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不追溯既往民法
1. 法不溯及既往司法解釋
法的溯及力,即法溯及既往的效力,是指新頒布的法律對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為是否適用。1、《立法法》第八十四條規定,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不溯及既往,但為了更好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別規定除外。根據該條規定確立法的溯及力原則:從舊兼有利。2、最高人民法院於2001年與最高人民檢察院聯合發布了《關於適用刑事司法解釋時間效力問題的規定》,規范並統一了刑事法律的溯及力問題。但民商事法律規定並沒有統一的溯及力的規定。3、新法適用新法出來後的民事法律關系,如果民事法律關系發生在舊法時,適用舊法而不是新法。不過民法上的不溯及既往為原則上不溯及,對原來沒有經過司法裁決的民事關系和事實,可以適用新法,如果新法上有明確規定適用新法的,必須適用新法。
2. 法不追溯
法不追溯 准確名稱是 法不溯及既往。
「法不溯及既往」是國際上通行的立法原則。其主要原因是:第一,法具有引導作用(也稱指引作用),即為人們提供一個既定行為模式,引導人們依法實施自已的行為。而新法在沒有頒布前,無法給人們提供一個既定行為模式,起不到引導作用,所以新法對以前的行為不能具有溯及力。第二,法具有預測作用,即行為人能夠預先估計自已行為的法律後果。而新法在頒布前,無法起到預測作用,如果新法具有溯及力,就等於以今天的規定要求昨天的行為,用事後創設出來的規定懲罰以前的行為,這是不公正、不合理的,不符合法治精神。
法不溯及既往」是一項基本的法治原則。通俗地講,就是不能用今天的規定去約束昨天的行為。美國1787年憲法規定:追溯既往的法律不得通過。法國民法典規定:法律僅僅適用於將來,沒有溯及力。在我國,「法無溯及力」同樣適用於民法、刑法、行政法等方面。
法具有指引作用,無論是確定的指引還是不確定的指引,都是為人們提供一個既定的行為模式,引導人們依法實施自己的行為。而新法頒布之前,並不存在新法提供的既定的行為模式,所以頒布後的新法就不能依據該模式對之前人們的行為去引導。換句話說,新法頒布前人們的行為,只能按照當時的法律來調整。另外,法還具有預測作用,即憑借法律的存在,人們可以預先估計相互間行為的法律後果。但是,未頒布的法,並不為人們預知,自然也就不能起到任何作用,因此,新法不具有溯及力。
誠然,「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則已是多數法律通行的規則,但現實生活中,卻還存在著相反的做法。這使得一些需要法律保護的弱勢群體正為其未知的義務而承擔著不明的責任。南京某電子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一位。該公司2003年4月至5月期間生產了醫療器械產品HYO3型臭氧消毒殺菌機,在當時特殊的非典時期,作出很大貢獻。然而葯監部門2005年5月卻對該期間生產的HYO3型臭氧消毒殺菌機以不符合注冊產品標准為由給予行政處罰。可事實上,該產品執行的標準是公司於2001年9月28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標准化法》所取得的企業標准,而且法律允許其有效期至2004年9月。但處罰所適用的規定注冊產品標準的《醫療器械標准管理辦法》是在2002年5月出台生效,換句話說,葯監局以該公司當時並不存在的注冊產品標准不符合要求為由進行處罰,用2002年的新法約束2001年的行為。顯然,該處罰是錯誤的引用法律,違反了「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則。
法無溯及力的原則表現在國家不能用現在制定的法律指導人們過去的行為,更不能用現在的法律處罰人們過去從事的當時是合法而現在是違法的行為。以限制行政權力的擴張與濫用,維護社會秩序的穩定性,保護人們期待的信賴利益。否則,我們就會無法預測自己和他人行為的確定後果。在當權者的朝令夕改面前我們只能驚慌失措,淪為任人宰割的羔羊。
3. 法不溯及既往,是啥意思
「法不溯及既往」是一項基本的法治原則。通俗地講,就是不能用回今天的規定去約束昨天的行答為。美國1787年憲法規定:追溯既往的法律不得通過。
法國民法典規定:法律僅僅適用於將來,沒有溯及力。在我國,「法無溯及力」同樣適用於民法、刑法、行政法等方面。
(3)法不追溯既往民法擴展閱讀
溯及力原則:
(1)從舊原則,即新法對其生效前的行為一律沒有溯及力。
(2)從新原則,即新法對於其生效前未經審判或判決尚未確定的行為一律適用,具有溯及力。
(3)從新兼從輕原則,即新法原則上具有溯及力,但舊法(行為時法)不認為是犯罪或者處刑較輕時,依照舊法處理。
(4)從舊兼從輕原則,即新法原則上不具有溯及力,但新法不認為是犯罪或者處刑較輕的,則依新法處理。
上述諸種原則,從舊兼從輕原則既符合罪刑法定的要求,又適應實際的需要,為絕大多數國家刑法所采,我國刑法亦采此原則。
4. 為什麼說「法不溯及既往」
這是原則,因為當你沒規定為違法時,別人做了,當然是違法。你不能後制定一種規范去調整以前發生的事情,這是不公平的
5. 法不溯及既往的司法解釋
「法不溯及既往」是一項基本的法治原則。通俗地講,就是不能用今天的規定去約束昨天的行為。美國1787年憲法規定:追溯既往的法律不得通過。法國民法典規定:法律僅僅適用於將來,沒有溯及力。在我國,「法無溯及力」同樣適用於民法、刑法、行政法等方面。
【法律依據】
《刑事訴訟法》
第八十七條公安機關要求逮捕犯罪嫌疑人的時候,應當寫出提請批准逮捕書,連同案卷材料、證據,一並移送同級人民檢察院審查批准。必要的時候,人民檢察院可以派人參加公安機關對於重大案件的討論。第八十八條人民檢察院審查批准逮捕,可以訊問犯罪嫌疑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訊問犯罪嫌疑人:(一)對是否符合逮捕條件有疑問的;(二)犯罪嫌疑人要求向檢察人員當面陳述的;(三)偵查活動可能有重大違法行為的。人民檢察院審查批准逮捕,可以詢問證人等訴訟參與人,聽取辯護律師的意見;辯護律師提出要求的,應當聽取辯護律師的意見。
6. 什麼叫「法不溯及既往原則」
「法不溯及既往」原則的具體含義如下:
1.從定義上來看:
(1)法律具有指導作用。無論是明確的指導還是無限期的指導,它都為人們提供了既定的行為模式,引導人們依法實施自己的行為。在頒布新法律之前,新法律沒有提供既定的行為模式。
(2)因此,頒布後的新法律不能根據模型指導前人的行為。換句話說,新法律頒布前人們的行為只能根據當時的法律進行調整。
(4)從舊兼從輕原則,即新法原則上不具有溯及力,但新法不認為是犯罪或者處刑較輕的,則依新法處理。
4.上述諸種原則,從舊兼從輕原則既符合罪刑法定的要求,又適應實際的需要,為絕大多數國家刑法所采,我國刑法亦采此原則。
7. 法不溯及既往原則是什麼
法無溯及力的原抄則,表現在國家不能用當前制定的法律指導人們過去的行為,更不能用當前的法律處罰人們過去從事的當時是合法而當前是違法的行為。以限制國家權力的擴張與濫用,維護社會秩序的穩定性,保護人們期待的信賴利益。
法律具有指引、規范、調整作用,無論是確定的指引還是不確定的指引,都是為人們提供一個既定的行為模式,引導人們依法實施自己的行為。而新法頒布之前,並不存在新法提供的既定的行為模式,所以頒布後的新法就不能依據該模式對之前人們的行為去引導、規范或調整。換句話說,新法頒布前人們的行為,只能按照當時的法律來調整。
8. 法不溯及既往適用於民商法領域嗎
適用。民法、刑法都適用,刑法『從舊兼從輕』中的『從輕』是一個例外,這是為了更好地保障人權。
9. 民法的效力中,有一條規則是「法律不溯及既往」是什麼意思能不能舉個例子謝謝
法律不溯及既往是一條法律原則.
我國國家立法法已經作出了明確規定,法不內溯及既往容原則,是我國立法法已經明確的問題,就是除了法律有特別規定外,法律(包括法律、行政法規、規章)不溯及既往,就是說一個法律對於其生效以前發生的事沒有法律效力。
「法不溯及既往」有以下兩層意思,一是立法上不溯及既往,即立法機關(如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等)原則上不得制訂具有溯及力的法律規范;二是適用上不溯及既往,即司法機關和行政機關不得擅自將法律規范溯及適用。
「法不溯及既往」,要求國家應充分保障公民的信賴利益,也就是要求國家不得對已完結的事實重新作出對公民不利的法律評價,這是對國家立法機關、司法機關和行政機關的約束,具有憲法原則的性質。
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不溯及既往,但為了更好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別規定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