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司法獨立
『壹』 英國洛克當時有沒有提出關於「三權分立」思想呢如果有分別是啥
洛克是初步分權思想,立法權歸議會 行政權,外交權歸君主 ,區別於孟德斯鳩的立法,司法,行政.
『貳』 北洋政府有沒有民主,如果有為什麼推翻,我看北洋政府是三權分立的,言論也相當自由。
北洋時代是有表面上的三權分立,但這三權並不能實際起到分權作用(作用很有限,當然比起現在……),言論比現在相對也更自由。其次當時各省地方形成了事實上的割據局面,中央政府的號令和權威都不足,各省的掌權者(即軍閥)為了爭地盤利益互相征戰,至於為了自己的私利而出賣國家利益的軍閥也存在,但是少數。之所以北洋政府被推翻,是因為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以及北洋中央政府都想統一全國,並因此爆發了北伐戰爭。而北洋政府之所以未能贏得對國民黨的戰爭,主要還是因為各省貌合神離,各懷鬼胎,給了國民革命軍各個擊破的機會。當時的最大問題是割據嚴重,國家需要統一。北洋政府不能統一全國,自然就被別人統一了。
『叄』 朝鮮、古巴如果實行三權分立制度會是什麼樣子
朝鮮、古巴如果實行三權分立那他們現任領導人會被人弔死.
『肆』 三權分立是什麼意思如果三權不分立,那麼三者之間的關系就有可能隸屬,就像上司管下屬那樣而不能相互...
權力分立(英語:Separation of Powers),是指將各種國家公權力分散,不使其集中在單一機關內的設計。權力分立這一名詞首先由啟蒙時代法國的哲學家孟德斯鳩所提出,而這樣的設計通常以三權分立(Trias Politica)而被熟知。
三權分立即為行政、司法、立法三大政府機構共同存在,地位平等且互相制衡的政權組織形式。是當前世界上多數國家普遍採用的一種政治制度。與其相對立的政權組織形式是議行合一制。
『伍』 如果可以你選者三權分立還是現在的社會主義
(1)你的問題本身就有問題。「三權分立」說的是政體,社會主義是社會制度,不是政體,兩者沒有可比性。與三權分立相對應的我國的政體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所以,你這個問題可以歸結為選擇「三權分立」還是選擇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2)三權分立是立法權、司法權和行政權分別屬於國會、法院和總統,三種權力相互制衡。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在國家權力統一的情況下立法、司法和行政相對分工,是議行合一的制度。
(3)三權分立在權力制約方面有合理性,需要我們學習。但是這種三權分立本質上是為了維護資產階級統治的國體,這一點不能忘記。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在權力分工、監督方面需要加強,但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這一點從很多方面體現出來。
(4)從實踐上說,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不一定差,從改革開放30多年中國的發展可以看出來;三權分立也不一定好,世界上200多個國家,絕大多數都是三權分立的,真正有幾個搞好的?不言自明。所以,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就知道了,僅從理論上空對空沒有意義。實事求是是檢驗這個問題的標准。
『陸』 三權分立這種政治制度在中國是否得到了傳播如果是,請舉出史例說明
三權分立(checks and balances)亦稱三權分治,是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基本政治制度的建制原則。其核心是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相互獨立、互相制衡。三權分立具體到做法上,即為行政、司法、立法三大權力分屬三個地位相等的不同政府機構,由三者互相制衡。是當前世界上資本主義民主國家廣泛採用的一種民主政治思想。三權分立是一個政治學說,其主張政府的行政、立法與司法職權范圍要分明,以免濫用權力。三權分立原則的起源可追溯至亞里士多德時代,亞里士多德提出了著名的政體三要素論, 他首次把國家的政權劃分為議事權、行政權和審判權, 並認為國家之治亂以三權是否調和為轉移。古羅馬波里比阿在/ 政體三要素的基礎上, 提出三要素之間要能夠相互配合並相互制約。17世紀,英國著名思想家洛克《政府論》的發表,表明現代意義上的分權理論初步形成。洛克在《政府論》中,對權力分立理論有詳盡的描述。他把國家權力分為立法權、行政權、和對外權,這三種權力應該分別由不同的國家機關行使。立法權屬於議會,行政權屬於國王,對外權涉及到和平與戰爭、外交與結盟,也為國王行使。繼洛克之後,法國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更進一步發展了分權理論,提出著名的 「三權分立」理論。他在《論法的精神》中,將國家權力分為三種: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所謂三是通過法律規定,將三種權力分別交給三個不同的國家機關管轄,既保持各自的許可權,又要相互制約保持平衡。孟德斯鳩這一思想對美國的憲法制定者影響很大,美國憲法規定,國會可以彈劾總統,但是美國建國200多年來只有幾個總統遭受彈劾提案,1868年,美國參議院僅以一票之差否決了對安德魯·約翰遜總統彈劾案,1974年,尼克松總統就因水門事件而主動宣布辭職,沒有受到彈劾,1999年美國參議院否決了對柯林頓總統彈劾案。分權的目的在於避免獨裁者的產生。古代的皇帝以至地方官員均集立法、執法(行政)、司法三大權於一身,容易造成權力的濫用。即使在現代,立法、運用稅款的權力通常掌握在代表人民意願的議會中,司法權的獨立在於防止執法機構濫權。中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政權組織和政治制度,與一些國家的「三權分立」制度有本質的區別。中國之所以不實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制度,是因為它不符合中國國情。
中國的一切權力是屬於人民的,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國家的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都是由人大產生的,要對人大負責,受人大監督。人大則由民主選舉產生,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這樣一種制度,最便於人民最終掌握國家權力,也最符合國家機構的效率原則,同中國的國體是相適應的。當然,人大具體行使權力時,並不是所有國家權力都由人大包攬,也不是將國家權力平均分割,使各項權力相互制衡。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充分體現民主集中制原則,既保證人大統一行使國家權力,又明確劃分了國家的行政權、審判權、檢察權,兼顧了民主和效率兩者所長,使各個國家機關分工合作,協調一致地開展工作。
了解中國為什麼不實行「三權分立」制度,引用鄧小平的下面這段話很有必要。鄧小平說:「西方的民主就是三權分立,多黨競選,等等。我們並不反對西方國家這樣搞,但是我們中國大陸不搞多黨競選,不搞三權分立、兩院制。我們實行的就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一院制,這最符合中國實際。如果政策正確,方向正確,這種體制益處很大,很有助於國家的興旺發達,避免很多牽扯。當然,如果政策搞錯了,不管你什麼院制也沒有用。」
『柒』 司法獨立的意義是什麼
我國憲法規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專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屬人的干涉。」從中外學者的基本觀點來看,司法獨立可以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含義就政治層面而言,司法獨立指司法權獨立,源於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原則;第二層含義是法院獨立,法院獨立是司法權獨立的制度表現,包括法院獨立於非法院機構和法院之間相互獨立;第三層含義是法官獨立,既獨立於其他職業的公民又須特別強調法官與法官之間的自主性,法官獨立是司法獨立的最高形態。法官個人獨立與法院獨立是司法獨立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沒有法院獨立,單個法官無法履行其職責;同樣,如果法官不能免於其獨立審判可能會帶來的種種擔心,就不可能有獨立的審理與判決,也就不可能有司法獨立。法院獨立審判與法官個人獨立之間的關系就如同結構與其組成部分之間的關系,沒有一個好的結構,組成部分豪無根據,沒有組成部分,結構毫無意義
『捌』 如果實行美國的三權分立制度,中國的社會是否會大亂
一開始肯定會亂,而中國人是最怕亂的(事實上這一點也成了統治階級的不肯放開權利的理由或借口)。
但是亂過之後,就會帶來更好的社會管理方式。這個道理就像如果某地方壞人很多,經常行凶作惡,那遲早肯定會有個英雄站出來制止一切。亂就像戰爭一樣是個社會資源合理分配的調節方式。
美國早起歷史上也是相當亂的,各種勢力互相爭斗,最後形成權利制衡的制度。
但是中國實行不了三權分立制度是有歷史文化原因的,簡單的說就是中國人是「一山容不下二虎」的,所以權利是永遠集中在某個勢力上的,而權利一旦集中,是不可能實行三權分立制度的。
而在西方,他們的那種「契約精神」可以使多種勢力共同生存。
『玖』 三權分立能互相監督嗎,如果是三個流氓
理論可以互相監督,實際上,確實有風險。但是,應該存在某些防範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