I. 外國最殘忍的刑法

最討厭的就是你們這種復制一大堆的人~~人家問的是外國最殘忍的刑法~~~~`~我覺得是鐵處女~
致命的擁抱:鐵處女(Iron Maiden)

翻開拷問史,在眾多關於拷問器具的記載當中,以人體形狀為模型製作的器具最多。這種器具往往都有左右對開的兩扇門,門裡面裝置有尖銳的釘子,一關上門,裡面的人就會體會到鐵釘刺穿身體的疼痛。在這類刑具中最為有名、而且不得不提的就是德國的「紐倫堡鐵處女」。

讓人意外的是,這種怪異的處刑工具竟然擁有相當久遠的歷史。最早的記載是一名公元前二零五年至一九四年,統治斯巴達的暴君那比斯(Nabis)。他經常會說:「如果我無法說服你,或許我美麗的愛琵加(Apega)可以。」然後,這個倒霉的傢伙就會被領到一個以暴君美麗妻子為外型的雕像面前,雕像的雙臂上有尖利的刀刃,受刑者就會在這致命的擁抱中被殺死。

接著,西班牙人為了拷問那些不願意改信天主教的異教徒,也研發出了類似的工具來。這具雕像通常是由僧侶所雕刻,外面會披上薄紗,手中則拿著象徵信仰的旗幟,外型則是代表著聖母瑪麗亞。由於大多數的拷問室都在地窖中,受刑的異教徒必須走過一段長長的陰森、黑暗、潮濕的走廊之後,才會看到這個恐怖的刑具。行刑者會大聲的念誦一段句子,其意為即使你是異教徒,聖母依舊願意擁抱你。然後,裝有尖刺的雙臂同樣會收攏,讓受刑人的上身被刺穿。在這樣的狀況下,行刑人會繼續審問犯人,要求他認罪,否則就會繼續收攏雕像的手臂。

起初這種刑具只用來懲罰叛教或是污辱聖人的犯人,但稍後它也被用來當作處罰叛國和圖謀不軌的刑罰。在這之中最有名的就是德國紐倫堡的鐵處女了!至今大部分的鐵處女外型都是仿造這台原型機所創造的,唯一可惜的是在同盟國一九四四年二次世界大戰轟炸德國時將它毀掉了,因此目前並沒有保留下來。德國人的手藝果然是最精巧,整個刑具可說是當時工藝的結晶!

由於史書中對該種裝置的使用情況記載得不是很多,所以很難判斷這種刑具的存在是傳說還是事實。因為關於拷問的史料文獻都是以19世紀的研究為基礎,而當時的研究受浪漫主義思想和民間傳聞的影響較深。而有關「鐵處女」使用的記載很少,從1515年8月15日第一次使用該裝置起,只有幾十年的時間。當天,法官把受刑者關入「鐵處女」中,門只是「稍稍」地關了一下:「釘子尖銳的前端慢慢刺入了那男子的身體,先是手腕,然後是腳等其它幾個地方,接著是小腹、胸、膀胱和局部肌肉,接下來是眼睛、肩膀和臀部。看上去雖然很疼,但還不至於立刻要了犯人的命。這期間那男子不停地發出凄慘的叫聲,顯然他非常痛苦,就這樣連續哀號了兩天他才死去。」根據這篇文章的記載,恐怕當時的「鐵處女」內側各個地方都裝有鐵釘,靠改變釘刺的不同部位進行拷問,而且鐵釘還是可以活動的,尤其是會引起劇烈疼痛的地方和靠近致命處的鐵釘是可活動的,執行人故意把這些地方的鐵釘稍稍向外拔了一點,這樣可以延長受刑人的痛苦。

18世紀後,紐倫堡逐漸取消了審訊時實行拷問制度的習慣,在1784年出版的旅遊指南中,明確記載有「『鐵處女』這一可憎的、令人戰栗的拷問器具,成為了弗雷德利克_巴爾巴羅薩時代的古董」的字樣。雖然該書把時代弄錯了將近400年(弗雷德利克_巴爾巴羅薩時代比中世紀還要久遠),但由此我們也可以知道當時的「鐵處女」已經成為博物館中的收藏品了。

鐵處女的外表像個人型棺材,內側各個地方都裝有可活動鐵釘,靠改變釘刺的不同部位進行拷問。尤其是會引起劇烈疼痛的地方和靠近致命處的鐵釘是可活動的。執行人故意把這些地方的鐵釘稍稍向外拔了一點,這樣可以延長受刑人的痛苦。該刑具有四個基本特徵,這四個基本特徵也充分顯示了其非人道的特點。
一,若從小孔向裡面釘入長釘會把受刑者的身體打通。為了增加受刑者的痛苦,還特地避開了受刑者的致命要害。由於該刑具是垂直放立的,因而受刑者在桶棺內完全是被鐵釘懸掛起來的。
二,桶棺內的空間極其狹窄,這會不斷地帶給受刑者的肉體和精神上的痛苦。
三,這種刑具雖然四面也有對開的門,但即使把所有的門都打開,受刑者也跑不掉。
四,該刑具的桶壁做得很厚,不開門的話在外面是聽不到受刑者的呻吟聲和慘叫聲的。而且假如中途把門打開,再關上時,鐵針還會刺入受刑者身上同樣的傷口之中,因此根本不要奢望能夠減輕臨死前的痛苦。

如果只有這樣,德國其實也不配被稱作世界工藝技術最先進的國家。在經過剛剛的一番折騰之後,很顯然鐵處女內部已經一片狼藉,要把屍體處理掉就成了很惡心的一件事情了。但是,德國人在鐵處女底下安置了一整條垂直的地道,行刑者只需啟動機關,打開暗門,屍體就會直直落下。在地道的盡頭則是一連串轉動的刀刃,結合上屍體從高處落下的沖擊和銳利的刀刃,這倒霉傢伙的屍體就會被切成碎片,正好落入紐倫堡中的培革尼茲河,最後流入萊茵河中。行刑者最後只需要把血水沖入隧道中就可以保持乾爽清潔。
取自http://ke..com/view/874666.html?wtp=tt

J. 跪求最新版應該是2008年版德國反不正當競爭法電子版!!!

德國新《反不正當競爭法》*
2004年7月3日

聯邦議院通過了下列法律:

第一章 一般規定

第一條 [立法目的]
本法旨在保護競爭者、消費者以及其他市場參與人免遭不正當競爭之害。本法同時保護公眾對不受扭曲的競爭[所享有]的利益。

第二條 [定義]
(1)在本法意義上,
1.「競爭行為」,是指一個人的任何一種旨在以有利於自己或他人企業的方式促進商品或服務包括不動產、權利或義務之購銷或提供的行為;
2.「市場參與人」,是指除了競爭者和消費者以外所有作為商品或服務的提供者或需求者從事活動的人;
3.「競爭者」,是指任何一個作為商品或服務的提供者或需求者與另一個或若干個經營者處於具體的競爭關系之中的經營者;
4.「消息」,是指任何一種在數量有限的參與人之間通過公開的電子通訊設備予以交換或傳遞的信息;不包括那些作為廣播電視服務台站的一部分通過電子通訊網路向公眾傳遞的信息,但以這些信息不能夠與獲得這些信息的可識別的參與人或使用者發生聯系為限。
(2)對於消費者和經營者的概念,准用《德國民法典》第13條和第14條的規定。

第三條 [禁止不正當競爭]
不正當競爭行為,如足以損害競爭者、消費者或其他市場參與人而對競爭造成並非輕微的破壞的,則是非法的。

第四條 [不正當競爭例舉]
第三條意義上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即如:
1.從事那些足以通過施加壓力、以蔑視人類的方式或通過其他不適當的不實影響,侵害消費者或其他市場參與人的決定自由的競爭行為;
2.從事那些足以利用消費者(特別是未成年人或青少年)缺乏交易經驗、輕信、害怕或窘境的競爭行為;
3.掩飾競爭行為的廣告性質;
4.在舉辦諸如打折、附贈或贈品的促銷活動時,不明確無誤地給出享受優惠的條件;
5.在舉辦具有廣告性質的有獎銷售活動時,不明確無誤地給出參與條件;
6.將消費者購買商品或使用服務設定為參與有獎銷售的條件,但有獎銷售依其性質即與商品或服務發生聯系的除外;
7.貶低或詆毀其他競爭者的標志、商品、服務、活動或個人關系或商業關系;
8.對於其他競爭者的商品、服務或企業或其經營者或企業領導層的成員,聲稱或散布足以損害企業的經營或企業的信用的事實,但以這些事實無法證明是真實的為限;如有關事實涉及秘密的通知,而且通知人或受領人對通知具有正當的利益,則只有在違反事實真相聲稱或散布這些事實的情況下,才構成不正當競爭;
9.行為人提供的商品或服務系其他競爭者商品或服務的仿冒品,條件是:
a) 導致對購買人就商品或服務的企業來源進行欺詐,而這種欺詐是可以避免的,或
b) 不適當地利用或損害被仿冒商品或服務的聲譽,或
c) 以不誠實的方式獲取了仿冒所需的知識或資料;
10.有針對性地阻礙其他競爭者;
11.違反那些同時也旨在保護市場參與人利益、規范市場行為的法律規定。

第五條 [引人誤解的廣告]
(1)從事引人誤解的廣告行為的,構成第三條意義上的不正當競爭。
(2)在評價一則廣告是否引人誤解時,應當考慮該廣告的一切組成部分,特別是該廣告中所包含的下列事項:
1.商品或服務的特徵,以及可供應性、種類、實現、組成、製作或提供的程序和時間、用途適合性、使用可能性、數量、性質、地理來源或企業來源,或者可以從使用中期待的結果,或者商品或服務的檢測結果及檢測的主要成分;
2.銷售的動機以及價格或計算價格的方式和方法,以及供應商品或提供服務的條件;
3.商業關系,特別是廣告行為人的種類、性質和權利,如他的身份和財產、他的精神所有權、他的能力或他的獲獎或榮譽。
在評價隱瞞某一事實的行為是否引人誤解時,特別應當考慮該事實依交易觀點對決定訂立合同與否的意義,以及隱瞞行為是否足以對該決定產生影響。
(3)第二款意義上的事項,也包括比較廣告情形下的事項以及圖形表示以及其他旨在並且足以取代此類事項的安排。
(4)以降低價格為內容進行廣告宣傳的,推定該降價行為是引人誤解的,但以行為人提出的該價格僅適用於不適當短促的時間為限。在對行為人是否提出了該價格以及在多長時間內提出了該價格存在爭議的情況下,由以降低價格為內容從事廣告宣傳的人承擔證明責任。
(5)如慮及商品的種類以及廣告的形式和傳播,某種商品無法以適當的數量滿足可合理期待的需求的,為此種商品進行廣告宣傳即為引人誤解。在通常情況下,兩天的庫存為適當數量,但經營者證明保有更少庫存量為合理的理由的,不在此限。第1句准用於對服務進行廣告宣傳。

第六條 [比較廣告]
(1)比較廣告,是指任何一種直接或間接指明競爭者或由某個競爭者提供的商品或服務的廣告。
(2)在下列情況下,從事比較廣告行為者,構成第三條意義上的不正當競爭:
1. 比較並不涉及為滿足相同需求或為達成同一目的之商品或服務,(可比性)
2. 比較並不是客觀地涉及這些商品或服務之一個或若干個本質的、重要的、可核實的、典型的性質或價格,(核心內容)
3. 比較導致在商業交易中,在廣告人與競爭者之間或者在他們提供的商品或服務之間或在他們使用的標志之間產生混淆,(7、誤導)
4. 比較以不正當方式利用或損害其他競爭者使用的標志的聲譽,(攀附、貶低、誹謗)
5. 比較貶低或詆毀其他競爭者的商品、服務、活動、個人關系或商業關系,(7)
6. 比較構成對他人以受保護的標志銷售的商品或服務的模仿。()
(3)如果比較以特別的價格或其他特殊的條件之供應為內容,則應明確標示該供應結束的時間,在尚不適用該時間的情況下,應標明該供應開始的時間。該供應有效的時間以商品的庫存量為條件的,應當予以說明。

第七條 [不可合理期待的騷擾]
(1)以不可合理期待的方式騷擾市場參與人的,構成第三條意義上的不正當競爭。
(2)在下列情形,可以認為構成不可合理期待的騷擾行為:
1.雖然可以看出受領人不歡迎廣告,仍然進行廣告宣傳;
2.在未徵得消費者准許的情況下,向消費者打電話進行廣告宣傳,或者在未徵得其他市場參與人至少是可推測的准許的情況下,向其打電話進行廣告宣傳;
3.未徵得相對人的准許,使用自動應答電話、傳真機或電子郵件進行廣告宣傳;
4.以下列消息為內容進行廣告宣傳:委託他人發送消息的發件人的身份被掩蓋或隱藏,或者消息中不存在有效的、受領人能夠發出調整此類信息的要求的地址,而受領人發出該要求除了支付基礎費率規定的傳送費用外不再發生其他費用。
(3)在下列情形,不適用第二款第3項,使用電子郵件進行廣告宣傳不構成不可合理期待的騷擾行為:
1.經營者在銷售商品或服務的過程中從顧客處獲得他的電子郵件地址;
2.經營者為其自己的類似商品或服務直接進行廣告宣傳而使用顧客的電子郵件地址;
3.顧客未對使用其電子郵件地址提出異議;
4.在獲取顧客的電子郵件地址時以及在每次使用時,以明確無誤的方式向顧客說明,他可以隨時對使用提出異議,而顧客提出異議除了支付基礎費率規定的傳送費用外不再發生其他費用。

第二章 法律後果

第八條 [排除妨礙和停止侵害]
(1)違反第3條規定的,可請求其排除妨礙,在存在再犯之虞的情況下,可請求其停止侵害。侵害行為行將發生時,即產生停止侵害請求權。
(2)違法行為系由企業中的職工或者受託人所為的,停止侵害請求權和排除妨礙請求權也相對於該企業的所有人成立。
(3)第一款所生的請求權,由下列主體享有:
1.任何一個競爭者;
2.具有權利能力的、旨在促進工商利益或獨立的職業利益的團體,條件是它們包括較大數量的在相同市場上銷售同類或類似商品或服務的經營者,它們的人員裝備、物質裝備和財務裝備有能力履行其章程規定的實現工商利益或獨立的職業利益的任務,並且違法行為涉及到它們成員的利益;
3.適格的機構,條件是它們證明已經在《停止侵害之訴法》第4條規定的名錄或者歐洲共同體委員會依歐洲議會和歐洲理事會1998年5月19日《關於保護消費者利益的停止侵害之訴的指令》(歐共體98/27號指令)規定設置的名單中登記注冊;
4.工業和商業公會或手工業公會。
(4)如慮及所有情形,主張第一款所稱的請求權系濫用權利的,即如主張權利的主要目的在於要求違法行為人賠償耗費或權利實現的費用,則這種主張權利是不合法的。
(5)《停止侵害之訴法》第13條及其包含的制定法規的授權准用,但以依本法第8條第3款第3項和第4項有權主張停止侵害請求權的人替代《停止侵害之訴法》第3條第1款第1項至第3項規定的訴權人,以依本法第8條第3款第2項有權主張停止侵害請求權的人替代《停止侵害之訴法》第3條第1款第2項規定的訴權人,以本法第8條規定的停止侵害請求權替代《停止侵害之訴法》第1條、第2條中規定的停止侵害請求權。此外,《停止侵害之訴法》不適用。

第九條 [損害賠償]
故意或過失違反第三條規定者,對競爭者因此產生的損害負有賠償義務。對於周期性出版物的責任人員,只有在其故意實施違法行為的情況下,才能向其主張損害賠償請求權。

第十條 [利潤收繳]
(1)故意違反第三條規定,並且因此以損及眾多購買人為代價獲取利潤的,依第八條第三款第二項至第四項有權主張停止侵害請求權的主體,有權要求行為人將該利潤上繳給聯邦財政。
(2)債務人基於違法行為已經向第三人或向國家提供的給付,應當從利潤中扣除。債務人在履行了第一款的請求後才提供這種給付的,聯邦主管機構將收繳的利潤返還給債務人,但返還數額以已經證明的付款額為限。
(3)多個債權人請求該利潤的,准用《德國民法典》第428條至第430條的規定。
(4)債權人應當向聯邦主管機構提供其主張第一款規定的請求權的情況。他們有權要求聯邦主管機關補償其為主張該請求權所需要的費用,但以他們無法從債務人獲得補償為限。補償請求權的數額,以已經繳付給聯邦財政的利潤額度為限。
(5)第二款至第四款意義上的主管機構是指聯邦管理局;聯邦管理局於此情形接受聯邦司法部的業務監督。授權聯邦政府制定法規(無需徵得聯邦參議院同意),將第二款至第四款的任務賦予另一個聯邦機構或者聯邦其他公共機構承擔。

第十一條 [消滅時效]
(1)第8條、第9條以及第12條第1款第2句產生的請求權,其消滅時效為6個月。
(2)消滅時效的期間,自
1.請求權產生,以及
2.債權人知道請求權產生的情形和債務人或無重大過失應當知道之時,起算。
(3)損害賠償請求權的消滅時效,不論知情或因重大過失而不知情,為自權利產生之時起10年,但最長不超過產生損害行為之時起30年。
(4)其他請求權的消滅時效,不論知情或因重大過失而不知情,為自權利產生之時起3年。

第三章 程序規定

第十二條 [請求權的實現,公布權,訴訟額的降低]
(1)有權主張停止侵害請求權的人,應當向債務人發出將啟動訴訟程序的警告,並給予債務人通過發出一份附有適當違約金的停止侵害義務承諾書來解決糾紛的機會。如果警告是合法的,可以要求賠償必要的費用。
(2)為了保全本法所稱的諸項停止侵害請求權,即使未對《民事訴訟法》第935條和第940條規定的要件進行說明和證明(Darlegung undGlaubhaftmachung),也可以發布臨時處分。
(3)根據本法提起停止侵害之訴的,法院可以賦予勝訴一方當事人下列許可權:以勝訴方證明存在某種合法的利益為限,將判決書予以公布,公布費用由敗訴一方當事人承擔。判決書中應當規定公布的方式和范圍。判決書生效後三個月內未行使此項許可權的,此許可權消滅。本款第1句的判決(Ausspruch)不可暫時執行。
(4)在計算第8條第1款規定的請求權的訴訟額時,如果案件的性質簡單、范圍明確,或者鑒於其財產關系和收入狀況,由雙方當事人中的一方當事人按照訴訟全額負擔訴訟顯得不可承受,則應當考慮降低訴訟額。

第十三條 [事務管轄]
(1)依據本法主張請求權的一切民事訴訟,由州法院專屬管轄。適用《法院組織法》第95條第1款第5項的規定。
(2)授權各州政府頒布法規,對於若干個州法院的轄區,確定其中的一個州法院作為主管競爭案件的法院,但以此舉有利於競爭案件的司法,特別是有利於保障司法的統一性,為限。各州政府可以將此項授權轉授給州司法行政機關。

第十四條 [地域管轄]
(1)依本法提起的訴訟,由被告營業上的或獨立的職業上的營業所所在地區的法院管轄,或者在無營業所的情況下,由被告住所地所在地區的法院管轄;被告亦無住所的,以其在國內的居留地為准。
(2)此外,依本法提起的訴訟,只有行為實施地的法院具有管轄權。對於由依本法第8條第3款第2項至第4項有權主張停止侵害請求權的人提起的訴訟,第1句規定僅在被告在國內既無營業上的或獨立的職業上的營業所也無住所的情況下,才能適用。

第十五條 [和解處]
(1)各州政府在工商業公會設立和解處,解決可以依據本法規定主張請求權的民事糾紛。
(2)和解處由一名主席和若干名陪審人員組成;主席必須具備《德國法官法》規定的擔任法官職務的資格。在依第8條第3款第3項有權主張停止侵害請求權的適格機構提出申請的情況下,由等額的經營者和消費者作為陪審人員。主席應當熟稔競爭法領域的專業知識。主席從為每個日歷年度製作的名單中選任審理有關案件的陪審人員。陪審人員的選任應徵得當事人的同意。對於和解處成員的除名和拒絕,准用《民事訴訟法》第41條至第43條和第44條第2款至第4款的規定。對和解處所在地區具有管轄權的州法院(商事庭,如無商事庭則為民事庭),對拒絕申請作出裁定。
(3)在依本法主張某項請求權的民事糾紛中,如對方同意,可以申請和解處審理。以競爭行為涉及消費者利益為限,每一方當事人都可以申請和解處就所涉糾紛安排與相對人交換意見;不需要徵得相對人的同意。
(4)對於和解處的管轄,准用第14條規定。
(5)和解處的主席可以命令當事人親自到場。對於未說明理由而未到場的當事人,和解處有權確定一筆秩序罰金。不服親自到場的命令以及不服秩序罰金的確定的,可以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向和解處所在地的州法院(商事庭,如無商事庭則為民事庭)提出立即抗告。
(6)和解處應力求促成友好和解。和解處可以向當事人發出一份書面的、闡明理由的和解建議。只有在當事人同意時,才可公布和解建議及其理由。
(7)達成和解的,需將和解製成專門的書面文件,註明和解達成的日期,並由參與審理的和解處成員以及當事人簽名。在和解處達成的和解協議可以強制執行;准用《民事訴訟法》第797a條。
(8)如果和解處認為所主張的請求權自始不成立,或者和解處認為自己不享有管轄權,則可拒絕開庭審理。
(9)請求和解處審理糾紛,與提起訴訟一樣,使消滅時效中斷。未達成和解的,由和解處認定程序結束的時間。主席應將此事告知當事人。
(10)第3款第2句所稱的法律糾紛,未事先請求和解處審理而向法院起訴的,法院可指定一個新的期日,要求當事人在該期日之前請求和解處促成其友好和解。在有關申請發布臨時處分的程序中,僅當相對人同意時,才可發布這種命令。不適用第8款規定。已在和解處啟動程序的,相對人在請求和解處審理之後才提起要求確認所主張的請求權並不存在的訴訟,是不合法的。
(11)授權各州政府制定法規,頒布為執行上述規定以及規范在和解處進行的程序所需要的規定,特別是有關對和解處進行監督、有關和解處的組成(《工商會暫行法》,在《聯邦法律公報》第III部分,序號701-1上公布的修訂版本,第2條第2款至第6款)、有關秩序罰金的執行以及有關和解處收取墊款的規定。在配備和解處的成員時,應當考慮到在聯邦的每一個州設立的、接受公共經費資助的消費者保護中心對於指定第2款第2句中所稱的消費者的建議。

第四章 刑罰規定

第十六條 [可罰的廣告]
(1)以製造給人以特別優惠供應之假象為意圖,在公開的告示中或在針對較大范圍之多數人的通告中,通過不真實的陳述,作引人誤解的廣告的,處2年以下監禁或罰金。
(2)在商業交易中,以承諾方式促使消費者購買商品、服務或權利,承諾如果他們促使其他人從事同類的交易,他們將從組織者本身或者第三人處獲得特殊的利益,並且,依此種廣告的性質,其他人如果可以進一步招徠下一層次的購買人,則也可獲取同樣的利益的,處2年以下監禁或罰金。

第十七條 [泄露商業秘密或經營秘密]
(1)作為企業中的受僱人員,以競爭為目的,或出於私利,或為第三人謀利,或出於損害本企業所有人之意圖,在僱傭關系存續期間,擅自將因僱傭關系掌握或獲取的商業秘密或經營秘密泄露給他人的,處3年以下監禁或罰金。
(2)以競爭為目的,或出於私利,或為第三人謀利,或出於損害本企業所有人之意圖,為下列行為之一的,處與前款相同的刑罰:
1.通過下列方式,擅自獲取或保全商業秘密或經營秘密的:
a)使用技術手段,
b) 製作該秘密載體的復本,或
c) 盜取載有該秘密的物品,或
2.將通過第1款所稱之泄露行為或依第1項通過自己的或他人的行為獲取的或以其他方式擅自取得或保全的商業秘密或經營秘密,擅自加以利用或告知他人。
(3)未遂是可罰的。
(4)情節特別嚴重的,處5年以下監禁或罰金。情節特別嚴重,即如:
1.行為人以此為營業的,
2.行為人在泄露時知道該秘密將在國外利用,
3.行為人自己在國外實施第2款第2項的利用行為。
(5)前述行為,告訴的才處理,但刑事追訴機關因對刑事追訴具有特殊的公共利益而認為應當依職查處的除外。
(6)准用《刑法典》第5條第7項的規定。

第十八條 [樣品的利用]
(1)以競爭為目的,或出於私利,擅自將在商業交易中掌握的樣品或技術規程,即如圖樣、模型、模版、截面圖、配方,加以利用或泄露給他人的,處2年以下監禁或罰金。
(2)未遂是可罰的。
(3)前述行為,告訴的才處理,但刑事追訴機關因對刑事追訴具有特殊的公共利益而認為應當依職查處的除外。
(4)准用《刑法典》第5條第7項的規定。

第十九條 [誘使泄密和自願泄密]
(1)以競爭為目的,或出於私利,企圖支配另一人實施第17條或第18條的犯罪行為或教唆他人從事這種行為的,處2年以下監禁或罰金。
(2)以競爭為目的,或出於私利,主動表示實施第17條或第18條的犯罪行為,或者接受另一人的這種表示,或者與另一人約定實施此種行為或者教唆他人從事這種行為的,按前款規定處罰。
(3)准用《刑法典》第31條的規定。
(4)前述行為,告訴的才處理,但刑事追訴機關因對刑事追訴具有特殊的公共利益而認為應當依職查處的除外。
(5)准用《刑法典》第5條第7項的規定。

第五章 終止性規定

第二十條 [其他法律規定的修訂]
(1)1993年10月29日的《食品特產法》(載《聯邦法律公報》第一卷第1814頁,最後一次經2003年11月25日的法規,載《聯邦法律公報》第一卷第2304頁,第36條的修訂)第3條修訂如下:
1.第1款中的「第13條第2款」替換為「第8條第3款」。
2.第4款第2句中的「第852條第2款」替換為「第203條」。
(2)《法院組織法》(1975年5月9日公布的版本,載《聯邦法律公報》第一卷第1077頁,最後一次經2004年6月24日的法律,載《聯邦法律公報》第一卷,第1354頁,第2條的修訂)第95條第1款第5項中,刪除「最終消費者因《反不正當競爭法》第13a條所產生的請求權是例外,但以不存在第1款第1項的雙邊商行為為限」。
(3)《刑事訴訟法》(1987年4月7日公布的版本,載《聯邦法律公報》第一卷第1074頁、第1319頁,最後一次經2004年6月24日的法律,載《聯邦法律公報》第一卷第1354頁,第1條的修訂)第374條第1款第7項中,「第4條、第6c條、第15條、第17條、第18條和第20條」替換為「第16條至第19條」。
(4)對《停止侵害之訴法》(2002年8月27日公布的版本,載《聯邦法律公報》第一卷第3422、4346頁,最後一次經2003年12月15日的法律,載《聯邦法律公報》第一卷第2676頁,第8條的修訂),修改如下:
1.在第3條第1款中,第2項表述如下:
「2.具有權利能力的促進工商利益或者獨立的職業利益的團體,但以這些團體依其人員、物質和財務配備,有能力事實上履行其章程規定的實現工商利益或獨立的職業利益的任務為限,並且,在依第2條起訴的情況下,以這些團體包括大量在同一市場上銷售同種或類似商品或提供同種或類似服務的經營者以及請求權涉及某項影響其成員利益的行為且足以以並非輕微的方式扭曲競爭為限;」。
2.在第5款中,「第23a條、第23b條和第25條」替換為「第12條第1款、第2款和第4款」。
3.在第9條中,第2項「使用」後面增加「或推薦」,第3項中,「使用」後面增加「或推薦」。
4.在第12條中,「第27a條」替換為「第15條」。
5.第13a條第2句中,「第13條第7款」替換為「第8條第5款第1句」。
(5)1994年10月25日的《商標法》(載《聯邦法律公報》第一卷第3082頁,1995年第一卷第156頁,1996年第一卷第682頁,最後一次經2004年5月5日的法律,載《聯邦法律公報》第一卷第718頁,第4條第33款的修訂),修訂如下:
1.在第55條第2款第3項、第128條第1款以及第135條第1款中,「第13條第2款」替換為「第8條第3款」。
2.在第141條中,「第24條」替換為「第14條」。
(6)《刑法典》(1998年11月13日公布的版本,載《聯邦法律公報》第一卷第3322頁,最後一次經2003年12月27日的法律,載《聯邦法律公報》第一卷,第3007頁,第1條的修訂)第301條第2款中,「第13條第2款第1、2項和第4項」替換為「第8條第3款第1、2項和第4項」。
(7)1998年2月26日的《牛肉標簽法》(載《聯邦法律公報》第一卷第380頁,最後一次經2003年11月25日的法規,載《聯邦法律公報》第一卷第2304頁,第162條的修訂)修改如下:
1.在第1款中,「第13條第2款」替換為「第8條第3款」。
2.在第4款第2句中,「第852條第2款」替換為「第203條」。
(8)2003年7月3日的《停止侵害之訴法規》(載《聯邦法律公報》第一卷第2565頁)第1條中,「第13條第7款」替換為「第8條第5款第1句」。
(9)《明碼標價法規》(2002年10月18日公布的版本,載《聯邦法律公報》第一卷第4197頁)修改如下:
1.第1條修改如下:
a) 第1款第1句中,刪除「不取決於給予折扣」。
b) 第2款第2句和第3句表述如下:
「額外產生供應費用和寄送費用的,應標明該項費用的數額。如在特定情況下無法標明前述費用,則應標明計算費用的具體細節,最終消費者依據這些細節可以輕易計算出費用的數額。」
2.第2條第2款第1句中,刪除「不取決於給予折扣」。
3.第5條第1款第1句中,「第1條第2款」替換為「第1條第3款」。
4.第6條第1款第1句中,「(第1條第4款)」替換為「(第1條第5款)」
5.第7條第4款重新表述如下:
「(4)可以在餐飲企業和旅館企業中使用通訊設備的,應在該通訊設備附近標明每分鍾的使用價格或每次的使用價格。」
6.第9條修訂如下:
a) 第2款重新表述為:
「第1條第1款和第2條第1款不適用於個人的價格減讓,不適用於依日歷日作時間上限制的、通過廣告予以公布的、普遍的價格減讓。」
b) 廢止第5款第1項,原來的第2、3、4項變成第1、2、3項。
7.廢止第11條。

第二十一條 [恢復統一的法規階位]
本法第20條第8款和第9款所稱的法規部分,可以依據有關的授權規定,通過制定法規予以修訂。

第二十二條 [施行,失效]
本法在公布之日的次日施行。《反不正當競爭法》(在《聯邦法律公報》第三部分,序號43-1,公布的修訂版本,最後一次經2002年7月23日法律,載《聯邦法律公報》第一卷第2850頁,第6條的修訂)同時失效。

南京大學中德法學研究所 譯

*本法旨在轉換歐洲議會和理事會1997年10月6日《關於修訂歐共體第84/450號關於為規范比較廣告之目的而規制引人誤解的廣告的指令》的第97/55號指令(載《歐共體公報》L號290,第18頁),以及轉換歐洲議會和理事會2002年7月12日《關於在電子交易中與個人相關的數據的處理以及私人私人領域保護的2002/58號指令》(載《歐共體公報》L號201,第37頁)的第13條規定。
對於歐洲議會和理事會1998年6月22日《關於規范和技術規程領域以及信息社會服務性規定的信息程序的98/34號指令》(經1998年7月20日歐洲議會和理事會第98/48號指令修訂,載《歐共體公報》L號217,第18頁)中規定的義務,已經予以注意。

熱點內容
道德和情理 發布:2025-02-04 05:48:43 瀏覽:743
常人方法學的創始人是 發布:2025-02-04 04:47:18 瀏覽:415
刑事訴訟法中案情重大的標准 發布:2025-02-04 04:39:23 瀏覽:498
法治頻道懺悔錄 發布:2025-02-04 04:37:05 瀏覽:84
新勞動法崗位調整 發布:2025-02-04 04:06:08 瀏覽:466
沈險峰律師 發布:2025-02-04 03:50:53 瀏覽:363
西寧市人民法院地址 發布:2025-02-04 03:44:47 瀏覽:176
大學生必知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2-04 03:38:32 瀏覽:748
協議不追究此次沖突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2-04 03:32:27 瀏覽:844
農行承擔法律責任的主體 發布:2025-02-04 03:27:41 瀏覽: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