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典入學年齡

民法典入學年齡

發布時間: 2022-03-01 03:30:29

『壹』 身份證上年齡與實際年齡不符怎麼辦

符合條件的就可以去常住戶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申請變更。

1、辦理條件:

出生日期原則上不得更改。公民實際出生日期與居民戶口簿登記出生日期不一致的,可以申請更正出生日期。

公民申請更正出生日期,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受理:

(1)組織、人事部門管理的幹部,本人要求確定或者更改的;

(2)1996年1月1日以後出生,已依據《出生醫學證明》申報戶口,要求更改的;

(3)正在服刑或者被勞動教養、採取刑事強制措施的;

(4)作為當事人的民事案件尚未審結或者尚未執行完畢的;

(5)申報戶口登記時對出生日期已簽字確認的;

(6)已更正出生日期的;

(7)變更姓名未滿三年的。

2、辦理手續:

公民申請更正出生日期,應提交以下材料

①書面申請報告;

②居民戶口簿、居民身份證;

③公安機關原始戶籍資料;

④原始戶籍資料登記地公安派出所出具的出生日期更改情況說明。

凡無法提交原始戶籍資料的,原則上不予辦理,特殊情況公安機關要認真調查核實。對依據原始戶籍資料申請變更出生日期的,在提交的原始戶籍資料復印件上需註明出處、審核人、日期,並加蓋所屬派出所戶口專用章。

1996年1月1日以後出生的公民申請變更出生日期的,需提交在派出所申報戶口的原始材料。對確系戶口登記差錯且查找不到原始戶籍資料的公民申請變更出生日期的,要持慎重態度,需提交所屬派出所出具的查找不到原始戶籍資料的證明、其母親在醫院住院分娩記錄、兒童預防接種登記表、獨生子女證、學籍登記表、畢業證書、最先記載出生日期的人事檔案資料、持有的老戶口簿或第一代居民身份證的原件復印件、責任區民警調查報告等證明材料,所提交的證明材料必須相互印證,出生日期有塗改的原始戶籍資料、單一的證明材料和新近補發的《出生醫學證明》不得作為變更出生日期的依據。

3.辦理程序:

由公民向戶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提出申請,派出所受理後,經派出所、縣級公安機關調查核實報縣級公安機關審批後辦理。

『貳』 2021年怎麼才能給收養的孩子上戶口,孩子到了上學的年齡了!

只要你當初收養孩子是辦理了正規的收養手續的,按道理民政局就應該給你們 收養手續。派出所就應該給你們上戶口的呀。拿著民政局的收養手續到派出所去辦。

『叄』 民法典規定孩子上學年齡

孩子上學的年齡就是到了七歲左右嘛,會有個別特例的孩子會6歲多或者8歲才上學的。

『肆』 民法典對滿18周歲生病的公民,父親不管,應受啥約束

民法典頒布後,各個年齡段法律權利義務對照表來了!附50個熱點問題解答!

這里是內蒙
06-17 15:23
訂閱
(來源:內蒙古政法)

《民法典》實施後,法律年齡隨之改變,當我們從一個受精卵那天起,按下年齡的計時器,我們的故事就計時開始了。其實,法律也和年齡一樣,伴隨著我們的一生。

0歲以下

胎兒還不能稱做法律上的「人」,法律只認可其為「胎兒」。盡管不是法律意義上的人,但仍然具有法律意義。

《民法典》第十六條:「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但是,胎兒出生時為死體的,其民事權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另外,為體現對「胎兒」特別保護,我國刑法和治安管理處罰法規定,孕婦不適用死刑和治安拘留。

0-1歲

0-1歲——父親不能隨便離婚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二條規定:1周歲以內,嬰兒的父親不得向母親提出離婚,但母親提出離婚或者法院認為確有必要受理父親離婚請求的,不在此限。

1-6歲

根據我國法律規定,一歲以下的小孩為嬰兒,一歲以上不滿六歲的為幼兒,六歲以上不滿十四歲的為兒童。為了嬰兒的利益,哺乳自己不滿一歲的嬰兒的婦女,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不適用治安拘留。

6-7歲

第五條規定:「凡年滿六周歲的兒童,不分性別、民族、種族,應當入學接受規定年限的義務教育。條件不具備的地區,可以推遲到七周歲入學。」由此看來,六歲是一個人開始行使接受義務教育權利的法定起點時間。

另外,根據我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64條的規定:「學齡前兒童在道路上行走,須有對其負有管理、保護職責的人帶領。」據此,未滿六歲的幼兒,尚不能單獨在街道上或者公路上行走。

8歲

根據我國法律規定,18歲以下的為未成年人,將於2021年1月1日起實施的《民法典》規定,8歲是一個很重要的年齡分界線,把未成年人分成兩個階段:8歲前為完全無民事行為能力人,8歲以後,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12歲

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滿12歲的人可以合法地騎自行車、三輪車上路了。也就是說,年齡未滿12歲的小孩在道路上騎車是違法的,否則一旦發生事故,就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在此希望家長要負起監護責任,不要讓未滿12歲的孩子騎車出行。

因此,未滿12周歲,共享單車可不要隨便騎哦!

14-16歲

14歲是一個十分重要也很危險的年齡。因為從這一歲數開始,人們將可能為自己的行為承擔行政法、刑法上的責任。

根據《刑法》第十七條規定,14—16歲屬相對刑事責任年齡,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14歲也是法律對部分人嚴格保護的一個年齡界限。刑法規定,十四歲以下的女性兒童為幼女,與幼女發生性行為,無論幼女是否同意,均成立姦淫幼女犯罪,應當以強奸論從重處罰;同時無論男女,只要是未滿十四歲均可成為拐騙兒童罪的對象和拐賣兒童罪的對象。由於刑法只規定了拐騙兒童罪、拐賣兒童罪和拐賣婦女罪,所以,拐騙十四歲以上的人或者拐賣十四歲以上的男性人,都不能追究刑事責任。

《治安管理處罰法》規定,14—16歲的未成年人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的,不執行治安拘留處罰。詢問不滿16歲的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應當通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到場。

16-18歲

這個年齡段具有與14—16具有幾乎同等重要的法律意義。

因為從這一年齡開始,人開始有了勞動的權利,法律禁止用人單位招用未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文藝、體育和特種工藝單位招用未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必須依照國家有關規定,履行審批手續。

可另外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年滿十六周歲,可以駕駛電動車自行車或殘疾人機動輪椅車上道行駛。

《治安管理處罰法》規定,已滿16歲不滿18歲的未成年人,初次違反治安管理的,不執行行政拘留處罰。

18歲

到了18歲這個年齡,就屬於成年人了。享有廣泛的公民權利: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有權參與國家管理,擔任公職和社會職務的資格(包括擔任警察、律師、公務員),辦理公司、企業。於每年12月31日以前年滿十八歲的男性公民,應當被徵集服現役。

《民法典》第十七條規定:十八周歲以上的自然人為成年人。不滿十八周歲的自然人為未成年人。

20-22歲

根據《民法典》1047條規定,從20歲開始,女性獲得了結婚的權利能力。在婚姻領域,男性比女性要遲兩年到22歲才獲得結婚的權利能力。未達法定婚齡,無論男女,以夫妻名義同居者,無論是還舉辦過婚禮,或者通過弄虛作假騙取了結婚登記,均不能獲得合法婚姻的效力。同時國家鼓勵晚婚,超過法定結婚年齡2年後結婚的屬晚婚。

23歲

如果你事先已從法學院校及其他大學畢業並獲得了相應的學歷,並通過司法資格考試,你可能被任命為法官或者檢察官。當然你還必須同時具備其他條件,如具有中國國籍、擁護中國憲法、身體健康等(見《檢察官法》和《法官法》規定)。

25歲

《公證法》規定,凡具備一定條件,並年滿25歲——65歲的公民可以擔任公證員。

45歲

如果你有志報國、為全國人民效力,並且具備相應的條件,通過法定的程序, 此時,你有資格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副主席(《憲法》第七十九條規定)。

55-60歲

除非另有規定,女性公務員到了這個年齡,就該退休了(《公務員法》規定)。而男性公務員可以比女性多干五年。

另外根據《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規定,60歲以上的為老年人,在我們的社會溫暖的大家庭中,應該得到特別優待和尊敬,因為尊敬他們,就是尊敬我們自己,任何人都會老。對老年人各地制定了許多優待措施,如規定老年人可以免費乘坐城市公交車、地鐵,博物館、紀念館、圖書館、公園應免費向老年人開放等。

60-75歲

這個年齡若發生交通事故致殘或死亡,殘疾賠償金及死亡賠償金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

-----60歲以後命越來越不值錢了!!!(這是法律規定的)

最高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五條 殘疾賠償金根據受害人喪失勞動能力程度或者傷殘等級,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標准,自定殘之日起按二十年計算。但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

75歲以上發生人身傷害事故致殘或死亡的,相應的賠償金按5年計算。

另外《治安管理處罰法》規定,對年滿70歲以上的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不執行治安拘留處罰。

死亡

財產被繼承

去世以後,生前的財產若在沒有遺囑的情況下,將按照《繼承法》第十條的規定,按照以下順序繼承:

第一順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順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繼承開始後,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繼承人不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的,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

既沒有第一順位的繼承人,也沒有第二順位的繼承人,財產被宣告為無主財產後,收歸國家或集體所有!

特別注意:在2020年12月31日前侄子、外甥等均不是法定繼承人!!!

(不過!《民法典》實施後,侄子、外甥均可代位繼承!!!)

另外,你若不想讓辛辛苦苦掙來財產死後變成兒子、兒媳婦或女兒、女婿的共有財產,你也得立遺囑,明確所有財產只歸兒子或女兒個人所有,否則繼承後即變為共有財產啦!!!

延伸閱讀:《叮~~《民法典》從出生到身故50個問答》

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部民事權利的「宣言書」,從人的出生到身故,進行了全面規定,「全時保護」人民的人身和財產權利。無論你處在人生的哪個階段,《民法典》都會為你提供保障。

1. 問: 胎兒尚未出生,父親因車禍不幸身亡,胎兒是否有權繼承父親的遺產?

答: 胎兒有繼承權。《民法典》第十六條規定,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但是,胎兒娩出時為死體的,其民事權利能力自始不存在。第一千一百五十五條規定,遺產分割時,應當保留胎兒的繼承份額。胎兒娩出時是死體的,保留的份額按照法定繼承辦理。

2. 問:小剛尚年幼,家人因為新冠肺炎疫情被隔離,誰來照顧他?

答: 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民法典》第三十四條規定:因發生突發事件等緊急情況,監護人暫時無法履行監護職責,被監護人的生活處於無人照料狀態的,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應當為被監護人安排必要的臨時生活照料措施。

3. 小劉7歲時,將父親送給他的一塊手錶賣給了二手商店,其父母能要求退回嗎?

答: 父母可以要求退回。《民法典》第二十條規定,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4. 13歲的小剛在媽媽網購時偶爾看到付款密碼,他用媽媽的手機看直播,一時沖動私自給主播打賞8萬元,媽媽事後發現,能追回打賞嗎?

答: 要求退回打賞有法律依據。《民法典》第十九條規定,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第一百四十五條規定,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實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為經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認後有效。

相對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予以追認。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視為拒絕追認。民事法律行為被追認前,善意相對人有撤銷的權利。撤銷應當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5. 小花遭父親虐待,父親被法院撤銷監護權後,有義務繼續付撫養費嗎?

答: 有。《民法典》第三十七條規定:依法負擔被監護人撫養費、贍養費、扶養費的父母、子女、配偶等,被人民法院撤銷監護人資格後,應當繼續履行負擔的義務。

『伍』 民法的爭議

我國民法典的起草經歷了三
起三落,首次起草是在1954年,到1957年由於反右運動而停止;第二次從1962年開始起草,到1965年「文化大革命」前夜中止;第三次是在改革開放之後,1982年開始起草,前後共四稿,後來因為改革開放剛剛起步,經濟模式沒有最後確定,因此當時彭真委員長的意見是,在民事立法領域先搞單行法律,暫不制定統一的民法典。

在這之後,1986年出台了《民法通則》,《合同法》等各個單行法律也陸續出台。到了今天,我國加入了世貿組織,經濟模式也已經形成,各個單行法律也基本完備,為起草民法典奠定了基礎。《民法通則》已經對基本民事權利作了規定,但它建立的是民事權利的基本框架,是一種民事權利的宣言,缺乏具體的規定。

而民法典作出的是對公民、法人民事權利的完整規定。此次民法典起草採取了在匯編現有單行法律的基礎上進行科學編纂的方法,在原有《民法通則》和單行法律的基礎上,原有的加以保留、空白的加以補充、規定簡單的加以擴充、規定不合適的加以完善。

-訴訟時效延長充分保護權利人

「此次提交人大常委會審議的民法草案將訴訟時效定為三年。」江教授解釋說,一直以來我國民事案件的訴訟時效為兩年,短期訴訟時效為半年,對權利人的保護不夠充分,比如債務糾紛,兩年的訴訟時效就太短了。

-降低限制行為能力人的年齡主要考慮到兒童入學年齡

此次限制行為能力人的年齡也從10歲以上調整為7歲以上,主要是考慮與兒童入學年齡相當。江教授介紹說,以前規定10歲以上為限制行為能力人,這樣小學一年級到三年級的兒童就不屬於這個范圍,這些年級的教師就要承擔很重的監護責任,這樣不利於責任的統一。

-確定買房人對公共面積的所有權

對於草案中新制定的物權法,江教授介紹,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如何保護私人財產,物權法對公民、法人有形資產作出了詳細規定,其中包括動產和不動產。比如目前居住高層住宅的人越來越多,物權法規定了買房者對房屋有所有權,對公共面積有共同所有權,對配套的公共設施有區分所有權,這樣一來,權利歸屬就明確了,買房者就有權去進行共同管理,比如成立業主委員會。另外,物權法對土地使用權、林地使用權的內容都作了詳細的規定。

-精神損害賠償范圍更廣

另外,現實生活中侵犯人格權、特別是隱私權的訴訟越來越多,而《民法通則》中對人格權的規定過於簡單,因此草案中人格權法規定得更加明確、詳細,特別是還加入了對隱私權的保護。在侵權責任法中,精神損害賠償的保護范圍增大了,人身權利、人格權受到侵害,受害人都可以要求精神損害賠償,而不是像以前只有人格權受到傷害才能夠要求精神賠償。

-民法典真正通過需兩三年

此次的民法草案共有1200多條,是我國目前條文最多的一部法律。江教授表示,此次只是人大常委會對草案的第一次討論,草案本身在內容上還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一些內容的爭議還很大,需要聽取各方的意見,真正通過還需要兩年至三年的時間。

-民法典將是法院執法最重要的依據

「民法典的影響將是廣泛的。」江教授說,民法保護的對象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因此,規定一定要明確,還要便於操作、執行。民法典將來一旦實行,將是法院執法最重要的規定,過去的情況是法律簡單,而部門規章、司法解釋過多,現在應該通過完備的條文來樹立法律的權威。越是具體、越是操作性強,法庭有了統一的規定,才能杜絕枉法裁判的現象,保護當事人的權利。

『陸』 小孩到了入學年齡不入學犯法嗎

法律分析:違法。凡年滿六周歲的兒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應當送其入學接受並完成義務教育;條件不具備的地區的兒童,可以推遲到七周歲。適齡兒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應當依法保證其按時入學接受並完成義務教育。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零六十八條 父母有教育、保護未成年子女的權利和義務。未成年子女造成他人損害的,父母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柒』 中國成年年齡是18還是16

您好,18歲為成年人。年滿16歲的人;我國《刑法》對刑事責任年齡的規定採用了四分法 :1、絕對無刑事責任年齡,即不滿14周歲的,對任何犯罪都不負 刑事責任能力相關圖書
刑事責任。2、相對刑事責任年齡,即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除上述罪名外,因不滿16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要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3、減輕刑事責任年齡,即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4、完全負刑事責任年齡,即已滿16周歲的,犯任何罪,都必須負刑事責任。但犯罪時未滿18周歲,不適用死刑。二、刑事責任年齡的證人證言在一些書證無法取得或書證存在瑕疵時,對被告人可以依靠被告人供述及證人證言認定。如在農村一些地方,由於計劃生育管理滯後,超計劃生育,孩子的戶口得不到落實,屬於「黑戶」。還有些地方人口流動頻繁,特別是搞船隻運輸的,常年在船上,戶口未及時申報,或他人代為申報,這樣,可能造成年齡認定的差異。因此,書證無法認定時,可以通過證人證言來認定。哪些證人的證言比較客觀真實,一般說來,接生人員、與被告人同月出生的鄰居的父母、被告人的父母及親戚的證言比較可靠,如果與其他證據不相矛盾或有其他證據印證,可以採信。但是並不是所有的證人證言均能證實被告人的年齡,應分析定之。如一起尋釁滋事案件,被告人自報一個出生日期,戶籍證明上又是一個出生日期,辯護人提交的證人證言又是一個出生日期。經調查,被告人是在家裡由接生婆接生的,其父母稱申報戶口時為了入學方便將其出生日期作了更改,相關證人也證實被告人未滿十八周歲。由於本案疑點較多,法官沒有輕意採信證人證言,而是通過調查與被告人同是鄰居又是同年同月出生的孩子的父母,發現與證人證言證實不符,後又調取了被告人的防保卡,證實被告人犯罪時實際年齡已滿十八周歲。所以在運用證人證言及被告人供述時要綜合考慮,從而作出正確的評判。
綜合上面所說的,刑事責任年齡就是屬於需要承擔法律責任的年齡,而對於這個年齡我國也是專門給出了法律的規定,必須要滿了規定的年齡才會承擔相應的責任,所以,不管是作為未成年人還是成年人都一定要作一個合法的公民才不會受到法律的處罰。
法律依據
《民法典》

『捌』 兩個人離婚了小孩跟他爸爸,小孩上學費用該由誰負責呢

孩子上學的費用,即教育費用,包含在離婚時不直接撫養子女一方應當支付的撫養費范圍內,因此實際上應當是父母雙方共同負責。如果您雙方能達成一致意見,那麼可以擬定協議,根據協議支付。如果無法達成合意,學費作為撫養費的一部分,應當是您雙方共同負擔。
法律規定不直接撫養子女的一方,應當負擔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獨立生活的成年子女的撫養費。所以直接撫養孩子的一方可以向另一方要求支付撫養費。具體金額通常是孩子所需全部撫養費的一半。
法律上撫養費的定義包含括子女生活費、教育費、醫療費等費用,故未成年子女成長所必需的費用都屬撫養費的內容,那種只承擔生活費和學費的看法是錯誤的。且根據《民法典》規定,離婚後,子女由一方直接撫養的,另一方應負擔部分或全部撫養費。
關於撫養費的數額,法律規定可以由子女的父母雙方協議約定,若協議不成可以訴至法院請求法院依法判決。法院一般會根據子女的實際需要、父母的負擔能力及當地生活水平綜合考量。
我國法律規定,子女撫育費的數額,可根據子女的實際需要、父母雙方的負擔能力和當地的實際生活水平確定。有固定收入的,撫養費一般可按其月總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給付。負擔兩個以上子女撫育費的,比例可適當提高,但一般不得超過月總收入的百分之五十。無固定收入的,撫育費的數額可依據當年總收入或同行業平均收入,參照上述比例確定。有特殊情況的,可適當提高或降低上述比例。
撫育費應定期給付,有條件的可一次性給付。
對一方無經濟收入或者下落不明的,可用其財物折抵子女撫育費。
父母雙方可以協議子女隨一方生活並由撫養方負擔子女全部撫育費。但經查實,撫養方的撫養能力明顯不能保障子女所需費用,影響子女健康成長的,不予准許。
撫育費的給付期限,一般至子女十八周歲為止。十六周歲以上不滿十八周歲,以其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並能維持當地一般生活水平的,父母可停止給付撫育費。

『玖』 2021年中國標准年齡段劃分

通常按年齡大致分成:嬰兒(出生-1歲)、幼兒(1-4歲)、兒童(5-11)、少年(12-18)、青年(19-35)、中年(36-59)、老年(60以上)。我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2條規定老年人的年齡起點標準是60周歲。即凡年滿60周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都屬於老年人。
(9)民法典入學年齡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規定:「國家實行兵役登記制度。每年12月31日前年滿18周歲的男性公民,都應當在當年6月30日以前,按照縣、自治縣、市、市轄區的兵役機關的安排,進行兵役登記。」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十七條規定:十八周歲以上的自然人為成年人。不滿十八周歲的自然人為未成年人。
第十九條 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第十六條:「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但是,胎兒出生時為死體的,其民事權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義務教育法》規定:「凡年滿六周歲的兒童,不分性別、民族、種族,應當入學接受規定年限的義務教育。條件不具備的地區,可以推遲到七周歲入學。」由此看來,六歲是一個人開始行使接受義務教育權利的法定起點時間。
另外,根據我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64條的規定:「學齡前兒童在道路上行走,須有對其負有管理、保護職責的人帶領。」據此, 未滿六歲的幼兒,尚不能單獨在街道上或者公路上行走。

熱點內容
婚姻法那條最不合理 發布:2025-02-02 09:08:55 瀏覽:272
違反行政法規導致合同無效 發布:2025-02-02 09:08:22 瀏覽:482
廣州市天河法院 發布:2025-02-02 08:55:03 瀏覽:363
工資隨意更改勞動法怎麼辦 發布:2025-02-02 08:06:44 瀏覽:595
模範法官胡國運的妻子 發布:2025-02-02 07:59:34 瀏覽:234
貴陽有名離婚律師 發布:2025-02-02 07:43:16 瀏覽:515
有關禁毒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2-02 07:28:50 瀏覽:350
香港律師資格考試 發布:2025-02-02 06:53:18 瀏覽:335
新民事訴訟法涉外基層法院 發布:2025-02-02 06:45:22 瀏覽:789
港府司法復核 發布:2025-02-02 06:25:04 瀏覽: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