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湘東區人民法院

湘東區人民法院

發布時間: 2022-03-03 10:59:50

㈠ 萍鄉市衛生局投訴電話打疫苗在一小時內就引發腦出血而湘東區衛健委不承擔往何責任。

摘要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二十三條 人民法院應當保障當事人依照法律規定享有的起訴權利。對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條的起訴,必須受理。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立案,並通知當事人;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作出裁定書,不予受理;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㈡ 結婚後一方的債務,另一方也有債務嗎

1、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約定歸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對外所負的債務,第三人知道該約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財產清償。

婚姻法》第十九條 【夫妻財產約定】夫妻可以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歸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約定應當採用書面形式。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確的,適用本法第十七條、第十八條的規定。

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的約定,對雙方具有約束力。

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約定歸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對外所負的債務,第三人知道該約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財產清償。

2、原為夫妻共同生活所負的債務,應當共同償還。

《婚姻法》第四十一條 【共同債務】離婚時,原為夫妻共同生活所負的債務,應當共同償還。共同財產不足清償的,或財產歸各自所有的,由雙方協議清償;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

(2)湘東區人民法院擴展閱讀

謝某與劉某存在鐵礦粉業務往來,由劉某供貨給謝某,2014年12月31日雙方結算,劉某尚欠謝某鐵礦粉貨款計378458.31元,2015年2月15日雙方簽訂還款協議。

協議簽訂後,劉某一直未履行還款義務,謝某多次催收,劉某均未支付。無奈之下,劉某一紙訴狀將劉某及其妻子周某告上法庭。因為劉某認為拖欠貨款發生在謝某與周某的婚姻存續期間,系夫妻共同債務,二人應共同承擔還款責任。

湘東法院經審理認為,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夫妻債務糾紛案件適用法律有關問題的解釋》第三條「夫妻一方在婚姻存續期間以個人名義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負的債務,債權人以屬於夫妻共同債務為由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但債權人能夠證明該債務用於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產經營或者基於夫妻雙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的規定,原告提供的《還款協議》上只有被告劉某的個人簽名,所欠數額已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

原告未提供證據證明該債務用於被告劉某、周某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產經營或者基於夫妻雙方共同意思表示,故原告要求被告周某共同支付拖欠貨款的訴訟請求,證據不足,法院不予支持。

㈢ 高校能否成為行政訴訟被告

【案情】張某和李某系西南某高校的學生,兩人為男女朋友關系。2010年某日,熱戀中的兩人在無人的自習教室內發生了親密關系,而這一幕恰好被教室里的監控所拍攝記錄。學校以張某和李某違反該校《大學學生行為守則》為由,依據該校《大學學分制學籍管理條例》作出 了不授予對兩人學士學位的決定。張某和李某不服,以學校為被告提起行政訴訟,法院認為高校不具有行政訴訟被告資格,裁定不予受理。 第一種意見認為,高校與學生之間屬於合同關系,高校就學校管理所公布的相關規定,屬於事先與學生的約定。同時高校僅僅是提供公共教育的事業單位,不屬於我國法律所規定的具有行政管理權的機關,不能成為行政訴訟的被告。 第二種意見認為,高校作為國家公共教育事業單位,在對學生作出處分決定時,實質是代表國家行使教育管理權,因此,學生不服高校對其作出的處分時,可以以高校為被告提起行政訴訟,本案屬於行政訴訟受案范圍。 【管析】筆者同意第二種意見,即高校可以成為行政訴訟之適格被告,本案應當屬於行政訴訟案件受理范圍,理由如下: 1、衡量一個主體是否具有行政訴訟被告資格,起決定性的因素不是該主體本身的性質和地位,而在於其是否具有國家行政管理職權。《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第八條規定:學士學位,由國務院授權的高等學校授予。本案中的西南某高校是國務院授權的學士學位授予單位,其作為國家高等教育事業單位,代表國家對受教育者行使授予學位、頒發學士學位證書的職權。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千問題的解釋》第一條第一款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具有國家行政職權的機關和組織及其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不服,依法提起訴訟的,屬於人民法院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因此不管權力的行使主體是行政機關或是事業單位組織,只要不屬於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千問題的解釋》第一條第一款所規定六種除外情形,都可以納入行政訴訟受案范圍。一旦其具有國家行政職權的性質,並處分了相對人的權利義務或影響了相對人的權利義務,實現了國家的行政管理職能,就應當認定為具體行政行為。 2、高校行使學位授予管理職權的法律依據主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等,其中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暫行實施辦法》第二十五條的規定,高等院校有權結合本校實際情況制定學位授予相關規定和細則。高校根據《學位條例》、《學位條例暫行實施辦法》的立法精神,結合本校實際情況制定的具體規定,是高校行使教育管理自主權的體現,高校可據此對學生作出相關處理。具體行政行為是指行政主體對特定行政相對人所作的行政行為。具體行政行為針對的是特定的人或特定的事,影響行政相對人的權利和義務。本案中,西南某高校對張某、李某作出的不予授予學士學位的處分,屬於行使教育行政職權的行為,應當認為是具體行政行為,而非合同行為。 3、高校的法律地位比較特殊,像其他民事主體一樣,享有普通的民事權利,也承擔一般的民事責任。但假若將高校與學生之間關系定性為普通民事關系的話,則無法解釋為什麼高校對學生享有的紀律處分、頒發學歷學位證書特殊等許可權。高等學校作為國家高等教育事業單位和國家公共設施,行使著法律法規所賦予的教育行政職權,這種職能的行使將會給學生打來重大的影響。高校對學生的紀律處分行為,屬於具有消極法律後果的懲罰性行為。鑒於高校和學生之間為管理和被管理的不平等關系,假若剝奪和限制學生對高校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的起訴復議等權利,會使學生處於權利無法得到保障的位置。把高校列為行政訴訟被告,適用行政訴訟法來解決它與管理相對人之間的行政爭議,理順高校和學生的訴訟法律關系,能夠促進高校的良性有序管理,給予學生權利救濟的渠道。高校行政訴訟被告主體資格的確認,有利於維護管理相對人的合法利益,監督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依法行使國家賦予的行政管理職權,更有利於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本案中,張某、李某以母校西南某高校提起的行政訴訟,被告主體適格,當屬於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 作者:萍鄉市湘東區人民法院 李怡

㈣ 電話錄音的證據效力如何認定

為證明此事,彭某向法庭提供了原、被告的通話錄音。該份錄音中曾某承認了自己在外賣淫及傳染性病給彭某一事。對該份電話錄音,曾某認可其錄音的真實性,但是認為該錄音屬於被告彭某秘密錄制的,根據證據規則的規定,不能作為本案證據使用。
【分歧】對於這份電話錄音能不能作為本案認定事實的證據,有兩種不同的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雖然彭某對通話內容進行錄音的屬於偷錄,但是該行為並沒有侵害任何人的合法權益,手段合法,也能證明案件事實,應認可其證據效力。
第二種意見認為,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五十七條第一款第三項的規定,以偷拍、偷錄、竊聽等手段獲取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證據材料,不能作為定案依據。因此,該電話錄音應予排除,不能作為本案的證據。
【管析】筆者同意第一種意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對於偷錄的錄音證據不能採用的限制性條件是該取得行為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權益,而不是偷錄得來的證據均沒有證據效力。本案中彭某偷錄電話通訊內容是否侵害了曾某的合法權益呢?筆者認為沒有。首先曾某賣淫的行為屬於國家明令禁止的違法犯罪行為,不屬於法律保護的隱私的范疇。其次,曾某患有性病並傳染給彭某這件事,雖然屬於曾某和彭某之間的個人隱私,但是由於彭某將錄音儲存在手機這一私人專屬物品里,彭某又沒有對第三人宣揚,因此,彭某並未對曾某的隱私構成泄露和侵害。最後,彭某的錄音行為雖然沒有經過曾某的同意,但是錄音的內容客觀真實,是對雙方對話的如實記錄,也是曾某對事實的真實意思表示,而不是在彭某引誘之下的虛假表示,能反映事實的本來面目,不屬於採用違法手段套取他人的言辭,法律應予保護。作者:湘東區人民法院 黃艷丹

㈤ 輕傷二級,對方又沒錢賠償,法院會怎判斷

故意傷害他人致輕傷的構成故意傷害,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如果對方積極賠償,取得了本方諒解,法院在判刑的時候可以酌情從輕處罰,對方沒錢賠償不能取得本方的諒解,只能根據情節依法判刑了。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三十四條【故意傷害罪】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第三十八條【管制的期限與執行機關】管制的期限,為三個月以上二年以下。判處管制,可以根據犯罪情況,同時禁止犯罪分子在執行期間從事特定活動,進入特定區域、場所,接觸特定的人。對判處管制的犯罪分子,依法實行社區矯正。

第四十二條【拘役的期限】拘役的期限,為一個月以上六個月以下。

(5)湘東區人民法院擴展閱讀

案例:昔日發小因百元反目 男子犯故意傷害罪被判刑

因朋友借自己一百元錢不還,便使用暴力非法索債。近日,江西省萍鄉市湘東區人民法院以故意傷害罪判處被告人譚某有期徒刑六個月。

2017年8月9日,被告人譚某到朱某家中,要求朱某歸還欠款一百元,朱某聲稱沒有錢,兩人因此發生口角。譚某憤之下從身上拿出一把彈簧刀直接刺向朱某,致使朱某側身後背部被劃傷。經鑒定,受害人朱某的損傷程度為輕傷二級。

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人譚某故意非法傷害他人身體,致一人輕傷二級,其行為已構成故意傷害罪,對被告人譚某應依法懲處。被告人譚某實供述自己的罪行,依法可以從輕處罰。被告人譚某賠償了被害人的損失,取得被害人諒解,可酌情從輕處罰。法院遂作出如上判決。

㈥ 被執行人轉移到女兒名下的財產能否執行

本院在執行一起案件中,發現被執行人無財產可供執行,而被執行人女兒已成年,是小兒專麻痹,月屬收入僅千元,但卻有幾十萬存款,經查銀行明細,發現該存款為被執行人存入。 【分歧】本案能否直接執行被執行人女兒名下的財產產生兩種不同意見: 一、該財產很明顯為被執行人之隱匿財產,可以直接執行。 二、該財產為被執行人女兒之名下財產,且人民幣不同於特定物,不能直接執行。 【管析】筆者同意第二種意見,其理由是: 盡管銀行明細可以證明被執行人女兒帳上的錢是被執行人轉入的,但根據法律規定,作為動產的人民幣,誰佔有(在誰名下),所有權就歸誰。非經法定程序(應當是訴訟程序)確認該款項的所有權歸被執行人,則該款項歸被執行人的女兒所有,法院不能以被執行人存入該存款系轉移財產或隱匿財產為由而直接強制執行被執行人女兒名下的財產。這樣不僅是法院自由裁量權的濫用,也是對被執行人女兒訴權的侵害。作者:湘東區人民法院 宋梅軍

㈦ 非婚生子的撫養費能否用夫妻共同財產支付

【案情】張甲(男)與李某(女)系夫妻關系。2003年,張甲在外出經商期間與胡某(女)長期同居並於2004年生下一子張乙,2005年張甲為躲避債主追債外出未歸,下落不明。2008年,張乙因患病生活出現困難而提起訴訟,要求張甲支付撫養費2萬元。法院在審理過程中未發現被告張甲有個人財產,但查明其妻李某在銀行有存款數萬元,張乙因此申請財產保全其中的2萬元並要求以此支付其撫養費。李某則認為張乙是丈夫的私生子,自己沒有撫養義務,張乙的撫養費是張甲的個人債務,而這筆2萬元的銀行存款是夫妻共同財產,不能用於償付個人債務,張乙的要求沒有法律依據。
【分歧】
一種意見認為,李某與張甲系夫妻,按照《婚姻法》的規定,李某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系二人夫妻共同財產。張甲不履行對非婚生子的撫養義務,張乙要求李某從共同財產中支付撫養費,是合法的。
另一種意見認為,李某在與張甲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其收入依法雖為夫妻共同財產,但依照《婚姻法》在沒有特殊約定的情況下,夫妻共同財產僅用於清償夫妻共同債務的規定,張甲對非婚生子的撫養義務屬於個人債務,該債務依法不能用夫妻共同財產清償。
【管析】筆者同意第二種意見,理由如下:
第一、李某的存款屬於夫妻共同財產。我國《婚姻法》規定的夫妻婚後財產制度是約定財產制優於法定財產制,無約定或約定不明的情況下,共同財產是法定財產制下夫妻財產的主要形式,夫妻雙方對共同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從本案情況不難看出,本案張乙訴訟請求的李某存款屬夫妻共同財產。
第二、張甲對張乙的扶養義務屬於個人債務。以夫妻共同財產清償共同債務是有法可依的,但本案中張甲因撫養非婚生子所負債務是個人債務還是夫妻共同債務?個人債務是指夫妻一方非為共同生活所需而負擔的債務,主要包括一方婚前的債務、個人財產所負債務、個人不合理開支或分居期間所負的債務。而本案中張甲對非婚生子張乙所負債務則不屬於以上任何一種情況。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財產分割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的規定,夫妻為共同生活或為履行撫養、贍養義務等所負債務,應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雖然該條司法解釋未明確撫養義務的是否包括私生子,但筆者認為該解釋的原意應是夫妻中的一方因撫養雙方子女或繼子女而產生的債務,而非一方子女的撫養義務。因為共同財產制度設立的目的就是為了夫妻雙方的共同利益,如果不經過一方同意,又不是為了雙方利益而去償付只是因某一方的利益或義務產生的債務,便會嚴重侵害另一方的合法權益。盡管根據《婚姻法》非婚生子與婚生子享有同等的權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視,但這個權利很大程度是針對非婚生子女的父母。本案中,原告張乙與李某無任何法律上的關系,負有撫養義務的僅是夫妻中的一方張甲,李某對張乙並沒有任何法律上的義務,一旦把夫妻共同財產用於撫養私生子,在共同財產未進行分割的情況下實際上是將李某在共同財產中的份額用來承擔張甲對張乙的義務,顯然侵害了李某在共同財產中的合法權益,這不僅沒有法律上的依據,還顯失公平,也難以被公眾普遍的道德觀認同,是對我國《民法通則》公序良俗原則的一種背離。
綜上,筆者認為,本案應保護婚姻關系中無過錯一方李某對共同財產的合法權益,不應將共同財產用於償付張甲的個人債務。作者:湘東區人民法院郭布紅

㈧ 江西省萍鄉市湘東區麻山鎮的人民法院的賬號怎樣才能把訴訟費匯過去呢

可以通過湘東區政府網問問

㈨ 欠平安易貸還不起法院起訴了會坐牢嗎

一般情況下平等民事主體之間的借貸關系屬於民事法律糾紛,最終涉及的是民事賠償責任,並不存在觸犯刑事案件法律一說。但是,逃避法院生效的判決和執行文書,法院可以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嚴重的行為可能涉嫌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

拖欠信用卡超過一定額度,涉嫌信用卡詐騙,在一定期限內欠款可能導致觸犯刑事法律,會坐牢。

《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條【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對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9)湘東區人民法院擴展閱讀:

案例:男子惡意透支信用卡獲刑五年九個月並罰金

男子為了還債刷卡套現惡意透支信用卡內金錢,被銀行催收後逃匿且改變聯系方式。近日,江西省萍鄉市湘東區人民法院以信用卡詐騙罪判處被告人黃某有期徒刑五年九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十萬元。

法院經審理查明,被告人黃某於2012年在中國銀行萍鄉分行辦理了一張信用卡,信用額度為30萬元。在大量負債的情況下,為佔有使用信用卡信用額度內的金錢,黃某從2016年6月開始在湘東區聖象地板、湘東區硯田傢具城多次套現,總額達146萬余元。

自2017年5月後不按期還款,2017年8月中國銀行萍鄉分行工作人員兩次向黃某催收後,黃某便採取逃匿、改變聯系方式等方法逃避銀行催收。中國銀行便在萍鄉日報上兩次刊登催收公告催收,黃某因沒有還款能力,一直未能還款。截止至案發前黃某欠款信用卡本金443557.26元。

一審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人黃某以非法佔有為目的,超過規定期限惡意透支銀行信用卡本金443557.26元,並且經發卡銀行催收後仍不歸還,數額巨大,其行為已構成信用卡詐騙罪。被告人黃某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依法可以從輕處罰。綜上,法院遂作出如上判決。

熱點內容
婚姻法那條最不合理 發布:2025-02-02 09:08:55 瀏覽:272
違反行政法規導致合同無效 發布:2025-02-02 09:08:22 瀏覽:482
廣州市天河法院 發布:2025-02-02 08:55:03 瀏覽:363
工資隨意更改勞動法怎麼辦 發布:2025-02-02 08:06:44 瀏覽:595
模範法官胡國運的妻子 發布:2025-02-02 07:59:34 瀏覽:234
貴陽有名離婚律師 發布:2025-02-02 07:43:16 瀏覽:515
有關禁毒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2-02 07:28:50 瀏覽:350
香港律師資格考試 發布:2025-02-02 06:53:18 瀏覽:335
新民事訴訟法涉外基層法院 發布:2025-02-02 06:45:22 瀏覽:789
港府司法復核 發布:2025-02-02 06:25:04 瀏覽: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