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援助的對象
1. 請問法律援助的對象有哪些
根據我國《關於開抄展法律援助工作的通知》的規定,法律援助的對象有:
(一)具備下列條件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可以申請法律援助:1、有充分理由證明為保障自己合法權益需要幫助;2、確因經濟困難,無能力或無完全能力支付法律服務費用。
(二)盲、聾、啞和未成年人為刑事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沒有委託辯護律師的,應當獲得法律幫助;其他殘疾人、老年人為刑事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因經濟困難沒有聘請律師的,可以獲得法律援助;可能被判處死刑的刑事被告人沒有委託辯護律師的,應當獲得法律援助。
(三)刑事案件中外國籍被告人沒有委託辯護人,人民法院指定律師辯護的,可以獲得援助。
(四)經批準的法律援助申請人或符合條件、接受人民法院指定的刑事被告人、嫌疑人為受援人。在法律援助過程中,受援人可以了解為其提供法律援助活動的進展情況,受援人有事實證明法律援助承辦人員未適當履行職責的,可以要求更換承辦人。
2. 法律援助對象及范圍
法律分析:(一)法律援助的對象:(1)有充分理由證明為保障自己合法權益需要幫助2)確因經濟困難,無能力或無完全能力支付法律服務費用(3)盲、聾、啞和未成年人為刑事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沒有委託辯護律師的(4)刑事案件中外國籍被告人沒有委託辯護人,人民法院指定律師辯護的。
(二)法律援助的范圍:
依法請求國家賠償的、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因醫療事故、交通事故、工傷事故造成的人身損害賠償案件、因家庭暴力、虐待、重婚等,受害人要求離婚及人身損害賠償案件、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詢問後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聘請律師的、公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公訴人出庭公訴的案件,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提供法律援助、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未成年人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或者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無須對被告人進行經濟狀況的審查。
法律依據:《關於刑事訴訟法律援助工作的規定》 第五條 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在第一次訊問犯罪嫌疑人或者採取強制措施的時候,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權委託辯護人,並告知其如果符合本規定第二條規定,本人及其近親屬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人民檢察院自收到移送審查起訴的案件材料之日起3日內,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權委託辯護人,並告知其如果符合本規定第二條規定,本人及其近親屬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當告知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有權委託訴訟代理人,並告知其如果經濟困難,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人民法院自受理案件之日起3日內,應當告知被告人有權委託辯護人,並告知其如果符合本規定第二條規定,本人及其近親屬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當告知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權委託訴訟代理人,並告知其如果經濟困難,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人民法院決定再審的案件,應當自決定再審之日起3日內履行相關告知職責。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有本規定第九條規定情形的,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應當告知其如果不委託辯護人,將依法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3. 法律援助對象和范圍有哪些規定
一、法律援助范圍
1、刑事案件的代理和指定辯護;
2、請求給付贍養費、撫育費、撫養費的法律事項;
3、除責任事故外,因公受傷害請求賠償的法律事項;
4、盲、聾、啞和其他殘疾人、未成年、老年人追索侵權賠償的法律事項;
5、請求國家賠償的訴訟案件;
6、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法律事項;
7、需要予以公證的與公民個人人身、財產密切相關的法律事實或法律關系;
8、其他確需法律援助的法律事項。
二、援助條件
(一)一般條件
1、申請人具有茂南區常住戶口、暫住證或者案件發生在茂南區;
2、符合省人民政府及當地人民政府規定的法律援助經濟困難標准;
3、因維護自身合法權益需要法律幫助。
(二)特殊條件
符合《廣東省法律援助條例》第八條規定,經人民法院指定可獲得法律援助。
(1)被告人是盲、聾、啞或者未成人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
(2)可能被判死刑的被告人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或者被一審人民法院判死刑的被告人提出上訴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
(3)公訴案件中,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人民法院決定為其提供指定辯護的;
(4)外國籍、無國籍的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在偵查起訴階段沒有委託代理人或者沒有委託辯護人,法律援助機構根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申請可以提供法律援助;或者根據人民法院的指定提供法律援助。
(5)民政部門直屬管理的非營利性質的福利組織以及依法成立從事非營利公益事業的慈善機構可申請法律援助。
4. 刑事法律援助適用的對象有哪些
《關於刑事訴訟法律援助工作的規定》第二條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辯護專人的屬,本人及其近親屬可以向辦理案件的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所在地同級司法行政機關所屬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沒有委託辯護人的,可以依照前款規定申請法律援助:
(一)有證據證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屬於一級或者二級智力殘疾的;
(二)共同犯罪案件中,其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已委託辯護人的;
(三)人民檢察院抗訴的;
(四)案件具有重大社會影響的。
第九條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沒有委託辯護人的,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應當自發現該情形之日起3日內,通知所在地同級司法行政機關所屬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一)未成年人;
(二)盲、聾、啞人;
(三)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
(四)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死刑的人。
5. 法律援助對象的條件有哪些
申請法律援助抄的條件:
法律援助是指由政府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組織法律援助的律師,為經濟困難或特殊案件的人給予無償提供法律服務的一項法律保障制度,法律援助的條件可分為一般條件和特殊條件。
(一)一般條件
一般條件是對中國公民普遍適用的條件,它是指確因經濟困難、無能力或無完全能力支付法律服務費用,並有充分理由證明為保障自己合法權益需要幫助的我國公民,可以申請法律援助。
(二)特殊條件
特殊條件主要指刑事案件被控一方獲得法律援助應具備的特殊情況,主要有以下幾種:
(1)盲、聾、啞和未成年人為刑事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以及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而沒有委託辯護律師的,應當獲得法律援助;
(2)其他殘疾人、老年人為刑事被告人或嫌疑人,因經濟困難沒有能力聘請辯護律師的,可以獲得法律援助;
(3)刑事案件中外國籍被告人沒有委託辯護人,法院指定律師辯護的,可以獲得法律援助。
6. 國家司法救助對象有哪些
刑事和民事訴訟中,法律規定的司法救助對象。
刑事訴訟中,《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三十四條規定的三種情況,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十六條規定的七種情況。
民事訴訟中的14種情況。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三十四條規定的三種情況:(1)被告人是盲、聾、啞;(2)被告人是未成年人;(3)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的。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十六條規定的七種情況:(1)符合當地政府規定的經濟困難標準的;(2)本人確無經濟來源,其家庭經濟狀況無法查明的;(3)本人確無經濟來源,其家屬經多次勸說仍不願為其承擔辯護律師費用的;(4)共同犯罪案件中,其他被告人已委託辯護人的;(5)具有外國國籍的;(6)案件有重大社會影響的;(7)人民法院認為起訴意見和移送的案件證據材料可能影響正確定罪量刑的。
在民事訴訟中,當事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司法救助:⑴當事人追索贍養費、扶養費、撫育費、撫恤金的;⑵當事人追索養老金、社會保險金、勞動報酬而生活確實困難的;⑶當事人為交通事故、醫療事故、工傷事故或者其他人身傷害事故的受害人,追索醫療費用和物質賠償,本人確實生活困難的;⑷當事人為生活困難的孤寡老人、孤兒或者農村"五保戶"的;⑸當事人為沒有固定生活來源的殘疾人的;⑹當事人為國家規定的優撫對象,生活困難的;⑺當事人正在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或者領取失業救濟金,無其他收入,生活困難的;⑻當事人因自然災害或者其他不可抗力造成生活困難,正在接受國家救濟或者家庭生產經營難以為繼的;⑼當事人起訴行政機關違法要求農民履行義務,生活困難的;⑽當事人正在接受有關部門法律援助的;⑾當事人為福利院、孤兒院、敬老院、優撫醫院、精神病院、SOS兒童村等社會公共福利事業單位和民政部門主管的社會福利企業的。
7. 可以申請法律援助的對象有那些
根據法律規定,可以申請法律援助的對象主要是:依法請求國家賠償的主體;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主體;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主體;其他法定條件的主體。
【法律依據】
《法律援助條例》第十條公民對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項,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一)依法請求國家賠償的;(二)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三)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四)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五)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六)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對前款規定以外的法律援助事項作出補充規定。公民可以就本條第一款、第二款規定的事項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