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商標屬於民法

商標屬於民法

發布時間: 2022-02-26 19:51:09

1. 2、下列屬於民法所說的財產的有( )。 A、土地 B、房屋 C、商標

財產是指擁有的金錢、物資、房屋、土地等物質財富,國家財產,私人財產,具有金錢價值、並受到法律保護的權利的總稱。大體上,財產有三種,即動產、不動產和知識財產(即知識產權)。隨著經濟、科技的發展和觀念的變化,人們對財產的認識不斷深化,財產的范圍也隨之拓寬。
按所有制劃分,分為國有財產、集體財產、私人財產。
A土地屬於國有財產;B房屋屬於哪種所有制都有可能;商標和商業秘密都是私有財產。

2. 商標是屬於知識產權嗎

商標權是知識產權的。根據相關法律規定,知識產權的權利客體包括作品、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商標、商業秘密、地理標志、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等,而商標專用權的權利客體為商標。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單》第一百二十三條
民事主體依法享有知識產權。
知識產權是權利人依法就下列客體享有的專有的權利:
(一)作品;
(二)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
(三)商標;
(四)地理標志;
(五)商業秘密;
(六)集成電路布圖設計;
(七)植物新品種;
(八)法律規定的其他客體。

3. 請問,知識產權法屬於民法還是屬於商法還是屬於經濟法呢會在司法考試的卷幾出現啊

知識產權法屬於民法,知識產權法是指因調整知識產權的歸屬、行使、管理和保護等活動中產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三節知識產權規定如下:

第九十四條:公民、法人享有著作權(版權),依法有署名、發表、出版、獲得報酬等權利。

第九十五條:公民、法人依法取得的專利權受法律保護。

第九十六條:法人、個體工商戶、個人合夥依法取得的商標專用權受法律保護。

第九十七條:公民對自己的發現享有發現權。發現人有權申請領取發現證書、獎金或者其他獎勵。公民對自己的發明或者其他科技成果,有權申請領取榮譽證書、獎金或者其他獎勵。

(3)商標屬於民法擴展閱讀

知識產權法主要包括:

1、知識產權法律:如著作權法、專利法、商標法。

2、知識產權行政法規:其主要有著作權法實施條例、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專利法實施細則、商標法實施條例、知識產權海關保護條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集成電路布圖設計保護條例等。

3、知識產權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如深圳經濟特區企業技術秘密保護條例。

4、知識產權行政規章,如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關於禁止侵犯商業秘密行為的規定。

5、知識產權司法解釋,如《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專利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若干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訴前停止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行為和保全證據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

4. 商標權屬於民事權利中的財產權 人身權還是知識產權 為什麼

商標權屬於知識產權。

知識產權,指「權利人對其所創作的智力勞動成果所享有的專有權利。
主要特點
(1)知識產權是一種無形財產。
(2)知識產權具備專有性的特點。
(3)知識產權具備時間性的特點。
(4)知識產權具備地域性的特點。
(5)大部分知識產權的獲得需要法定的程序,比如,商標權的獲得需要經過登記注冊商標是用以區別商品和服務不同來源的商業性標志,由文字、圖形、字母、數字、三維標志、顏色組合或者上述要素的組合構成。商標權是企業或個人為商業目的而智力勞動創造的專有性成果。

5. 電商銷售侵權商標屬於民事糾紛嗎

商標糾紛會涉嫌民事糾紛也會涉嫌刑事責任,要根據侵權的情況判定,商標侵權達到一定數額標准需要承擔刑事責任也要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6. 商標侵權是否屬於民法

1、屬於民法,依據《商標法》等相關法律法規。
2、特殊標志的保護依據的是《特殊標志管理條例》,也屬於商標侵權。

7. 商標是民法上的物嗎

商標是商品的生產者經營者在其生產、製造、加工、揀選或者經銷的商品上版或者服務的提供者權在其提供的服務上採用的,用於區別商品或者服務來源的,由文字、圖形、字母、數字、三維標志、顏色組合,或者上述要素的組合,具有顯著特徵的標志。

所以商標不屬於民法上的物。物權法上的物必須具備以下幾個要件:須存在於人體之外;須為人力所控制;能夠滿足人類社會生活的需要;須為有體物。
權利不屬於物權法的物的范疇。

8. 商標專用權屬於民法上的物嗎

商標專用權不屬於民法上的物。
商標制度是商品經濟的產物,它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而不斷發展。雖然據歷史記載,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商標的國家,但只是一種商標使用的萌芽,是自然經濟社會中出現的帶有商業經濟色彩的貿易行為的產物。
法律上的「物」

物的特徵
須存在於人身之外
民法上的物只能是存在於人身之外的物,而不能是人身。現代法上人只能為主體,而不能為客體。不僅人身不能成為客體,人身上的某一部分包括各種器官在未與人體脫離前也不能成為物。以人身上的某一器官為交易對象的,不受法律保護,法院不能強制執行。人身的組成部分只有在與人體脫離後才可成為物。人死亡後已無生命,不為主體,因而屍體可成為物。
須能夠為人力所實際控制或支配
只有能夠為人力所支配和控制的物,才為民法上的物。因為只有這樣的物,才能滿足主體的個體需要,才能用於交易。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類支配自然的能力增強,物的范圍也不斷擴大。例如,電、熱、聲、光、氣等自然力,在不能為人實際控制和支配時不為物,而能夠為人力控制和支配後則成為物。
須能夠滿足人們的社會生活需要
民法上的物須具有可使用性,具有價值和使用價值。因為只有能夠滿足人們的生產或生活需要,才可為主體所有,才可用於交換。不能滿足人們生產或生活的實際需要的物,在法律上沒有意義。
須為獨成一體的有體物
民法上的物一般僅指有體物。所謂有體,是指具有一定的形體,能夠為人的感官感觸到。民法上的物還須獨為一體,即能夠單獨滿足人們的需要。如不能獨成一體,則不能單獨用於交易,不為民法上的物。
物必須具有稀缺性
並非一切能滿足人的需要的物都必然能成為民法中的物。陽光和空氣能滿足人的需要,在通常情況下卻不能成為民法中的物,原因在於它們是無限地供給的, 不具有稀缺性。要成為民法中的物,除了須具有效用外,還必須具有稀缺性。

9. 民法包括哪些

民法包括:民法總則,民法通則,物權法,合同法,擔保法,侵權責任法,婚姻法,繼承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

民法是調整平等民事主體之間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是中國對民事活動中一些共同性問題所作的法律規定,是民法體系中的一般法。1986年4月12日由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修訂通過,1987年1月1日起施行。共9章,156條。

民法通則制定於1986年(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1987年1月1日起施行。共9章,156條。

(9)商標屬於民法擴展閱讀:

民法典是指在採取成文法的國家用來規范平等主體之間的私法關系的法典。民法典是以抽象的規則規范各種法律行為和身份行為。一些民法典將習慣法作為補充規范,此外,大多數私法的規定彌補了當事人之間各種法律法規缺乏自主性。

2018年8月27日,提交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審議的《民法典物權匯編》草案明確了居住權:居住權人有依法佔有、使用他人房屋的權利。對合同進行登記,以滿足其穩定生活的需要。據報道,居留權的規定是為了承認和保護民事主體對住房保障的靈活安排,滿足特定群體的住房需求,也有利於為公共租賃住房提供法律保護等。

熱點內容
沈險峰律師 發布:2025-02-04 03:50:53 瀏覽:363
西寧市人民法院地址 發布:2025-02-04 03:44:47 瀏覽:176
大學生必知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2-04 03:38:32 瀏覽:748
協議不追究此次沖突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2-04 03:32:27 瀏覽:844
農行承擔法律責任的主體 發布:2025-02-04 03:27:41 瀏覽:29
股權轉讓司法解釋 發布:2025-02-04 02:20:18 瀏覽:963
盜用qq法律責任 發布:2025-02-04 01:17:37 瀏覽:467
社會與法野人歸鄉記 發布:2025-02-04 00:44:52 瀏覽:82
經濟法聯系實際對社會的作用 發布:2025-02-03 23:45:19 瀏覽:988
河北省城鄉規劃條例2016 發布:2025-02-03 23:11:40 瀏覽: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