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的具體法條
『壹』 民法典分為幾個部分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以及附則。通篇貫穿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著眼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對公民的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等作出明確翔實的規定,並規定侵權責任,明確權利受到削弱、減損、侵害時的請求權和救濟權等,體現了對人民權利的充分保障,被譽為「新時代人民權利的宣言書」。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同時廢止。
『貳』 《民法典》總則1198條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民法典》第1198條規定:賓館、商場、銀行、車站、機場、體育場館、娛樂場所等經回營場所、公答共場所的經營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造成他人損害的,應該承擔侵權責任。
所以,該餐館老闆必須對萬黃承擔賠償責任,但可以適當減輕老闆的賠償責任。
黃某之所以會撞上餐館的玻璃門,與玻璃門向外打開的設計不科學有直接關系,再加上餐館沒有做到必要的「提醒注意」,違反了安全保障義務,所以老闆應該賠償黃某的醫葯費。
但是,由於黃某自身也存在一定過錯,老闆的賠償責任可以適當減輕。
『叄』 民法典具體內容有哪些
民法典相當於處理民事法律關系的一本網路全書,其中包含了各種各類的民事糾紛處理的法律依據。民法典的作用在其修改了關於合同法、物權法、婚姻法、繼承法等等法律的部分法律條文,使其更符合當代中國的民情,使法官在判決時有法可依。
『肆』 民法典第1000條規定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條規定行為人因侵害人格權承擔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等民事責任的,應當與行為的具體方式和造成的影響范圍相當。行為人拒不承擔前款規定的民事責任的,人民法院可以採取在報刊、網路等媒體上發布公告或者公布生效裁判文書等方式執行,產生的費用由行為人負擔。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零六條
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有權依法自主決定無償捐獻其人體細胞、人體組織、人體器官、遺體。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強迫、欺騙、利誘其捐獻。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依據前款規定同意捐獻的,應當採用書面形式,也可以訂立遺囑。自然人生前未表示不同意捐獻的,該自然人死亡後,其配偶、成年子女、父母可以共同決定捐獻,決定捐獻應當採用書面形式。
『伍』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一共有多少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一共有1260條.
《民法典》第一千二百六十條本法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同時廢止。
『陸』 民法典具體內容
《中華人民共來和國民法典》被源稱為「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體系中居於基礎性地位,也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以及附則。
『柒』 民法典共多少條
法律分析: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共1260條、包括7編,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以及附則。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體系中居於基礎性地位,也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條 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