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審判案例

民法審判案例

發布時間: 2022-03-02 20:58:44

❶ 民事訴訟典型案例

人身損來害經調解可以自提出的賠償要求包括因就醫治療支出的各項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包括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交通費、住宿費、住院伙食補助費、必要的營養費。(《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七條)

❷ 民事訴訟最新案例有哪些

相關法理: 非正當當事人及其更換包括如下兩種情況: (1)法定的當事人的更換—因出現某種情況而更換 A:訴訟中當事人死亡,發生繼承; B:因法人或非法人團體合並所發生的更換 (2)任意的當事人的更換—因當事人不適格而更換。 本案符合非正當當事人及其更換的第一種情況。 個人傾向不認為是訴訟擔當,因為根據訴訟擔當的定義。 訴訟擔當:指與案件有利害關系的當事人因故不能參加訴訟,由與案件無直接利害關系的第三人以當事人的資格,就該涉訟法律關系所產生的糾紛行使訴訟實施權,判決的效力及於原民事法律關系主體。 本案中,訴訟擔當的定義認為判決的效力及於原民事法律關系主體,然而原民事法律關系主體之一的乙已經死亡,效力及於死者似乎不太符合常理。因此,從定義的角度認定「訴訟承擔」似乎不太合理。 但是,根據民訴意見第44條的規定,似乎這個法條就是指「承擔訴訟」,似乎也符合本案案情。 因此,說是訴訟承擔,從法條角度似乎也不矛盾。

❸ 民事訴訟案例。

正確,主體要雙方當事人,因為雙方都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這是具有人身性質的法律行為,不能由人代理

❹ 求民事訴訟案例

事實法律都對已有利 無奈不懂程序致敗訴
作者:Admin 發布時間 :2007-6-21 閱讀 : 353 次

王先生與深圳某公司老總是朋友,1999年11月,王先生與該公司簽訂一份購銷協議書,協議書約定王先生負責山東省市場的產品銷售工作,王先生與山東客戶商定買賣合同後,由該公司根據王先生發來的合同信息,向山東客戶發貨,山東客戶把貨款匯到該公司帳戶上,每筆業務五先生提取5%的提成。合同簽訂後,王先生開始負責該公司在山東省的銷售工作,截止2005年3月王先生已經工作六年之久,期間有部分山東省客戶共計欠公司貨款21萬元。

咨詢者:我是否應該償還山東客戶拖欠的貨款?
律師:首先我們來分析1999年10月份你與深圳某公司簽訂的這份協議書,該份協議書實際上是一份代理合同,你在代理許可權內從事代理行為,其銷售風險由被代理人承擔,而且購銷是一種買賣行為,買主接收賣至貨物後,再繼續銷售,其銷售風險由自己承擔。
咨詢者:我們簽訂的協議書名稱是購銷協議書怎麼能夠認定為供銷呢?
律師:根據《合同法》規定,認定合同性質,並不以合同名稱為主,應當以合同實質內容為准,所以根據你們鑒定協議的內容,應認定為代銷合同,雙方是一種代理關系。
咨詢者:2005年2月份,公司搞了一個對帳單讓我簽字,以前也搞過但是這一次公司在對帳單上有一個註明,內容為山東客戶王某某其欠公司貨款21萬元,由於以前搞過我沒仔細看就簽了。
律師:欠款是要基於一是事實基礎上的行為,由於公司與你之間並不存在欠款的基礎事實,所以說,你對這份對帳單上的簽字行為是一種誤解行為,是可以撤銷的。
咨詢者:可是公司就根據這份對帳單起訴我,法院判決我敗訴這是為什麼?你看這是判決書。
律師(看完判決書後):判決書認為你沒有證據證明你與該公司之間不存在購銷關系,只存在代理關系。請問,你把協議書向法院提交了嗎?
咨詢者:我開庭的時候把材料都帶去了,對方律師說不予質證。
律師:你有沒有收到法院的舉證通知書,草證通知書上有舉證期限。
咨詢者:什麼是舉證通知書和舉證期限?
律師:舉證期限又稱舉證時限,是指在特定期限內,當事人向法院或者對方當事人提證據,否則逾期將產生相應責任的時限。法院在訴訟過程中會向你送達舉證通知書,告知你舉證期限的,你必須在舉證期限內提交證據。
咨詢者:我沒有收到舉證通知書呀!這是法院給我的材料,你看一下。
律師(看後):這不是舉證通知嗎?
咨詢者:法院給我這么多材料,我以為這東西沒有用呢!
律師:法院已經向你送達舉證通知書,在舉證通知書規定的期限內你沒有舉證,在開庭時你舉證已超過了舉證期限,由於對方不同意質證,所以,法院判決你沒有證據證明。這就是由於你不懂程序導致敗訴的原因。
咨詢者:這太沒有道理了,我有理還有證據,就因為我沒有在規定的期限內提前,就判決我敗訴,太不公平了!
律師:我國設立舉證時限制度是為了防止當事人利用程序上空當實施突然襲擊,拖延訴訟是一種進步,以前在我國民事審判過程中,當事人在整個一審訴訟過程中可以任意提出「補充證據」或「新的證據嚴重影響法律的嚴肅性,法官的權威性,當事人舉證行為的正當性與訴訟程序進行的及時性、有序性,現在有了舉證時限,這些問題就能克服了,更能體現法律的公平、公正。

《寶安日報》義務法律服務律師團成員:廣東深寶律師事務所

律師:韋漢平

----------------------------------------------------------------------

債權人運用程序不當敗訴案
2005年07月13日

一、案情簡介 2000年6月22日,原告李毅在放學回家途中,攀爬10千伏高壓電桿玩耍時,被電擊傷致右臂高位斷離,經法醫鑒定為二級傷殘,需要配製假肢輔助器具,以代償部分功能。為索賠原告李毅於2003年3月6日訴至襄樊市中級法院,請求判令被告老河口市供電局(下稱供電局)賠償假肢費118萬元。

二、審判情況 i湖北省襄樊中級法院根據原告提供的襄樊假肢站出具的《假肢證明》,預測認定其成年前假肢費用為25萬元/具,結合成年後的假肢費共計118萬元,遂判令被告供電局賠償80%計付945160元。

本案判決後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襄樊晚報》曾以《天價賠償》一文作過報道。其後,中央電視台也作過兩次相應報道。

被告供電局不服一審判決,以一審判決假肢費用嚴重過高為由上訴要求改判。

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進行開庭審理,查明一審認定的假肢費標准系國外產品價格,其後,在省高級人民法院主持下雙方當事人達成調解協議:即由被告供電局賠償原告李毅觸電事故損失30萬元結案。

三、律師評析: 本律師未參加一審程序,系從二審程序中代理被告供電局參予訴訟。經閱卷後認為,本案焦點為根據賠償預見性原則應准確界定假肢費的數額,並以此為切入點展開代理工作。後調查發現,襄樊假肢站出具的《假肢證明》確定的假肢費系法國產假肢價格不符合法律規定。

因為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觸電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條:「殘疾用具費必須憑醫院證明按照國產普及型器具的費用計算」的規定,襄樊假肢站出具《假肢證明》中涉及的智能假肢費25萬元/具系法國產的假肢價格,而國產的假肢價格為2.6萬元/具,原判以法國產的假肢價格作為認定損害數額的依據,有悖司法解釋中關於以「國產普及型器具」的價格標准界定損失的規定。

該案在一審判決被動的情況下,二審中緊緊抓住原判採信證據不當,錯誤預測假肢費用的關鍵所在,展開代理工作,最終促成達成調解協議,將94.5萬元的高額賠償費用降至30萬元,已經達到了供電局上訴的預期效果。

一、案情簡介。

被告戴豐勇系原告隨州車輛廠的職工,一直為原告主持南方片的銷售工作,從1995年到1997年期間,被告經手共向南方片的客戶發貨價值203萬多元,收回150多萬元,尚有540184.13元未收回。

此前,原告內部制定了《銷售管理制度》,其中第七條規定,銷售人員經手對外發貨,如貨款不能回收,則由銷售人員進行賠償。據此,在1998年6月10日,被告針對未收回的款項,向原告出具了《還款協議》,承諾自已償還540184.13元。後經原告催討,被告未按期償還欠款,原告遂訴至隨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主張該債權。

二、審判情況。

湖北隨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作為一審法院,受理本案進行審理後,作出了(2003)隨民初字第20號判決,認為該還款協議合法有效,判令被告依約定償還540184.13元並承擔訴訟費12000元。

被告不服不一審判決,遂委託本律師代理,向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省高院經審理後認為,雙方之間不屬平等主體之間的民事糾紛,不應支持原告的訴訟請求,作出(2005)鄂民終字第 11號裁定:撤銷了一審判決,直接駁回了原告的起訴。至此,原告手持的還款協議仍無法實現債權。

三、律師評析。

原告之所以敗訴,沒有實現這540184.13元債權,原因在於其對法律關系定性不當,且選擇程序錯誤。

本律師接受委託後,經過調查和研究後遂形成了代理觀點,即原告主張的債權,不是平等主體間的財產關系,而是執行內部制度產生的勞動爭議糾紛,不宜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理由如下: 被告是原告的工作人員,負責南方地區銷售工作(發貨、收貨款)是職務行為,雙方是管理和被管理的勞動關系,勞動關系的權利義務,除雙方所簽勞動合同外,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在不違法的前提下,約束勞動者,實質是勞動合同的組成部分。本案中,原告的《銷售管理制度》第七條規定了銷售人員的賠償責任。

可見,後期形成的《還款協議》確定的付款義務,實質上是在執行《銷售管理制度》中的賠償責任,換言之,被告是在承擔勞動合同中的責任。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職工執行公務在單位借款長期掛帳發生糾紛法院是否受理的答復》精神,這種具有人身屬性的勞動關系中,由於執行職務行為而形成的債權債務糾紛,不屬於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而是勞動關系。因勞動關系產生爭議,應當遵循先裁後審的程序原則,原告未經仲裁而直接起訴,不符合程序規定,應駁回起訴。

在二審中,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採納了上述觀點,最後直接從程序上駁回了原告的起訴。

二00五年七月二日

摘自 華律網

以上都來自網路

❺ 民事訴訟案例

在現實的司法實踐中,張某的奶奶要索求賠償比較困難,因為要證明這兩件事之間存在因果關系是很困難的,也許你覺得容易,但是要讓法官確認就很困難,證據不足啊...
不過張某的法定代理人去法院以誹謗罪起訴污衊張某的人

❻ 民法案例判決分析

1、不能,根據《合同法》第116條的相關規定,定金條款和違約金條款,兩者只能取其一,不得並用。

2、法院應當支持李某收回房屋並請求王某支付出租房屋所得的2500元租金。《合同法》第224條規定,承租人經出租人同意,可以將租賃物轉租給第三人。本案王某未經出租人同意擅自轉租,出租人李某的訴訟請求完全合法。

❼ 請幫忙提供一個民事審判的案例謝謝

[案例]
(一)2003年2月,甲區建設公司需水泥200噸,便與乙區貿易公司達成協議,約定由貿易公司組織供應,每噸200元。同年3月,貿易公司同丙區水泥廠進行洽談,向其購買水泥200噸,約定貨到付款。3個月後,水泥廠委託該區汽車隊將200噸水泥運到貿易公司,但貿易公司不久前被注銷。這時丁區傢具廠聲稱與水泥廠有債務關系,則甲區建設公司認為水泥是貿易公司為其定購的,於是汽車隊將其所運水泥分送傢具廠和建設公司,兩個單位各自接受了水泥100噸。當水泥廠向他們索取貨款時,傢具廠和建設公司各持理由拒絕給付。水泥廠無奈,於同年8月向丁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一審人民法院以傢具廠和建設公司為共同被告,汽車隊為第三人,組成合議庭審理本案。合議庭未經雙方當事人同意便進行了兩次調解,但因雙方爭議較大,而未能達成協議,只好於9月1日開庭審理此案,判決傢具廠和建設公司及汽車隊分別承擔責任。判決後,汽車隊不服,以貨已到位,不應由其承擔責任為由提出上訴。二審法院組成合議庭對此案進行了全面審理,發現一審在認定水泥廠價格上不符合國家標准,於是開庭審理此案,判決傢具廠和建設公司付給水泥廠貨款及承擔訴訟費用。

問題:
1、 如果汽車隊發現貿易公司已被注銷。遂將水泥賣給建設公司,則此案當事人應如何列明?
2、如果建設公司在一審調解中提出,水泥廠的經理與本案審判長是同學,可能影響案件公正裁判,故不應由丁區人民法院受理,而應移送甲區法院審理,此異議能否成立?為什麼?
3、如果水泥廠只起訴貿易公司不履行合同,則此訴訟如何進行?
4、 如果傢具廠在一審調解中提出反訴,要求原告償還傢具廠欠款及利息,此反訴能否成立?
5、如果汽車隊不參與訴訟,人民法院應如何處理?
6、請指出本案在程序上的錯誤之處。

(二)原告肖紅與被告孫建是高中同學,1998年底相互確定戀愛關系,1999年11月登記結婚,並舉行了結婚儀式,孫建於1999年12月底出走失蹤,經過尋找仍無下落。原告肖紅於2001年2月,向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訴。人民法院認為該案比較簡單,遂適用簡易程序審理該案,由陪審員一人獨任審判。2001年6月20日,人民法庭判決原、被告離婚。

問題:
1、該案程序上有何不妥之處,正確的做法是什麼?
2、如果在案件審理過程中,原告肖紅又向人民法庭申請被告孫建失蹤,人民法庭應如何審理此案?
3、如果肖紅僅向人民法庭申請孫建失蹤,人民法庭應當如何審理此案?肖紅與孫建的婚姻關系是否有效?

1 以建設公司為被告 汽車隊所屬單位為第三人
2 不能 迴避不影響管轄
3 中止訴訟 查明貿易公司的權利義務繼受人後恢復.如果沒有就駁回起訴.
4 不能 與本案無關
5 傳喚 不到庭可以缺席判決
6 二審僅應在上訴訴求范圍內審查,不能超越范圍,也不存在依法改判的情形.


1 離婚案件不能適用簡易程序 不能由陪審員一人獨任審判 也不能在一方未出庭的情況下直接判決離婚(調解是必經程序)
2 中止離婚訴訟.待宣告失蹤案件終結後恢復
3 不能受理.失蹤還未到兩年.婚姻關系仍然有效

❽ 民事訴訟法案例

1,本案中,一對夫婦死亡,因其遺產繼承問題而發生糾紛,夫婦二人有已出版嫁長女李梅、次子李可、權長子李明、長女李梅、次女李娜數位法定繼承人,次子李可起訴請求分割父母的遺房,長女李梅明確表示放棄繼承權,次女李娜不明確表示棄權,又不願參加訴訟.另有案外人於某主張自己是房屋的共同所有權人.

2,本案焦點在於長女李梅、次女李娜二位繼承人應如何處理,李娜則既不明確表示棄權、又不願參加訴訟的行為應如何認定,於某的要求能否為法院認可,他們在本案中訴訟地位該如何列明.

3,本案法律適用主要<<民訴意見>>第58條之規定,<<民事訴訟法>>第56條之規定

4,本案李可是原告,李明之妻張麗為被告,長女李梅、次女李娜為必要必要共同訴訟人.民事訴訟法規定,應當追加的原告,已明確表示放棄實體權利的,可不予以追加,因李梅明確表示放棄繼承權,所以,法院可以不予以追加.對於次女李娜,既不明確表示棄權,又不願參加訴訟,民事訴訟法規定應視為沒有放棄權利,應當予以追加.對於某,應其對房屋有獨立的實體權利,為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人民法院應予追加,在本案中,其訴訟地位應為參加之訴訟的原告.

❾ 民事訴訟案例分析

1以張君和王明復為被告,趙強制為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

因為趙強將書店轉給王明和張君經營,但仍使用原經營執照。王明和張君獲得經營權承擔主要責任,已經通過法律形式轉讓經營權。王明和張君應該對物業履行相應責任,趙強為所有人承擔連帶責任

2訴訟中止---等待趙強的繼承人繼承權利義務後再繼續進行訴訟

❿ 民事訴訟 案例

法院將此案移送B區人民法院是正確的。民事案件的一般管轄原則是原告就被告,這里被告的意思就是被告戶籍地,如果的戶籍所在地與經常居住地不在一起超過一年以上的,則以被告的經常居住地(或居所地)。因本案被告雖戶籍在湖北,但他長期居住在B區,所以A區法院依照民訴法的規定移送B區法院是正確的。

熱點內容
婚姻法那條最不合理 發布:2025-02-02 09:08:55 瀏覽:272
違反行政法規導致合同無效 發布:2025-02-02 09:08:22 瀏覽:482
廣州市天河法院 發布:2025-02-02 08:55:03 瀏覽:363
工資隨意更改勞動法怎麼辦 發布:2025-02-02 08:06:44 瀏覽:595
模範法官胡國運的妻子 發布:2025-02-02 07:59:34 瀏覽:234
貴陽有名離婚律師 發布:2025-02-02 07:43:16 瀏覽:515
有關禁毒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2-02 07:28:50 瀏覽:350
香港律師資格考試 發布:2025-02-02 06:53:18 瀏覽:335
新民事訴訟法涉外基層法院 發布:2025-02-02 06:45:22 瀏覽:789
港府司法復核 發布:2025-02-02 06:25:04 瀏覽: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