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的管轄原則
❶ 刑法中的普遍管轄原則都是指哪些原則
《刑法》關於普遍管轄指的是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所規定的罪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所承擔條約義務的范圍內行使刑事管轄權的。無論被控犯罪之人的國籍、居住國或與起訴國關系如何,即使該罪行是在起訴國領土之外犯下的,該國也可以對該人行使刑事管轄權。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九條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所規定的罪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所承擔條約義務的范圍內行使刑事管轄權的,適用本法。
❷ 刑法普遍管轄原則是什麼
普遍管轄權是現代國際社會有效懲治與防範國際犯罪的重要法律措專施,我國刑法第9條對此也屬作了明確規定。即:「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所規定的罪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所承擔條約義務的范圍內行使刑事管轄權的,適用本法。」
普遍管轄權或普遍性原則是國際法「原則」之一。根據這一原則,無論被控犯罪之人的國籍、居住國或與起訴國關系如何,即使該罪行是在起訴國領土之外犯下的,該國也可以對該人行使刑事管轄權。由於所犯罪行被認為是危害全人類的,並且罪行極為嚴重,不容有管轄權投機,因此任何國家都有權對其加以懲罰。某些國際規范具有普遍性,這一觀點與普遍管轄權概念以及強行法概念密切相關,整個國際社會都負有義務,某些國際法義務是所有國家都必須承擔而且不受條約調整的。
❸ 怎麼理解關於刑法管轄權范圍的各種原則
您好!刑事管轄原則是指刑法對地和對人的效力,也就是解決一個國家的刑事管轄權的問題。這里的刑事管轄權,是指一個國家根據主權原則所享有的、對在其主權范圍內所發生的一切犯罪進行起訴、審判和處罰的權力。刑事管轄權的行使,事關國家主權,各國刑法對此都有明文規定。
我國刑法亦不例外。由於各國社會政治情況和歷史傳統習慣的差異,在解決刑事管轄權范圍問題上所主張的原則不盡相同。一般而言,刑事管轄具有以下原則:
(一)屬地原則
屬地原則以地域為標准,凡是在本國領域內犯罪,無論是本國人還是外國人,都適用本國刑法;反之,在本國領域外犯罪,都不適用本國刑法。
(二)屬人原則
屬人原則以人的國籍為標准,凡是本國人犯罪,不論是在本國領域內還是在本國領域外,都適用本國刑法。
(三)保護原則
保護原則以保護本國利益為標准,凡侵害本國國家或者公民利益的,不論犯罪人是本國人還是外國人,也不論犯罪地在本國領域內還是在本國領域外,都適用本國刑法。
(四)普遍原則
普遍原則以保護各國的共同利益為標准,凡發生國際條約所規定的侵害各國共同利益的犯罪,不論犯罪人是本國人還是外國人,也不論犯罪地在本國領域內還是在本國領域外,都適用本國刑法。
上述原則,都有其正確性,也有其局限性。屬地原則直接維護了國家領土主權,但無法解決本國人或外國人在本國領域外侵害本國國家或公民利益的犯罪的刑事管轄問題。屬人原則,就對本國公民實行管轄而言無可非議,但根據這個原則,外國人在本國領域內犯罪,不能適用本國刑法,顯然有悖於國家主權原則。保護原則,能夠有效的保護本國利益,但如果犯罪人是外國人,犯罪地又在國外,這就涉及本國與他國之間的主權交叉與刑法沖突問題,因此實行這個原則存在一定的限制。普遍原則的法律基礎不是本國刑法,而是國際公約、條約,涉及國際犯罪,諸如滅絕種族、劫持航空器、侵害外交人員等,其適用范圍本身就是狹窄的,只能是刑事管轄的補充原則。由此可見,上述原則不能只取其一,而排斥其他。盡管從歷史傳統上看,英美法系國家大多採取屬地原則,大陸法系國家大多採取屬人原則。但及至近代,世界大多數國家的刑法,都是以屬地原則為主,兼采其他原則。這就是說,凡是在本國領域內犯罪的,不論本國人或外國人,都適用本國刑法;本國人或外國人在本國領域外犯罪的,在一定的條件下,也適用本國刑法。這種折衷型的刑事管轄體制,既有利於維護國家主權,又有利於同犯罪行為作斗爭,比較符合各國的實際情況和利益,所以能為各國所接受。我國刑法關於空間效力的規定,採取的也是這種以屬地原則為主、兼采其他原則的刑事管轄體制。
如能提供更多信息,則可給出更為周詳的法律意見。
❹ 刑法的管轄原則
刑事案件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刑事訴訟法》第二十五條 刑事案件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轄。如果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審判更為適宜的,可以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❺ 刑法管轄原則的適用順序
法律分析: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轄,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審判更為適宜的,可以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轄。幾個都有管轄權的,必要的時候,可以移送主要犯罪地的人民法院審判。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十五條 刑事案件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轄。如果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審判更為適宜的,可以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六條 幾個同級人民法院都有權管轄的案件,由最初受理的人民法院審判。在必要的時候,可以移送主要犯罪地的人民法院審判。
第二十七條 上級人民法院可以指定下級人民法院審判管轄不明的案件,也可以指定下級人民法院將案件移送其他人民法院審判。
❻ 刑法屬地管轄原則有哪些
我國刑法屬地管轄原則規定了審判的空間效力。包括我國國境以內的全部區域,包括領陸、領水和領空以及我國的船舶或者航空器。我國駐外使領館內,各國駐外大使館、領事館不受駐在國的司法管轄而受本國的司法管轄。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六條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別規定的以外,都適用本法。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或者航空器內犯罪的,也適用本法。犯罪的行為或者結果有一項發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就認為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犯罪。
❼ 中國刑法管轄原則
1、刑事案件原則上應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轄。「犯罪地是指犯罪行為發生地。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的財產犯罪,犯罪地包括犯罪行為發生地和犯罪分子實際取得財產的犯罪結果發生地。」被告人居住地,包括被告人的戶籍所在地、居所地。
2、有管轄權的兩個以上同級人民法院,對管轄權發生爭議的,應當在審限內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爭議的人民法院分別逐級報請共同的上一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因案件涉及本院院長需要迴避等原因,不宜行使管轄權的,可以請求上一級人民法院管轄;上一級人民法院也可以指定與提出請求的人民法院同級的其他人民法院管轄。上級人民法院在必要的時候,可以將下級人民法院管轄的案件指定其他下級人民法院管轄。
3、對罪犯在服刑期間發現漏罪及又犯新罪的管轄:發現正在服刑的罪犯在判決宣告前還有其他犯罪沒有受到審判的,由原審人民法院管轄;如果罪犯服刑地或者新發現罪的主要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轄更為適宜的,可以由服刑地或者新發現罪的主要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轄。正在服刑的罪犯在服刑期間又犯罪的,由服刑地人民法院管轄。正在服刑的罪犯在逃脫期間的犯罪,如果是在犯罪地捕獲並發現的,由犯罪地人民法院管轄;如果是被緝捕押解回監獄後發現的,由罪犯服刑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4、在中國領域外的中國船舶內的犯罪,由犯罪發生後該船舶最初停泊的中國口岸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轄;在中國領域外的中國航空器內的犯罪,由犯罪發生後該航空器在中國最初降落地的人民法院管轄;在國際列車上發生的刑事案件的管轄,按照中國與相關國家簽訂的有關管轄協定執行。沒有協定的,由犯罪發生後列車最初停靠的中國車站所在地或者目的地的鐵路運輸法院管轄。中國公民在駐外的中國使領館內的犯罪,由該公民主管單位所在地或者他的原戶籍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5、刑事自訴案件的自訴人、被告人一方或者雙方是在港、澳、台居住的中國公民或者單位的,由犯罪地的基層人民法院審判。港、澳、台同胞告訴的,應當出示港、澳、台居民身份證、回鄉證或者其他能證明本人身份的證件。
6、中國公民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的犯罪,由該公民離境前的居住地或者原戶籍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根據上文我們可以知道,按照規定,一般的刑事案件通常都是由基層人民法院行使管轄權的,而通常情況下是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