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南京司法輔助

南京司法輔助

發布時間: 2022-03-01 08:59:10

1. 江蘇工傷賠償標准

廣東胡律師

有沒有級得經司法鑒定機構鑒定才能得知,鑒定了按下面《工傷保險條例》索賠:

(一)醫療費 第29條第3款
1、標准: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
2、要求:(1)在簽有服務服務協議的醫療機構治療;
(2) 治療工傷所需費用符合工傷保險診療項目目錄、工傷保險葯品目錄、工傷保險住院服務標准

(二) 伙食補助費 第4款
1、標准:本單位因公出差伙食補助標準的70%。
2、要求: 住院期間。

(三)食宿交通費 第4款
1、標准: 本單位職工因公出差標准報銷
2、要求:(1)工傷職工到統籌地區以外就醫的;
(2)經醫療機構出具證明,報經辦機構同意。

(四)康復治療費 第6款
1、標准: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
2、要求:(1)簽訂服務協議的醫療機構進行;
(2)符合工傷保險診療項目目錄、工傷保險葯品目錄、工傷保險住院服務標准

(五)輔助器具費 第30條
1、標准:按照國家規定的標准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
2、要求:(1)因日常生活或者就業需要,經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
(2)安裝假肢、矯形器、假眼、假牙和配置輪椅等輔助器具

(六) 停工留薪 第31條
1、標准: 原工資福利待遇不變,由所在單位按月支付。
2、要求:(1)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過12個月;傷情嚴重或者情況特殊,經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可以適當延長,但延長不得超過12個月。
(2)工傷職工在停工留薪期滿後仍需治療的,繼續享受工傷醫療待遇。

(七)生活護理費 第31條
1、標准: 完全不能自理,統籌地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50%
大部分不能自理統籌地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40%
部分不能自理,統籌地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30%
2、要求:(1)在停工留薪期需要護理的,由所在單位負責;
(2)已評定傷殘等級並經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需要生活護理的,從工傷保險基金按月支付生活護理費

(八)工傷復發的費用 第36條
1、標准:享受本條例第二十九條、第三十條和第三十一條規定的工傷待遇。
2、要求:工傷職工工傷復發確認需要治療的

2. 2017年江蘇省司法警官高等職業學校錄取分數線是多少

不同省份分數線不同,具體分數參見下表:


(2)南京司法輔助擴展閱讀:

一,司法警官考取基本要求:

1,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

2,18周歲以上、35周歲以下,應屆畢業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非在職)年齡可放寬到40周歲以下。

3,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4,具有良好的品行。

5,具有正常履行職責的身體條件。

6,具有符合職位要求的工作能力。

7,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

8, 具備部門規定的擬任職位所要求的其他資格條件。


二,司法警察權力職責:

1,行使權利:法院、檢察院的司法警察在保證審判、檢察場所安全、提押嫌疑人以及強制執行等行為中行使的是對司法機關(法院、檢察院)司法行為的輔助性職能,是警察權在司法程序中的體現。

2,職權規范:《人民警察法》第十八條國家安全機關、監獄、勞動教養管理機關的人民警察和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的司法警察,分別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履行職權。本條授權除公安機關外的其他警察機關有權規範本系統人民警察職權,並非某些人所謂兩高法警條例違法。

3. 南京大學和南京師范大學的法學研究生哪個更好一點

本人系川大的訴訟法法學碩士,個人認為南京大學的法學比較好,二者相比較,首先看法學院的層次:
南京大學法學院的前身是原中央大學法學院,1952年院系調整時被撤銷,1981年恢復法律系並招生。1994年由法律系變更為法學院。
法學院現有在編教職工59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8人,講師13人,助教7人,黨委行政人員11人。博士學位獲得者13人,碩士學位獲得者25人,在職攻讀博士學位者18人。
法學院設有一個法學本科專業;八個碩士專業:法理學、法律史學、憲法與行政法學、經濟法學、國際法學、民商法學、刑法學、訴訟法學;具有法律碩士培養資格和法律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有經濟法學博士點。學科門類齊全,層次多樣,滿足社會不同需求。
法學院設有中德法學研究所(原名中德經濟法研究所)、亞太法研究所、犯罪預防研究所、住宅政策與不動產法研究中心等四個科研機構。中德法學研究所是南京大學與德國哥廷根大學合辦的國內唯一的國際性法學合作研究與教學實體,聯合培養研究生,已取得令人矚目的成果。
法學院編輯出版《南京大學法律評論》和《中德經濟法研究所年刊》,在全國學術界受到廣泛贊譽。自1981年以來,已出版專著、教材百餘部,在國內外主要刊物上發表論文數千篇,成果多次獲得國家和省部級獎勵。
法學院辦學指導思想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鄧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的指示為指導,適應市場經濟和法治社會的需要,適應21世紀政治、經濟、社會、科技等各個領域發展的需要,貫徹南京大學"嚴謹、求實、勤奮、創新"的學風,以學生的需要為中心,培養基礎扎實、知識面寬、能力強、素質高的法學人才,創建國內一流的法學院。目前已基本形成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體系和教學方法,注重綜合能力型法律專門人才的培養,並充分利用南京大學

學科齊全的優勢,積極支持和鼓勵學生成為高層次復合型人才。
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法學人才的大量需求,加速法學學科建設水平的提高,南京大學已將法學確定為重點發展和扶持的學科。

法學院現有在編教職工59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17人,講師13人,助教7人,黨委行政人員11人。博士學位獲得者14人,碩士學位獲得者25人,在職攻讀博士學位者20人。
法學院設有一個法學本科專業,8個碩士點:法理學、法律史學、憲法與行政法學、經濟法學、國際法學、民商法學、刑法學、訴訟法學;另有法律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有經濟法學博士點一個。
法學院設有中德法學研究所(原名中德經濟法研究所)、亞太法研究所和犯罪預防研究所、住宅政策與不動產法研究中心等四個科研機構。
法學院編輯出版《南京大學法律評論》和《中德經濟法研究所年刊》兩種刊物。
南京師范大學於1986年在原政治教育系下創建法學教研室,開展法學教學科研活動。1994年5月,為適應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民主法制建設對高素質法學專業人才的需要,學校及時調整專業結構和院系結構,在原政治教育系法學教研室、德育教研室法學教研組和馬列部部分教師的基礎上,成立經濟法政學院法律系。2001年3月,為適應法學學科的發展需要,經濟法政學院法律系獨立組建為法學院。
目前法學院下設理論法學教研室、憲法與行政法學教研室、民商法學教研室、刑法學教研室、經濟法學教研室、訴訟法學教研室、國際法學教研室等7個教研室,並設有法制現代化研究中心、現代司法研究中
心、民商法學研究所、憲法與行政法研究所、中德知識產權研究所、保險法研究所等6個科研機構,另設有院務辦公室、教務辦公室、黨委辦公室、繼續教育辦公室、科研與研究生教育辦公室、中美合作MCJ項目辦公室、法學專業圖書館等行政輔助機構。
學院擁有一支優秀的教師隊伍,現有教職工66人,其中教師53人。教師中有教授20人,副教授15人,其中博士生導師12人,碩士生導師31人。教師隊伍具有較高的學歷結構,其中具有博士學位(含博士在讀)的38人。一批教師在教學科研活動中作出了突出了貢獻,獲得了很高的榮譽:學科帶頭人公丕祥教授榮獲首屆「全國十大青年法學家」(1995)、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996年)等榮譽稱號,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培養人選,並當選為第九、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李浩教授當選為第九屆全國人大代表,現為中國法學會民事訴訟法學會副會長,江蘇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006年);張國平教授榮獲首屆「全國十佳律師」稱號;龔廷泰教授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李力教授獲全國優秀百篇博士論文獎。另有3人榮獲首屆「江蘇省十大優秀中青年法學家」稱號,1人榮獲「江蘇省教育名師」稱號,1人獲「江蘇省五四青年獎章」,1人入選江蘇省「333工程」第一層次培養人選,1人入選第二層次培養人選,2人入選第三層次培養人選,1人獲江蘇省跨世紀學科帶頭人稱號,理論法學學科的教師獲得「江蘇省優秀教師群體」的集體榮譽稱號(2000年)、訴訟法學科教師獲江蘇省優秀學科梯隊(2002年)。
南師大法學學科通過20多年的建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目前法學院擁有法學博士後流動站(2003年),法學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下含10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法學理論、法律史、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刑法學、民商法學、訴訟法學、經濟法學、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國際法學、軍事法學,2006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同時獲得法學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並設有法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2003年)和法學本科專業(含法學和國際經濟法學兩個專業方向),形成了從本科教育到博士後流動站的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
法學理論學科在「九五」、「十五」和「十一五」期間先後被江蘇省人民政府評為省重點學科,訴訟法學學科被江蘇省人民政府評為「十一五」省重點學科。2007年,法學理論學科被教育部批准為國家重點(培育)學科。
其次,看學校的檔次,南京實力最強的大學是南大
最後,看教授的檔次,表面上看,南京大學教授10人,副教授18人;南京師范大學教授20人,副教授15人,但南京大學名人比較多,比如孫南申教授,1950年生於江蘇南通市,1985年華東政法學院國際法專業研究畢業,獲法學碩士學位,即來南京從事國際經濟法的科研與教學工作;主要研究國際投資與國際貿易法,尤以的國際慣例研究見長,是國內國際經濟法學界的知名學者之一,南京大學博士,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上海財經大學、北京大學等多所大學MBA課程特聘教授、新加坡國立大學訪問學者、全國高校項目管理師資協會秘書長、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經濟研究院研究員,李濤博士的咨詢式培訓風格受到眾多學員的歡迎。近些年在國內外期刊發表文章30多篇。先後出版了《資本運營的理論與實踐》、《民營企業核心競爭力研究》等多部著作,出版了《高績效管理》教學光碟。

4. 武漢海事法院的機構設置

武漢海事法院內設辦公室、政治部、法警支隊、海事審判庭、海商審判庭、執行庭、立回案監督庭、審判答管理辦公室、研究室、監察室、司法輔助處等11個機構和重慶、宜昌、南京、南通、常熟等5個派出法庭。共核定中央政法編制95名,現有在職幹警87名,其中具有審判員以上職稱46人,全部經湖北省人大常委會任命。全院幹警具有博士研究生學歷1名,具有碩士研究生學歷13名,具有大學本科學歷71名(其中具有碩士學位12名、雙學位3名、學士學位21名)。年齡在35歲以下30名,佔全院幹警總數的34%。

5. 最高法院有幾個巡迴法庭

最高法巡迴法庭有6個,涵蓋華東、華中、華南、西北、西南、華北。

第一巡迴法庭設在廣東省深圳市,巡迴區為廣東、廣西、海南、湖南四省;

第一巡迴法庭設在遼寧省沈陽市,巡迴區為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

第三巡迴法庭設在江蘇省南京市,巡迴區為江蘇、上海、浙江、福建、江西五省市;

第四巡迴法庭設在河南省鄭州市,巡迴區為河南、山西、湖北、安徽四省;

第五巡迴法庭設在重慶市,巡迴區為重慶、四川、貴州、雲南、西藏五省區;

第六巡迴法庭設在陝西省西安市,巡迴區為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五省區。

巡迴法庭制度的設置還具有如下幾點重要的現實意義:

1、可以有效解決現有法庭設置分散,審判力量不集中,輔助人員辦案、法官從事輔助工作的問題。不少法庭除庭長、副庭長以外,沒有審判員,只有書記員。庭長、副庭長通常忙於協調、管理等政治、行政事務,無暇顧及審判,只好將本屬法庭核心業務的庭審等交付給書記員等司法輔助人員行使,庭長、副庭長僅在草擬的裁判文書上簽署自己的名字,既違背了司法直接言辭的原則,又助長了以審批形式存在的行政管理意識、官本位意識,將具體的審判貶低到庸俗的事務性范疇,不利於先進司法理念的培育和發展。而另一方面,在院機關庭室,又同時存在法官僅從事行政、事務性工作或在審判之餘又負責整卷歸檔等本屬輔助人員的工作事項,使法官無暇深入進行審判理論、經驗的研究和總結。實行巡迴審判制度可以充分調配審判資源,對各類案件根據統籌學原理,在時間、人力、物力方面進行合理投入。;

2、可以有效促進法官編制員額管理,提高法官的精英意識和職業意識。在巡迴法庭制度的誘導下,保留大量法官的客觀需求將明顯減少,法官的社會評價、地位將明顯提升,輔助人員負責行政工作的運作模式則又進一步弱化了法院的官本位意識,法官以法官身份為榮,不為行政升遷所擾,安心從事審判,法官獨立、司法獨立的意識必然會進一步加強;

3、巡迴法庭制度可以節約大量的法院經費。由於法官無須常駐法庭,巡迴場所可以保留數量有限的輔助人員,或者乾脆委託地方政府、基層組織從事日常的案件收集、登記,相應的人頭、交通、通訊、取暖等費用必然明顯減少。

6. 監察人員辭職退休幾年內不得從事

《監察法》第抄五十九條

監察機關涉密人員離崗離職後,應當遵守脫密期管理規定,嚴格履行保密義務,不得泄露相關秘密。監察人員辭職、退休三年內,不得從事與監察和司法工作相關聯且可能發生利益沖突的職業。

本條是關於監察人員脫密期管理和從業限制的規定。規定本條的主要目的是加強對監察人員的保密管理和從業限制,防止發生失泄密問題,避免利益沖突。

(6)南京司法輔助擴展閱讀

法律對行政機關公務員、法官、檢察官辭職後都有從業限制規定。監察人員掌握監察權,不僅要對監察人員在職期間的行為加以嚴格約束,而且也要對監察人員辭職、退休後的行為作出一定的限制,避免監察人員在職期間利用手中權力為他人謀取利益換取辭職、退休後的回報,或在辭職、退休後利用自己在原單位的影響力為自己謀取不當利益。

關於何為「與監察和司法工作相關聯且可能發生利益沖突的職業」,監察人員應當履行謹慎注意的義務,在辭職、退休三年內,如果打算從事的職業與監察和司法工作有關,且可能引致他人懷疑與原工作內容產生利益沖突的,應當事先徵求原單位意見。

7. 最高法巡迴法庭有幾個

最高法巡迴法庭有6個,涵蓋華東、華中、華南、西北、西南、華北。

8. 請問,我想報考江蘇省法院,聘任制書記員,B,工作性質是裁判輔助,法律類專業,是否要加試法律專業考試

一、報考法官職位的考生是否必須通過國家統一司法考試?

答:法官回職位必須通過國家統一答司法考試,報考烏魯木齊市、克拉瑪依市、石河子市法院法官職位的漢族考生必須取得法律職業資格A證,少數民族放寬到C證,取得法律資格C證的漢族考生(限新疆戶籍)只能報考上述三市以外的法院和縣級人民法院(不含參加2008、2009年全國司法考試試點取得法律職業資格的人員)。

二、報考書記員職位是否需要加試《法律專業知識》?

答:報考法院系統法官、法官助理職位的人員需加試《法律專業知識》,其他職位均不進行加試。

三、加試《法律專業知識》的考生筆試成績如何計算?

答:筆試成績的計算方法是將《申論》、《行政職業能力測驗》和《法律專業知識》三門科目筆試成績相加除以考試科目。

四、非法律專業的考生是否可以報考法院系統職位?

答:可以報考,但非法律專業的考生所學專業應以報考職位專業設置為准。

五、報考法院職位的考生是否都要進行體能測試?

答:除報考各級法院司法警察職位的人員,需按要求進行體能測試外,其他職位不進行體能測試。

六、內地考生可報考法院系統哪些職位?

答:法院系統的法官職位面向全國考錄,內地考生均可報考

熱點內容
婚姻法那條最不合理 發布:2025-02-02 09:08:55 瀏覽:272
違反行政法規導致合同無效 發布:2025-02-02 09:08:22 瀏覽:482
廣州市天河法院 發布:2025-02-02 08:55:03 瀏覽:363
工資隨意更改勞動法怎麼辦 發布:2025-02-02 08:06:44 瀏覽:595
模範法官胡國運的妻子 發布:2025-02-02 07:59:34 瀏覽:234
貴陽有名離婚律師 發布:2025-02-02 07:43:16 瀏覽:515
有關禁毒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2-02 07:28:50 瀏覽:350
香港律師資格考試 發布:2025-02-02 06:53:18 瀏覽:335
新民事訴訟法涉外基層法院 發布:2025-02-02 06:45:22 瀏覽:789
港府司法復核 發布:2025-02-02 06:25:04 瀏覽: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