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關於繼承的案例

民法關於繼承的案例

發布時間: 2022-03-03 03:50:19

① 關於繼承的一個案例分析

假設裝修費為5萬元,那麼甲對房子享有5/6所有權,乙對房子享有1/6所有權。
1、如果甲乙二人與對方的子女存在扶養關系
小甲、小乙、甲原則上平等繼承乙的財產,這樣,小甲、小乙各享有1/18所有權,甲享有8/9所有權。甲去世後,甲的遺產由小甲、小乙原則上平等繼承,則小甲、小乙各享有一半的所有權。
2、如果甲乙二人與對方的子女不存在扶養關系
小乙、甲原則上平等繼承乙的財產,這樣,小乙享有1/12所有權,甲享有11/12所有權。甲去世後,甲的遺產由小甲繼承,則小甲享有11/12所有權。

民法案例關於遺傳繼承關系的一些問題

他們都有繼承權,不過應該是王的父母佔多一點吧,具體是多少要看婚姻法和財產繼承法,我也不是很清楚.抱歉!

③ 民法關於遺產繼承的規定

民法關於遺產繼承的規定如下:繼承從被繼承人死亡時開始。相互有繼承關系的數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難以確定死亡時間的,推定沒有其他繼承人的人先死亡。都有其他繼承人,輩份不同的,推定長輩先死亡;輩份相同的,推定同時死亡,相互不發生繼承。繼承開始後,按照法定繼承辦理;有遺囑的,按照遺囑繼承或者遺贈辦理;有遺贈扶養協議的,按照協議辦理。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二十一條 繼承從被繼承人死亡時開始。
相互有繼承關系的數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難以確定死亡時間的,推定沒有其他繼承人的人先死亡。都有其他繼承人,輩份不同的,推定長輩先死亡;輩份相同的,推定同時死亡,相互不發生繼承。
第一千一百二十三條 繼承開始後,按照法定繼承辦理;有遺囑的,按照遺囑繼承或者遺贈辦理;有遺贈扶養協議的,按照協議辦理。

④ 民法繼承案例分析、謝謝

1、A、B、丙三人分割6萬元,丙的遺產份額有C|D轉繼承
代位繼承是繼承人的子女直接參與對被繼承人遺產的分割,與其他有繼承權的人共同參與繼承活動;轉繼承的繼承只能對其法定繼承人應繼承的遺產進行分割,不能與被繼承人的其他合法繼承人共同分割被繼承人的遺產。

⑤ 問一個關於繼承的民法案例

此3間房應歸被繼承人張福成的胞弟張福洞繼承。
理由:被繼承人張福成的兒子張小順先於被繼承人張福成死亡,而在被繼承人張福成死亡時,也就是說繼承事實發生時,張小順的兒子尚未出生,不能發生代位繼承。因此,被繼承人張福成死亡時,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依法只能由其胞弟張福洞這一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

胎兒能否代位繼承遺產的問題,九江學院法學院講師韓守瑩認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28條規定:「遺產分割時,應當保留胎兒的繼承份額。胎兒出生時是死體的,保留的份額按法定繼承辦理。」該條所指的胎兒是指被繼承人的子女,而本案中胎兒是被繼承人的孫輩,不屬於第28條所規定的胎兒。
而且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11條規定:「被繼承人的子女先於被繼承人死亡的,由被繼承人的子女的晚輩直系血親代位繼承。代位繼承人一般只能繼承他的父親或者母親有權繼承的遺產份額。」這里所指被繼承人的子女的晚輩直系血親是指已經出生的自然人,而不是尚在腹中的胎兒。

⑥ 財產繼承權身邊的案例

大學同學小林,女孩,24歲,大學畢業剛工作不久,杭州人。

父親在當地做建材生意,不算巨富,也有近千萬身家。杭州市區有一套近兩百平的公寓,郊區還有一棟別墅。

小林姐妹兩人,還有一個比她大一歲的姐姐。小林的父親50多歲,自己是個獨子,結婚之後就一直非常想要兒子,只生了兩個女兒是他「最大遺憾」(他自己沒事就念叨)。

小林的父親最近五六年生意越來越順,想兒子的心思又冒了起來。2003年,他在外面養了一個二奶,2004年這個二奶還真給他生了個兒子。

有了這個兒子之後,二奶立即從地下走到了地上,小林的父親也提出了離婚。小林的母親本來身體就有病,去年就去世了。

妻子一死,小林的父親就開始操辦和給他生了兒子的二奶的婚禮。不過天有不測風雲,就在准備結婚前一個月,小林的父親突發腦溢血去世。

那時候,小林也剛剛大學畢業回杭州,和姐姐一起生活。可是這時二奶提出來,自己的兒子應該繼承家產,要把小林和姐姐趕出去。

本來這件事協商不成就法律解決好了。可是讓小林和姐姐沒辦法接受的是,自己的幾個姑姑,還有80多歲的爺爺,都站在了二奶這一邊。提出由小林同父異母的弟弟,那個才兩歲多的私生子繼承全部財產。給小林和姐姐每人30萬做嫁妝。

原本小林和姐姐堅決不同意,可是幾個月的消耗下來,她們已經堅持不住了。甚至小林給我打電話時已經流露出對自己的懷疑,她已經快要被幾個姑姑說服了,女兒就是沒資格繼承家產,她打算放棄自己的繼承權。

她該怎麼辦,我該怎麼勸她堅持自己的權力?女兒真的沒資格繼承家產嗎?

⑦ 關於民法遺產繼承的問題

乙妻子繼承甲一半財產,乙他哥繼承甲一半財產,乙和丙的財產全是他妻子繼承,同時死亡的,推定沒繼承人的先死,長輩先死,所以死亡順序是,丙甲乙

⑧ 民法案例(繼承)

父親的健在,做兒女的沒有討論如何贍養。卻為了家產在簽訂分承協議。違背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贍養,傳統美德。也觸犯了法律。簽訂的任何協議也不受法律保護。遺產分配男女平等的。

⑨ 關於夫妻財產繼承和遺囑繼承的民事案例

這個就是當年四川瀘州遺產案吧,在法學界也算是掀起了一場大討論了,你看下有關資料吧,然後結合的想法看怎麼判吧。

——以「瀘州遺產繼承糾紛案」為例

首先的一個問題是中國是否存在司法的合理性問題,之所以要問這樣一個問題是因為並不是所有的問題都帶有普適性,也不是所有的問題在任何語境中都是真問題。對於這樣一個問題,我的初步判斷是肯定的,這樣一個判斷主要通過對個案的的分析得來的。

「瀘州遺產繼承糾紛案」及其內在的司法合理性問題

被告蔣倫芳與丈夫黃永彬於1963年結婚。1996年,黃永彬認識了原告張學英,並與張同居。2001年4月22日,黃患肝癌去世,在辦喪事時,張當眾拿出黃生前的遺囑,稱她與黃是朋友,黃對其財產作出了明確的處理,其中一部分指定由蔣繼承,另一部分總值約6萬元的遺產遺贈給她,此遺囑經公證機關於4月20日公證。遺囑生效後,蔣卻控制全部遺產。張認為,蔣的行為侵害了她的合法權益,按《繼承法》等有關法律規定,請求法院判令蔣給付遺產。

一審法院認為,該遺囑雖是遺贈人黃永彬的真實意思的表示且形式上合法,但在實質贈與財產的內容上存在違法之處:黃的住房補助金、公積金及一套住房屬夫妻共同財產,而黃未經蔣的同意,單獨對夫妻共同財產進行處理,侵犯了蔣的合法權益,其無權處分部分應屬無效。且黃在認識張後,長期與張非法同居,其行為違反了《婚姻法》有關規定,而黃在此條件下立遺囑,是一種違反公共秩序、違反法律的行為。故該院依據《民法通則》第7條(公序良俗原則)的規定判決,駁回原告張學英獲得遺贈財產的訴訟請求。

二審法院認為,應當首先確定遺贈人黃永彬立下書面遺囑的合法性與有效性。盡管遺贈人所立遺囑時具備完全行為能力,遺囑也系其真實意思表示,且形式上合法,但遺囑的內容卻違反法律和社會公共利益。《婚姻法》第26條規定:「夫妻有相互繼承遺產的權利」。夫妻間的繼承權,使婚姻效力的一種具體體現,蔣倫芳本應享有繼承黃永彬遺產的權利,黃將財產贈與張學英,實質上剝奪了蔣的合法財產繼承權,違反法律,應為無效。二審法院認為,《婚姻法》和《繼承法》為一般法律,《民法通則》為基本法律。依據《立法法》,《民法通則》的效力高於《繼承法》,後者若與《民法通則》的規定不一致,應適用《民法通則》。該院認為原審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作出維持一審的判決。[3]

該案件判決的過程及之後,都受到了當地百姓及全國學界與媒體的廣泛關注。學界中有很多學者通過不同的視角對該案提出了多種多樣的分析。但是,引發我興趣的則主要在於一點:在有關該案的看法中,當地民眾與學界呈現出較為對立的看法,而且幾乎是一邊倒的:大部分法學界人士都對該案提出了質疑[4],而大部分當地民眾則對該案判決表示了支持。[5]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對立?如何來解讀這樣一種截然對立的現象?在事過幾年之後再舊事重提,雖不免有「馬後炮」「事後諸葛」之嫌,好在本文的目的並不在於判斷誰對誰錯,只是想就事情本身作為一件知識事件作一種社會學的考察,而這樣一種時間上距離的拉開,反倒能使我們以一種更為理性、更心平氣和的態度來看待這一事件。

那麼,在案件審判過程及審判之後法學界與社會公眾的討論中呈現出一種什麼樣的態勢,而在討論各方又是倚仗什麼樣的理由和資源呢?我根據當時各方的討論,做出了以下的概括:

對法院判決的態度 理由 代表文章 雙方的人數及力量對比

對法院意見表示質疑 1、 法院違反了特殊法優於一般法的法理原則以及特殊規則優於一般規則的立法法規定;

2、 法院的判決侵害了死者的財產權和意思自治;

3、死者遺贈的行為並沒有違反公序良俗原則; 陳岑:「對張學英訴蔣倫芳案判決的三點質疑」

王怡:「法治評論:脆弱的財產權」

韓新華、金濤:「論概括條款及其具體化」 在法學界當中出現在公眾視野中的,質疑法院意見一方無疑是佔多數的

對法院意見表示同意 本案的發生有其特殊的立法背景存在,認為《繼承法》上有關財產繼承的規定與《婚姻法》中有關規定在本案中出現沖突從而形成法律適用上的困難,法官的行為只是在履行其法官裁量權而已。 范愉:「瀘州遺贈案評析」

表一:法學界看待「瀘州案」的不同觀點[6]

對法院判決的態度 理由 雙方的人數及力量對比

對法院意見表示質疑其一,遺贈是單方民事法律行為,除非違反法律的強制性的規定,遺贈人可以將自己的遺產贈與法定繼承人之外的任何人,這是私法意思自治原則的體現。其二,「 二奶」僅是社會上對一類人的稱呼,並不證明否定其民事主體的地位,既承認為合法的民事主體,「二奶」當然有權接受遺贈。這是私法上平等原則的體現。其三,從社會功能而言,在當今中國,首先應當確立的是權利本位的原則,只有這樣才能根本上動搖舊有的封建觀念,以其與另外的人同居為由就認定其作出遺贈的動機非法,是非法干涉私人自治的行為,背離了民法的根本原則和社會功能 根據網上討論情況,雙方應該是勢均力敵的

對法院意見表示同意 1、 不能將財產判給二奶,其理由是黃有彬處理財產不應損害合法繼承人的權益,不得違反社會公德,不得違背公序良俗。而黃永彬的這種遺贈行為是在公然包「二奶」之後作出的,是對合法婚姻關系的一種挑戰。

2、 1500人的掌聲說明法官基於法律的裁判與人們對法律的認識和理解相吻合了,也可以理解為情與法的和諧及公序良俗與法律的一致

表二:網上公眾對該案的不同觀點[7]

通過表一和表二的整理及結合其他一些調查,我們可以發現這樣兩個對立:

其一:無論在法學界還是在受教育層次較高的階層之中,他們在論辯的過程當中所倚仗的資源主要是法學資源,而不是其他資源[8].而在法學界當中對法院判決持反對意見的為多數,到了文化層次較高公眾群體中這種多數地位逐漸被稀釋,而到了普通大眾群體當中,對法院持贊同意見的則占據了主要地位。而普通大眾中所依據的判斷標准則更主要的是一個道德上的直覺。[9]假如說法學內部的自洽給予我們法律的確定性,而公眾對判決的接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被解讀為法律的可接受性問題的話,那麼我們可以認為在本案當中,法律的確定性與法律的可接受性之間出現了緊張關系。

其二:而從兩個表中的質疑方的觀點,我么可以發現其更多是從法學的內部視角來尋求自己的正當性資源的,而從同意一方來看,則更多的是從法學的外部視角來尋求正當性資源的。

這樣我們似乎又回到了哈貝馬斯的司法合理性問題:一種偶然地產生的法律的運用,如何才能既具有內部自洽性又具有合理的外部論證,從而保證法律的確定性和法律的正確性呢?[10]但在中國本案所凸現出來的司法合理性問題似乎並沒有得到明確的回答,隨著時間的逝去,本案所帶來的討論也漸漸離我們遠去,但是問題並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解決(也許是永遠解決不了的),它會在我們的生活中以不同的案件形式不斷地提出。最近出現的「智障少女切除子宮案」或多或少是該問題的凸現。

熱點內容
婚姻法那條最不合理 發布:2025-02-02 09:08:55 瀏覽:272
違反行政法規導致合同無效 發布:2025-02-02 09:08:22 瀏覽:482
廣州市天河法院 發布:2025-02-02 08:55:03 瀏覽:363
工資隨意更改勞動法怎麼辦 發布:2025-02-02 08:06:44 瀏覽:595
模範法官胡國運的妻子 發布:2025-02-02 07:59:34 瀏覽:234
貴陽有名離婚律師 發布:2025-02-02 07:43:16 瀏覽:515
有關禁毒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2-02 07:28:50 瀏覽:350
香港律師資格考試 發布:2025-02-02 06:53:18 瀏覽:335
新民事訴訟法涉外基層法院 發布:2025-02-02 06:45:22 瀏覽:789
港府司法復核 發布:2025-02-02 06:25:04 瀏覽: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