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商法有獨立的

商法有獨立的

發布時間: 2022-02-28 22:08:41

『壹』 商法是獨立的法律部門沒錯,為什麼很多答案還是民法商法

沒有,中國是「民商合一」的制度,就是說,在中國,還沒有完全把民法和商法分開而是全部納入民法通則中,其它的部分分別以部門法的形式規定的。
像在法國就有專門的商法典和民法典

『貳』 商法為什麼能成為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

1、經濟法與其他部門法之間的關系不僅僅是一個比較鑒別的問題,其專更多的關繫到經濟法是否屬能夠作為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而存在,1980年代中期,在法學界就曾經有過民法與經濟法的大討論。如今法學界一般認為經濟法具有獨立性,經濟法的范疇也從「大經濟法」理性回歸到我們今天對經濟法的理解上來。
2、作為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經濟法有著其特殊的理念、本位、調整對象,調整方式以及基本原則等內容。社會本位就是其最重要的一個特徵之一,基於國家、社會、個人的三元結構劃分,經濟法在社會層面擔負起了重任,與行政法和民商法共同構成了現代性的法律體系。
3、經濟法以其新穎性和活力形成了這樣一種手段,這種手段可以用來突破法律部門之間舊有的疆界,並把從不同的傳統規范、尤其是從傳統的商法規范中引申出來的各種原理重新組合一個整體。這也是其與其他部門法相比的一個重要特徵。

『叄』 國際商法是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嗎

國際商法是獨立的法律部門
國際商法是調整國際商事關系的統一實體規范和爭端解決程序規范的總稱 ,具有自身的調整對 象和調整方法 ,而且已經形成頗具規模的體系 .因此 ,國際商法完全是一個獨立的國際法部門 .西方國家 在 20 世紀 60 年代就基本確立了國際商法學的獨立法學部門地位 .在我國 ,將國際商法學作為廣義國際 經濟法學的一部分是在目前條件不成熟時的可采之策 . 關鍵詞 : 國際商法 法律部門 國際商法學 法學部門
21 世紀 ,我國在促進全球經濟發展方面將發揮更為重要 , 更加積極和更富建設性的作用 ,我國企業將
更為全面和深入地從事各種國際商事交易 ,展開國際競爭 .這種涉外經濟發展態勢對國際商法的實踐和 理論提出了新的要求 . 但遺憾的是 ,迄今為止我國學界對國際商法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 .國際商法一直沒有被作為一個獨 立或相對獨立的研究領域來對待 ,國際商法的宏觀和整體研究成果十分匱乏 ,甚至對國際商法的定義也沒 有明確一致的認識 .有鑒於此 ,筆者擬對國際商法和國際商法學進行初步探討 ,以期拋磚引玉 . 本文首先界定國際商法的定義 ,進而依據部門法的劃分標准論證國際商法是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 ,最 後闡明國際商法學在世界范圍內已成為一個獨立的法學部門這一客觀事實 ,並建議我國法學界確認國際 商法學的獨立法學部門的地位 .
一, 國際商法的定義
我國學者對國際商法 ( Internatio nal Co mmercial Law , Internatio nal Business Law or Internatio nal Trade Law ) 這一概念的理解並不一致 .有學者認為 ,國際商法是調整國際商事交易和國際商事組織的各 種法律規范的總稱 ,其淵源包括國際條約 , 國際慣例和國內法 ,其范圍主要包括代理法 , 合夥企業法 , 公司
① 法, 外商投資企業法 , 合同法 , 買賣法 , 產品責任法 , 票據法和國際商事仲裁法 . 也有學者認為 , 國際商法
是調整國際商事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其淵源包括國際商事條約 , 國際商事慣例和國內法 ,其范圍主要 包括合同法 , 代理法 , 買賣法 , 產品責任法 , 海上貨物運輸法 , 海上保險法 , 票據法 , 商事組織法 , 工業產權法
② 和國際商事爭端解決程序法 . 上述兩種定義基本相同 ,而且都將國內法作為國際商法的淵源之一 , 只是
在范圍上有所不同 . 筆者從實在法和統一法的觀念出發 ,主張國際商法是調整國際商事關系的統一實體規范和爭端解決 程序規范的總稱 .這里 ,需要作幾點解釋 : 第一 ,國際商法是實在法 ,是以國際公約和國際慣例為淵源並為 法院和仲裁機構在解決國際商事爭議時所適用的法律 ,而不是存在於理論形態的比較法 .第二 ,國際商法 ·36 ·
國際商法是獨立的法律部門 —— — 兼談國際商法學是獨立的法學部門 是統一私法 ,是獨立於國內民商法 , 專門而且統一適用於國際商事關系的法律 ; 國內民商法 , 國內經濟法和 國際經濟法不屬於國際商法的范圍 .第三 ,從范圍上看 ,國際商法包括國際商事代理法 , 國際商事合同通 則, 國際貨物買賣法 , 國際貨物運輸法 , 國際貨物運輸保險法 , 國際支付法 , 國際借貸法 , 國際融資租賃法 , 國際投資合同法 , 國際擔保法 , 國際知識產權保護法 , 國際知識產權交易法 , 國際民事訴訟法及國際商事仲 裁法 .將上述領域的法律規范納入國際商法的范圍 ,是因為在這些領域存在統一的國際商事慣例或公約 ; 而在公司法等領域 ,由於不存在統一的國際商事慣例或公約 ,因而不屬於國際商法的范疇 .
二, 國際商法是一個法律部門
一般認為 ,判斷一類法律規范是否從整體上構成一個法律部門 ,需要考察這類法律規范是否有自身的 ③ 調整對象和調整方法 . 調整對象是指法律所調整的社會關系 ,包括政治關系 , 經濟關系 , 家庭關系 ,等等 , 它決定著法律規范的性質 .法律的調整方法 ,指法律調整特定社會關系的特定方式 ,如刑罰制裁或民事責 任的方式 , 直接調整和間接調整的方式 .調整對象作為部門法的劃分標准 ,顯得過於寬泛 ,往往需結合調 整方法才能較清楚地解決部門法的劃分問題 . 如果一類法律規范 ,運用自身特定的方法對特定社會關系進行調整並達到一定程度 ,以致形成了系統 的具備一定規模的體系 ,則該類法律規范就可以成為一個法律部門 . 以下我們依次考察國際商法的調整對象 , 調整方法和規模體系 ,從而就國際商法是否構成一個獨立的 法律部門作出判斷 . ( 一) 國際商法具有自身的調整對象 —— — 國際商事關系 第一 ,國際商法所調整的社會關系是 "商事關系"即平等商事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 .平等主體指自然 , 人, 法人和非法人企業 ,財產關系包括商事代理關系 , 物權關系 , 知識產權關系和債權關系 .婚姻家庭 , 收 養和繼承等民事關系不屬於國際商法所調整的商事關系的范圍 .以商事關系作為調整對象 ,決定了國際 商法的私法性質 ,從而將國際商法與國際公法和國內公法區別開來 .第二 ,國際商法調整的社會關系是一 種具有國際因素的商事關系 .國際商法調整的商事關系具有國際因素 , 即商事關系的主體 , 客體或內容 至少有一項具有國際因素 .商事交易的主體 ,如果一方 , 雙方或多方具有不同國籍 ,或其住所 , 營業所位於 不同的國家 ,即為主體具有國際因素 ; 主體不具有國際因素 ,但商事關系所指向的標的位於另一國家或產 生, 變更或消滅商事關系的法律事實發生在另一國家 ,也可認為具有國際因素 .以具備國際因素的商事關 系作為調整對象 ,決定了國際商法必然與國內民商法有所不同 .第三 ,國際商法所調整的國際商事關系雖 然可以說是一種經濟關系 ,但卻不同於國際經濟管理關系 .從大陸法系的法律用語來看 ,平等主體之間的 經濟關系 ,在法律上的標准術語是 "民商事關系"而非 , "經濟關系"而國內經濟管理關系和國際經濟管理 ; 關系 ,在法律上的標准術語才是 "經濟關系" .因而 ,在注重法律部門和法律學科劃分的大陸法系國家 ,商 法和經濟法 , 國際商法和國際經濟法的調整對象不能因為 "經濟關系" 這一關鍵詞而合而為一 ,而是由於采 取了 "商事關系" "經濟關系" 與 的不同表達而涇渭分明 .我國近代以來深受大陸法系的影響 ,而且在 20 世 紀 80 年代後在國內法上也區分了經濟關系和商事關系 ,因而在國際法上區分國際經濟關系和國際商事關 系也勢在必然 .而區分國際經濟關系和國際商事關系 ,也就意味著國際經濟法與國際商法具有不同的調 整對象 ,因而屬於不同性質的法律部門 . ( 二) 國際商法的調整方法是直接調整方法 國際私法以國際民商事關系作為調整對象 ,也就是說 ,它與國際商法均調整國際商事關系 ,但由於兩 類法律規范的調整方法不同 ,故它們的法律性質也是不同的 . 國際私法的核心規范是沖突規范 ,沖突規范的作用在於確定國際民商事關系所適用的國內法 ,沖突規 範本身並不直接調整國際民商事關系主體的實體權利和義務 .顯然 ,國際私法是一種特殊規范 ,它所運用 的調整方法是一種間接調整方法 .國際商法是直接適用於國際商事關系的實體法 ,它直接規定國際商事 主體在國際商事關系中的權利義務 ,所運用的是一種直接調整方法 . ·37 ·
法 商 研 究
2005 年第 2 期 ( 總第 106 期)
調整方法的不同 ,使得國際商法與國際私法區別開來 . ( 三) 從國際商法的產生和發展看 ,國際商法已成為一個具備規模的法律體系 國際商法作為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 ,產生於 19 世紀末和 20 世紀初 ,其標志是 1919 年國際商會的成 立 .從 19 世紀末開始 ,直接規定國際商事交易關系中當事人權利義務的條約和習慣便應運而生並逐漸發 展 .國際商事統一公約首先在知識產權領域產生 , 具體成果為 1883 年的 《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 和 1886 年的 《保護文學藝術作品伯爾尼公約》 1896 年國際海事委員會成立 ,總部設於比利時的安特衛普 , . 由各會員國的國內海事委員會和一些個人會員組成 ,致力於海事私法的統一 .此外 ,國際法協會也把制定 統一私法作為其宗旨之一 .1919 年 ,國際商會成立 .該組織總部設在巴黎 ,由國際商業組織和企業組成 , 並在眾多國家成立分會 ,主要從事貿易與銀行慣例的編纂和研究工作 .國際商法在這一時期大量出現 ,反 映了世界市場得以形成這一客觀現實的需要 .伴隨著資本主義進入帝國主義階段 ,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將 世界市場瓜分完畢 .國際貨物買賣 , 國際直接投資 , 國際借貸交易空前頻繁 ,這使得運用沖突法解決法律 糾紛方法的弊端充分顯現 ,也促使了國際意識的復歸 .一方面 ,商人們推動各自的政府制訂統一公約進行 協調 ; 另一方面 ,商人們也開始有意識地通過自己的機構來編纂自發形成的慣例 .國際商會的成立是商人 們國際意識復歸和商人們要求制訂國際商事統一法的集中體現 . 在 20 世紀 ,國際商事實體法獲得了巨大的發展 ,以國際商事公約 , 國際商事慣例 , 普遍性格式合同為 淵源的國際商事實體法已形成體系 ,涵蓋了國際商事交易的許多重要領域 .在國際公約方面 ,國際統一私 法協會 , 國際貿易法委員會和國際海事委員會制定了關於國際代理 , 國際貨物買賣 , 國際貨物運輸 , 國際支 ④ 付, 國際融資租賃的一系列公約 . 以國際慣例而言 ,國際商會 , 國際統一私法協會和其他機構制定了多種 國際慣例 ,涵蓋貿易術語 , , 托收 信用證 , 國際商事合同的一般規則 , 海上保險條款 , 國際保理 , 國際特許經 ⑤ 營等領域 . 在 21 世紀 ,國際統一私法協會 , 國際貿易法委員會和國際海事委員會 , 國際商會的立法活動 更為積極 ,這也預示著國際商法將會有更大的發展 . 總之 ,國際商法具有自身的調整對象和調整方法 ,而且經過百餘年的發展 ,已經形成頗具規模的體系 , 無疑應屬一個獨立的國際法部門 .
三, 國際商法學是獨立的法學部門
法律部門的產生必然要求對應的法律學科 ,國際商法也不例外 .世界上最早對國際商法進行系統研 究的當屬英國的斯密托夫教授 ,他在 1948 年就出版了 《出口貿易 : 國際貿易的法律與實務》 一書 .從 20 世 紀 40 年代到 60 年代 ,歐美一部分商法學者和國際法學者專注於國際商事條約 , 慣例的各種專題和綜合研 究 ,成為一個新的法學職業研究群體 —— — 國際商法學者 ,而他們所研究的國際商法也成了一門新的學科 . 20 世紀 60 年代 ,在法國 , 蘇聯和美國也出現了同樣類型的教科書 , 如法國教授 Philippe Kahn 所著 《國際 ( ( 商業買賣》1961 年) ,蘇聯學者 D · ·Genkin 的教材 M 《蘇聯對外貿易和法律調整》1961 年) ,美國 W ·S ⑥ ( ·Surrey 和 C ·Shaw 合著的 《國際商事交易法律指南》1963 年) . 據此可以認為 ,在 20 世紀 60 年代 ,就 基本確立了國際商法學的獨立法學部門地位 . 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才重視國際商法的研究 .在 20 世紀 70 年代末和 80 年代初有些高等院校曾開 設國際商法學課程 ,並招收國際商法學專業的本科生和碩士生 .1982 年國家教育委員會 ( 現為國家教育 部) 正式將國際經濟法學列為與國際法學 , 國際私法學相並列的法學二級學科 .從此以後 ,盡管經貿大學 和綜合大學的商學院仍然開設國際商法學課程 ,但在法學專門教育中 ,我國法學界的一般做法是將國際商 法學作為廣義國際經濟法學的一部分或作為大國際私法學的一部分 .這兩種做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大 國際私法學將直接和間接調整國際民商事關系的法律置於一體 ,可以獲得對調整國際商事關系法律的整 體認識 ,但目前還很難逾越各國學者長期以來將國際私法主要視為沖突法這一約定俗成的觀念所導致的 障礙 .廣義國際經濟法學將公法和私法融為一體 ,可以較為全面地把握企業從事國際商業所面臨的各種 跨國法律問題 ,但無法成立一個和諧貫通的學科體系 . ·38 ·
國際商法是獨立的法律部門 —— — 兼談國際商法學是獨立的法學部門 客觀而言 ,國際商法學獨立法學部門的確定對西方國家國際商法的學術積累 , 人才培養和實務指導都 起到了積極作用 ,這也部分地解釋了為什麼這些國家能夠在國際商法學術研究和實務中處於領先地位 . 我國在和平崛起的過程中 ,要想在國際商法的制訂和實施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 必須加強國際商法的研 究 ,必須盡早確立國際商法學的獨立法學部門地位 . 筆者在 1996 年就曾經提出國際法四部門說 ,認為 : 除國際公法學和國際私法學這兩個傳統的法學部 ⑦ 門外 ,廣義國際經濟法學可以再進一步分為國際經濟法學和國際商法學兩個部門 . 可惜這一觀點至今仍 未引起我國學界和國家教育管理部門的足夠重視 .筆者至今仍然認為這種做法在理論上是一種較為科學 的劃分方法 ,符合國際學術界的既定做法 ,應考慮加快實施 . 如果暫時無法實施 ,也還有一種變通和過渡的做法 ,就是繼續維持廣義國際經濟法學作為第三國際法 學科的地位 ,但在廣義國際經濟法學中 ,可以將調整國家間經濟關系的狹義國際經濟法 ( 也稱國際經濟管 ⑧ 理法) 和調整國際商事關系的國際商法 ( 也可以稱為國際經濟交易法) 作為兩個相對獨立的體系來闡述 . 具體地說 ,國際經濟管理法作為上編 ,討論 W TO 法 ,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法 , 世界銀行體制 , 區域貿易協定 , 巴塞爾協議 , 雙邊貿易 , 投資和稅收協定 ; 國際商法 ( 國際經濟交易法) 作為下編 ,闡述和研究國際商事條約 和慣例 .上編和下編各有自己的總論和分論 ,各有自己的實體法和爭端解決程序法 .與現有廣義國際經 濟法學教材相比 ,這種做法能夠使學生更加清晰地把握兩個相互聯系但又有顯著區別的法律領域 ,也將有 助於我國國際經濟法和國際商法研究在各自領域的細化和積累

『肆』 為什麼商法是獨立的法律部門可以簡單點解釋嗎

商法是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商事關系或商事行為的法律。商法的調整對象是商內事關系。從表現形式看,容我國的商法包括公司法、證券法、票據法、保險法、企業破產法、海商法等。商法是一個法律部門,但民法規定的有關民事關系的很多概念、規則和原則也通用於商法。從這一意義講,我國實行「民商合一」的原則。所以,說我國的商法是一個相對獨立的法律部門,而不是完全獨立的法律部門。

『伍』 為什麼說我國的商法是一個相對獨立的法律部門

我國的部門法是根據調整的法律關系所設置的。就像是民法所調整的是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一樣,類比刑法,國際法,商法等等部門法學。商法是調整社會經濟關系。希望能給你幫助

『陸』 商法獨立性和民法與商法~

調整對象及內容
民法調整平等主體間的民事關系
商法調整平等主體間的商業民事關系

『柒』 商法的八個基本原則有哪些,其中獨屬於商法的三個原則是哪些

維護安全交易,鼓勵交易原則,促進交易迅捷原則,特有的吧

『捌』 商法是不是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

在我國採取的是來民商合一的立自法模式,目前我國尚無一部完整的民法典,僅有一部《民法通則》並附之一些單行民事法律,一些商法的相關法律作為特別民法存在。有的學者將商法作為獨立的法律部門,因為在理論上商法是單獨研究的。但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將民商法作為一個法律部門。

熱點內容
婚姻法那條最不合理 發布:2025-02-02 09:08:55 瀏覽:272
違反行政法規導致合同無效 發布:2025-02-02 09:08:22 瀏覽:482
廣州市天河法院 發布:2025-02-02 08:55:03 瀏覽:363
工資隨意更改勞動法怎麼辦 發布:2025-02-02 08:06:44 瀏覽:595
模範法官胡國運的妻子 發布:2025-02-02 07:59:34 瀏覽:234
貴陽有名離婚律師 發布:2025-02-02 07:43:16 瀏覽:515
有關禁毒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2-02 07:28:50 瀏覽:350
香港律師資格考試 發布:2025-02-02 06:53:18 瀏覽:335
新民事訴訟法涉外基層法院 發布:2025-02-02 06:45:22 瀏覽:789
港府司法復核 發布:2025-02-02 06:25:04 瀏覽: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