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法與現代民法
A. 比較羅馬法與拿破崙的民法典
羅馬法是奴隸制社會下的法典,對後世法律制度的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尤其是對歐洲大陸的法律制度影響更為直接。正是在全面繼承羅馬法的基礎上,形成了當今世界兩大法系之一的大陸法系,亦稱為羅馬法系或者民法法系。可以這么理解:羅馬法是現代資本主義法律在奴隸制社會時的雛形。
《拿破崙法典》是人類歷史上資產階級國家的第一部民法典,原則鮮明,編排合理,邏輯嚴謹,語言簡潔,是世界法制史上的一個里程碑。這部誕生於1804年的法國民法典是法國大革命時期,為保衛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果實而制定的。而且這部法典的立法精神和原則也為後來許多歐洲國家借鑒和效仿。隨著拿破崙在歐洲的軍事擴張,《拿破崙法典》也被應用到法軍所到之處。由於該法典的系統性、完整性和規范性,因而對後來其他資本主義國家的立法產生了巨大影響,起到了立法規范的作用,從而具有了廣泛的世界意義,其內在的價值和思想即使在今天也仍然光彩奪目。
B. 簡論羅馬法物權制度對現代民法的影響
擔保期間,擔保財產毀損、滅失或者被徵收等,擔保物權人可以就獲得的保險金、賠償金或者補償金等優先受償。被擔保債權的履行期未屆滿的,也可以提存該保險金、賠償金或者補償金等
C. 羅馬物權法和中國物權法的比較
羅馬沒有物權法,甚至無物權概念,但有物法,嚴格應稱為"羅馬法中的物權制度".
鑒於你的給分,我說30分的,如覺得合適請加分後再說:)
一,物的概念和類型比較
我國物權法對於「物」的概念與狹義的「財產」同義,原則上指「有體物」,包括動產不動產以能為人力控制的電、氣、光波磁波等;羅馬法中的物權制度中的「物」包括三種:物法物、價值物、實體物,既包括有體的物質對象,也包括無體的制度產物,即「有體物」和「無體物」均是羅馬法上的「物」。羅馬法中的某些「物」我國物權法中是沒有的,如神法物,如奴隸,如權利。神法指經法定程序供奉神靈享用之物;奴隸是人,而我國不把人當「物」,人、人的身體和死後軀體不是「物」;權利我國一般不作為「物」看待,但例外的是有權利質權,這是在權利上設立的物權。從相似點上,「物」等價於「財產」這一點是相同的。
二、物權的概念和類型比較
1、依上述,羅馬法無物權概念,各種權利直接被視為「物」並加以各種制度保護;我國物權法則明文規定物權是權利人對於物的權利。從類型來看,羅馬法上的物的權利(不能叫「物權」)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更多作為債法中的擔保形式)、佔有、准佔有等,我國的物權類型有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三種,佔有是一種事實形態,不是物權,而我國沒有羅馬法上的「准佔有」概念。羅馬法中繼承權歸於物法范圍並將之作為物權保護,是一種典型的「權利物」的觀點,而這與現代民法中繼承法是獨立法律部門相差甚遠。
2、羅馬法的物權制度是簡單商品經濟的法律表現,它以「個人主義」為立法思想,所以其物法部分最豐富和詳細的部分即是所有權制度,形成了以所有權為中心的物法體系,用益物權並不具有獨立的法律地位,法律強調物的「所有」而非「利用」;我國的所有權制度與傳統民法類似,但有我國特殊傳統(即公有制,與私有制的羅馬法不同),而我國用益物權制度是獨立的物權制度,與羅馬法中用益物權不具有獨立的法律地位不同。
三、物權思想的比較
1、羅馬法認為,對於財產的利用,是利用人對於財產的一種抽象的支配權。而現代傳統的民法根據利用財產的各種形態,而分別承認各種物權關系,是以利用為中心的,而羅馬法的物權觀念,則是以所有為中心的。我國的物權法的立法本意也是以物的利用和物權保護為中心,而所有制則在憲法中予以規定。
2、現代民法的物權概念、物權內容中蘊涵了公法的支配與公法的義務。也就是說,現代民法上的物權,包括我國物權法都具有社會性,比如說物權的行使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最牛釘子戶事件有此嫌疑)、不動產的登記制度等;而羅馬法的物權,卻是一種純粹的、私法上對物的支配權,人與人的關系根據親屬權、債權而成立,物權中沒有蘊涵公法的義務,羅馬法的物權是一種個人主義的權利,稱為"個人主義的物權",所謂最牛釘子戶在古羅馬估計非常普遍。
3、我國物權法采「一物一權主義」,即一物只存一權(所有權,不包括限制物權,如所有權和他物權可以共存,但一物絕對不可有兩個所有權,共有是一個所有權數人擁有而不是幾個所有權),這與羅馬法類似。
4、我國物權法關於佔有的理論中,佔有被表達為一種事實狀態,或稱「准物權」,不是權利,對於佔有,一切物權都是本權;羅馬法則更嚴格的區分對物的支配權與表現該支配權的佔有,也就是說,佔有與本權是分離的,佔有就是佔有,本權就是本權。
5、最根本的區別點在於,羅馬法中的物權制度建立基礎是以私有制為核心的早期商品經濟,而我國物權法的建立基礎是以社會主義公有制為核心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寫太多了.......加分的話明天繼續........
繼續:
四、立法體例和法律淵源的比較
羅馬法沒有「物權」、「物權法」的概念,羅馬法中有關物和物權的規定散見於各種法律文件和法典,還包括大量的法學家著作,羅馬法里法學家著作是合法的法律淵源,可以用作法典使用,尤其是公認的四大法學家保羅、烏爾比安、帕比尼安、蓋尤斯。此外各行省總督和地方行政長官的告示也是合法的法律淵源;而中國在經過長期的法律實踐和理論積累後,通過十多年的論證和編撰,制訂了全新的《物權法》法典,除此之外我國還有部分物權方面的習慣法存在,比如說不動產典權、居住權,雖然《物權法》草案原來規定了典權和居住權,而正式法典刪除了這兩個權利,但不能說這兩種權利不是社會中存在的物權。我國采「物權法定主義」,因此物權法排除了非法典之外的法律淵源,只是在現有狀況下,居住權可依債權法保護,而把不動產典權這一悠久的、有中國特色的古老物權寫進法律與《物權法》「重繼受,慎創新」的立法思想相違背,因此出於謹慎沒有直接規定。在理論上這兩種物權一直被認為是實然的存在,
五、各種物權的比較
1、所有權:羅馬法中的物權制度以所有權為核心,強調商品經濟條件下的財產私有和保護,可以稱之為「絕對所有權」。 羅馬法上的絕對所有權是在打破了封建土地分封制,使個人完全獨自持有土地的基礎上形成的,所有權中所包含的諸項權能完全掌控在所有權人手中。盡管所有權中的某項權能可能從所有權中游離出來被他人享有,但權能游離本身實際正是所有權人獨享所有權的反映,而且,游離的所有權權能終究要向所有權回歸;盡管所有權人經過量的分割後須與他人共享所有權,但所有權人在自己的份額內所擁有權利的完整性不會因為他人的共有權而遭到破壞和分裂。完整性還決定了所有權的「一物一權制」。同時羅馬法上的絕對所有權自始就以張揚個人主義、自由意志而著稱,所有權人只要不違背法律就可以依據自己的意志任意行使所有權。而我國《物權法》中所有權制度比較羅馬法而言,有繼承的部分,更多的體現為適合我國國情的部分。繼承的部分包括「一物一權制」,前文已述,區別在於我國所有權制度是建立於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為基礎,承諾保護私人財產的基礎上的,這與羅馬法極其強調個人私有完全不同,我國的民事主體行使所有權並不是象羅馬法那樣,只要符合法律就可以完全自由的行使,還必須更多的考慮社會性和公法性,強調不損害他人和國家集體的權利,強調權利不得濫用。在所有權類型上,羅馬法中沒有具體規定所有權類型,從後人的總結上羅馬法中的所有權包括國家所有權和私人(公民、社團)所有權,其中大量包括宗教團體所有權和皇室所有權,我國的所有權類型包括全民所有、集體所有和私人所有,其中土地所有權全部歸國家和集體所有,私人只對動產和部分類型不動產(比如房屋)擁有所有權。
2、用益物權:羅馬法中的用益物權制度極其豐富,形式和內容極其龐大,羅馬法中的用益物權包括役權(包括地役權和人役權)、永佃權、地上權,而我國的用益物權制度中包括自然資源使用權、土地承包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地役權,還包括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不動產的典權(習慣法)。我國的用益物權雖規定可在動產上設立,但一般來說都在不動產上設立,因為動產盡可以用債的方式獲得,現有的動產用益物權幾乎沒有,而羅馬法上的用益物權是基於土地的利用而產生和發展起來的,這也決定了現代法的用益物權制度為什麼主要是土地(不動產)用益物權。羅馬法上即可以在不動產上設立用益物權,也可在人上設立用益物權(人役),其用益物權對後世的傳統民法有重大影響,現代民法中一般的用益物權是:地上權、地役權、用益權、居住權、永佃權,幾乎全部來自羅馬法。
3、擔保物權:羅馬法中的擔保被歸於債法中,但債法本身是羅馬物法(財產法)的組成部分,羅馬法最初有三種擔保物權,即信託、質權、抵押權,至查士丁尼大帝時代信託和質逐漸消亡,而抵押卻逐步興盛起來,發展到今日,抵押權成為民法理論中擔保的核心內容,決定了抵押是「擔保之王」的地位。羅馬法的抵押權規定與現今世界大多數國家的規定相似,即債務人或第三人向債權人提供不動產作為清償債務的擔保而不轉移佔有所產生抵押權,當債務人到期不履行債務時,抵押權人有權就抵押財產的價金優先受償。我國《物權法》中擔保物權制度除了繼承羅馬法和傳統民法的規定外,還作出了更靈活的規定,即擔保物權的設立和實現,可依當事人自由約定(物權法第一百七十條:擔保物權人在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或者發生當事人約定的實現擔保物權的情形,依法享有就擔保財產優先受償的權利,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第一百七十六條:被擔保的債權既有物的擔保又有人的擔保的,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或者發生當事人約定的實現擔保物權的情形,債權人應當按照約定實現債權;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債務人自己提供物的擔保的,債權人應當先就該物的擔保實現債權;第三人提供物的擔保的,債權人可以就物的擔保實現債權,也可以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提供擔保的第三人承擔擔保責任後,有權向債務人追償。),這不僅修改了我國《擔保法》舊規定刻板的缺點,還賦予當事人更大的權利自由,在立法思想上是一個比較大的進步。與羅馬法不同的是,我國的擔保物權中質押、浮動抵押、留置、權利質押等制度規定得比較詳細和豐富,羅馬法中的信託是指遺產信託,和現代意義上的信託不是一個概念,而我國《物權法》無此規定。
大約就寫那麼多吧,只能提供那麼多了,論文有代寫的,不過最好還是在別人的素材上自己寫的比較好。。。。。。。。
D. 羅馬法對現代民法的影響
羅馬法對法律進行了重要的分類,如公法與私法的劃分,成文法與不成文法的劃分,等等,都對現代民法有著重要影響
E. 對比論述西方近代與現代民法的特點
近代西方民法的特點
第一法律淵源上,英美法系的法律淵源包括各種制定法也包括判例,其中判例所構成的判例法在整個法律體系中佔主導地位。從19世紀到現在,其制定法也不斷增加,但是制定法仍然受判例法解釋的制約。 判例法一般是指高級法院的判決中所確立的法律原則或規則。這種原則或規則對以後的判決具有約束力或影響力,由於這些規則是法官在審理案件時創立的,因此,又稱為法官法。除了判例法之外,英美法系國家還有一定數量的制定法,同時,還有一些法典。如美國的《統一商法典》、美國憲法等。但和大陸法系比較起來,它的制定法和法典還是很少的,而且對法律制度的影響遠沒有判例法大。
第二法律結構和內容:英美法系在法律結構上是以單行法和判例法為主幹而發展起來的。其習慣用單行法的形式對某一類問題做專門的規定,因此很少制定法典。在內容上英美法系的基本結構是在普通法和衡平法的分類基礎上建立的。從歷史上看,普通法代表立法機關的法律,衡平法主要代表審判機關的法律,衡平法是對普通法的補充規則。
第三法官許可權上:英美法系中法官的地位很高,法官既可以援用成文法也可一援用已擁有的判例來審判案件,而且也可以在一定的條件下運用法律解釋和法律推理的技術創造新的判例,從而法官不僅可以適用法律也可以子一定的范圍內創造法律。
第四訴訟程序,英美法系的訴訟程序以原告被告以及其辯護人和代理人為重心,法官只是雙方爭論的仲裁人而不能參與爭論。
第五從職業教育傳統來看,英美法系的職業教育注重處理案件的實際能力,比如律師的職業教育主要通過協會進行,被稱為"師徒關系"式的教育。
現代西方民法的特點
民法作為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與人身關系的法律,在各國法律體系中都占據著重要地位。「民法」一詞有著多種含義,應分別從實質意義與形式意義兩個方面加以理解。形式意義上的民法就是指民法典。實質意義上的民法是指所有調整民事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它包括民法典和其他民事法律、法規。在我國,雖無民法典,但有做為民事基本法的《民法通則》、《合同法》、《擔保法》、《物權法》,以及大量的單行民事法律和法規,因此,我國雖不存在著形式意義上的民法,但實質上的民法是存在的。
基於中國近現代繼承接受西方民法,我們可以從我國民法中發現現代西方民法的特點。
《民法通則》第2條從民法調整的對象和任務的角度,給我國民法下了一個定義,即我國民法是調整平等主體的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公民和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它具有以下本質和特徵:
(一)民法是私法
民法是私法的核心部分。私法領域奉行私法自治,民事主體有權在法定的范圍內根據自己的意志從事民事活動,通過法律行為構建其法律關系。民法是私法表明民事法律規范的主體為任意性規范,當事人的約定優先於法律的規定。
除民法之外,民事訴訟法、國際私法等,也應當屬於私法的組成部分。
(二)民法是權利法
民法最基本的職能在於對民事權利的確認和保護,這就使民法具有權利法的特點:A、民法始終以保護權利為己任;B、現代民法體系的構建是以權利為基本的邏輯起點;C、民法通過權利確認當事人的行為規則;D、民法通過救濟手段確認權利。
(三)民法是實體法,既是行為規范又是裁判規則
民法作為行為規范,具有確立交易規則和確立生活規則兩個方面的功能。行為規范在邏輯上必然是裁判規范,否則行為規范就失去了其誘導人們從事行為的功能。但裁判規范並不必然是行為規范,例如民法關於權利能力的規定等就不是行為規范。裁判規則可以間接地促使當事人對自己的行為作出合理的安排,從而積極地作用於行為規范。
(四)民法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
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這就意味著市場經濟的建立和完善離不開民法的支持,同時民法制度也應當按照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來構建,符合市場經濟的運行規律。首先,從歷史上看,民法始終與商品經濟或市場經濟的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其次,從民法的內容來看,民法調整的財產關系實際上主要就是財產歸屬關系和財產流通關系。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財產歸屬關系也是服務於財產交易關系的,而交易也是最終成為財產歸屬的轉換。與之相適應,形成了以調整財產所有和財產交換為目的,由民事主體、物權、債和合同等制度組成的具有內在聯系的民法體系。
如果我們要確認我國的經濟是平等等價、自由竟爭,由市場引導生產要素自由流轉和組合的市場經濟,那麼就應當充分貫徹意思自治、誠實信用、鼓勵交易、公平正義等基本價值理念,需要盡量減少國家對經濟生活的干預,對民事主體的權利提供充分的保障。所以市場經濟的成熟很大程度上是以民商事規則的成熟為標志的。
(五)民法是市民社會的基本法
市民社會原指伴隨著西方現代化的社會變遷而出現的、與國家相分離的社會自治組織狀態。黑格爾首先提出之一概念,提出了政治國家和市民社會的分離和對立。
由於市民社會從政治國家中的分離,民法作為市民社會的基本法也相應的產生、發展。現代社會中每個社會成員,他既是市民社會的成員,也是國家的公民。其以市民社會成員的身份為實現自己的權利,而與他人達成各種民事關系,必然要求獲得民法上的保護。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民法是市民社會的權利典章,是市民社會中民事權利的保護神。而市民社會的關系都要求通過民法的調整以實現市民社會的正常秩序。在建立和完善我國市民社會的過程中,需要通過確立完善的民法制度來加以推動,並通過民法來規范市民社會,並大力弘揚市民社會的基本價值理念,加大對個人自由權利的保障。
對比論述西方近代與現代民法的特
現代民法的人文精神是全面主體性與嚴格自由主義的統一。具體而言,現代民法的人文精神表現為對實質正義、個別正義的追求,對人格權的關注以及對所有權絕對、契約自由和過失責任等三大近代民法原則的修正與限制。現代民法的人文精神是對近代民法的人文精神的揚棄,是人類朝著純粹的理想的人文精神前進的一個重要環節,它反映了我們這個時代的時代精神,是對近代民法人文精神中二律背反的克服,具有辯證法的色彩,必將極大推動人的解放和人的全面自由發展。
自羅馬法復興、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以來,民法以其自身邏輯獲得發展。總的來說,依據一些學者的看法可以劃分為兩個階段,即近代民法和現代民法。近代民法,即指經過16、17、18世紀的發展,於19世紀西歐各國編纂民法典而獲得定型化的一整套民法的概念、原則、制度、理論和思想的體系,在范圍上包括法、德、奧、日本及舊中國民法等大陸法系民法和英美法系民法。現代民法,是指近代民法在20世紀的發展與修正,與近代民法並無本質上的差別,是在近代民法的法律結構基礎之上,對近代民法的原理、原則進行修正、發展的結果。
F. 羅馬法中所有權的取得對現代民法有何影響
所有權的取得分為原始取得和繼受取得。在我國主要體現在物權法中,包括遺失物拾得,發現埋藏物,添附,善意取得等等,還有法律沒有規定的先佔等。
羅馬法上所說的物,范圍極廣,泛指除自由人以外存在於自然界,對人有用並能滿足人需要的一切東西。它不僅包括有形物體和具有金錢價值的東西,還包括無形體的法律關系和權利。物的分類主要有要式轉移物,略式轉移物有體物、無體物、動產、不動產、主物、從物。
特定物、非特定物、有主物、無主物、原物、孳息等。物權是指權利人可以直接行使於物上的權利,其中所有權為自物權,其他的為他物權。物權的種類主要有五種:所有權、役權(地役權、人役權)、地上權、永佃權、擔保物權(質權、抵押權)。
(6)羅馬法與現代民法擴展閱讀:
影響的原因
1、羅馬法是建立在簡單商品生產基礎之上的最完備的法律體系
它對簡單商品生產的一切重要關系如買賣、借貸等契約以及其財產關系都有非常詳細和明確的規定,以致一切後來的法律都不能對它做任何實質性的修改,成為後世立法的基礎。
2、羅馬法的內容和立法技術遠比其他奴隸制和封建製法更為詳盡
它所確定的概念和原則具有措詞確切、嚴格、簡明和結論清晰的特點,尤其是它所提出的自由民在「私法」范圍內形式上平等、契約以當事人之合意為生效的主要條件和財產無限制私有等重要原則,都是適合於資產階級採用的現成的准則。
G. 根據材料二,古羅馬法與現代法制有什麼聯系古羅馬的主要法律有哪幾部
古羅馬的法治精神在高中教材里主要體現在三個法律中,即《十二銅表法》、《公民回法》、《萬民法》。答
古代羅馬法律制度的發展歷史體現了羅馬人崇尚法治的精神和追求地位平等的決心。羅馬法以其豐富的內容和比較完備的形式對後來歐洲各國的法律制度產生了深遠影響,古羅馬人法治精神和法律意識則為後人樹立了榜樣。
它的優點具體表現在:《十二銅表法》中的審判機制、聽證機制等體現了其公平的原則,是其法治精神的體現,也是現代審判機制的雛形;而《公民法》、《萬民法》則體現了其追求平等地位的決心。
它的缺點具體表現在:具有時代局限性,諸如同態復仇等依舊存在。
像今年高考簡答題第一道就是這個考點。
H. 羅馬法對現代民商法的影響
你真有才,想知道答案嗎?先猜猜我是誰吧!
I. 羅馬法中對現代民法影響最大的的法律原則是那項
羅馬法的人法對現在的意義不如物法對現在的意義大,即使是我國最新的物權法中依然有很多是羅馬法的創造,比如動物(動產)(不動產)與不動物的分類等。
我認為羅馬法中最重要的內容是對德國物權行為理論的影響。
所以羅馬法中最具指導意義的應該在物法方面(物法是羅馬法中的叫法)
J. 羅馬法與現代民法理論之間有何聯系
羅馬法與現代民法理論,它算是一種延伸與發展的關系吧,畢竟羅馬法在之前它也是第1次側重了人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